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作者:黄兰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6期
摘 要:近年来,英语课堂话语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和学生模仿对象的教师话语在课堂上,尤其是小学英语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CNKI数据库中通过检索\"课堂话语\"、\"教师话语\"以及\"话语分析\"关键字找到有关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来源数据库、学科、发表年度等整理分析出国内外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现状,问题,并且为以后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课堂话语 ; ;研究现状 ; ;研究方法 一、前言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在课堂当中使用的语言,也称为课堂话语。英语课堂话语与其他课堂话语存在着显著差异。英语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话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话语质量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1] 二、概念界定
(一)话语(Widdow son1979:50)
威多森把话语定义为”the use of sentences in Combination”(句子组合的使用),强调其分析单位和功能;系统语言学家斯蒂那和伟特曼(Steiner and Veltmen,1988)把话语解释为”作为过程的语言”,强调其动态本质。克拉伸(Caire Kransch,1998)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把话语定义为讲话方式、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同时也是某一话语社区的行为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2] (二)话语分析
根据 Jaworski 与 Coupland 和 Schiffrin 等人的观察和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是个发展很快的领域。最早研究话语分析可追溯到上世纪 30 年代伦敦学派奠基人 J. R. Firth 探讨语境中言语意义的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的术语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Z.S. Harris)在他发表于1952年美国《语言》(Language)杂志第28卷的一篇题为《话语分析》的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他在《话语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语言不是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零散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而是在连贯的话语中的”(Harris,1952)。斯塔布斯(Stubbs,1983)认为话语分析对“自然发生的连贯的口头或书面话语的语言分析”。辛克莱和库尔哈德(Sinclair & Coulthard,,1975)认为话语分析是话语语法学。他们同威多森和韩礼德一样,认为话语分析主要是对语篇衔接和话语连贯的研究。 三、研究对象及资料收集
为了了解课堂话语研究状况,笔者用数据库通过输入“课堂话语”,“话语分析”等关键词,在1979-2014年找到21190篇文章,通过在中文核心期刊中筛选出203篇有关的文章,并进行整理统计。
四、对检索的文章进行分析 (一)文章来源数据库统计情况分析
在搜索到的203篇文章当中,其中182篇来源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21篇来源于特色期刊,另外还有16篇来源于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大量文章来源于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因此,可以看出课堂话语研究的研究质量较高,占核心期刊中的比例较大,硕士以上高学历的研究者对课堂话语研究程度较为重视。 (二)研究的学科来源情况统计分析
从研究的学科统计得知,这203篇核心期刊文章和大量的硕博论文当中,研究的学科比较广泛,不仅是英语这门学科,还涵盖思想政治,生物学科,新闻学,汉语,数学,信息技术,新加坡话语教学话语等等。虽然课堂话语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是课堂话语研究在英语这个领域尤其是英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重视,为英语教学不断地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英语教学不断发展。 (三)发表年度统计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国内最早发表关于课堂话语研究的是在2000年,2000-2007年这几年国内对课堂话语研究还比较少,仅有少数几篇文章发表,但是从2008年开始发表的文章就不断增加,到2009年相关论文大量增加,到最近2013年又一次达到高潮,最近两年课堂话语研究又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3] 五、国外话语研究现状
西方语言教学界,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系统、深入地观察、研究课堂。Bellack et a.l(1966)提出了课堂话语描述的四步框架:建构步、引发步、应答步、以及回应步。国外对课堂话语的系统研究集中在对课堂话语模式的探讨上。7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对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语言进行研究,80年代后再次涌现了大量描述和理解外语课堂的研究方法,更直接地展示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课堂交互的重要性,关于课堂互动的模式90年代,语言学家提倡进行“教师研究”,系统研究二语课堂,对语言教学中的教师用语、教师行为有了更细致的研究,充分揭示了课堂话语的有效输入和互动的重要性。 六、国内话语研究现状
国内最早研究话语的大约是在90年代,这是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的实证研究的开始。国内从语言学视角对话语进行研究,比如:陈朗在国外隐喻与话语研究新发现博观从隐喻的认知本质及隐喻在话语中的研究意义出发,引介国外近来提出的“真实世界的隐喻研究”与“以隐喻为先导的动态化雨分析框架”概念,重新梳理隐喻在话语交际中的功能性,并归纳国外如“语料库应用于隐喻与话语的分许”、“隐喻故事或情节”、“隐喻簇”等研究。对不同阶段的话语也进行了分析,中外教师课堂在师生交互模式及话步频数方面也有差别,在教师—学生—教师的交互模式方面,中国教师课堂出现的频数明显高于外籍教师的课堂。 七、总结
话语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不少成就,同时也存在问题。研究教师话语的文章很多,大部分都是对中学,大学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课型也基本上是口语课和阅读课,对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课堂中的话语的使用以及产生的实际效果研究较少,今后可以从不同课型入手研究小学教师课堂话语;最后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大多数都是进行简单的课堂观察录音,今后可以运用系统多样的研究方法进行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参考文献:
[1]Flanders,N.1970.Analysing Teacher Behavior[M].Reading,MA:Ad Dison-Wesley. [2]Harris,Z.S.Discourse Analysis[J].Language,1952,28:1-30. [3]陈朗.国外隐喻与话语研究新发展博观[J].外语教学,201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