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分层作业分3档
作业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体育作业的内容选择是学生与课堂、生活的对话交流过程,是对水平学习目标、学生、教师、环境资源的深度挖掘。如果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单一的内容,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为此,在教学中尝试实施作业的分层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针对学生体育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要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在作业布置中一般确定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造目标。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量身定做作业是激起学习兴趣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着眼差异,分层定标
着眼差异、分层定标是指一上课,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后,定出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和情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目标衡量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 A 、 B 、 C 三层,结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A 层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并能简单运用的部分; B 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知识并能运用的部分; C 层目标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的部分,是对学习范围的拓宽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
2.面向差异,分层施教
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创造性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拟定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学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教师的思维方式与练习内容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运动规律,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通过交互式教学,借助分层目标,实施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对 A 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 B 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完成;对 C 层学生则需启发点拨,完成。
3.针对差异,分层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掌握尺度”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教师的设计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种种不同层次的形成性练习,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恰当地设计教学目标,既不偏高,也不偏低。同一个内容要设计几种不同的教学目标,有时就是同样的教学目标,还得更换几种不同的练习,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仔细考虑不同层次的情况,设计相应的目标要求。对于优等生应设计有难度的目标,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对于中等生则应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并适当加以指导;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接受能力不好的学生,则应设计低起点的教学目标,让他们易于接受,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多帮助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
4.根据差异,分层评价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亮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 A 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 B 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 C 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成为强化或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更要激发起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5.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这一环节是以此来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分析各层次学生的达标情况,根据学生达标情况,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对教学存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集体矫正、分层指导、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对少数未能达标的学生,要掌握其问题所在,并落实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对已达标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原定的层次,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
二、结论
体育分层次教学由于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
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蓬勃地发展。采用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