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
1 编制⽬的 (1)2 编制依据 (1)3 编制内容 (1)4 适⽤范围 (1)5 作业准备 (1)5.1作业现场调查 (1)5.2技术⽅案 (1)
5.3机械设备、机具料具、测量仪器等 (1)
5.4原材料、半成品(含外购)、加⼯料、周转料、构配件 (2)5.5⼈员配置 (2)
5.6相关单位配合和要求。 (2)6 作业过程 (2)6.1⼯艺流程图 (2)
6.2各⼯序作业过程及要求 (3)
7 质量通病的预防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9)7.1质量控制 (9)7.2质量检验 (10)8 安全注意事项 (14)8.1基本作业技术措施 (14)8.2⽤电安全保护措施 (14)8.3消防措施 (15)9 环境保护措施 (15)10 附件 (15)1 编制⽬的
保证桩基钢筋笼制作、安装在受控状态下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2 编制依据
1、《⾼速铁路桥涵⼯程施⼯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速铁路桥涵⼯程施⼯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3、《铁路混凝⼟⼯程施⼯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4、《铁路混凝⼟⼯程施⼯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铁路桥涵⼯程施⼯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6、《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7、《客货共线铁路桥涵⼯程施⼯技术指南》 TZ 203-2008
8、《铁路混凝⼟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9、《铁路混凝⼟⼯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规定》(铁建设[2010]41号)3 编制内容
⾼速铁路及客货共线铁路桩基钢筋笼制作及安放相关作业要点及内容,包含声测管的制作及安放。4 适⽤范围
⾼速铁路及客货共线铁路桩基钢筋笼制作及安放。5 作业准备5.1作业现场调查
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的检验应符合规定;正式焊接前进⾏可焊性试验和焊接参数试验,取得相应的焊接参数;按材料表或技术交底书进⾏配料;修建钢筋加⼯棚,对场地进⾏硬化,修整完善排⽔系统,规划场地。5.2技术⽅案
施⼯图已到位,经过审核已澄清有关技术问题,技术⼈员已经认真熟悉施⼯图纸、规范及技术标准。⼈员经培训合格后进场,特种⼯持证上岗。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做好钢筋笼技术交底或钢筋下料单。5.3机械设备、机具料具、测量仪器等
所使⽤的机械及设备具有合格的出⼚证明及使⽤期限。主要施⼯机具设备有对焊机及配套的对焊平台、调直机、除锈机或钢丝刷、钢筋切割机、钢筋弯曲机、电焊⼿套、绝缘鞋、防护深⾊眼镜以及运输平车、安放⽤的汽车吊,其数量配备根据加⼯⼚⼤⼩确定。
安全防护⽤品:绝缘鞋、绝缘⼿套和防护⾯罩或深⾊防护眼罩等已发放给操作⼈员,操作⼈员熟知使⽤⽅法。5.4原材料、半成品(含外购)、加⼯料、周转料、构配件
钢筋已到达现场,其品种、级别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现场试验员已按要求进⾏外观检查,并按60t为验收批进⾏⼒学性能抽验。
在⼤⾯积进⾏钢筋笼加⼯及安装前进⾏施⼯⼯艺试验,确定⼯艺参数。钢筋笼的直径、钢筋间距、垂直度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5.5⼈员配置
①劳动⼒组织⽅式:采⽤架⼦队模式。
②施⼯⼈员应结合施⼯⽅案、机械、⼈员组合、⼯期要求进⾏合理配置。每⼯班⼈员配备表
5.6
疏通钢筋笼运输通道,运输穿越道路时做好⾏⼈及车辆的引导和管制。桩基现场做好场地平整,提前移开钻机,为钢筋笼安放提供作业场地。6 作业过程
6.1⼯艺流程图
钢筋笼制作及安放⼯艺流程图见下页图。钢筋笼制作及安放⼯艺流程图
6.2各⼯序作业过程及要求6.2.1施⼯程序
主要施⼯程序为:原材料报验→可焊性试验→焊接参数试验→设备检查→施⼯准备→台具模具制作→钢筋笼分节加⼯→声测管制安→钢筋笼底节吊放→第⼆节吊放→校正、焊接→循环施⼯→最后节定位。6.2.2钢筋储存
1、钢筋的外观检验合格后,应按钢筋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产⼚家分类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识别标志。2、钢筋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宜在库内或棚内存放,露天堆置时,应架空存放,离地⾯不宜⼩于300mm,应加以遮盖。
3、检验合格的判定标准:如有⼀个试样⼀项指标试验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复验,如仍有⼀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6.2.3钢筋的除锈1、加⼯⽅法
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锤打能剥落的浮⽪、铁锈。⼤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钢丝刷或砂轮等⽅法进⾏。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如除锈后钢筋表⾯有严重的⿇坑、斑点等,已伤蚀截⾯时,应降级使⽤或剔除不⽤,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6.2.4钢筋配料整形
1、配料单编制:钢筋加⼯前,依据图纸进⾏钢筋放样并编制钢筋配料单,配料单应结合钢筋来料长度和所需长度进⾏编制,以使钢筋接头最少和节约钢筋;钢筋的下料长度应考虑钢筋弯曲时的弯曲伸长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尺⼨宜⼩不宜⼤,以保证护层厚度及施⼯⽅便。
2、钢筋调直:钢筋应平直、⽆局部弯折,对弯曲的钢筋应调直后使⽤。调直可采⽤冷拉或调直机调直,冷拉法多⽤于较细钢筋的调直,调直机多⽤于较粗钢筋的调直。⽤调直机调直钢筋时,表⾯伤痕不应使截⾯⾯积减少5%以上。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局部曲折,冷拔低碳钢筋表⾯不得有明显擦伤。应当注意:
冷拔低碳钢丝经调直机调直后,其抗拉强度⼀般要降低10%-15%,使⽤前要加强检查,按调直后的抗拉强度选⽤。6.2.5钢筋下料及加⼯
1、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数量,⽆误后按配料单下料。
2、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通常宜⽤钢筋切断机进⾏。在缺乏设备时,可⽤断丝钳(剪断钢丝)、⼿动液压切断(切
断不⼤于16mm钢筋),对Φ40mm以上钢筋,可⽤氧⽓⼄炔焰割断。
在钢筋切断前,先在钢筋上⽤粉笔按配料单标注下料长度将切断位置做明显标记,切断时,切断标记对准⼑刃将钢筋放⼊切割槽将其切断。
3、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避免⽤短尺量长料,防⽌产⽣累计误差,应在⼯作台上标出尺⼨、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切断后钢筋断⼝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应⼤于±10mm。4、钢筋半成品宜在加⼯棚内集中加⼯。5、加⼯⽅法
钢筋的弯曲成型多⽤弯曲机进⾏,在缺乏设备或少量钢筋加⼯时,可⽤⼿⼯弯曲成型,系在成型台上⽤⼿摇扳⼦每次弯4-8根8mm以下钢筋,或⽤扳柱铁扳和扳⼦,可弯Φ32mm以下钢筋,当弯直径Φ28mm以下钢筋时,可⽤两个扳柱加不同厚度钢套,钢筋扳⼦⼝直径应⽐钢筋直径⼤2mm。曲线钢筋成型,可在原钢筋弯曲机的⼯作中央,放置⼀个⼗字架和钢套,另在⼯作盘四个孔内插上短轴和成型钢套与中央钢套相切,钢套尺⼨根据钢筋曲线形状选⽤,成型时钢套起顶弯作⽤,⼗字架则协助推进。螺旋形钢筋成型,⼩直径可⽤⼿摇滚筒成型;较粗(Φ16 - 30mm)钢筋,可在钢筋弯曲机的⼯作盘上安设⼀个加⼯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螺旋筋(或圆箍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时将钢筋⼀头固定,即可按⼀般钢筋弯曲加⼯⽅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弯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作具体规定时,应符合下图的规定。钢筋弯制和末端弯钩图
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当弯钩的形式为180°,弯曲直径应⼤于受⼒钢筋直径且不⼩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于箍筋直径的10倍。6、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钢筋弯曲时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应根据不同弯曲⾓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整值。划线应在⼯作台上进⾏,如⽆划线台⽽直接以尺度量划线时,应使⽤长度适当的⽊尺,不宜⽤短尺(⽊折尺)接量,以防发⽣差错。第⼀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进⾏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加⼯。成型后的钢筋要求形状正确,平⾯上⽆凹曲,弯点处⽆裂缝。其尺⼨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起弯⾼度±5mm,箍筋边长±5mm。
6.2.6钢筋的连接接头1、焊接连接
(1)焊⼯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条件进⾏试焊,确定⼯艺参数,试样数量应与检查验收每批抽样数量要求相同。施⼯时,操作⼈员严格执⾏⼯艺参数,施⼯员、质量员对焊机参数、接头质量随机抽样,确保焊接过程监控到位,焊接接头检测由监理⼯程师见证抽样送检。
(2)钢筋电弧焊所⽤焊条牌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性能应符合现⾏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1995)或《低合⾦钢焊条》(GB/T5118-1995)的规定。
(3)主筋焊接接头的设置要避开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于l0d (d为钢筋直径),同⼀根钢筋要尽量少设接头,同⼀截⾯内,同⼀根钢筋
上不得超过⼀个接头(同⼀截⾯指两焊接按头在35d范围且不⼩于500mm以内,或两搭接接头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且不⼩于500mm以内)。2、机械连接
本项⽬钢筋机械连接主要采⽤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施⼯:
a)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净、完好⽆损。
b)采⽤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筒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应固定牢靠,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
c)滚压直螺纹接头应使⽤扭⼒扳⼿或管钳进⾏施⼯,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相互顶紧,接头拧紧⼒矩应符合规定。扭⼒扳⼿的精度为±5%。
d)经拧紧后的滚压直螺纹接头应做出标记,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应超过2P。
e)根据待接钢筋所在部位及转动难易情况,选⽤不同的套筒类型,采取不同的安装⽅法。3、钢筋笼加⼯成型
(1)钢筋笼采⽤加强筋成型法。制作时,按设计图纸尺⼨做好加强筋圈并标出主筋的位置,为保证钢筋笼的刚度和稳定性,可在加强筋内侧安装⼗字内撑。焊接时,使加强筋上任何⼀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筋标记,扶正加强筋,并校正加强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当⼀根主筋焊好全部的加强筋后,在⾻架两端各设⼀⼈转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再将⾻架搁于⽀架上,按设计间距布置好箍筋并点焊牢固,然后焊接定位筋,最后安装和固定声测管。
(2)钢筋笼在加⼯场地分节制作,根据钢筋长度及设计图纸确定每节长度,加⼯必须按照钢筋配料单或技术交底书进⾏,严禁随意、私⾃更改制作⽅式。下料前,必须先进⾏拉直,然后对号加⼯下料,并分类标识排放。6.2.7钢筋笼出场报验运输与现场堆放
成型后的钢筋笼⾃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挂牌置于专⽤场地处存放,妥善保管。
钢筋笼在搬运和吊装时,需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钢筋笼变形。吊装采⽤吊车,吊点设2个,在吊装过程中要轻吊轻放。运输采⽤平板车运输⾄⼯点,⽤吊机将钢筋笼吊装⼊孔。钢筋笼吊装⼊孔要将钢筋⾻架中⼼与桩孔对中后插⼊孔内,下放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笼垂直。
6.2.8钢筋笼下沉与连接
1、沉放时要采⽤逐段吊装逐段沉放的⽅法,已插⼊的钢筋笼,利⽤钢管或型钢通过其架⽴筋将该段承托临时固定。上段钢筋笼由吊车临时吊住呈悬吊状态,上下两段对中使其成为⼀条直线后,找正主筋位置并利⽤吊坠由前后左右控制垂直度,调整完成后进⾏临时焊接,经检查和中⼼在⼀直线上,各项合格后,再全⾯进⾏焊接。两节之间采⽤单⾯搭接焊,焊缝长度为10d。焊接时间应不超过2h,必要时,采⽤多⼈对称同时进⾏焊接。电焊⼯要持证上岗,严禁漏焊。
2、两节钢筋笼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需错开,错开长度不⼩于35d,并不⼩于50cm。连接时,上下两节的钢筋笼主筋轴⼼必须对齐。连接完成后,按要求补焊箍筋使其形成整体。上下节对接完成后,拔掉承托⽤的钢管或型钢,继续沉放钢筋笼,为避免钢筋笼碰撞孔壁,要缓慢沉放,并将吊索置于钢筋笼轴线上,不使其摇晃。
3、钢筋笼⼊孔吊环必须保证4根,要根据控制平台标⾼位置,准确计算并确定长度及焊接位置,确保钢筋笼位置标⾼准确。吊环钢筋的搭接长度及焊缝采⽤标准焊缝。固定钢筋笼的横担(钢管或其他型钢)要有⾜够的强度及刚度,横担⽀点要平,卡环要牢。杜绝钢筋吊环⾼程偏差、横担⽀点不平及卡环不牢造成钢筋笼整体倾斜及上浮的现象。钢筋笼安放要对准孔位,其顶
⾯标⾼和平⾯位置的误差均不得⼤于10mm,就位后要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过程中发⽣掉笼或浮笼现象。6.2.9声测管制造和安装
1、声测管采⽤管径为57cm,壁厚3mm钢管制作,采⽤套管接长,其下端伸⾄桩底以上30cm,上端⾼出承台底⾯2m。其数量及布置按设计要求均匀设置。
2、声测管在钢筋笼制造场预先安装在已成型的钢筋笼上,声测管要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异物;声测管采⽤绑扎⽅式与钢筋笼连接牢固(不得焊接);声测管连接要积极采取外加套筒焊接⽅式进⾏,预防连接处断裂或堵管现象;连接处要光滑过渡,不漏⽔;管⼝要⾼出桩顶20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度要⼀致,成型后的声测管要垂直、相互平⾏,防⽌堵塞现象。
6.2.10 综合接地设施安装
按照设计⽂件规定做好综合接地设施制作和预埋安装⼯作,确保综合接地各项检测指标合格后⽅可埋设。钻孔桩每根桩要选1根最长的主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在制作钢筋笼时⽤红油漆标志,并采取包裹保护揩施,桩基接地与承台接地圈筋采⽤“L”形式焊接,焊接采⽤双⾯满焊,长度不⼩于10d。7 质量通病的预防及采取的应对措施7.1质量控制
1、钢筋原材料质量:钢筋进场后必须按照规定的频次检验合格后⽅可使⽤,不合格材料禁⽌使⽤。2、钢筋接头质量:钢筋焊接质量频次检验合格,钢筋焊接接头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规定。3、钢筋笼主筋间距:严格控制主筋间距,间距偏差控制在±0.5d以内。
4、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按照施⼯图的要求均匀布置定位钢筋,确保桩体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5、钢筋笼标⾼和平⾯定位:钢筋笼安装定位时,根据护筒标⾼准确计算吊筋长度,并根据护筒埋设时的偏差合理调整钢筋笼位置。
6、遇有声测管安装时,钢筋⾻架必须有⾜够的刚度保证声测管不变形,且连接应牢固可靠,防⽌脱扣。7、钢筋存放现场时,要⽤等⾼度⽅⽊垫⾼,确保钢筋顺直不变形。遇有灰尘污染或⾬⽔时必须覆盖。8、钢筋笼吊装及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钢筋笼变形。9、钢筋笼运输过程中,防⽌混凝⼟保护层垫块掉落。7.2质量检验7.2.1主控项⽬1、原材料
(1)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全⾯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国家标准《钢筋混凝⼟⽤热轧光圆钢筋》( GB13013)、《钢筋混凝⼟⽤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 为⼀批,不⾜60t也按⼀批计。施⼯单位每批抽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检验抽检次数为施⼯单位抽检次数的20%或10%,但⾄少⼀次。
检验⽅法:施⼯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件并按批进⾏抽样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件、试验报告并随机抽样进⾏见证取样检测或平⾏检验。(2)环氧涂层钢筋的涂层检验应符合规定要求。
(3)钢筋保护层垫块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具体要求时,垫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结构本体混凝⼟的设计强度。检验数量:施⼯单位按规定数量制作试件进⾏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或平⾏检验并检查质量证明⽂件。检验⽅法:按规定⽅法试验。2、钢筋加⼯
钢筋的加⼯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曲
直径d不得⼩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见下页图)。
(2)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直⾓形弯钩时,其弯曲直径d不得⼩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见下页图)。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见下页图)。
(4)⽤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不⼩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做135°或180°的弯钩(见下页图);弯钩的弯曲直径应⼤于受⼒钢筋直径,且不得⼩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般结构不得⼩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验数量:施⼯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3件;监理单位平⾏检验数量为施⼯单位抽检数量的10%,且各不少于⼀件。检验⽅法:尺量。钢筋加⼯弯钩要求
3、钢筋连接
(1)纵向受⼒钢筋的连接⽅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法:观察。
(2)钢筋接头的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关检验标准的规定。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承受静⼒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32mm带肋钢筋采⽤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时,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业标准《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钢筋接头的外观质量,施⼯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焊接接头的⼒学性能检验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焊⼯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批,不⾜200个也按
⼀批计。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的⼒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和同接头形式的每200个接头为⼀批,不⾜200个也按⼀批计。施⼯单位每批抽检⼀次;监理单位觅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少⼀次。
检验⽅法:钢筋接头外观检验,施⼯单位、监理单位观察和尺量。焊接接头和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学性能检验,施⼯单位做拉伸试验,闪光对焊接头增做冷弯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学性能试验报告并进⾏见证取样检测。4、钢筋安装
(1)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法:观察和尺量。
(2)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具体要求时,构件侧⾯和底⾯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m2。检验数量:施⼯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法:观察和尺量。
(3)当架⽴和绑扎环氧涂层钢筋时,不得使⽤⽆涂层的普通钢筋和⾦属丝。环氧涂层钢筋与⽆涂层的普通钢筋之间不得有电连接。
检验数量:施⼯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法:观察和测量。
(4)在整个施⼯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环氧涂层钢筋的涂层损伤缺陷情况,每⽶环氧涂层钢筋上⼩于25mm2的涂层缺陷的总⾯积不得⼤于钢筋表⾯积的0.1%。符合修补条件的应按规定及时修补,不符合修补条件的不得再修补使⽤。检验数量:施⼯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法:观察和尺量。7.2.2⼀般项⽬1、原材料
钢筋应平直、⽆损伤,表⾯⽆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状⽼锈。检验数量:施⼯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法:观察。2、钢筋加⼯
钢筋加⼯允许偏差和检验⽅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笼加⼯允许偏差及检验⽅法
检验数量:施⼯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3件。3、钢筋连接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较⼩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截⾯”内受⼒钢筋接头的截⾯⾯积,占受⼒钢筋总截⾯⾯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连)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于50%,轴⼼受拉构件不得⼤于25%;(2)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于25%,在受压区不得⼤于50%;(3)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于钢筋直径的10倍;(4)同⼀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截⾯”内,同⼀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个接头。
注:两焊(连)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于500mm以内、两绑扎接头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且不⼩于500mm以内,均视为“同⼀截⾯”。检验数量:施⼯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法:观察和尺量。
4、钻(挖)孔桩钢筋⾻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法应符合下表规定。检验数量:施⼯单位全部检查。
钻(挖)孔桩钢筋⾻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法
8.1基本作业技术措施
施⼯现场的布置符合防⽕、防雷击、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施⼯现场的⽣产、库房、材料堆放场、修理间、停车场等要按业主批准的总平⾯布置图进⾏统⼀布置。
现场道路平整、坚实、畅通,危险地点要悬挂安全警⽰标志,施⼯现场设置⼤幅安全宣传标语。
施⼯中的特种作业⼈员,必须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可上岗⼯作,其他⼈员也要求进⾏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所有进⼊施⼯现场的⼈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佩戴个⼈劳动保护⽤具。
加⼯机具设备必须定期检查保养,及时维修。钢筋笼运输过程,在运输车辆上悬挂好交通警⽰,专⼈看守路⼝,做好交通疏导。
钢筋笼吊装前要对吊点、吊绳进⾏复核检算,必须满⾜吊装安全要求;钢筋笼吊装中,由专职安全员维持好现场吊装作业环境秩序,吊装作业半径下严禁站⼈,并会同现场技术员检查吊点,必须待钢筋笼到位后,才准靠近;遇⼤风、雷⾬等异常天⽓,应停⽌吊装;各吊点、加接部件要牢固⽆损,并经常检查,发现问及时修理,以确保安全。8.2⽤电安全保护措施
施⼯现场临时⽤电严格按照《施⼯现场临时⽤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执⾏;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防尘、外涂安全⾊并统⼀编号。其安装形式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途;电器设备及其⾦属外壳或构架均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电设备的安装、保管和维修由专⼈负责,⾮专职电器值班⼈员,不得操作电器设备。8.3消防措施
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实⾏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对职⼯进⾏消防宣传教育;组织防⽕检查,及时消除⽕灾隐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闪光对接焊现场要有防⽕设施,闪光区内不准站⼈,附近有易燃、易爆等物品,焊接场必须设挡⽕板,操作⼈员佩戴防护⽤品,防⽌烫伤和失⽕。
氧⽓瓶、⼄炔瓶(罐)⼯作间距不⼩于5m,两瓶同明⽕作业距离不⼩于10m。禁⽌在⼯程内使⽤液化⽯油⽓“钢瓶”、⼄炔发⽣器作业。
定期进⾏以防⽕、防盗、防爆为中⼼的安全检查,堵塞漏洞,发现隐患及时进⾏整改。9 环境保护措施
1、施⼯现场垃圾分类堆放并覆盖,随时清运。
2、钢筋加⼯⼚机械设备噪⾳应采取封闭措施,施⼯时应控制噪声,并按照规定时间施⼯。3、施⼯易扬尘的地点应采取封闭、覆盖和降尘措施。
4、施⼯及运输车辆经过道路应洒⽔降尘。10 附件
钢筋笼制作验收表格参见各验收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