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说新语—文学》和《晋书—文苑—左思传》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世说新语—文学》和《晋书—文苑—左思传》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世说新语—文学》和《晋书—文苑—左思传》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③。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

(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①张公:张华,晋范阳方城人,官至司空,博学多闻,勇①皇甫谧:①陆机:于赴义,名重一时。晋人,博览群书,名望极高。字士衡,吴郡华亭(今 )人,被称“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氏家族在江东是望族之一。①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莫不敛衽赞述焉; .(2)乃诣著作郎张载; .(3)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 .(4)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

2.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以覆酒瓮耳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自以所见不博 以资政殿学士行 C.恐以人废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木欣欣以向荣 3.与“时人未之重”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惟弈秋之为听 4.翻译划线句。

(1)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5.根据所学知识,为上文注释①的空缺处选择正确的地名,使注释完备。 A.江苏昆山

B.上海松江

C.浙江金华

D.江苏吴江

B.奚以知其然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____”。 7.通观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1)整理(2)到,拜访(3)逊色,不如(4)等到 2.C 3.D

4.(1)这文章可以和张衡的《二京赋》并列了。但是你的文章还没有被世人看重,应该有名士高人的推荐。(2)等到左思的赋写成了,陆机极其赞叹佩服,认为自己不能超过他,最终就不写了。

5.B

6.恐以人废言(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而废弃他的作品。“时人未之重”泛指没有被看重,没有具体指向陆机对左思的讥讽)

7.(1)由身负名望的人向世人推荐;(2)十年如一日,信念坚定,刻苦勤奋;(3)注重平时积累;(4)对自己有信心。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莫不敛衽赞述焉:没有一个人不整理衣襟,表示敬意称赞传述的。敛,动词,整理。 (2)乃诣著作郎张载: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诣,动词,到,拜访。

(3)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谢,逊色,不如。

(4)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须,等到。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项,不同。当以覆酒瓮耳: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以,介词,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以,动词,认为。 B项,不同。自以所见不博: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以,动词,认为。 以资政殿学士行。以,介词,凭借(……的身份)。

C项,相同。恐以人废言: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以,因为。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它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以,因为。

D项,不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历代有志之士,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以,连词,相当于“而”,表因果。

木欣欣以向荣:谓草木繁荣茂盛。“以”相当于“而”,此处表修饰。可不译。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分析辨别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记忆标志性词语,如判断句中“…者…也”、“…也”,被动句中“为……所……”。对于倒装句式主要通过翻译比较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进行分析。题干中“时人未之重”: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时人未重之”。

A项,相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之”宾语前置标志词,正确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B项,相同。奚以知其然也:为什么这样说呢?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正确语序为“以奚知其然也”。

C项,相同。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惟……之”宾语前置标志词,正确语序为“惟听弈秋”。

D项,不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定语后置,正确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三,名词作动词,可以并列;然君文未重于世,状语后置句,被动句,正确语序应为“然君文于世未重”,翻译为“但是你的文章还没有被世人看重”。

(2)及,等到;“以为不能加也”,省略句,应为“以为(自己)不能加也”,以为,认为;辍笔,放下笔,不写了。

5.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上文注释①原文为“①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人,被称‘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氏家族在江东是望族之一”,应补充“吴郡”指今上海市松江。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应明确题干: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然后通读文章一二段,在概括第二段大意的基础之上,从第一段中找到相呼应的句子。由第二段“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可知,陆机在给弟弟陆云写信中瞧不起左思及其作品。对应第一段:恐以人废言,或时人未之重。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此类题型,学生应回到文章中去,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由“张曰:‘此’思乃询求于皇甫谧。《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和“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可知,需由身负名望的人推荐;

①由“遂构思十年”可知,左思信念坚定,刻苦勤奋十年不改志向; ①由“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可知,左思注重平时积累; ①由“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可知,左思对自己有信心。 【点睛】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左太冲刚写好《三都赋》时,当时的人们对他多有讥笑非难,他心里不好受,后来去给张华看。张华说:“看来张衡的《二京赋》可以变成《三京赋》了,但是你的文章没有被世人重视,应当找个有名望的人士给推荐下。左思就去询问皇甫谧,皇甫谧见了赞叹不已,就为他做了《序》。在这时原来非难、不同意他的人,没有一个不整理衣襟,表示敬意称赞传述的。

(左思)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

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

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