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交通医学201 1年第25卷第3期Med J of Communications。201 1,Vo1.25.No.3 [文章编号】1006—2440(2011)03—0288—03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53例疗效分析 魏文锋,王穗暖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13003)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直接行开颅显微夹闭术, 手术人路以翼点外侧裂为主,前交通动脉瘤,双侧动脉瘤显影者以右侧为主,单侧显影者以显影侧人路。结果:术后3 个月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7例,中残2例。死亡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中,术后2天病情恶化死亡2例,术后2周再 出血,瘤颈夹闭不全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1个月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对侧肢体活动障碍4例,伴 失语1例。结论:动脉瘤破裂治疗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疗效确切,治疗费用相对小,社会效益高。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i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志码1 B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脑血管异常 路。仔细解剖外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逐步释 放脑脊液,使颅内压逐步降低后显露动脉瘤颈并夹 闭。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1例经纵裂入路。起病 0~3天手术19例.4~7天18例,8~l0天l0例。延迟 手术5例中分别是l4天4例,22天1例,保留骨瓣 50例,去骨瓣减压3例。术后常规皮下放置负压引 膨出,在其破裂出血之前,大多数患者没有临床症 状,而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导致极高的致残率和 病死率。目前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及手术夹闭、介入 栓塞术等。我科2006年5月一201O年10月收治颅 内动脉瘤53例,均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术(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 流2—3天,尼莫地平24小时持续泵入至起病后2 周,术中脑室穿刺引流1例,麻醉后术前腰大池引流 2例,术后3天腰穿放脑脊液39例,其中术后腰大 池引流5例。术后7天因脑积水行脑室穿刺引流及 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 1.4结果术侧动眼神经麻痹见瞳孔变大和(或) giography,3D—CTA)及DSA检查后行开颅夹闭手术 治疗,分析手术方法不同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取 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颅内动脉瘤53例,男26例,女27 上眼睑下垂8例均于1个月内恢复,前交通动脉瘤 术后2天病情恶化死亡2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2 例;年龄3O~73岁,平均53岁。临床表现:突发头痛 伴颈部抵抗起病48例,头晕为主1例,意识不清4 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小时~10天。Hunt—hess分级: 1级8例,2级34例,3级8例,4级3例。有高血压 周再出血,DSA复查见瘤颈夹闭不全,患者家属拒绝 再手术,自动出院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 后1个月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对侧 病史9例,糖尿病史5例,其中既有高血压病又有糖 尿病2例。 1.2辅助检查 入院当天均CT检查,显示有蛛网 膜下腔出血49例,可疑行腰穿见血性脑脊液4例, 肢体活动障碍4例,其中伴部分失语1例。术后3月 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7例,中残2例,死亡4例,无 重残及植物生存病例。 2讨 论 均行3D—CTA及DSA检查,53例患者中有动脉瘤 56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6例,左后交通动脉瘤14 例,右后交通动脉瘤10例,左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 脉瘤8例,眼动脉段动脉瘤3例,多发性动脉瘤3 例,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1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外科的常见 急危重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据统计动脉 瘤第1次破裂后最终仅有50%存活,其中半数在发 病后48小时内死亡。存活的病例中有1/3可发生再 1.3方法采用插管全麻,三钉头架固定,均为显 次出血,第2次出血的病死率高达80%。蛛网膜下腔 出血生存者可有远期认知功能障碍达46%.患者功 微镜下操作,根据载瘤动脉行改良或扩大的翼点人 【通信作者】王穗暖,wangsuinuan6180403@126.corn 通医堂 !!生第25卷第3期Med J of Communicati0ns.201 1.Vo1.25.N0.3 ・289・ 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均受影响。所以动脉瘤破裂治疗 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动脉瘤发生部 位、瘤体大小、瘤颈比例、年龄、Hunt—hess分级、经济 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开颅手术、神经介入治疗或保 守治疗。直接开颅显微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破裂脑 动脉瘤的最经典方法,尤其是在动脉瘤破裂急性期 手术已得到多数学者认可【”。手术入路以翼点外侧裂 为主,前交通动脉瘤,双侧动脉瘤显影的,原则上以 右侧为主,避开左侧优势半球,单侧显影的以显影侧 人路。神经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疗法已得到飞速 发展和日益重视,但治疗风险仍然存在且价格昂贵, 基层医院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保守治疗不能够从根 本上达到治疗目的,可作为等待前两种手术治疗的 过渡治疗方法。 影响动脉瘤预后的关键因素是再出血,而动脉 瘤的再次破裂出血多发生在前1次出血后2周内. 由于再出血的病死率达30%。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 早期(0~3天)和中期(4~7天)手术。有脑内血肿者手 术清除及减压尤其要及时。对于脑前半循环动脉瘤 及后半循环动脉瘤、椎基底动脉连接部动脉瘤、小脑 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均 应早期手术。而对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第一部分 动脉瘤多待其神经症状改善及稳定后再手术【2】。本组 均为脑前半循环动脉瘤,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了 解病情后尽早手术。尽量选择分级合适的病例或积 极保守治疗病情好转,分级达到3级以下后尽快手 术,即术前分级越低,手术疗效越好。Laidlaw等f31认 为术前DSA未见明显严重脑血管痉挛,则随时可进 行手术。多发动脉瘤治疗仍有争论,有一期、二期手 术和(或)介入治疗。有学者认为手术治疗条件好的 动脉瘤力求一期开颅处理 :(1)较分期手术减少住 院时间和住院费用。(2)避免未破裂未处理动脉瘤的 破裂。(3)减少多次手术的并发症。(4)减轻多次手术 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5)一侧手术后脑压明显下 降,有利于对侧手术操作。本组确认出血动脉瘤2 例,其中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手术仅处理一侧1例,对 侧3月后介入治疗痊愈。双侧后交通动脉瘤仅处理 一侧1例,对侧未处理随访3年至今无变化。依据 3D—CTA及DSA未能确认出血动脉瘤2例,双侧后 交通动脉瘤处理一侧1例,1个月后对侧再出血死 亡。左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手术夹闭1例,2周 后并发颅内感染、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破裂出血死 亡。多发动脉瘤治疗应充分评估患者及家属具体情 况和手术者水平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情恶化重要原 因之一,手术增加血管痉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常在 发病后2周内发生,故主张发病2周后延期手术。若 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约有1/4死亡,1/4留下永 久性后遗症。既往认为早期手术不可能彻底清除积 血、手术中牵拉脑组织和血管、术中暂时阻断载瘤动 脉及手术操作加重已存在的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 等。尽早手术,尽早清除术区积血,术后可更为安全 腰穿、腰大池引流、脑室外引流及分流,尽早阻断血 管致痉挛因子所诱发的血管痉挛,减少脑梗塞、脑积 水发生。尽早“三高”疗法:高度扩张血管、提高血容 量、提升血压。本组早期前交通动脉瘤2例,顺利手 术夹闭后2天内脑血管痉挛,双瞳散大而死亡。其中 1例为老年患者(68岁,女性),既有高血压病,又有 糖尿病,发病后1周内手术,术前血压波动于130 17o/8O~110 mmHg,血糖波动于8~15 mmol/L。均未 完全控制平稳,标准大骨瓣减压仍然无效,与术中显 露困难牵拉过度加重脑血管痉挛有关。前交通动脉 瘤后期1例,全麻后开颅前行腰大池置管。硬膜剪开 后开放腰大池引流。前交通动脉瘤另1例.术中脑室 穿刺,脑压均明显下降,手术显露顺利术后恢复良 好。本组发生脑积水1例,与术前颅内积血不多有 关,也与术中反复冲洗、术后腰穿和腰大池引流积极 排出血性脑脊液有关。 动脉瘤确诊与复查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术前 常规急诊头颅CTA作为筛选,DSA确诊,本组左后 交通动脉瘤血栓形成1例.DSA所见明显较CTA所 见大,其余均相似。所以应以DSA检查为金标准。了 解有无其他血管异常,动脉瘤供血及穿通支,结合 3D—CTA,优势互补,评估手术风险,充分术前准备’。 术后复查DSA是一种有创检查,价格较高,且需住 院患者常难接受。3D—CTA创伤小、费用低、安全易 操作、患者易接受。因可清楚显示动脉瘤夹和血管关 系,在动脉瘤开颅手术随访复查越来越重视。本组恢 复良好者均行3D—CTA复查,1例瘤颈有残留。定期 随访复查未变化,未进一步处理其余均夹闭完全。 总之,动脉瘤的手术疗效确切,医疗费用相对 小,社会效益高。由于病例数少有待(下转第298页) ・298・ 交通医学201 1年第25卷第3期Med J of Communications,201 1,Vo1.25.No.3 3讨 论 胃黏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减 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肠疾病较普通人群更常见. 考虑可能与Hp感染、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植物神 少,再生修复能力下降,黏膜防御能力减弱,使Hp 对胃黏膜造成更严重的损害;糖尿病患者胃运动障 经病变、胃肠微血管病变及糖尿病代谢异常等因素 有关。相对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糖尿病患者 有其自身特点:(1)长期高血糖引起糖毒性导致胃肠 道神经系统受损,以致胃肠蠕动慢,引起糖尿病胃轻 瘫。研究表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道慢波的起 博细胞Cajal间质细胞连接破坏,胃肠道慢波节律减 慢或紊乱。神经系统对肌细胞调节减弱,胃运动及吸 碍、胃酸排空延迟,可加重Hp或非甾体抗炎药 (NSAID)对黏膜的损害;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免疫力 低下,常合并细菌感染,反复使用抗生素后,导致Hp 耐药率上升。以上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的Hp感染 较非糖尿病患者更难清除。 总之,对糖尿病伴随消化道症状者应早期行胃 镜检查,确诊溃疡后除严格控制血糖外,同时应坚持 正规的质子泵抑制剂和根除Hp治疗。由于糖尿病 患者常规根除Hp疗效逊于非糖尿病患者,建议采 收功能下降。另外糖尿病胃部Cajal间质细胞的细胞 器减少,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合成功能降低,从而对 神经兴奋传导功能降低。(2)糖尿病引起弥漫性微血 管病变,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胃肠道 细胞更新迟缓,再生能力降低,在胃酸和胃蛋白酶作 用下易形成溃疡。 用四联疗法,并适当延长疗程,以提高Hp根除率。 注意短期复查胃镜,确保抗溃疡治疗持续至溃疡完 全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张亚萍,张宽学,罗全燕,等.糖尿病大鼠胃部Cajal间质细 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J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2): 116-117. 本研究表明糖尿病组反酸发生率低于非糖尿病 组,食后腹胀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高,与糖尿病患者 胃酸分泌减低、胃动力障碍、胃轻瘫有关。上腹痛发 生率低于非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神经病变致胃肠道 【2]冯波.新诊1型糖尿病患者胃固体食物排空功能观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5):322—325. [3】黄小民.老年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对疼痛等刺激不敏感有关;两组溃疡病Hp感染率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外报道相一致[2-31,提示消 化性溃疡发生Hp感染可能与血糖关系不明显。本 [J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3):227. [4】Sargyn M,Uygur--Bayramicli O,Sargyn H,et a1.Type 2 di— abetes mellitus affects eradica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研究结果提示,经埃索美拉唑治疗6周后,糖尿病组 溃疡愈合率低于非糖尿病组,这可能与糖尿病微血 管病变、内分泌功能失衡、代谢紊乱等影响溃疡病变 【J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3,9(5):1126-1128. 【5】ojetti V,Pitocco D,Bartolozzi F,et a1.High rate of heli— cobacter pylori reinfection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type l dia- 组织修复有关。Sargyn等[41报道,糖尿病患者Hp的 根除率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的消化不良患者,且复 发率高于糖尿病患者。本研究也显示糖尿病组Hp betes[J].Diabetes Care,2002,25(8):1 485. 【收稿日期l 2011-04—03 根除率低于非糖尿病组,其机理可能因糖尿病患者 (上接第289页) I临床中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降低动脉瘤 2005:775-776. 【3】Laidlaw JD,Siu KH.Ultra-early surgery for aneurysmal sub— arachnoid hemorrhage:outcomes for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 少医疗费用.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黄汉添,林少华,廖巍,等.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J】.中华 显微外科杂志,2005,28(3):276—278. 【2】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91 patients not selected by grade or age IJJ.J Neurosurg, 2002.97(2):250-258. f41关俊宏,吕涛,陈铎,等.颅内多发动脉瘤的3D—CTA诊断及 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6):533— 537. [收稿日期J 20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