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蚌埠市怀远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二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分)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下列微粒中:①12Mg2+②

④O2﹣,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活动

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排满了L层后才排M层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8个电子才稳定

4.若aAn+与 b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等于( ) A.b+n﹣2 B.b+n+2 C.b﹣n﹣2 D.b﹣n+2

5.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 C.一定不是非金属元素

D.原子容易失去电子的元素

6.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A.H2O B.CaCl2

C.NaOH

D.Cl2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8.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

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9.下列物质的分子中,不含共价键的是( )

A.NaCl B.Cl2 C.HCl D.NaOH

10.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 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熔点高的物质

11.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2SO4 D.沸点:H2O>H2Se>H2S

1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HNO3

B.H2O和 NH3 C.CaF2和 CsCl D.CCl4和H2S

1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14.镭是周期表中第7周期第ⅡA主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镭比钙的金属性强 C.氢氧化物呈两性 D.碳酸盐难溶于水

15.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含有离子键

C.C60和金刚石互为同位素 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16.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17.Y.Z三种元素,同周期的X.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大到小

18.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面判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C.金属性:甲<丙 D.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二、填空题(共46分)

19.下列物质中:①N2 ②MgCl2 ③NH4Cl ④CH4 ⑤CO2⑥Ne ⑦H2S ⑧KOH ⑨Na2O2 ⑩K2O ( 1 )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填序号,以下同.) ( 2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 ( 3 )没有化学键的是 . ( 4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5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20.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ⅠA 族 周期 2 3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O ① ⑧ ② ⑨ ③ ⑩ ④ ⑪ ⑤ ⑥ ⑦ ⑫ (1)写出①、②两种元素的名称 , ;⑧、⑨两种元素的符号 , .

(2)在这些元素中, (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是最活泼的非 金属元素.

(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 酸性最强; 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 (4)比较⑤与⑥的化学性质, 更活泼.

21.A、B、C、D 4 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20,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 (1)由此可知元素A、B、C、D分别为 、 、 、 .

(2)上述元素种任意三种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至少写三种)

(3)四种元素两两组合,能组成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有 、 、 .(至少写三种)

22.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放置在空气中能生成A的单质,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4克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D的M层上7个电子. (1)写出A,C 元素符号:A C

(2)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D在周期表的位置: . (3)比较D的气态氢化物与H2S和HF的稳定性:

(4)C与D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三、计算题(共6分)

23.3.2g某元素A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3.4g气态氢化物H2A,已知A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 (1)A的原子序数为?

(2)元素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什么位置?

(3)书写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二中高一(下)期中化

学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分)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但不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不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C、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D、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

【解答】解:A、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核电荷数,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核电荷数逐渐增大,但不出现规律性的变化,故B错误;

C、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C正确;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微粒中:①12Mg2+②

④O2﹣,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考点】85: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结构示意图中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含有的电子数,核外电子数等于各层电子数之和.

【解答】解:①Mg2+的核外电子数为12﹣2=10, ②③

的核外电子数为2+8=10 的核外电子数为17+1=18,

④O2﹣的核外电子数为8+2=10, 故选B.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活动

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排满了L层后才排M层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8个电子才稳定 【考点】88: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分析】A、原子核外区域能量不同,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B.电子首先进入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轨道;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其性质不一定相同;

D.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解:A、原子核外区域能量不同,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所以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内活动,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离核最近的轨道电子层里,例如一般先排满了L层后才排M层,故B正确;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其性质不一定相同,如Na+和Ne核外

都有10个电子,电子排布相同,但是二者性质不同,故C错误;

D.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4.若aAn+与 b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等于( ) A.b+n﹣2 B.b+n+2 C.b﹣n﹣2 D.b﹣n+2 【考点】8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aAn+与 bB2﹣两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据此计算判断.

【解答】解: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所以aAn+的核外电子数为a﹣n;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所以bB2﹣的核外电子数为b+2;

aAn+

与 bB2﹣两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a﹣

n=b+2,即a=b+n+2. 故选:B.

5.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 C.一定不是非金属元素

D.原子容易失去电子的元素

【考点】8G: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8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短周期元素中,H、Li、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Be、Mg及稀有气体He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解: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有:第一主族元素(包含H元素,碱金属元素);最外层有2个的元素有第二主族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中的He元素,

H、He为非金属元素,Li、Na、Mg为金属元素,如为稀有气体元素,则不易失去电子,

故选B.

6.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A.H2O B.CaCl2

C.NaOH

D.Cl2

【考点】91:化学键.

【分析】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是在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解答】解:A.水中只含氢氧两种元素,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A错误.

B.氯化钙由活泼金属Ca和活泼非金属Cl组成,形成了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离子键,氢氧两种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即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正确.

D.氯气是非金属单质,氯原子和氯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考点】91:化学键.

【分析】A.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离子键是由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 C.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解答】解:A.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故A正确; B.离子键是由离子形成的,即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既有吸引也有排斥)形成离子键,故B错误;

C.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中既有离子键也有共价键,则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B.

8.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

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考点】93: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根据原子序数分析元素,利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来分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原子序数为6和8的元素分别为C、O,能形成CO、CO2共价化合物,故A不选;

B、原子序数为11和13的元素分别为Na、Mg,不能形成化合物,故B不选; C、原子序数为11和16的元素分别为Na、S,能形成离子化合物Na2S,故C不选;

D、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元素分别为Mg、Cl,能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故D选; 故选D.

9.下列物质的分子中,不含共价键的是( ) A.NaCl B.Cl2 C.HCl D.NaOH 【考点】91:化学键.

【分析】一般来说,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活泼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NaCl中只含离子键,故A选; B.Cl2中,只含共价键,故B不选; C.HCl中,只含共价键,故C不选;

D.NaOH中,含离子键和H﹣O共价键,故D不选;

故选A.

10.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 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熔点高的物质

【考点】93: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C、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阴阳离子. D、熔点高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解答】解: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硫酸,故A错误.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故B错误.

C、能导电的物质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离子,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所以该化合物一定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熔点高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2SO4 D.沸点:H2O>H2Se>H2S

【考点】79: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76: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A.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H2O含有氢键,沸点最高,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判断.

【解答】解:A.Na、Mg、Al位于相同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A正确;

B.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B错误;

C.非金属性S>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C正确;

D.H2O含有氢键,沸点最高,H2Se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2S,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沸点越高,故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HNO3

B.H2O和 NH3 C.CaF2和 CsCl D.CCl4和H2S

【考点】91:化学键.

【分析】根据晶体的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分析,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解答】解:A、NaCl为离子化合物且只含有离子键,而HNO3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A正确;

B、H2O和NH3均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故B错误;

C、MgF2和NaCl均为离子化合物且只含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故C错误;

D、CCl4和H2S均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

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即a﹣2=b﹣1=c+3=d﹣1,原子序数A>B>D>C,A、B处于同一周期,C、D处于同一周期,且A、B处于C、D所在周期的相邻下一周期,A、B形成阳离子,则A、B为金属,C、D形成阴离子,则C、D为非金属,结合元素周期律进行解答.

【解答】解: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即a﹣2=b﹣1=c+3=d﹣1,原子序数A>B>D>C,A、B处于同一周期,C、D处于同一周期,且A、B处于C、D所在周期的相邻下一周期,A、B形成阳离子,则A、B为金属,C、D形成阴离子,则C、D为非金属.

A.A、B处于同一周期,C、D处于同一周期,且A、B处于C、D所在周期的相邻下一周期,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B>A,C>D,电子层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B>A>C>D,故A错误;

B.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即a﹣2=b﹣1=c+3=d﹣1,原子序数a>b>d>c,故B错误;

C.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A>B>D>C,所以离子半径:C3﹣>D﹣>B+>A2+,故C正确;

D.A、B处于同一周期,A、B形成阳离子,则A、B为金属,原子序数A>B,单质还原性B>A,C、D处于同一周期,C、D形成阴离子,则C、D为非金属,原子序数D>C,单质氧化性D>C,故D错误. 故选C.

14.镭是周期表中第7周期第ⅡA主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镭比钙的金属性强 C.氢氧化物呈两性 D.碳酸盐难溶于水 【考点】7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最外层有2个电子,性质活泼,易与水反应,利用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分析.

【解答】解:A.镭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呈+2价,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镭的金属性较强,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镭的金属性比Ba强,镭的氢氧化物应是强碱,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碳酸钙不溶于水,则碳酸镭难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C.

15.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含有离子键

C.C60和金刚石互为同位素 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考点】FG:碳族元素简介.

【分析】由信息可知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则该物质为单质,只含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C60中只有一种元素,是一种单质,故A错误;

B.C60中只含有碳碳键,则该物质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B错误; C.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

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C与C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考点】75: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不能说明A

的金属性大于B,如Ca的金属性大于Li,故A错误;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大于B,如Fe的金属性小于Na,故B错误;

C.1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说明A失电子比B多,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大于B,故C错误;

D.常温下,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说明A的活动性大于B,则A的金属性大于B,故D正确; 故选D.

17.Y.Z三种元素,同周期的X.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大到小 【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同周期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X、Y、Z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7、+6、+5,则原子序数X>Y>Z.

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 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D.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

【解答】解:同周期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X、Y、Z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7、+6、+5,则原子序数X>Y>Z.

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X>Y>Z,故B正确;

C.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强到弱,故C错误;

D.X、Y、Z最低负化合价分别为﹣1、﹣2、﹣3,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依次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8.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面判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C.金属性:甲<丙 D.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A.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B.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C.同一主族元素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 D.金属性越强,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解答】解:A.丙、丁、戊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三者的原子半径大小为:丙>丁>戊,故A正确;

B.甲和乙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甲<乙,最外层电子数:甲<乙,故B错误; C.甲和丙位于同一主族,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丙,则金属性:甲<丙,故C正确;

D.金属性:丙>丁>戊,则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丙>丁>戊,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6分)

19.下列物质中:①N2 ②MgCl2 ③NH4Cl ④CH4 ⑤CO2⑥Ne ⑦H2S ⑧KOH ⑨Na2O2 ⑩K2O

( 1 )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②⑩ .(填序号,以下同.) ( 2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①④⑤⑦ .

( 3 )没有化学键的是 ⑥ .

( 4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②③⑧⑨⑩ . ( 5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①④⑤⑦ .

【考点】96: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93: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含离子键的一定为离子化合物,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CO2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②MgCl2中只含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

③NH4Cl中含离子键和N﹣H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④CH4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⑤CO2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⑥Ne中不含化学键,为单质;

⑦H2S中只含极性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⑧KOH中含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⑨Na2O2中含离子键和O﹣O非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⑩K2O中只含离子键;

( 1 )只存在离子键的是②⑩,故答案为:②⑩; ( 2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①④⑤⑦,故答案为:①④⑤⑦; ( 3 )没有化学键的是⑥,故答案为:⑥;

( 4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②③⑧⑨⑩,故答案为:②③⑧⑨⑩; ( 5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①④⑤⑦,故答案为:①④⑤⑦.

20.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ⅠA 族 周期 2 3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O ① ⑧ ② ⑨ ③ ⑩ ④ ⑪ ⑤ ⑥ ⑦ ⑫

(1)写出①、②两种元素的名称 碳 , 氮 ;⑧、⑨两种元素的符号 Si , P .

(2)在这些元素中, Na (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F 是最活泼的非 金属元素.

(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 HClO4 酸性最强; NaOH 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Al . (4)比较⑤与⑥的化学性质, Na 更活泼. 【考点】78: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F、⑤为Na、⑥为Mg、⑦为Al、⑧为Si、⑨为P、⑩为S、⑪为Cl、⑫为Ar. (2)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3)高氯酸的酸性最强,上述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故氢氧化钠碱性最强,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4)同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解答】解:(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

F、⑤为Na、⑥为Mg、⑦为Al、⑧为Si、⑨为P、⑩为S、⑪为Cl、⑫为Ar,

故答案为:碳;氮;Si;P;

(2)同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故最活泼金属为Na,最活泼非金属为F, 故答案为:Na;F;

(3)F无最高正价,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是HClO4,Na的金属性最强,故NaOH的碱性最强,Al元素的氢氧化物即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故答案为:HClO4;NaOH;Al;

(4)同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则活泼性:Na>Mg, 故答案为:Na.

21.A、B、C、D 4 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20,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

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 (1)由此可知元素A、B、C、D分别为 H 、 N 、 O 、 Na . (2)上述元素种任意三种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OH 、 NH4NO3 、 NaNO3 .(至少写三种)

(3)四种元素两两组合,能组成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有 NH3 、 H2O 、 H2O2 .(至少写三种)

【考点】8J: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A、B、C、D 4 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20,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最外层最多含有8个电子,则C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为O元素;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则A为H元素;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B的最高化合价为+5,C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位于ⅤA族,则B为N元素;(O)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则D位于第三周期,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O,D的化合价为+1,为Na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 【解答】解:A、B、C、D 4 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20,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最外层最多含有8个电子,则C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为O元素;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则A为H元素;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B的最高化合价为+5,位于ⅤA族,则B为N元素;C(O)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则D位于第三周期,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O,D的化合价为+1,为Na元素,

(1)根据分析可知,A为H、B为N、C为O、D为Na元素, 故答案为:H;N;O;Na;

(2)A为H、B为N、C为O、D为Na元素,四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有:NaOH、NH4NO3、NaNO3、NH4N3等, 故答案为:NaOH;NH4NO3;NaNO3;

(3)H、N、O、Na四种元素两两组合,能组成共价化合物有:NH3、H2O、H2O2、

NO等,

故答案为:NH3;H2O;H2O2.

22.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放置在空气中能生成A的单质,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4克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D的M层上7个电子. (1)写出A,C 元素符号:A O C Mg (2)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VIIA族 .

(3)比较D的气态氢化物与H2S和HF的稳定性: HF>HCl>H2S

(4)C与D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OH)

2+2H

+

D在周期表的位置: 第三周期

=Mg2++2H2O .

【考点】8J: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分析】短周期元素,则A的质子数为8,即A为O元素;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遇到空气能生成A的单质,则B为Na元素;属,当2.4克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由电子守恒可得:

×2=

×2×(1﹣0),解得M=24,其质子数=24﹣12=12,

则C为Mg元素;D的M层上7个电子,则D在第三周期第ⅦA族,则D为Cl元素,然后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则A的质子数为8,即A为O元素;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该固体遇到空气能生成A的单质,则B为Na元素;二价金属,当2.4克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由电子守恒可得:

×2=

×2×(1﹣0),解得M=24,其质子数=24

﹣12=12,则C为Mg元素;D的M层上7个电子,则D在第三周期第ⅦA族,则D为Cl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O,C为Mg, 故答案为:O;Mg;

(2)B为Na元素,质子数为11,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原子序数为17,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IIA族, 故答案为:

;第三周期VIIA族;

;D为Cl元素,

(3)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S,则氢化物稳定性为:HF>HCl>H2S,

故答案为:HF>HCl>H2S;

(4)C与D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Mg(OH)2、HCl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 故答案为:Mg(OH)2+2H+=Mg2++2H2O.

三、计算题(共6分)

23.3.2g某元素A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3.4g气态氢化物H2A,已知A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 (1)A的原子序数为?

(2)元素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什么位置? (3)书写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考点】5A: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2g某元素A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3.4g气态氢化物H2A,求出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根据n(H2)=n(H2A)=n(A),求出n(A),根据M(A)=求出A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数值

A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相等,进而求出A的原子序数,确定该元素;

(2)对于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3)H2S为共价化合物,硫原子中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H﹣S键.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2g某元素A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3.4g气态氢化物H2A,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3.4g﹣3.2g=0.2g,n(H2)==0.1mol,元素A气态氢化合物的化学式H2A,反应为:H2+A=H2A,则n(H2)=n(H2A)=n(A)=0.1mol,M(A)==

=32g/mol,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

=16,

量数值相等,A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所以A的原子序数为答:A的原子序数为16;

(2)原子序数为16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属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

答:元素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

(3)H2S为共价化合物,硫原子中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H﹣S键,电子式为:答:硫化氢的电子式为

2017年6月4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