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区域合作 做大旅游产业
——进一步加快发展芷江旅游业的思考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时代,旅游业是开放性、关联性、互补性程度极高的产业,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旅游业更希望克服地域、交通和信息等障碍,寻求地域间资源和产品等方面优势互补,成为区域合作的领头羊。芷江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比较优势明显,但旅游业起步较晚,缺少精品,若单打独斗,其旅游产品难融入大湘西旅游线。为此,要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做大芷江旅游产业,关键是要加强旅游区域合作,通过借力发展和区域合作,提升芷江旅游的竞争力,从而将芷江打造成为湖南西部优秀旅游城市。
一、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是做大做强芷江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
1、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区域合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走区域化联合合作的道路,形成整体优势参与新一轮竞争已成为各地的共识,比如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长株潭经济圈等等。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门之一,旅游区域合作也是不可逆转的,同时,作为服务业中的先导产业,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对于优化旅游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国民经济对外开放、提高国内旅游的竞争力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旅游业如何高水平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和竞争的问题已严肃地摆在我们眼前,旅游产业区域一体化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通过区域区划和政策引导,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并先行在生态功能保护区、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旅游经济区等方面取得突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文)也提出:“加强横向联合,大力发展区域旅游”,说明区域旅游已日益受到高层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2、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是借力发展、借梯上楼、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旅游已正在成为普遍化消费。大众旅游规模大增,频率提高,旅游消费层次也随之转型升级,求新求异的消费观念也越来越强,导致旅游流向多元化,一些知名度并不高的旅游区开始越来越多人涉足,从而使客源流动从热点温点地区向冷点地区梯次推进。在这种格局中,新兴旅游区要达到分流客源的目的,就必须主动靠大联强;成熟旅游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也会主动将周边欠发达旅游区纳入自己的旅游经济辐射圈,同时也会通过向欠发达地区投资旅游来消化过剩经济。目前,芷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产业发展滞后和市场化机制不健全上。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资金缺短是芷江无法逾越的发展障碍,如果举地方微薄财力全力投资旅游发展,不仅杯水车薪难以奏效,而且会使本就脆弱的财力背上沉重负担,导致恶性循环;从体制层面上来看,芷江封闭的旅游经济特征如果没有体制外助推力注入,很难以自发形成规范运作的市场机制。因此,只有开放门户,借助外力,通过区域合作,引进客源、资金、人才、技术,并引植市场化机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实现在较迟起步上较高层次上的跳跃式发展。
3、大湘西旅游经济圈正逐步形成。200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和邵阳市的洞口、绥宁、城步、武冈、新宁、隆回6县市以及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纳为湘西地区开发范围,并将旅游业作为湘西地区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确立了以山水风光生态游为主旋律,以土家文化、苗文化、侗文化和历史文化为基础,开发“大旅游”、构筑“大网络”、建立“大市场”、实现“大发展”的战略决策。旅游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两片三中心一带”,即北片以张家界为中心,以山水风光生态游为主旋律,主要开发观光、探险、科普、会议、疗养等产品;南片以怀化、吉首为中心,以民俗风情游为主旋律,主要开发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旅游购物等产品;计划通过“十五”期间的发展,与周边旅游景区相连,形成我国中西部黄金旅游带。应该说,其战略思路和重点是明确的,布局也是合理的。作为湘西地区旅游重点开发县的芷江,在这个大方略下,理应加强区域合作,尽快融入大湘西旅游经济圈中。
4、芷江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具备一定基础。芷江位于湖南西部,距铁路枢纽城市怀化37公里,与贵州省接壤,是中国东中部地区进入大西南的桥头堡和交通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来就有“黔楚咽喉”、“滇黔门户”之称。随着上瑞高速公路、320国道、湘黔铁路复线铁路、渝怀铁路,以及芷江飞机场的全面复航和县际交通的不断完善,芷江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现。同时,作为一生要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和“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芷江还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华夏大地唯一纪念胜利建筑物——受降纪念坊;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上最长的风雨桥——龙津桥;中国最大的侗族标志性建筑鼓楼群——万和楼;中国唯一的飞虎队纪念馆;闻名于湘、黔、川3省18县的宗教胜地——明山;熊希龄、沈从文等名人旧居遗址;舞水流域最长的吊脚楼群,以及“明山叠翠”、“舞水拖蓝”、“花山仙姿”、“漂流历险”等自然景观。同时,芷江与凤凰古城、梵净山、洪江古商城等重量级景点都在3小时车程内。这些都表明芷江区域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芷江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方向
旅游区域合作是根据各地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特色,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通过联合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变单体优势为群体优势。对芷江来说,旅游区域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实施“北联南进”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质是要建立“无障碍旅游区”,实现旅游服务的“无缝隙化”和旅游资源最完美的整合。一般来说,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需要具备这样的特点:首先是地理上的位置接近,其次是其旅游资源在同源性的基础上具备差异性。湘西自治州已经开始用“一山 (张家界) 、一水(猛洞河) 、一村(王村古镇) 、一寨(德夯苗寨) 、一城(凤凰古城) ”的框架来指导旅游开发,通过一体化营销方式,建立旅游协调发展的格局,这些探索对芷江来说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芷江地处湘西旅游圈的中心地带,其中北面有以自然风光、古迹建筑为主的张家界、梵净山、凤凰等国际、国内著名旅游区,南面有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
主的洪江古商城、通道等正在快速发展中的旅游城市。作为以近代历史景观为主的芷江,不论从地理环境还是资源互补情况来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依托北面面的发展优势和南面的发展潜力,实施“北联南进”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必将会进一步拓展客源空间,获取区域合作最大成效。
2、建立一体化和高度开放的区域旅游。要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水平,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必须建立一体化和高度开放的区域旅游,关键要以交通为纽带、以品牌为核心、以市场为基础、以共赢为目的。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交通。可进入性、可畅通性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设施基础。芷江实施“北联南进”区域合作发展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城际交通网络不够发达,难以充分满足游客迅速、便利、安全、经济的要求。例如:凤凰到芷江需经麻阳、怀化,共计130余公里,由于路况差、弯道多,约需3小时行程,加上返回怀化的时间,游客来芷江旅游在旅途中最少要花费4小时,而真正游览芷江的时间也就3小时,这种“旅”大于“游”的现象,使游客觉得不值。因此,要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客源互送,就必须改善现有交通条件,提高芷江的可进入性。
二是要联合树立区域品牌。区域合作不仅是把不同地区简单串成一条旅游线,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其合作是没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既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又难以坚持下去。实践证明,凡区域合作搞得成功的,多是依托联手打造旅游品牌。如华东五市县联合打造的“江南水乡游”,西安、宁夏、青海、甘肃及新疆联合打造的“丝绸之路”,川滇藏区域旅游经济圈推出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等区域合作,富有特色,搞得有声有色,在积极拓展市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芷江的旅游区域合作要围绕区域旅游新产品特色,策划、开发、塑造区域旅游统一品牌,确定能充分表达品牌内涵的图文标识、促销口号和标志性景点,并在公共宣传、市场促销中统一主打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增强市场认同感。
三是要共同开拓旅游市场。要根据产品特色,找准市场定位,主攻重点市场。针对市场需求,
对区域内相对独立的旅游产品和景区进行串连、包装、组合,推出若干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区域旅游联手促销,把公众宣传和商业促销结合起来,把品牌形象宣传、景区形象宣传和商品线路推介结合起来,实行整体促销,集中财力进行炒作,降低促销成本,提高促销实效,尽快打响区域旅游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
四是要出台互惠互利政策。实行区域旅游合作的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多方“共赢”和“共荣”的理想平台。为此,要使旅游业的区域合作真正发挥效果,就必须对区域内各项旅游经济交往实行互惠互利政策,包括旅游企业跨行政区域开展经济活动享受当地企业的一切同等优惠待遇,坚持互送客源,主动向旅客推介宣传本行政区外的统一的其他旅游产品,并促成旅游,为协作伙伴组织的游客提供统一的门票折让,加强行业间沟通协调,防止抵制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共同维护区域旅游的整体利益。
三、 芷江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区域合作要发挥的是整体优势,而不是个体优势,要达到是群体效益,而不是单体效益。这就要求合作方不仅要享受权利,更要履行义务,最终实现共赢的目标。一是真正把自己的产品建设好,把自己的服务工作做好,努力为游客提供最好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满意。这是前提,是基础。二要换位思考,恪守诚信。合作有喜有忧,有笑亦有闹,合作过程中因情况的变化,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换位思考,坚持诚信的原则,平心静气、解决问题,使双方满意。这是长期合作的基本条件。三要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合作的一些举措。一个产品的包装、宣传营销等都需要投入,需要市场的培育,合作双方都应从长计议,共同制订并实施实质性的政策举措。这是长期合作获取共赢的保证。
2、坚持政府主导和以企业为主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旅游业公共产品和旅游综合性产业的特征,不管是旅游产业发展还是旅游区域合作,都必须始终坚持和倡导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旅游
业由行政区划分割所主导的四大壁垒(区域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制度障碍)依然需要通过政府制度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同时政府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为整个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合作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以政府名义组织大型活动,宣传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建立跨区域合作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避免低层次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等等。区域合作尽管有宏观调控、行政作为、政府干预,但要防止把政府主导错误理解为政府主办,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应该将企业推向前台,使之成为区域合作的主角。区域合作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有企业参加,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应由市场主体发话,有关决策权也要交给企业。政府着力点应选在为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上,确保区域合作按照市场要求健康稳定发展。
3、坚持求同存异与突出龙头相结合的原则。一个旅游区域由若干个行政区联结而成,造就了资源、发展、文化、风俗的差异。在旅游区域合作中,必须始终保持合作各方在旅游产品与湘西地区文化上的差异性与特色,才能保证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实现旅客与资本的流动。同时,做为一个合作区域,必须要有一个龙头,否则,一盘散沙、各唱各的调,区域合作就不会有聚合力与后劲。通过龙头带动,运用核心竞争力,打好品牌,促进和带动后发展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芷江成为游客的直接目的地需要很一段时间,所以要入区域旅游产业链条,就必须甘当配角,主动接受区域内其他成熟旅游景区在客源、推介、品牌、服务人员等方面带来的外部溢出效益。这一点上,芷江不要老喜欢用“豪门大宅”来形容自己,而把凤凰称为“小家碧玉”。凤凰已经成长起来,而且发展十分迅速,所以芷江必须要借船出海,借势而为,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合作,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