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信息化》发行部:cyl@moe.edu.crl 教学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冰 以义乌市宾王幼儿园为例 何磊 .骆丹旦 (1.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2.义乌市宾王幼儿园,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 面发展。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在继承传统家园共同育人本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 的交互信息、共享资源等特性,在交流时间、合作渠道、沟通内容、共育效果等方面体现出了突出的优 势作用。 关键词:家园共育;信息技术;效果;交流时间 中图分类号:G616 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4—0041—03 力来参与家园共育。尤其是家长 、家园共育概述 经验丰富的教师.有现代化的教育 设施,有同龄的儿童伙伴,有较大 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幼儿 多元的智能和优秀的品质。总的来 说.家庭教育和幼儿圃教育各具特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 教师和家长之间本着相互尊重、相 互配合、共同努力、协同教育的原 则.共同担负起培育幼儿的责任, 会、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传 间,还束缚了地点,对家长来说,确 实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便。此外。 教师和家长几乎一致的工作时间, 的活动空间,不仅传授给幼儿生活 统的家园共育方式,不仅限制了时 共同开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 面发展的双向性、经常性、全面性 的合作活动。 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 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 色,都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 使传统的互动方式受到了极大地 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各 挑战.不仅难以实现教师和家长之 间的充分互动和双向交流.[21而且 大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与沟通并 拓宽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已有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有所长,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加 限制和影响了家园共育的连贯性 和制度化。 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 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够最 好的条件”。家园共育改变了以往 幼儿教育以幼儿园为主,家庭为辅 的局面,l1l既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2.家园共育形式单一,缺乏吸 引力 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 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家园共 育的形式依然是以家长会为主,而 的重要途径,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 必然趋势:既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 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幼儿教育 二、影响家园共育的主要因素 时间 且在家长会上,程序和模式也较为 “通报会”,内容也大体上是讲一些 1.家长和教师工作太忙,没有 固定.几乎成为了园长和教师的 家园共育理所当然需要教师 大道理和普遍性的问题,最后再提 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众所周知,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 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大力配合,但 出一些要求,而很少与家长协商解 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其他一 在实际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在交流 决问题的办法和耐心倾听家长的 切教育的根基,而后所进行的一切 教育取得的效果皆是在此基础上 时问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由于生 意见和建议。由于缺少实质性和针 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大, 对性的东西,家长难以真正接受并 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正确模式 的累加。而学校教育具有详细的教 家长和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都 学计划和系统的教学内容,有教学 难以安排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精 和自觉行动。【3】久而久之,家长渐渐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2007年度期 J课题“sL4v,- ̄育传播媒体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实践研究”阶段}生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SC351)。 China Education Info 41 教学探索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mis@moe.edu.cn 降低了对于家园共育的期望值和 交互形式和活动、游戏等实践形式 信任感。 为主.缺乏互动性 (2)创建家园博客圈 博客圈由于具有“免费使用、 系统维护、技术门槛低、在线更新” 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 实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综合素质 3.家园共育以幼儿园单向灌输 的提升。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创建班级QQ群 家园共育是一种双向活动,教 师与家长本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 QQ群同时具有同步性与异步 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体验分享 性的特点,为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 上。据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博 的伙伴关系。然而,由于我国现行 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与探讨提供 客圈引人家园共育中,也取得了不 教育体制所确定的就近入学原则 了同步和异步接收信息的选择,为 错的成效。我们为每一位教师和大 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现 加大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促进家 状.无形中巩固了幼儿园尤其是优 园共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交流平 质幼儿教育资源在某一区域的垄 台。[4j因此,我们统计了每一个班 断地位.造成了幼儿家长和幼儿教 级教师和幼儿家长的QQ号,并将 师在家园共育过程中的地位不平 这些号码加入到一个由教师管理 等,教师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 的班级QQ群中。同时,幼儿园领导 处于优势主导的地位:家长扮演着 以普通身份加入到相应的QQ群组 “接受者”的角色,处于被动从属的 中,在引领网络文明的同时,也发挥 地位。此外,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 着对于分管群组的监控作用。 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实际情况的 通过QQ群的“群聊”功能,家 束缚,家园共育的主动权总是掌握 长可以方便地和学校教师、其他家 在幼儿园的手里.家园共育时总是 长进行实时地沟通,即便没有添加 以幼儿园的单向灌输为主,教师把 对方为好友,只要双击群中头像, 家长当成了自己的教育对象而不 也可以通过临时会话与其进行交 是合作伙伴,家长很难有真正平等 流;通过“群空间”功能,教师和家 参与和切实互动的权利与机会。 长既可以在论坛里发表观点,也可 以在相册里展示个性风采。并且在 三、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 发表完成后,会在QQ群聊窗口中 育的实践研究 提示哪位成员于什么时间发表了 1.我们的实践 标题为什么的帖子和相片.以提醒 由于家园共育必然涉及家长 大家前往查看;[51通过“群共享”功 和教师两方面,因此,在实践过程 能,教师和家长都可以自由上传、 中,我们首先强化了双方的参与意 下载和存储各种格式的有价值的 识.并保证了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稳 资源、信息等,实现资源的共享:通 定性,注重了形式上的有效性和针 过“群邮件”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 对性。在此基础上,借助相关通讯 向家长群发一些有关幼儿疾病预 工具和实践平台,以共享、讨论等 防、营养饮食等方面的资料:教师 匿三隔=f 还可以定期在QQ群的 “群公告”处发布一个与孩 子成长、学习有关的话题, ■ =蓬 离=}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讨论, f压 _ 达到幼儿园和家庭协同教 图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模式 育的目的。 42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04(基础教育) 部分家长在网易网上创建了一个 博客,将其组成家园共育博客圈, 并在圈子中安排了许多个性栏目, 如教学笔记、育儿日记、活动札记、 生活杂记等日志区,圈子公告、圈 子信息、友情链接、视频相册等公 告区,还根据需要设置了讨论区、 投票区、留言板等互动区。在博客 圈中,家长和教师是圈子的主体, 双方之间可以通过日志实现交流、 还可以就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家长 可以方便地浏览圈友的日志,吸取 其他家长的育儿经验,分享教师的 教育随感,教师也可以在同事的博 客里留言与评论,还可以从家长的 育儿日志中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状 况,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参考。另 外。家长和教师也可以通过担任圈 子管理员、回答圈子成员提出的问 题、解决圈子成员遇到的难题等方 式关注和支持圈子的发展。[6]在这 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充分 的交流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幼儿在 家里的生活和学习,也有助于幼儿 在家里能够受到系统的教育和细 致的照顾 (3)开通校园短信平台 通过信息平台,幼儿园既可以 方便地向家长和教师群发短信,告 知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教师 也可以随时随地把孩子在幼儿园 的点滴表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 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及 《中国教育信.¥.4t5》发行部:cy1@moe.edu.cn 教学探索 时地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另外,家 和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不 录制。通过活动平台扩展交流空间, 一位教师对应一位家长”的局限。实 长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学校 通过交互系统实现家园共育,不仅 现了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的群 能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双向互动的便 体互动式交流。 (3)沟通内容更为具体:传统的 仅帮助了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 利渠道、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 在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又可以让 素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和家长及时捕捉到各种教育的 契机.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 家园共育方式由于时间仓促.通常 缺乏实际意义的互动;或是以大话、 官话、套话为主,缺乏切实有效的沟 2.效果分析 (1)交流时间更为便利:由于家 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同作为学校 与家庭相联系的信息化桥梁,校园 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传统的 通。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一家庭”合作交流与协同教 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既可 以就幼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 公共短信平台的使用,弥补了校园 育方式需要家长和教师在同一时 络和缺乏实时性的局限,使不习惯 其是家长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家园 使用电脑或没有电脑的家长们也能 共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校园 网和QQ群等沟通渠道必须依赖网 间、同一地点共同参与,任何一方尤 入的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的局限. 可以就某一育儿话题开展广泛的讨 论而不必计较地点的桎梏.还可以 便利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 来,对学校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 网、QQ(QQ群)、博客(博客圈)等媒体 就各自的育儿经验进行细致的沟通 和技术的引入,则很好地避免了这 而不必顾虑情感的缺失。 一进作用。 室等实践平台 情况的发生。家长和教师既可以 即时的交流,又可以通过校园网、 (4)共育效果更为显著:从效果 (4)整合校园网、广播站、演播 通过QQ(QQ群)、短信平台等实现 上看,由于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引入 了信息技术,使得家长的角色定位 由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同时,消除 了教师对家园联系的担心和排斥. 传统的家长会等家园交流方 f博客)博客圈等实现深度的探讨。 式,大多数是教师说、家长听,缺乏 (2)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利用信 实质意义上的互动,难以实现期望 息技术营造家园共育的氛围.疏通 充分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 情,使得家园共育的持续性和规范化 得到了保证。另外,由于没有了时间、 的共育效果。[81而将校园广播站、校 并拓展了双方的合作渠道。通过互 园演播室等实践平台引入家园共育 联网和短信平台.家长和教师可以 中来,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 进行远距离交流:通过校园广播站 如.可以在校园广播站、校园演播室 和校园演播室.家长和教师还可以 开设家园共育栏目或开展一系列亲 地点的局限和内容、形式的束缚,加 之双方之间的反馈很及时.使得彼此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基于QQ 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理解更加深 子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到与孩子的互 (QQ群)和(博客)博客圈等形式的交 刻,感情更加深厚,目标更加一致,配 动中来.并共同参与节目的策划及 流突破了“一位家长面向一位教师、 合更加默契,效果自然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 【1】黄志敏,莫立芸.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探究刚.山东教育,2007,(5):4-6. 【2]杨卉,王陆,韩雪涛.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卟电化教育研究,2007,(10):47—50. [3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7 f41何磊,王满华-网络教育传播的辩证式探析Ⅱ1吨化教育研究,2009,(3):39—42. 【51吴晓东.家校通—_远程教育小组协同学>-7中QQ群的应用研究Ⅱ].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69—73 【6]郑小军,杨满福,黄春燕.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青少年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D]现代教育技术, 2008。(8):54—57. 『71戈月壕校通让沟通走向“无线”【71.教育信息化,2006,(8):20-21. 【8】叶穗梅.争取家长配合:引导与服务并重[J1.学前教育研究,2008,(3):63—64. f9]何磊,黄艳霞,金晓晓.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田.学前教育研究,2009,(1):56-59. 【1 0l黄河清.家校合作导 ̄e[MI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郭桂真) China Education Info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