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

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李琴(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咸阳712000)摘要:日本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是哲学、宗教、美学、道德等元素与茶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世界范围内备受赞誉,具

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而后指出日本茶道是一门强调修身养性、精神净化、境界提升的文化艺术形态,并从“和静清寂”“茶禅一味”、“一期一会”、三个方面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日本茶道;文化内涵;和静清寂;茶禅一味;一期一会

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文化在形式与内容方面都会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日本文化在民族心理机制的作用下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它乐于接纳和改造他国文化,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加速了日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茶道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最为瑰丽的部分,也是为世界其他国家所广为赞誉的内容,它起源于中国,融入了中国的禅宗理念,并结合了本民族的道德礼仪特色,最终形成了独具魅力、系统完备的文化模式。在文化内涵方面,日本茶道主要体现为“和敬清寂”、“茶禅一味”和“一期一会”,蕴意深远,令人回味悠长。1日本茶道概述日本茶道是以日常茶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特殊文化形态,它将日本人民的起居生活与哲学、美学、宗教、伦理等融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仪式化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还能够通过茶会、茶礼等形式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深化道德意识等。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传说在距今一千两百年以前的奈良时代,唐朝的鉴真和尚与日本来华僧侣最澄法师把茶叶带入日本,饮茶风尚很快便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镰仓时代,日本僧人荣西禅师从宋朝带回了抹茶,开启了日本茶会的新时代,其弟子明惠上人等将抹茶普及到日本的各大佛教寺院中,僧侣饮用抹茶时,要将精致的抹茶粉末放入茶碗中,注入开水,用茶筅细细搅拌,直至表面出现细腻美观的乳白色泡沫,而后静心品饮,获得身心的极大乐趣,这就被称为“茶汤道”礼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形成之初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早期,寺院僧侣将供奉撤下来的抹茶施舍给平民大众,以体现佛教慈悲为怀、造福众生的精神,渐渐地,民间开始模仿这种做法,在社会上展开了共饮茶汤的活动,使饮茶带有了一定的风雅意味。后来,珠光和尚大力推行饮茶礼仪,指出茶汤之道就在于主人与客人之间的相互礼让与谦恭,他对茶具的选择、茶室的布置、饮茶的方法等都进行了创新,使茶道开始走上系统化的文化礼仪之路。“茶道宗师”千利休作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对抹茶的冲泡及品饮方式做出了细致规定,并提出了茶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养,使日本茶道礼仪愈加规范化。松平定信在其著作《茶道训》与《茶事规则》中,强调在人们在践行茶道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个体道德高度的追求,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五常五伦”之道,其中,“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伦”是指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茶道就是人们实践正确生存方式的一个有力途径。在《茶道训》开篇,松平定信就提出茶道的真谛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礼让谦恭,主人要尽心尽力地招待客人,要使客人在饮茶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愉悦,要为人谦逊、尊老爱幼,不说人短、不言自长,做一个淡泊名利、境界崇高的人。同样,在《茶事规则》中他也指出,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当严而不疏、亲而不熟,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为人应当宠辱不惊、尽力而为,处事应当精益求精,主张匠人精神。这些思想奠定了日本茶道的精神境界,并为今日茶道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2日本茶道的“和静清寂”“和静清寂”是日本茶道的根本理念,也是对茶人内在心境的最佳解读,唯有秉承着这种饮茶态度,才能够真正以茶养道、以茶修身、以茶习礼。“和”是指为人处世的和谐局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这种理念无疑是在中国儒家“和谐大同”思想以及道家“万物化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茶室宜营造出一派和睦的气氛,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都要以礼相待。饮茶所用的茶碗在质感和重量上都要适宜,不能有冰凉感或粗糙感,宜温婉圆润,重量不宜过重或过轻,宜与客人的年纪、体重、手力等相匹配。茶室中所使用的香薰应当轻柔淡雅地飘散至各个角落,不会过于浓烈。装饰物品则多使用应季的花朵,花朵的色彩和造型要与整个布景相协调,配套的点心则要与茶会的主题和氛围相一致。“敬”是指人们之间的交往应当诚心诚意、谦恭有礼。端茶时主人要将茶碗的正面对向客人,客人饮茶时要将茶碗放在手中,以顺时针方向轻轻地转动两次茶碗再开始品饮,而不是直接从茶碗的正面饮茶。在拿到茶汤时,客人应当对主人说“谢谢”,并在转动茶碗的过程中感谢种茶之人、采茶之人、制茶之人等,感恩自己能够有机会坐在茶室中与身旁的诸位共同饮茶,同时还要对旁边尚未饮茶的客人说一声“那我先喝了”。品饮第一口之后,客人应当停下来并赞美茶的口感与味道,表达对主人茶道技艺的赞美。另外,有时主人会在茶室内悬挂展示茶会主题的字画,客人见到以后应当也要对这些字画行礼,以表达对主人的尊敬与感谢。“清”是指茶室环境以及茶具茶器的整洁干净,以及茶人内心的纯净。茶人要每天打扫茶室及庭院,特别是在客人到来之前,更要将环境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日语的自他动词和被动、使役、使役被动的关系和误用分析(课题编号:13XSYK0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琴(1981-),女,黑龙江穆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与文化。436

2018年第06期打扫得一尘不染,以期通过去除外在污浊来实现内在的纯粹。从处世态度来看,“清”还有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之意,茶人应当舍弃对身外之物的追求,注重对内在修养的提升。在用茶筅研磨茶汤的过程中,茶人心无旁骛,用手腕的力量以“一”字型均匀搅拌,紧贴碗壁而尽量不碰到碗壁,在泡沫出现以后,则要专心致志地把茶筅提升至泡沫区域,重点研磨较大的泡沫,使茶汤表面的“茶花”呈现出整齐划一的状态。最后,茶人在茶汤中划一道“M”型,将茶筅拿出放回原位。可见,在整个研茶的过程中茶人都要保持内心的纯粹与清澈,做到心无旁骛,由此才能保证茶汤在色泽、口感、外观等各方面都达到极致的状态。“寂”是指为人谦逊、平静如水、坦荡无私,在纷繁的世俗世界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任何外界的诱惑都不动摇,让各种杂念尘归尘、土归土,把尘世的忧愁烦恼统统抛之脑后,只管享受饮茶的美妙时光。这种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在佛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佛家僧侣讲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专心修行,不受外界打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闲适清淡的心境去面对一切,日本茶道在这种处世态度上与中国的“禅茶”有异曲同工之妙。3日本茶道的“茶禅一味”日本茶道与佛教具有深厚的渊源,茶叶和茶文化最初都是由访华僧侣带入日本的,茶道也是在日本僧侣和寺院的共同努力下发扬光大的,茶道的内在精神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佛教思想,茶道的根本就在于通过饮茶而获得的顿悟,即“禅”。松山真一认为茶道是围绕物、人、场所这三个主题元素展开的,茶道艺术的本质在于自然、简朴、空寂、脱俗,“茶禅一味”的关键就在于“因茶悟禅”,茶在于品饮,禅在于参悟,通过品茶来修心,通过思考来悟禅,“茶禅一味”所代表的正式一种高雅恬淡、朴素淡泊的审美意境。在禅宗之中,“禅”的本意是“静虑”,也就是平心静气地思考人生、修身养性,在修行环境方面主张清静悠然,远离世事喧嚣,所以,大多数佛教寺院都建立在高山深林之中,僧侣自给自足、清心寡欲、别无所求,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饮茶、感悟,习得人生的奥妙,获得修行的乐趣。日本茶道借鉴了禅宗对于恬静环境的追求,要求茶室在环境布置上应当闹中取静、闲适典雅,习茶道的氛围应当在怡然自得的基础上不失其庄严肃穆感,人们在茶室之中静静地等待水开,观赏茶师点茶调茶的优美姿态,体会高深的匠人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把茶道、禅宗与生活密切地融为一体,让人们从饮茶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千利休在答弟子问时曾经说过,何为茶道?茶道是为解渴之用,不过是烧水、喝茶、点茶。可谓是一语双关,即表明了饮茶本身的自然过程及解口渴之功效,又传递出茶道对人们心灵的充实与提升作用。通常而言,日本茶人都是通过“悟禅”来实现修行的目的,禅宗是茶道的第一要义,所以在日本茶室中经常会见到挂轴装饰,这是由佛教寺院供奉的佛画演变而来的,能够增添茶室神圣、庄严、肃穆的意味。在这种环境下修习茶道、品饮茶汤、品尝点心,人们的心灵会自觉地沉寂下来,在思考与体悟中实现对精神世界的净化,正所谓“禅道影响茶道、茶道影响人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先前以佛画为主的挂轴装饰画转变为山水花鸟画,或者直接在桌子上摆放已经开悟的僧侣墨宝。对于客人而言,能够在这种有着悟禅意味的茶室氛围中品茶,实现人、茶、禅、道的多元合一,是主人给自己的最高礼遇。4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历史·文化日本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国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特别关注自己周围的人与物,乐于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和他物,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敬、爱戴与谦让,比如日本人在出门之前往往都会精心化妆,言行举止谨小慎微,非常在意对方的心理舒适度,行事可以充分照顾到他人的感受,这一点在茶道中的体现就是“一期一会”的礼仪制度。在日语中,“一期一会”是说人们往往一生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正因为见面十分难得,人们都要特别珍视这种缘分。在茶道艺术中,“一期一会”的思想贯穿全程。主人在客人到来之前将茶室打扫得一尘不染,选择与客人相匹配的茶具,在茶室中布置能够体现见面主题的字画、摆放与整体装饰风格相一致的应季花朵,搭配与茶汤相适宜的点心,点茶时让茶汤表面的泡沫细密均匀,让茶汤更加显出浓厚,费尽心思为客人营造欢快、愉悦的气氛,而客人向主人、字画、茶碗和其他客人行礼,则是要向在座的各位表达能够相聚在一起的荣幸以及对各位的尊敬。村田珠光认为,在茶道礼仪方面,万事都要用心,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当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相互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愿望,真心实意地对待彼此。主人所准备的与茶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水、饭、谈、茶等都要以客人为中心,每一个步骤都要表示出对客人喜好和意愿的尊重,千利休针对主人的待客原则,提出了以下七点:其一,点茶要浓淡适宜;其二,煮茶要注意火候;其三,花朵要新鲜且应季;第四,茶水温度应与气候适应;第五,时间宜早不宜迟;第六,时刻准备好雨具;第七,要照顾好客人。当然,客人也要及时做出回应,感谢主人所做的一切,让整个氛围要有一种“难得一见、世当珍惜”的感觉。另外,“一期一会”的思想还体现在日本茶道中的语言文化,这是一种强调自然客观结果、注重社会性礼节的语言文化,是一种不强调个性的、被动的语言文化。也就是说,在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时候,通常要使用表示客观事实的自动词(即不及物动词),比如客人可以对主人说,“茶水烧开了”,而不是“烧开了茶水”,主人可以对客人说“茶进去了”,而不是“拿进茶了”,由此弱化自己的行为和个性,简单地突出客观形成的结果,可以较好地顾全他人的看法和观点,以示尊重。但是,当个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一定损失的时候,则要突出自己的行为、承认自己的失误,使用表示主观意识的他动词(即及物动词),比如客人在饮茶时如果不小心摔了茶碗,就会说“摔坏了茶碗”,而不说“茶碗碎了”。当然,因为客人饮茶时通常都比较仔细小心,这种消极场合出现较少,他动词的使用案例也并不多见。在这种语言文化的渲染下,饮茶氛围更加温暖、和谐,让人们更愿意去尽心尽力地去珍惜这段时光、维护这段感情,实现“一期一会”的真正目的。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在与日本当地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生根发芽,逐步成为了日本最具特色也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形态。它萃取了日本哲学、宗教、美学、道德等各方面的精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的“和静清寂”、“茶禅一味”、“一期一会”等理念,更是把日本茶道对于境界的追求和情感的珍惜诠释得淋漓尽致,是对茶文化本身乃至世界文化的极大丰富。参考文献

[1]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东方出版社,1992.[2]铃木大拙著,陶刚译.禅与日本文化[M].三联书店,1989.[3]佟君.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5):46-52.2018年第06期4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