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

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民主教学】 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王宏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嘉信西山小学,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即课堂上应追求有效生成。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 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数学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数学课堂的多变性所决定的。于是,生成性教学成了当前课改 的主流,事实上,课堂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也因为无法预设而格外精彩。巧妙利用生活素材导入,使教学内容自然 生成;给学生创造机会,使教学重、难点动态生成;适时组织探究,使学习活动动态生成;适时、恰当的评价,使学习 情感动态生成。 关键词:生成;资源;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77-03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教学成了当前课改的主流,事实上,课堂在动态生成的 和谐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 过程中也因为无法预约而格外精彩。 该以动态生成方式展开,尽显学生活力和创造力,塑造 一、巧妙导入生活。自然生成教学 学生的健康灵魂。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成性教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数学教学目标决定的,也是 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 由数学课堂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于是,生成性 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 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学 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等。 习任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共 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互 同探究,完成任务;反馈交流;老师小结。经过课内外的 动,生生互动”的好局面,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 合作,校内外的合作,学生有了合作意识,掌握了合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了。在课题研究期间,我 学习的方法,有效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本人重在体现合作学习的论文获省第七届蓝天杯论文 (7)双向、多元评价。在试验期间,老师对学生进行 大赛三等奖,示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巨人的花园》 评价,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评价,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受到好评。靳晓宁多次代表“茉莉花 要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员成绩之和、组问互评、小 开”工作室成员在全区上好“阅读教学”示范课,得到一 组自评等方面去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对每个组员的评 致好评。我、靳晓宁、胡春玉、徐培华、冒伟五人分别获 价,要从成绩、特长、综合能力、品质、与他人的合作、组 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宿迁市小学语文骨干教 长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方面去综合评价。 师和宿城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所以,合作学习 二、研究的成果 的运用使教师实现了有效教学,更在课题研究中得到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 了成长与历练。 绩。学生的合作技能初步养成: 三、总结 1.合作中,学生已学会了根据教师及同学提出的问 当然,在课堂上不能滥用合作学习,应在该合作时 题,合理收集问题解决所需的各种数据,具备了运用这 合作,否则会造成课堂的混乱,也浪费时问。学生合作 些数据,分析、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数据的收 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作时间限制,不能无休止地进 集中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行;教师更要深入合作小组,不定时地参与到每个小组 2.学生能够用富有逻辑性、条理性的语言来阐述小 的合作中去;班中还要不定期地评选优秀合作小组和 组的基本观点,描述小组开展的相关活动,叙述小组讨 优秀组员,让各小组都在激励中更好合作。 论的结论。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有层次。 由于教育理论知识和课题研究能力方面水平的限 3.在交流中,学生会主动发表自己对事物的观点, 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实 能结合同伴的观点,调整自己的思路,产生更为新颖的 践中不断实践与完善。课题研究带动着我们专业的成 想法,合作的意识初步的养成,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 长与进步,我们又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困惑与喜悦中 高。 感受课题研究在不断地更新着我们的教育观念。一路 4.在合作中,学生能认真记住老师提出的操作要 走来,我们研究着,探索着,快乐着。我们知道,结题并 点、合作的要求;能认真按照小组的分工、完成各自的 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 任务;思考老师的提问、倾听同学间的发言,合作学习 还将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实 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践与完善,为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而不懈努力。 5.学生能客观地从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合作 -177- 【民主教学】 课程标准》)也就是说,教师传授数学新知时不能仅仅 照本宣科,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当时当地生活 实际,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和思路,并灵活把握课堂, 动态生成学习内容。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 数比大小》教学中,我是这样将学习内容动态生成的。 么多大于号和小于号都在犹豫呢。到底谁大?大胆来猜 猜。 , 生1:四分之一大。 生2:二分之一大。 生3:相等。 师:同意四分之一大的请举手,同意二分之一大的 举手,同意相等的举手。 师;有三种答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一师:同学们,有一句诗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床 前明月光,(生: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 乡)。中秋节是咱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 个时候人们都习惯吃——(生:月饼),表示团团、圆圆。 师:笑笑吃月饼咯。请看,她吃了多少呢? 生:笑笑吃了四分之一。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她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一 份就是四分之一。 师:说得好!一定要平均分成4份,吃了一份才能用 四分之一表示。 生1:我们同意四分之一大,因为41:g2大,所以四分 之一比二分之一大。 生2:不对,二分之一大。因为平均分成2份的一份 要比平均分成4份的一份大。 生3:我认为相等。因为分子都是1,1和1相等,所以 这两个分数相等。 (课堂上开始争论起来) 师:理由都很充分,观点也很明确。这样争论下去 也不是个办法啊。你们能否想个办法,让在场的所有的 老师和同学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 生:我可以像刚才那样用图形来表示出来。 师: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学具,请看清活动要求, 然后开始行动。 以上案例学生在学习同分母分数比大小后,在抢 答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不同分母的两个分数比大小,学 生犹豫不决,不敢判断,怎么办呢?课堂上出现了三种 不同的答案,在矛盾面前学生积极展开争论,主动寻求 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巧妙的创设,使课堂的教学难点 自然生成。 三、适时组织探究活动。动态生成数学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 师:淘气也有一个同样大的月饼,但他想比笑笑吃 得多一些,你会建议淘气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二分之一、八 分之五…… 师:同学们的建议很多。你们的建议是否都合理 呢?到底这些分数是不是都比四分之一大呢?今天这节 课,老师就和大家一同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揭示课 题:比大小)。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切入正题,而是以 精彩导人的形式动态生成的。这里有两步:第一步,撷 取生活素材引进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 出要研究的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第二 步,教师出示了一个问题:你们的建议是否合理呢?让 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分数比大小问题 就在师生互动中通过吃月饼这一问题生成了。以熟悉 的生活情景做导引,上课伊始就使学生倍感亲切,兴趣 大增,注意力全部被集中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效果得 以体现。 二、有意创造探究机会,巧妙生成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引发动机,推动人行动以 实现目标。”在讲授新课时,我们要想方设法创造探究 机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简洁地转入问题的关键 点上来,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发 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生 成资源,把它作为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 心体验的有利条件,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作为 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看来,促使学生主动参 与,在合作与探索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学 为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更是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要求。 教师要预设一些开放性问题情景,为学生尽可能创造 广阔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打开思路,最 终圆满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开发。例如,我在教授 《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就准备并成功开展了这样一个 探究活动。 师:我用三根小棒来围三角形,注意规察。(教师演示 生:有的三根小降可以围成—个三角形,有的不可以。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猜猜看? 生:能否围成—个三角形,和三个边的长短有关系。 师:同意的同学请举手。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 的呢? 教学切入点,促进课堂的生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将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 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 富性、多变性。例如,《分数比大小》教学中,在练习同分 母分数比大小的抢答中,我给学生创造了探究的机会, 使教学重点、难点动态生成。 师:嗯,这一道题目(1/401/2)有点特别,我看到那 生:三边要怎么样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大家按小组来摆三角形, 比较一下三边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分组来汇报吧,从大家报的得数中你发现 了什么?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下转174页) -178- 【民主教学】 家;瓦特对一壶烧开的水产生疑问而发明了蒸气机;牛 顿对“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质疑而发明了 “万有引力”定理。 们就犯。 二、设置情境,疏通求疑渠道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们的 质疑水平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质疑能力,仅仅有 定的知识和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设置问 题情境。作为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适应学生们的质 疑方法,当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性格以及心 理等方面的情况,设置一些别出心裁的情境,让学生在 质疑、稀奇的心理中尝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感到学习 枯燥无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 一比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平移距离”时,便 可创设情境设疑,在湖面上行驶着一条小船,船头停着 只红鸟(显示一个点和红鸟),船尾有停着一只绿鸟 (显示一个点和绿鸟),开动小船(课件演示小船移动), 当船停下来时,让学生质疑:究竟哪只鸟经过的距离长 点?学生讨论并反馈理解了:“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 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船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 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 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 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 格。”避免了“平移前找一个点,平移后找到另一个点” 的错误。这样,从有疑到无疑,学生在主动、积极地质疑 一一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始终处 的同时,也理解了新知。 于“备战”状态。 针对学生对新知有所掌握和理解并竞相“试一试” 举例:在讲解“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先导人: 的心理。还可设计一些趣味性、多样化的基本题满足学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都玩过哪些项目?你是怎 生的求疑欲望。在训练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 么玩的?再出示游乐园主题图,问:“以上这些运动方式 见解,让学生在常见常新的变化中激发求疑的情感,发 相同吗?”然后师出示分类情况: 现解疑的规律,随时及时解决疑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 火车摩天轮 求异性,以至达到深化求疑成果的目的。 滑梯风车 四、课后拓疑。提升质疑能力 缆车转椅 课后制订出适应学生实际特点的训练题,这样既 平移旋转 拓宽了学生求疑的途径,又补充了不少课题中所没有 学生看到这样分类,会立即产生“疑惑”:为什么可 涉及到的知识。课后的疑问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组 以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加上教师的恰当引 合、联想后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导,学生不断地提问:究竟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 如:学了“找规律”这一课后,学生问:自然界为什 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区别?它们的 么有春、夏、秋、冬这样的规律?……学生通过阅读课外 运动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 书,查找资料进行解疑。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 是平移或旋转的?……这样由这些系统地提问,就导出 质疑的兴趣,更将学生好问好学、探索求知的行为引向 了这节课的要点,同时也不断提升了学生们的探索欲 社会、家庭、课外书籍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促进了学生 望,起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质疑、解疑能力的发展。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求疑的途 当然,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径,又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趣,学生们就能自己从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导”的活动紧紧地寓于 可在老师的帮助下使问题得以解决,让他们体会到成 “疑”的教学之中,并让学生从“无疑”中“存疑”,再从 功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有疑则问有助于教 “存疑”中“释疑”,这样才能在“疑”中进一步提高学生 师与学生之间求疑信息的交流。 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中布疑,提高求疑水平 参考文献: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得知,为活跃课堂氛围,提高 [1]谭保斌.小学班主任学[MJ.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生们的求知欲,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故意布置一些“陷 2005. 阱”,设置一些疑问,从而在老师特意的引导下逼学生 [2】刘兴平.班主任与教学[『】雕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n—・ “+-+“+”+-+ (上接178页) 师:大家都发现了吗?确实如此。 么关系,然后学生想到用尺子量一量三角形三边来验 师:那现在就请我们来量一量吧? 证.再由学生观察操作表格和教师引导得出三边的关 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的依据标准是“三角形任意两 系。整个探究活动动态生成数学知识,避免了机械的模 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个判断根据的得出,如果仅 仿和记忆。 靠灌输式的讲解让学生僵硬地接受,那学生只会刻意 参考文献: 模仿,并不能从本质上掌握。老师运用直观演示法递进 【1】陈华忠.动态生成,让课堂更精彩U]_小学教学设计,2008, 式发问,使学生一步步走人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亲身 (9). 实践,深入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 [2]毛建华.课堂生成的认识与把握,“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实践 犹如是规律的发现者,肯定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 与思考U].教学月刊,2005,(6). 个案例绝妙在教师已不是定理的发布者,而是退居为 [3]季明明.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UJ.教育科学研究, 演示者,让学生自己观察,猜测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 2005.(12). -1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