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
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班级: 姓名: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积累展示。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
第1页/共6页
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ké sou niǔ zhuǎn sōu chá wén sī bú dòng 2. 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6分)
悬涯绝壁( ) 勇住直前( ) 斩钉戳铁( ) 气状山河( ) 居高监下( ) 毫情壮志( ) 3.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不屈不( ) 大义( )然 ( )危不惧 披荆斩( ) 前( )后继
同仇敌( ) 众志成( 中流( )柱
4.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8分)
不是……而是…… 尽管……还是…… 是……还是……
宁可……也不……
(1)这个星期天,我( )去图书馆看书,( )去电影院看电影呢?
(2)这件事( )苗苗做的,( )我的同桌飞飞做的。
第2页/共6页
(3)( )风大雨大,河水暴涨,解放军战士( )不顾一切地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
(4)邱少云( )被熊熊烈火烧死,( )动一动。 5. 下面的句子该怎样缩句,请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1)小鸭子在小溪里自由自在地嬉戏。( )
A.小鸭子在小溪里。 B.小鸭子自由自在。 C.小鸭子嬉戏。 (2)大雁在天空中排列的队形形成一个好看的“人”字。( ) A.大雁排列队形。 B.队形形成“人”字。 C.大雁形成“人”字。 D.大雁好看。
6. 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排序,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 )走着,走着,我们眼看到的是橘子,头碰到的是橘子,手触到的也是橘子,我们仿佛沉浸在橘海之中。
( )我们钻进橘林,一条贯穿整座橘山的小道呈现在眼前。 ( )望着那又红又大的橘子,我心想:这都是果农辛勤劳动结下的丰硕果实呀!
( )深秋的一个星期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橘山。
( )每棵橘树上都挂满了沉甸甸的大橘子,有的树枝还用竹竿支撑着,生怕折断了。
( )小道两旁都种满了橘树,一棵一棵,连成一片。 二、阅读天地。 1.课内阅读。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
第3页/共6页
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1)“我”不敢朝他那儿看,是因为 ,“我”忍不住不看,是因为 。(4分)
(2)选段中写“我”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来衬托邱少云 ,从侧面反映了邱少云 的精神。 (4分) 2.课外阅读。
难忘的小红马
每当我想起跟随毛主席长征的情景,就会想到主席骑的那匹小红马。
小红马浑身赤红,主席十分喜爱它。晚上主席去开会了,我们( )听到小红马“咴儿咴儿”的叫声,( )知道是主席回来了。而这时,主席也往往会走近去摸一下小红马,风趣地说:“你还没睡呀?”
一路上,毛主席很少骑它。可是每逢看到伤病员,却总是要他们骑上。夹金山,是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卫生员小钟上山感到呼吸困难,当时没法骑马,主席就让小钟拉着小红马的尾巴上山。
过草地时,我们遇到了一条三四十米宽的河,水深,流急,一直没到胸部。毛主席一定要我们拉着小红马的尾巴过河,免得被湍急的河水冲走。
我的腿被划破了,不久,腿肿得很粗,烂到了骨头。这事被毛主席知道了,他( )要牵马的老于停下来,( )对我说:“小阙,骑我的马
第4页/共6页
去。”我骑在小红马上,看见主席踏着艰难的步子前进着,心里一阵发酸。
我至今还怀念着这匹小红马,想到毛主席关怀同志的一桩桩感人的事。
(1)在文中括号里补充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2)从哪儿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小红马非常喜爱?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3)小红马对战士们有哪些帮助,文中写了哪些事例? (6分) (4)读了短文,你知道作者为什么难忘那匹小红马吗?把你的理解写下来。(4分)
(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写出一两点理由。(4分)
三、习作乐园。
你最近看了哪些战争体裁的书或文章或影视剧,选择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可以叫《读(观)<××>有感》,也可以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提升练习
一、1.咳嗽 扭转 搜查 纹丝不动
2.崖 往 截 壮 临 豪 3.挠 凛 临 忾 棘 城 仆 砥
4.(1)是……还是…… (2)不是……而是…… (3)尽管……还是…… (4)宁可……也不…… 5.(1)C (2)B
第5页/共6页
6.5 2 6 1 4 3
二、1.(1)“我”不忍眼睁睁地看着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我”盼望火突然间熄灭
(2)在烈火中难以忍受的痛苦 顽强 2.(1)只要……就…… 一面……一面……
(2)主席也往往会走近去摸一下小红马,风趣地说“你还没睡呀:?” (3)①让小钟拉着小红马的尾巴上山。②“我们”拉着小红马的尾巴过河。③让“我”骑小红马过草地。
(4)作者表面上是说难忘小红马,实际上是说毛主席关怀同志的事情和品德铭刻在作者心中。
(5)文章首尾照应,这样写,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使文章结构完整,前后浑然一体。 三、略
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