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补充习题
A组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能由体积的大小判断 B.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能由质量的大小判断
C.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能由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判断 D.研究月相时,可以把月球视为质点
2.如图1-15所示,沿同一直线运动的物体A、B,其相对同一参考系的位置x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可知( )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3.一物体以6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后物体仍向上滑,速度大小为1m/s。现增大木板的倾角,物体仍以6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后物体己向下滑动,速度大小为1m/s。若选择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加速度,用V1、V2分别表示2s末的速度,以下表示正确的是( ) A. a12.5m/s2,v11m/s B.a22.5m/s2,v21m/s C. a13.5m/s2,v11m/s D.a23.5m/s2,v21m/s 4.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 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C.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同 5.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6.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的位移 C.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7.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 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 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 D.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拉直
8.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依据是什么?举例说明选择参考系与对物体远动描述的关系。
9.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正在运行中。甲中的乘客看到电梯外的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的乘客看到甲电梯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10.三个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16所示,由图填写下表。(对B图、C图所描述的速度和位移,可以填写取值范围。)
2
-
11.用打点计时器获得的一条纸带上点的疏密不同,由此你能判断物体做的是怎样的变速
运动吗?如果要想更确切地知道速度变化的规律,你可以做些什么?
B组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单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路程为0时位移一定为0;位移为0,路程不一定为0 C.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其加速度必定不变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其速度恒定
B.加速度恒定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但速度的方向是恒定不变的 C.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是可能的 D.速度为0但加速度不为0是可能的
3.物体沿直线向某个方向运动,先以速度v1运动,发生的位移x,再以速度v2运动,发生的位移也是x,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若先以速度v1运动了时间t,又以速度v2运动了时间3t,则它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 4.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的大小为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 (v2v1)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求这个过程中通信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
5.一小船在河中逆水划行,经过某桥下时,一草帽落于水中顺流而下,半小时后划船人才发觉,并立即掉头追赶,结果在桥下游8km处追上草帽,求水流速度的大小。设船掉头时间不计,划船速率及水流速率恒定。(提示:以水为参考系) 6.一滑块以15m/s初速度滑上一光滑的斜面,取向上运动方向为正,其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17所示。求:
(1) t1.5min时刻,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何值?
3
-
(2) t3min时刻,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何值? (3) t4.5min时刻,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何值?
(4) t6min时刻,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何值?
7.a、b两辆游戏车在两条平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从同一计时处开始比赛。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象如图1-18所示。下列图中所对应的比赛,一辆赛车能追上另一辆赛车的是( )
、B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开始在直线公路上行驶,已知A、B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加速度大小恒为a1,a2。取向东运动为正方向,请根据以下所设情况对物体运动进行描述。例如,以地为参照物,若v1v20,a1a20,即两车以不同的初速度向东做相同的匀加速运动。则以A为参考系时,B相对A以初速度v1v2向东
4
-
做匀速运动。
参考答案 A组
、D 、B、C 、B6、A、B、D 、C、D
8.提示:当物体相对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相对参考系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是静止的。例如,坐在行驶车厢里的乘客,他相对车厢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但相对车外树木的位置变化了。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该乘客静止于车内,但是相对树是运动的。 9.C、D
10. 10m/s,15v10,10v5;10m/s,大于10 m/s,小于10 m/s;
m/s2,小于m/s2,大于 m/s2;增大,增大,增大;不变,减小,增大。 11.提示:如果已知纸带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在增大或减小,但无法知道速度变化的规律。如果计算出各点(或计数点)的速度,并作出速度一时间图象,就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速度的变化情况。
B组 3.
2v1v21,v13v2 v1v24L,从队前到队v2v14.提示:以队伍为参考系,通信兵从队尾到队前的时间t12L2v2L尾的时间t2,所以,通信兵通过的路程sv2t1t222,位移
v2v1v2v1xv1t1t22v1v2L 2v2v125. 8km/h
6. (1)v7.5m/s,a5m/s2; (2)v0,a5m/s2;
5
-
(3)v7.5m/s,a5m/s2; (4)v15m/s,a5m/s2.
7.A
8.v1v2;v2;v2v1;0;a1; a2;向东以v1v2做匀速运动;向西以初速v2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1;向西以初速v2v1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2。 第二章 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补充习题
A组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B.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C.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D.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
3.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1min内行驶540m,则它在最初10s内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45m C.30m D. 15m
4.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5.5m/s m/s m/s m/s 、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到C点时的速度为2v,则AB与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
A.1:4 B.1:3 C.1:2 D.1:1
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0匀加速直线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1.5m/s B.3m/s C.4m/s D.无法确定
7.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m/s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_____m/s。
6
-
8.如图2-20所示,很小的木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下滑,经时间t后进入一水平面,再经2t时间静止,则小球在斜面上与在水平面上位移之比为____,加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
9.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则它下落高度是____m。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 m/s,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m。 (g取10m/s2)
10.在绳的上、下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住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后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人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球自由下落,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将(空气阻力不计)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某同学在用小车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2-21甲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7
-
vA____m/s,vB____m/s, (1)计算出打下A、B、C、D、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____m/s,vD____m/s,vE____m/s.
(2)请在图乙中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并根据vt图象求出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m/s2。
12.有一架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m/s2,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为1m/s2,楼高52m。求:
(1)若上升的最大速度为6m/s,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6s,上升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13.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在一窗沿上方5m处,让这根杆自由下落,求它全部通过窗沿的时间为多少(g取10m/s2)?
14.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即t0,在此后连续两个2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分别为8m和16m,求: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15.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求: (1)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两车相距最远距高。 (2)追上自行车时汽车的速度。
B组
8
-
1.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末速度为v,则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
vtvtvt A.x B.x C.x D.无法确定
222s 2.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为s,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
2t在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2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3.在平直轨道上甲、乙两物体相距为s,同向同时开始运动。乙在前,甲在后,甲以初速度v1,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假定甲能从乙旁边通过而互不影响,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当a1a2时,甲、乙只能相遇一次 B.当a1a2时,甲、乙可能相遇两次 C.当a1a2时,甲、乙只能相遇一次 D.当a1a2时,甲、乙可能相遇两次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_____。
5.物体从光滑的斜面顶端由箭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最后1s内通过了全部路程的一半,则下滑的总时间为_____s。
6.一列火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位观察者站在这列火车第一节车厢的前端,经过2s,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观察者所在位置;全部车厢从他身边通过历时6s。设各节车厢长度相等,且不计车厢间距离,则这列火车共有_____节车厢;最后2s内从他身边通过的车厢有_____节;最后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需要的时间是_____ s。
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2-22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人下列表格中。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是
9
-
a____m/s2。
8.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个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距离为h,再用秒表测时间,以第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n个水滴落在盘中,共用时间为t,则重力加速度g___。
9.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高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求: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m/s2)
10.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2-23所示,求: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m/s22)
10
-
参考答案 A组
、B、C 7. 14 8.1:2,10, 25 10.减小 11.略 12. 2:1 , (1) ; (2) 4m/s 13. 0.4s
14.(1) 2 m/s2;(2)2ms 15.(1)6,12
B组
1.C 2.A、B 3.A、C、D m/s或14m/s22n1; 5.3.4;,5,;7.略 8.
2t22h
2v122ax2可求得运动员打开 9.提示:(1)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2v12180m,运动员离开飞机伞时的速度为v160m/s,运动员自由下落距离为x12g时距地面高度为xx1x2305m。(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运动的时间为t2v16s,打开伞后gv2v13.85s,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t1t29.85s。 a 10.提示:可以将这5滴水运动等效地视为一滴水下落,并对这一滴水的运动全过程分成4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如图中相邻的两滴水间的距离分别对应着各个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它们满足比例关系:1:3:5:7.设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依次
11
-
为:x、3x、5x、7x,则窗户高为5x,依题意有5x1,则x0.2m。 屋檐高度hx3x5x7x16x3.2m。 由h122h23.2gt,得ts0.8s。 2g10t0.2s。 4第三章 相互作用 补充习题
A组
1.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对较近的月球有引力作用,对遥远的火星则没有引力作用
B.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能紧密地保持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 D.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比电磁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大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 B.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物体所受重力作用于重心处,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3.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摩擦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传送带靠摩擦力把货物送到高处
B.汽车的轮胎有很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工人在把线织成布、布缝成衣的过程中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是阻力 D.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小了水对海豚的阻力
4.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弹力 B.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C.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大小成正比
D.摩擦力和弹力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
所以,滴水的时间间隔t 5.给物体一初速度v0后,物体开始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关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四个力的作周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随物体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6.两个大小分别为F1和F2 (F2F1)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的大小F满足( )
12
-
A. F2FF1 B.
F1F2FF2 F122 C.F1F2FF1F2 D.F12F22F2F12F22
7.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F1、F2、F3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刚好构成如图3-38所示的三角形,则这物体所受的合力是( )
A. 2F1 B.2F3 C.2F2 D.0
8.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根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3-39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13
-
9.力的合成和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达到行车方便和安全的目的
B.幼儿园的滑梯很陡,为的是增加小孩滑滑梯时受到的重力,从而使小孩下滑得更快
C.运动员做引体向上(缓慢上升)动作时,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要比双臂竖直平行时觉得手臂用力大,是因为张开时手臂产生的合力增大的缘故
D.帆船能够逆风行驶,说明从力的效果来看,风力一定能分解出沿船前进方向的分力。
10.如图3-40,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属板,金属板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受到的金属板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N;方向____。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P重13 N,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为____。
1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第一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拉线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错误或不必要的操作有____。
A.当第二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结点可以不拉到O点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讣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
14
-
度
C.第一次拉时,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握紧这个弹簧测力计不动,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D.第一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计算出合力的大小
12.如图3-41所示,GA100N,GB40N,弹簧的劲度系数k500N/m,不计绳重和摩擦,稳定后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N;弹簧的伸长量是___m。
13.如图3-42所示,若斜面的倾角为30,小车重10 N,若把重力沿垂直于墙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则重力垂直于墙面的分力大小为多少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大小为多少牛?
B组
1.如图3-43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
15
-
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即指向圆心),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mg A. F B.Fmgtan
tanmgC.FN D.FNmgtan
tan
2.如图3-44所示,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的竖直墙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关于梯子受力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梯子受到两个竖直方向的力,一个水平方向的力 B.梯子受到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两个水平方向的力 C.梯子受到两个竖直方向的力,两个水平方向的力 D.梯子受到三个竖直方向的力,两个水平方向的力
3.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力可能不为0
B. 重力和水平面支持力的合力一定为0 C.若撤去拉力,物体立刻停止运动
D.撤去拉力后的一段时间内,物体继续运动,所受的水平面支持力和摩擦力均增大
4.如图3-45所示,A、B两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物体叠放在A、B上。D物体是一光滑小球,悬挂在竖直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若所有的接触画均光滑且
16
-
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A有弹力,且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B. D与斜面接触时,斜面未发生形变 C.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
D.C受到竖直向上的弹力是由C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5.如图3-46所示,一物块C用两根无弹性的轻绳悬在空中,现保持绳OA的位置不变,让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绳OB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6.一个质点在F1和F2两个力作用下,沿与F1成30角的直线运动,已知
F110N,要使F2为最小值,F2应等于____ N,F2与运动方向间的夹角是____。
7.如图3-47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GA20N的木块A(图甲),已知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A0.4,那么使木块A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___N;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GB10N的木块B(图乙),已知B
17
-
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 B0.2,那么当木块A、B-起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的水平拉力F'___N,A、B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N。
8.某同学用如图3-48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时,先测量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分别测量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
(1)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该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的劲度系数
k___N/m。
18
-
9.为了固定竖直立柱,用绳按如图3-49方法缠绕立柱,绳的两端A、B固定在地面上,绳OA、OB、OC在同一平面内。绳OA、OB长度相同,所受地面拉力大小均为F,两绳夹角为90。求绳OC所受立柱的拉力大小。
10.生活中离不开刀刃劈物体,如图3-50所示是刀刃的横截面,F是作用在刀背上的力,若刀刃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劈的夹角为,求刀刃劈物体时对物体侧向推力的大小。
11.蹦极运动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惊险刺激运动。如图3-51所示,重为600 N的人(人视为质点)系上一原长为10m的弹性绳从A点跳下,下降的最低点距离A点30m。几次上下运动后停止在距离A点20m处。求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以及人在最低点处的弹力和合力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19
-
参考答案 A组
、B、D 、D N;水平向左;木头2033 B组
N; 900 ;12;O 8.(1)
20
C、D 12. 60 N 13.1033;
、 -
注:当砝码质量增加到500g以上时,图线为曲线,即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2) 9.2F
10.两侧向推力大小相等,F1F2F 2sin211. 60N/m 1200 N 600 N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补充习题
A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 B.牛顿第一定律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
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它运动 D.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2.一辆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车速越大,惯性越小
B.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C.质量越大,惯性越小
D.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惯性越大
3.关于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合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
-
A.质量较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小
B.受到合力较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C.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4.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力推桌子却没有推动,这是因为( )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摩擦力,加速度是负值
D.推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等于0,桌子的加速度为0,所以桌子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5.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当两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处于静止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B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亦可能是弹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相互平衡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无先后之分
6.质量为kg的物体,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获得3m/s2的加速度.若将其中一个力加倍,物体的加速度为8m/s2,方向不变,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 A. 1.0 N N N N
7.如图4-21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0103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F为9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m/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 A. 8.7104kg B. 9.0104kg
C. 6.0104kg D. 6.0103kg
8.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A:质量;B:米;C:时间;D:速度;E:牛顿;F:千克;G:长度;H:秒;I:加速度。
22
-
请按下面要求填空(在空中填字母代号)。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量(物理量)的有_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量的基本单位的有_________.
9.图4-22为升降机在下降过程中的vt图象。升降机及其所载重物体的总质量为200kg,则在02s内升降机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悬挂升降机的钢索的拉力大小是____N,8s内升降机的位移大小是____m。(g取10 m/s2)
10.某同学带着弹簧测力计到电梯中做实验。先用吸壁钩子,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电梯壁上,在测力计钩上挂一质量为kg的重物。当电梯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电梯可能是在做______运动,若该同学的质量是50kg,此时他对地板的压力大小是____N。
11.如图4-23所示,一名骑独轮车的杂技演员在空中的钢索上表演。如果演员与独轮车的总质量为80kg,当演员静止在钢索中点O时,两侧的钢索恰互成150夹角。求此时钢索拉力的大小。(不计钢索的重力和摩擦力,cos750.259)
23
-
12.在某市内的街道上,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肇事车是一辆轿车,量得这辆轿车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时留下的刹车痕迹长为14m,已知该轿车轮胎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通过计算判断该轿车是否超速。(g取10m/s2)
13.学过运动和力的知识后,王同学和章同学讨论雨滴下落的规律,他们查阅资料了解到:较大的雨滴是从大约1000m庄右的高空开始下落的(假设雨滴是直线下落且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到达地面的速度大约为4m/s。王同学认为雨滴的下落应该是自由落体运动,章同学认为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你觉得雨滴的下落可能是什么运动?说说你的依据。
B组 1.如图4-24所示,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 ) (g取10m/s2) A.
3321m B.m m C.m D.2422
2.在一节火车车厢内有一张水平的桌面,桌上有个小球,当火车停在轨道上时,小球能静止在桌面上;当火车突然向前开动时,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若不考虑桌面的摩擦和空气阻力,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火车加速时,小球在桌面上受到的是平衡力
B.火车静止时,以火车为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
24
-
C.火车加速运动时,以火车为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是不成立的
D.无论火车静止还是加速,以火车为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都是成立的
3.如图4-25所示,力F把一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有关力的相互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作用力F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与物体对墙壁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作用力F和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作用力F增大,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也增大
4.某商场安装的智能化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顾客始终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B.顾客受到的支持力总是大于重力
C.扶梯对顾客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上方,再竖直向上 D.扶梯对顾客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上
5.建筑工人用如图4-26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kg的建筑材料以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g取10m/s2)
A. 510 N B 490 N N N
25
-
6.如图4-27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7.一辆小货车在略微倾斜的路面上恰好能匀速下滑。两位同学设法估测其质量。如图4-28所示,其中一人将家用称量体重的台秤竖直地压在货物表面(台秤质量忽略不计),用平行于路面的恒力推台秤,使小货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另一人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1)他们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2)如何计算小车与货物的总质量?(写出推理过程及小货车总质量的计算式,并说明所用字母符号的意义)
26
-
8.以6 m/s的速度匀速上升的气球,当升到离地面m高时,从气球上落下一小球,小球的质量为kg,小球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大小恒为1N。小球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g取10m/s2)
9.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为: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4-29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70kg,吊椅的质量为10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g取10m/s2)
(1)当运动员匀速上升时,求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a1m/s2加速上升时,求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参考答案
A组
1. 8.(1)A;C;G (2)B;F;H ;1600; 24 10.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400
mg1544N 11.提示:设钢索的拉力为F,则有2Fcos75mg,F2cos7512.提示:轿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由FfFNmgma,
27
-
得amgg7m/s2 m22ax,得轿车刚刹车时速度为v02ax271414m/ss。 由v2v0'60km/h16.7m/s14m/s,故:轿车未超速。 汽车行驶速度v0 13.提示:他们的说法都不对,雨滴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不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如果雨滴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h1000m,v00,落地的速度应该为vt2gh141.4m/s,故雨滴不是自由落体运动。雨滴可能做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因为雨滴下落的阻力与速度有关,当速度增大到阻力等于重力时,雨滴
开始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雨滴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组
1.A 2.D 3.B 4.C 5.B 6.A、D
7.(1)小货车发生的位移x;(2)推力F的大小由台秤读出;发生位移x用米尺测量,时间由秒表测出。
12x 由xat2,解得a2。
2tFFt2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解得m。
a2x 8.提示:以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
(1)小球脱离气球后向上运动时,加速度
mgFt0.5101a1m/s212m/s2。
m0.5 向上运动时间t1v1v006s0.5s
a1121v12v00262 上升过程的位移xm1.5m
2a1212 上升的高度h11.5m。
(2)小球脱离气球后向下运动时,加速度a2mgFfm51m/s28m/s2。 0.5 下落时间t22h0h1214.51.5s2s a2828
-
小球从离开气球直到到达地面的时间tt1t20.52s2.5s。
9.解:
(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4-30所示, 则有
2Fm人m椅g
F400N
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支,分析运动员的受力,有 FF支m人g F支300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F压300N。
(2)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4-31,则有 2Fm人m椅gm人m椅a
F440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F'440N
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支',分析运动员的受力,有
29
-
F'F支'm人gm人a F支'=330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F压'=330N。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