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服务区综合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服务区综合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服务区综合应急现场处置方案(总

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服务区综合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1 目的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作的正常运转,在服务区内发生突发事件时做出适当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处置方案。 2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公司各服务区生产经营活动中现场应急处置。 3 参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浙江省消防管理条例》

《杭金衢高速公路分公司消防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锅炉司炉人员考核管理规定》 4 服务区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方案

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后,必须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同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处理专业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控制污染源。根据发生事故的技术特点和事故类别,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抢救受伤人员。迅速、有序地开展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根据事故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配合专业部门迅速展开必要的环境监测等技术检验、检测工作,必要时,应果断迅速地划定污染危害的范围或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清理事故现场,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故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所造成的现实的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对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做好安抚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事故教训,开展案例分析,并将事故处理结果报上级部门。 注意事项与要求:

预案演练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演练方式以桌面演练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2

负责人应拥有完整的训练和演习记录,作为评价和制定下一步计划的参考资料; 可邀请地方职能部门的人员来讲课、指导,为训练和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应尽量避免训练与演习给公司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5服务区紧急疏散应急处置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紧急疏散处理流程 ①两车相撞 启动应急条件 ②人为因素,导致爆炸 ③其它不可抗拒因素(雷击、台风、气温短时升降幅度大,自然因素等) 在工作日内,发生事故时,服务区主任必须在5分钟之内到达现场,未在工作日的必须在30分钟之内到达现场,其间可利用通讯工具,随时掌握施救情况 流 程 备 注 服务区 主任工作 程序 1、立即赶赴现场,承担现场指挥组织施救 2、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现场实时情况 3、成立事故处理应急小组,协调处置各部门之间工作联系 1、负责收集、整理、传递、报告与事件有关的一切综合管理员工作 程序 信息 2、辅助主任做好施救力量的调配和协调工作 3、传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各项命令和指示 4、提供紧急施救的简易工具 5、负责安抚当事人,控制当事人的情绪,确保在场3

人员的思想稳定 1、负责发现、掌握事件发展情况 2、负责向交警、消防、120等有关部门准确报警 值班员 工作程序 3、合理调配应急小分队力量 4、疏散无关人员、抢救伤员、紧急处理其它事项和警戒保卫事故现场 5、负责引导消防、交警及相邻单位支援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施救 1、负责提供整个处置工作必要的后勤物资,确保车驾驶员 辆的使用 工作程序 2、负责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保证最大限度地营救生命 1、负责事故现场警戒工作,严防出现事故的二次发生 保安 2、协助班长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 工作程序 3、将受伤人员带离现场安置到安全的地点等待医护人员的到达 4、利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注意事项与要求:

预案演练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演练方式以桌面演练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负责人应拥有完整的训练和演习记录,作为评价和制定下一步计划的参考资料; 可邀请地方职能部门的人员来讲课、指导,为训练和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应尽量避免训练与演习给公司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6 服务区加油站火灾应急处置方案 .加油站火灾处理流程 电器火灾处置流程

4

①发生电器火灾,首先应切断电源,然后用1211、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扑灭,电器火灾严禁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来扑灭。

②当无法切断电源时,应在确保人员不触电的情况下用1211、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直接向闸刀、开关、电线上的火源喷射灭火剂,并创造条件,尽快切断电源,然后全面灭火。

③迅速向值班领导汇报,现场管理人员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灭火扑救。 ③在自身灭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迅速报119警,在消防部门赶到后,员工要服从消防部门的指挥,协助扑救工作。

. 2加油车辆灭火处置流程

①油箱着火,可脱下衣服或者其它适当物品将油箱口堵严,使火窒息,也可直接用灭火器扑灭。

②敞口容器失火时,可用1211、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等灭火器灭火,使用泡沫灭火器时应注意使泡沫沿壁流淌覆盖油面,不可直接喷射;也可用石棉被覆盖容器口,使火窒息。

油品接卸区、油罐区、油罐车起火处置流程

①在接卸油品、计量、校泵(回罐油品中)或平时日常工作中,发现该区域着火时(指发生初期火苗时)应立即发出火警信号(大声喊叫:**地方着火了,立即投入救火),迅速报119警和服务区。

②服务区接警后,根据该部位火势情况,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灭火扑救。 立即关掉卸油阀门的油罐盖,卸除卸油活接头,拔掉静电接地夹,油罐车立即离开着火现场,切断火苗根源,防止火势不断扩大。

全体员工分别提起石棉被、灭火器开始灭火。 及时疏通加油车辆,离开着火点,确保加油站的安全。

当初期火苗无法扑救而火势呈不断扩大趋势时,主要任务是避免油罐或其它车辆爆炸,尽可能控制好火势的蔓延和人身死亡事故的发生。

③收款员接到站长指令应及时报警,并负责做好重要物品(包括钱、物、发票等的转移)的准备工作,接听好电话。

泵岛加油区、润滑油仓库的灭火处置流程

5

①当班员工加油时发现加油机、润滑油仓库或加油车辆因静电、电瓶放电、明火等引起着火时,应立即发出火警信号。

②站长、总领班(当班领班)根据具体部位火势情况,立即组织全体员工投入灭火扑救。

站长、领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及时切断电源、开关、阀门(停止加油),其他员工分别对着火源进行灭火扑救;

指挥疏通车辆离开现场,尤其是着火的车辆,避免引起加油站和其它车辆燃烧、爆炸。

③收款员接到站长指令后应立即报警,并保管好钱物(转移),不得擅离岗位,接好电话。

④服务区接警后,迅速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全体员工开展灭火扑救。 邻近单位和山火迫近加油站应急处置流程

①迅速向119报警,说明出事地点、火灾情况、联系电话。 ②站长或当班领班迅速动员全体人员,指挥站内车辆撤离加油站。 ③关闭油阀,关闭电源,用石棉毯包裹密封透气帽、人孔操作井。 ④对存放润滑油或其它油品的房间、仓库、场地应做好防范工作。

⑤集中站内灭火器材,将它们摆放到重要方向的位置上,站内人员要做好临战准备。

⑥清理迎火方向的隔离带,清除一切可燃物,包括杂草、树木等。必要时应扩大范围,支持邻近单位灭火 注意事项与要求:

预案演练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演练方式以桌面演练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负责人应拥有完整的训练和演习记录,作为评价和制定下一步计划的参考资料; 可邀请地方职能部门的人员来讲课、指导,为训练和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应尽量避免训练与演习给公司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7 燃油锅炉应急处置方案

6

为了抓好锅炉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处置工作,把损失降低到最少,保证人员的安全,成立锅炉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具体小组成员名字和电话,各服务区根据现有的管理方式确定:

组长:服务区主任(或负责人) 电话:

付组长:服务区分管设备经理(或负责人) 电话: 小组成员:值班人员 电话: 锅炉操作工 电话: 服务区设备部成员 电话: 事故现场应急、保护措施和事故调查

值班人员(或锅炉操作工)应根据事故的可控制程度,能够自行控制的,应采取工艺措施、技术措施或其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蔓延。

同时立即通知应急小组组长(或负责人)、服务区分管设备经理(或设备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

组织专门队伍抢救受伤人员,通知医疗单位做好救治准备。 加强现场警戒和保卫工作,做好本单位和其他人员的疏散工作。

采取妥善的措施,保护好相关书面、实物和其他资料,对事后的事故原因的分析留存数据。

事故救援结束后,服务区应组织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的性质和相关责任人,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书,永久留存单位档案,并上报单位上级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根据事故性质和相关责任人的行为,确定相关责任应当承担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

事故预防措施

根据《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办理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并定期检验使用登记证。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工作,并定期复审资格证书。

7

特种设备使用,应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检查应当做详细记录,并留档备查。

加强对司炉工锅炉安全管理教育,定期组织司炉工的业务技术学习。 制订锅炉运行操作规程和燃油加油制度,并予督促检查。

定期检查、检测锅炉上的三大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事故处理实施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