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各乡镇名称来由及历史沿革
城关镇:因其地为县人民政府驻地,故得名。民国24年(1935)置城关镇。民国37年(1948)改为陇干镇,1949年改属一区,1955年复名城关镇,1958年9月并入民和公社,1959年改民和公社为城关公社,1964年11月恢复城关镇至今。
城川乡:因地处城郊川区而得名。解放前分属殷平乡、城关镇管辖,解放初期隶属第一区(城关),1958年并入民和公社,1959年改为城关公社,1964年易名城川公社,1983年11月正式改称城川乡至今。
八里镇:以驻地距县城四公里的八里铺而得名。解放前大部分属单碨乡所辖,解放后,隶属第一区民城乡,1958年并入民和公社,1961年建立八里公社,1964年并入城关公社,1979年10月恢复八里公社,1983年11月改称八里乡,现为八里镇。
司桥乡:以其境内重要自然村司家桥而得名。解放前由单碨、殷平两乡分治,解放初期分属第一区和第九区管辖,1958年划归民和公社,1961年8月由城关公社分出设立贾河公社,1962年1月迁社址于席家湾村并改名司桥公社,1983年定名为司桥乡至今。
曹务乡:以当地流传甚广的关于“曹婺姑”的传说得名。解放前称人和乡,解放初期为第六区(人和),1955年并入威戎区,1958年
属古城公社,1961年成立曹务公社,1983年11月改称曹务乡至今。
古城乡:以境内有宋代章川堡古城而得名。解放前属人和乡管辖。解放初期改为第六区(人和)古城乡,1955年并入威戎区,1958年设立古城公社,1964年并入曹务公社,
1 / 5
1973年1 月恢复古城公社,1983年11月改称古城乡,2003年,撤销的原石咀乡并入。
威戎镇:相传此地古代常遭西戎侵扰,取“威慑西戎”之意,遂名威戎。北宋置威戎堡,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8月筑成威戎城,金置威戎县,元初废。解放前其地为威戎乡,解放后,1949年建第二区(威戎),1958年并入民和公社,1961年设立威戎公社,1983年又改称威戎乡,现为威戎镇。
双岘乡:以乡政府驻地双岘村得名。解放前分属治平、威戎、民屯、云萃乡管辖,解放初期分属二区(威戎)、八区(雷大)、五区(甘沟),1968年并入雷大公社,1973年月恢复双岘公社,1983年11月改为双岘乡。
雷大乡:以其境内主要山梁雷大梁而得名。原属静宁、庄浪两县管辖,1942年将庄浪所辖范围划归静宁,分属新民、威戎、治平三乡,1958年建立民主公社,1959年改名雷大公社,1983年11月改名雷大乡,2003年,撤销的原后梁乡并入。
余湾乡:以乡政府驻地青草滩旧名余家湾命名。解放前属云萃、新民乡管辖,解放后分属第三区的(治平)太和乡、永和乡和第八区的(新民)余湾乡、新义乡,1958年后分属民主、永和公社,1979年10月从李店公社分出4个大队,从雷大分出6个大队,合并成立余湾公社,1983年11月改余湾乡。
仁大乡:因地处仁大川,故名。解放前此地曾设仁当乡,解放后设第七区(仁当),1958年成立共和公社,1959年改名仁大公社,1983年改为仁大乡,2003年,撤销的原阳坡乡并入。
贾河乡:以境内自然村贾家河得名。解放前属仁当乡,解放后建立五和乡,1952年设
2 / 5
十二区,1953年并入七区(仁当),1958年属共和公社,1979年10月从仁大公社分出,恢复贾河公社,1983年11月改为贾河乡。
李店镇:以境内自然村李家店子而得名。其地故名广爷川,相传为汉代飞将李广的故乡,解放前其地分属治平、云萃两乡管辖,解放后隶属第三区(治平),1958年成立永和公社,1959年改名李店公社,1983年11月改为李店乡,现为李店镇。
深沟乡:以乡政府驻地刘家沟得名。解放前属治平乡,解放后隶属第三区(治平),1958年属平和公社,1961年8月设深沟公社,1964年并入治平公社,1979年10月恢复深沟公社,1983年11月改为深沟乡。
治平乡:因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在此置治平寨,故名。解放前分属治平、云萃两乡,解放后为第三区,1958年设平和公社,1959年改名为治平公社,1983年11月改为治平乡。
新店乡:以乡政府驻地新店子得名。解放前属岷屯乡,解放后属第五区(甘沟),1958年隶属民联公社。,1 973年1月由甘沟、治平、四河公社分出部分大队建立新店公社,1983年11月改名前新店乡。
甘沟乡:因地处甘沟河南侧,河水潜流、干涸而名,后又变“干”“ 为甘”,故名。解放前属岷屯乡,解放后为第五区(甘沟)所在地,1958年建立民联公社,1959年改为甘沟公社,1983年11月改为甘沟公社1983年11月改名甘沟乡。2003年,撤销的原祁川乡并入。
四河乡:以其驻地自然村四河沟得名。解放前先属雷寺镇,后属岷屯乡,解放后隶属
3 / 5
第五区(甘沟),1951年其地设十一区,1958年成立四河公社,1983年11月改名为四河乡,2003年,撤销的原田堡乡并入。
红寺乡:以乡政府驻地红寺得名,传说明代其地有寺院名为 “红寺”,后袭为村名。解放前属雷寺镇,后为红寺乡,解放后为第十区(红寺),1958年成立红寺公社,1983年11月改名为红寺乡。
细巷乡:境内马鞍山头的古堡下面有一段狭窄的巷道,其地遂名细巷堡,乡名即以此地名取之。解放前先属雷寺镇,后属红寺乡,解放后属第十区(红寺),1958年属红寺公社,1961年始建细巷公社,1964年并入红寺公社,1973年1月恢复细巷公社,1983年11月改为细巷乡。
界石铺镇:因镇政府驻地界石铺而得名。解放前属高界乡,解放后为第四区驻地,1955年改为高界区,1958年成立高界公社,1983年11月改为高界乡,2003年将撤销的原七里乡并入,现为界石铺镇。
三合乡:因其由三个行政村组合而成,故名三合。解放前属第四区,1958年建立三合公社,同年9月下旬并入高界公社,1961年8月恢复三合公社,1983年11月改名三合乡。
原安乡:取境内原头、张安两自然村首字命名。解放前为邵山乡,属隆德县,解放后,1954年4 月由隆德县划归静宁县,属车李区,1958年成立原安公社,1983年11月改为原安乡。
灵芝乡:以传说中的仙草灵芝命名。解放前属静宁、隆德两县管辖,解放后为静宁第
4 / 5
四区灵芝乡,1955年划归车李区,1958年3月成立灵芝乡,9月下旬改为灵芝公社,1983年改为灵芝乡。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