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2期 2014年3月 中医儿科杂志 J.PEDIATRICS OF TCM VoI.10 No.2 Mar.2014 服。2012年4月12日复诊:咳嗽减轻,少痰,饮食 加患儿的痛苦。因此,郭老师主张在疾病早期加用 防止传变的药物,咳嗽未喘的患儿,针对小儿疾病传 变速度快的特点,加用止喘的药物,如白果、白屈菜 等;脾气虚患儿容易导致血瘀、痰湿,在补气的基础 上,方中佐以活血化瘀、健脾化痰的药物,如延胡索、 茯苓、山药、焦白术;阴虚患儿易致津液耗伤,方中加 用玄参、石斛、生地黄、竹叶等养阴之药。郭老师认 为,小儿疾病在辨对证的同时,还要谨记小儿的生 较前好转,舌淡、苔少,脉沉,药用:陈皮15 g、茯苓 15 g、山药20 g、五味子15 g、麦冬10 g、桔梗10 g、白 前10 g、焦- ̄4lll各20 g、鸡内金15 g、甘草10 g,7剂, 水煎服。2012年4月20日再诊:偶咳,无痰,饮食 可,舌淡红、苔薄,脉有力。服用院内制剂玉屏风颗 粒1周。随访患儿半年内无感冒,饮食可。 3用药特点 3.1 小儿用药不宜竣猛 理、病理特点,掌握疾病的传变特点,合理地使用中 药,可以达到已病传变的临床治疗效果。 3.3 注重疾病的整体性 郭老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病邪侵 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故对小儿的 用药和成人有很大差别,力道竣猛之药少用或者不 用,选用缓和、温和之剂缓缓人里,不会损伤小儿的 身体机能,同时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药的不良 反应小也是相对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药同样对 肝肾有损害。郭老师认为小儿用药要有阶段性、合 理性和差异性。在用药的阶段性方面,郭老师认为 患儿发病快,恢复也快,因此小儿的用药不需愈后巩 固,病愈即停,不赞同吃药防病的说法;同时郭老师 郭教授认为证候不是孤立的,疾病不仅仅涉及 单一的脏器,禁忌见咳止咳,见喘止喘,在咳喘控制 的前提下,找到诱发咳喘的内因,适当增加补肺气、 养脾胃、清肺热之药物,全面调理,整体调节。使得 正气恢复,邪气祛除。郭老师针对小儿的体质,如痰 湿质的小儿,在止咳的基础上,佐以健脾化痰之药, 如茯苓、山药、桔梗等;如气虚质的sJ ̄JL,在清肺的基 础上佐以益气健脾之药,如黄芪、山药等;如早产儿、 对用药的合理性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儿 童,抗生素的混乱使用会降低患儿的免疫力和抵抗 力,同时会增加患儿对药物的耐受,主张应合理使用 药物;在用药的差异性上,郭老师认为小儿不耐大寒 大热之品,不耐大补大泻之药,主张“温和之品能奇 效,何须攻伐伤儿身”“治病不在药猛,而在辨证”, 多用轻清温和之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2注重未病先防,已病传变 发育不好的sVJL,不仅要肃肺化痰,还要补肾健脾, 如枸杞子、山茱萸、焦三仙等。只有把握疾病的整体 性,摸清疾病的本质,标本同治,就能取得很好的临 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7:68. [2]王士嘉,王雪峰.肺脾相关理论指导小儿反复肺炎的防 治[J].中医儿科杂志,2010,6(6):10—12. 『编辑:于霞] 小儿发育容易,传变迅速。对于肺炎的疾病,尤 其是小儿,疾病变化极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传 变到其他脏腑,不仅增加治疗的成本,同时,也会增 ・作者编者读者・ 统计学符号的使用 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 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差用英文小写s ;4)t检验用英文小写 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 ;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腊文小写 ;9)概率用英文大写Jp(P值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 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为斜体。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