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教学设计教案(整个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教学设计教案(整个单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数学 科目 四 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课题 课型 新授 平均数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教学目标 数。 3、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化手段 班班通 导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课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 (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 2、感知平均数: 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 二、设问导读: 出示情境:我们每周都要开展“爱心回收站,争做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活动,这是一年级4位小朋友收集的矿泉水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收集的情况。(课件出示例1) 观察统计图并思考: (1)从统计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题中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这个问题。 (3)在统计图上你怎样把四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变成同样多,是多少? (4)怎样直接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要先算什么?为共计第 课时

教师个性化意见 数学 科目 四 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什么要除以4?13是什么数?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小声交流。) 自学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汇报展示,教师点拨: 1、方法一:学生汇报移多补少的方法,课件演示。 师点拨: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相同,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 2、方法二:先求出四个同学收集的总数量,再进行平均分。(学生板书:(14+12+11+15)÷4=13) 教师点拨并板书: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想一想:13这个平均数量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子的实际数量吗?你有什么发现? 三、合作探究: 出示例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队的踢毽成绩更好。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比的? 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板书: 男生队:(19+15+16+20+15)÷5 =85÷5 =17(个) 女生队:(18+20+19+19)÷4 =76÷4 =19(个) 教师质疑: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女生队除以4呢? 四、巩固训练: 1、完成课本第92页的做一做。 完成后同桌说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判一判 (1)明德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2)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2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一定安全。( )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统计数据完成统计表,再说说怎样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共计第 课时

数学 科目 四 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五、拓展延伸: 某四个数的平均数是4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成100,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就变成50,这个数原来应是多少?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在生活中见过平均数吗?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课后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较重视让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应用于实际,本节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了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共计第 课时

数学 科目 四 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课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课时 授课时间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化手段 班班通 导学过程 一、温顾互查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我们已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设问导读 课件分别出示某地区1980—2010城镇人口统计表和乡村人口统计表。(提出问题) 1、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吗? 展示学生绘制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如果要很快知道1980年与2010年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情况?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汇报,引导学生把两个条形统计图并列排放起来。(揭示课题)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试着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2、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四、展示汇报 1、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让小组汇报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共计第 课时

教师个性化意见 数学 科目 四 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数,单位:万人 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讲: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有两个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长方形来表示,同一年份的两条直条要并列画在一起。 板书:图例(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 (1) 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 (2)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3)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3、 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五、自主学习: 出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和上边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说明: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称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3)请你把它补充完整,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与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六、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97页的“做一做”。 该题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再合作交流。 2、生活中的数学:了解其它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七、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课后反思: 在新课引入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共计第 课时

数学 科目 四 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课题 课型 营养早餐 新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培教学重点 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教学准备 电化手段 课件 导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 学生观看对比照片,并提出问题。(预设为何有这么大变化?) 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爱吃) 3.学生试着追问。(预设:怎样饮食才科学?) .谈话:这是老师以前的一张照片,和现在老师的样子对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3.教师小结变化的原因。(由于不注意科学饮食,所以才变得这么胖) 4.谁还能追问? 5.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 .出示以前的照片。 .学生对老师的身材对比后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小结,点评。 活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0分钟) .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个性化意见 共计第 课时

数学 科目 四 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生齐读营养专家的话。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各组讨论后汇报。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学生分组检验,看看是否符合营养标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用计算器计算)。 5.学生汇报检验过程、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尽可能荤素搭配方能符合营养标准) 6.学生独立思考配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检验、修改,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本组最满意的方案来。写好的由汇报员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7.学生分工合作,统计全班最喜欢的菜式。 .究竟怎样吃才有营养,我们一起来听听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2.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营养专家的话,的?(营养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50克”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3.谈话:那么谁知道如果我们长期获取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4.引导学生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检验一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引导汇报交流发现:怎样配菜才能容易达到这两条标准? 6.根据你的发现,能结合营养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在这些菜中也选择三道菜搭配出符合标准的菜谱来吗?你觉得在配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7.引导学生统计全班最喜欢的五道菜式。 .出示营养专家的话。 2.出示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 3.出示检验结果。 4.出示菜谱,及其营养成分。 小组互评对“不低于”“不超过”的理解是否正确。 学生依据专家提供的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判断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明理由。 学生互评相互的发现,并提出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合理性予以评价。 学生小组内互评方案,评出最佳方案。 共计第 课时

数学 科目 四 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活动三 回顾总结、引申问题(3分钟) 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学生自由对老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先相互交流对自身饮食习惯的评价,再全班交流。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老师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吗? 2.能再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或身材做个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吗? 学生对老师、同学或自身的身材及饮食习惯进行自评或互评,并提出建议。 活动四 拓展提高、实践应用(2分钟)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口头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出示实践作业: .将全班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给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是数学知识的延伸,也是数学知识的。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96千焦 脂肪不超过50克 课后反思:

共计第 课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