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2018-2019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14题;共70分)
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临摹(mō mó)________ 矗(chù zhù)________立 吮(yǔn shǔn)________吸 狩(shǒu shòu)________猎 吭(kēng kēn)________声 袅袅(liǎo niǎo)________ 2.看拼音,写汉字。 hé ǎi
diāo kè yòu z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ú lún tuò mo chǔ bè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í zhēn yì bǎo fēn zhì tà lái ________
________
3.查字典,并填空。
“冠”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冠”字在字典中的义项有:①帽子,古代指礼帽或较庄重场合戴的帽子;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③居第一位。在“张冠李戴”一词中,“冠”字应取第________个义项;在“名冠全球”一词中,“冠”字应取第________个义项。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神机妙________ 盛气________人 气________汹汹 哀鸿遍________ 大步________星 云雾缭________ 大发雷________ ________果累累 5.词语搭配。
(1)选择“面容、神色、脸色、神采”填空。
________慌张 ________苍白 ________飞扬 ________憔悴 (2)用“富”组词填空。
________的宫殿 ________的国家 ________的知识 长得________ 6.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 ________ (2)出自神话故事:________ ________ (3)出自历史故事:________ ________ 7.给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活动中,他参加的项目________象棋,________跳棋。 (2)活动中,他参加的项目________象棋,________跳棋? 8.背诵理解填空。
(1)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 (2)人的天职在于________。([波兰]哥尼白)
(3)寓情于景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首先刻画了一幅春雨晨景图:“渭城朝雨混轻尘,________。”诗句中的“________”字与“留”谐音,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______;《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就远影碧空尽,________”一句,景中有情,诗人________(姓名)目送友人远去时的惆怅寄于景中,耐人寻味。 9.按要求写句子。
(1)同桌对我说:“今天你不用留下来打扫了,我帮你做清洁。”(改为转述句)
(2)①父亲从不把祖传的配方传给我。②父亲希望我能在超越中得到传承。(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3)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4)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模式。(缩句)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10.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句中的四处错误。
毕业了,向老师道别后,依依不舍地离开校园。想起以前小学生活的往事,同学们基本上全部都惊叹万千。
11.学校刚刷的白墙上,被同学们踢上了泥脚印,学校为此征集宣传标语。请你设计一条,写在下面。 12.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漏,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写出下列词句的意思。 逐走:________ 河、渭:________
弃其杖,化为邓林:________
(2)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________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________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本文选自我国古代神话故事集《________》。 13.阅读语段
敦煌壁画内容丰富,种类紫多。壁画大体可分为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山水画等七种。其中,故事画又分为五种,画面生活气息浓郁,情节动人有趣,反映了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莫高窟第二百九十窟中,有按顺序给制的入十七幅望画,描绘了佛祖释迦(jiā)牟(móu)尼从出生到出家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另外,著名的张骞(qiān)出使西域的故事就绘制在莫高窟第三百二十三窟的北壁西端上。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
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有的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的描绘了人们奏乐舞蹈、表演杂技的场面,还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反弹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1)这两段文字介绍了敦煌壁面________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两处省略号的作用。
(3)选文第一自然段面线句子是对壁画进行________,在介绍故事画时,有点有面,点面结合。请把对故事画整体介绍的句子写出来,并对其中某一处的具体介绍也写出来。
(4)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反弹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________
②看着这些精美动人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慈母情深(节选)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作者:梁晓声)
(1)请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耳朵都快聋了,形容声音很大。________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________
(2)“我”对母亲说的话都是吞吞吐吐的,联系上下文,理解正确的是( ) A.环境太吵,影响交流和说话。 B.要停顿、延长,母亲才听得见。 C.母亲很忙.不得不打断“我”的话。 D.母亲挣钱不易,要钱的“我”纠结、迟疑。
(3)末段画线处用了四个“立刻又”,这样的反复突出了什么?
(4)作者抓住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请推荐一处,体会这些词句对表达文章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关键词句:________
这是________描写,体会:________
(5)作者描写母亲旁边那个女人的语言,对刻画母亲形象有什么作用? (6)请将短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________自然段---第________自然段):________ 第二部分(第________自然段---第________自然段):________
二、习作表达.(共1题;共30分)
15.大千世界,风光无限。大自然的美,可以用眼睛去看,可以用心去感受,也可以用文字类美地记录。请自拟题目,将你领略过的一处自然之美写下来。
要求:①条理清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②全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
1.【答案】 mò;chù;shǔn;shóu;kēng;niǎo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mò、chù、shǔn、shóu、kēng、niǎo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 和蔼;雕刻;幼稚;囫囵;唾沫;储备;奇珍异宝;纷至沓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蔼、雕、幼、囵、唾、储、异、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和蔼、雕刻、幼稚、囫囵、唾沫、储备、奇珍异宝、纷至沓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 冖;7;①;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冖、7、①、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4.【答案】 算;凌;势;野;流;绕;霆;硕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算、凌、势、野、流、绕、霆、硕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5.【答案】 (1)神色;脸色;神采;面容 (2)富丽;富强;丰富;富态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名词+动词”
(2)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先组成形容词,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1)神色、脸色、神采、面容 (2)富丽、富强、丰富、富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6.【答案】 (1)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2)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3)负荆请罪;完璧归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1)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2)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3)负荆请罪、完璧归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7.【答案】 (1)不是;而是 (2)是;还是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1)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故选“不是……而是……”; (2)分句之间是选择关系。故选“是……还是……” 故答案为:(1)不是、而是 (2)是、还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8.【答案】 (1)孰为汝多知乎? (2)勇于探索真理
(3)客舍青青柳色新;柳;依依惜别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孰为汝多知乎? (2)勇于探索真理
(3)客舍青青柳色新、柳、依依惜别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9.【答案】 (1)同桌对我说,今天我不用留下来打扫了,他帮我做清洁。 (2)父亲之所以从不把祖传的配方传给我,是因为他希望我能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3)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4)藏戏形成了模式。 (5)窗外翠竹在风中欢唱。
【解析】【分析】(1)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5)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1)同桌对我说,今天我不用留下来打扫了,他帮我做清洁。 (2)父亲之所以从不把祖传的配方传给我,是因为他希望我能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3)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4)藏戏形成了模式。 (5)窗外翠竹在风中欢唱。
【点评】(1)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5)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0.【答案】 错处:第一句缺主语;第二句中“以前”与“往事”语义有重复;“基本上”与“全部都”矛盾;“惊叹”改为“感慨”。
【解析】【分析】修改病段,首先要认真读句子,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意思之后,再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准确修改。至于修改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或加词语,或删词语,或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故答案为:错处:第一句缺主语;第二句中“以前”与“往事”语义有重复;“基本上”与“全部都”矛盾;“惊叹”改为“感慨”。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1.【答案】 要走出人生辉煌的脚印何须留下墙上的脚印!
【解析】【分析】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宣传标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 故答案为:要走出人生辉煌的脚印何须留下墙上的脚印! 【点评】设计标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
12.【答案】 (1)追赶,赛跑。;黄河与渭河。;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胸怀大志、英勇顽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3)山海经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3)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
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故答案为:(1)①追赶,赛跑。②黄河与渭河。③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胸怀大志、英勇顽;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3)山海经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3.【答案】 (1)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2)省略了壁画描绘的内容,突出了壁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特点。
(3)分类;故事画又分为五种,画面生活气息浓郁,情节动人有趣,反映了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莫高第二百九窟中,有按顺序绘制的人十七幅壁画,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的全部情节。 (4)排比;比喻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省略号的作用:①表明省略的话 ②列举的省略 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①连用三个以上(有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②把“壁画”比作“艺术殿堂”是比喻。 故答案为:(1)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2)省略了壁画描绘的内容,突出了壁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特点。
(3)分类;故事画又分为五种,画面生活气息浓郁,情节动人有趣,反映了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莫高第二百九窟中,有按顺序绘制的人十七幅壁画,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的全部情节。 (4)排比、比喻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4.【答案】 (1)震耳欲聋;龟裂 (2)D
(3)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连续动作的描写,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苦、忙碌,从母亲赚钱的不容易中,更能体现母亲对“我”支持、关爱的可贵。 (4)略;略;略
(5)通过对比的手法,从侧面烘托母亲的开明和伟大。
(6)1;15;“我”到车间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把钱给了“我”。;16;18;母亲的同事反对掏钱给“我”买“闲书”,母亲不赞同。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连用三个以上(立刻又……)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4)本题是对描写手法的考查。首先要搞清描写分为哪几种类型。然后结合题目进行具体分析。 (5)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1)震耳欲聋;龟裂 (2)D
(3)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连续动作的描写,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苦、忙碌,从母亲赚钱的不容易中,更能体现母亲对“我”支持、关爱的可贵。 (4)略
(5)通过对比的手法,从侧面烘托母亲的开明和伟大。
(6)1 、15;“我”到车间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把钱给了“我”。16、18;母亲的同事反对掏钱给“我”买“闲书”,母亲不赞同。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此题主要考查给短文分段及概括段意的能力。 二、习作表达. 15.【答案】 略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