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作者:金文利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33期
【摘要】本文以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为题展开相关讨论。首先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国有企业在当下面临的问题切入,重点探讨了它在该方面的强化措施与改善策略。希望通过对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析,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革新,积极创新、更新理念,从而改善其经营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国有企业 ;资产管理 ;策略
自我国确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以来,各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形式渐渐增多、丰富,而且为国民生产总值贡献了巨大力量。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与改革推动下,虽然出现了诸多改善,但是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未离清的问题,而且对于资金的管理与运用方面有所欠缺,工作效率不高、效益不够好,需要进一步调整与改善。 一、概述
国有企业资产,通常是指国有企业可以控制、处置、以货币衡量,但归属于国家资产的合计。一种是由国家无偿给予;一种是国有企业自行购买、国家买单,或者由社会大众捐赠等。国有企业体现着国家经济政策及其走向、以及对社会公众服务的一面,而且在岗位的设置、牵涉的部门、社会任务、国家重要项目等方面,都有其必要性与可操作性。然而,近些年来的市场经济活跃度不断增大,市场中的经济体层出不穷,管理方式、运营方式、资产管理方式各有千秋,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刺激、强化、战略发展等都有所涉及,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出现,更是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化、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与趋势的增强,各方面的竞争机制都释放了出来,加上我国的国有企业近年来的改革与推动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都表明有必要对其资产管理体系、制度、方法等进行新形势下的反思,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国有企业在这方面问题做了一些原因的简要追溯,而且通过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国有企业应该在法律、制度、目标几大方面展开具体的改革。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资产管理有其必要性,也要求自身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能发挥作用。通过对资产管理的有效化、科学化、合理化,使其适应于当下的市场环境,从而激发出其功能性的作用,有利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当下新形势与背景下,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现状却并不十分理想,而且在法律保障、资产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方向感缺失,尤其是随着各种新型经济体的出现,国际化贸易的增多,造成了市场环境中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应该对这些不足之处加以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从法律保障方面看
我国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出台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条例》等。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下,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大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经济现象。总的来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等完善,尤其是在其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对于监督工作的执行、对于执法行为的明确性、针对资产流失问题的有效遏制方面都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表现。因此,首先应该从法律保障方面进行新形势下的研究。 (二)从出资人体制方面看
在国有企业方面,国有出资人制度,虽然是对资产经营、管理机制都有所涉及。然而通过实际的运营发现,该项制度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导致了资产的渠道向多方面伸展,而且在来源方面逐渐呈现复杂化,以此造成了管理方面的分散化。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工作中出现了协调不及时、管理不合理、控制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而,以市场化的经营水平与效益进行评估,与理想的效果相差甚远。 (三)从资产管理的目标方面看
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在目标方面,有时存在不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整体的资产管理体制建构中,往往会对其体系化建设有所制约与限制,尤其是在其资本的运营方面效率依旧不能提升。根据相关资料估计国有控制企业在资产在工业资产总值中占到近乎一半的比例,但是在工业贷款比例方面大概仅有百分之六十左右,可见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工业总值中只有百分之四十甚至更少。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有企业整体发展效益受到了目标不明确带来的影响。另外,由于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较重的社会责任,而且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因此,当其资产管理效果不理想时,必然会因效益而带来不利影响。 三、解决对策分析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下的市场新形势与环境下,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在法律方面、二是在制度方面、三是在目标方面,应该从这三方面进行一些对应的调整,使其完善化,从而提升资产管理的水平。以下展开具体说明。 (一)积极推进立法、执法、监督体制建设
在当下的新环境中,为了达到强化资产管理的目的,首先应该积极对当下的市场环境及各项条件进行调研,并从管理的角度,以系统论作为思考的基本切入点与基础理论,从整体上进行反思与事实考虑,推动立法建设方面的完整化、完善化。保障国有企业资产不受侵犯,明确规定其资产范围,并对其转化条件、转化方式加以严格规范化。其次,应该从效益方面增加反思,注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在当下的效益问题,应该重新考虑考核与评估的指标,对于增值问题、运营问题、管理分散问题等明确规定,以此找到资产流失的预防工作、查处工作与追回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第三,通过立法工作,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进行分离处理,规定界线,并通过权责的分离达到监督效果。第四,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需要对执法工作加以落实,积极推动执法组织去落实在执法工作,而且应该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较为基础的法律监督保障体系,可以进行联合联动执法,共同促进监督体制建设,达到对国有企业的制约。第五,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执法保护方面,应该有完整、安全可靠的保障法,以及保障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对各种违法、违规的不合理现象予以打击、责任追究。 (二)在资产管理制度方面的革新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制度缺陷,尤其是在新形势与新环境下暴露的各种问题都充分说明,应该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一些组织建设,推进其完善化。首先,应该从所有权的代表方面进行分析,如政府层面就需要在管理职能、公共管理职能间做出明确区分,将不同点突显出来,实行政企分离、以示同的资产进行区分性的管理。其次,在授权经营方面,应该对国有企业的资本化、股份化运作加以支持,并给予其一定的责任与权限。针对多渠道、分散化等问题,应该一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全面管理;另一方面,还应该利用财务管理制度中的一些现代化的计划与统计方法,做好具体的针对性资产明确对应管理,使所有的资产的流向、现金管理、虚拟货币的流向、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得到一定的市场化优先选择与处理,这样有助于国有企业学习并从市场企业中总结经验,而且可以将其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引入其中。 (三)明确目标
国有企业的发展,因其职责所在,目标明确,不容分说。但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传统化管理理念束缚,因而产生了以记账、出账、对账等为基本的传统老路,但是在当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之中,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需要通过准确的数据与对资金的投向、流动性加以把握与掌控,并将其作为发展战略与部署计划的主要依据,需要明确资产管理的目标,就应该对其在现代化管理中的功能性加以研究与分析,以此推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目标的明朗化、精确化。具体来讲,第一,应该注重盈利管理,将其作为整体目标,从而提升资产的使用率与效益最大化;第二,理顺政企关系,明确服务功能,牢记为国民经济贡献的基础作用,并且应该合理的规划利润所得的公共化应用途径与方法,保证有所赚,有所用,赚得其所,用得其所,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坚持党的领导,以为国家服力为己任,为人民服务为事业,努力提升国有企业自身的形象,做好国家发展的动力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由于其所有的公共服务职能,更是具备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应该从数量上升到质量,提升其资产的运行能力,提高其经营水平,为国民经济稳定平添一股动力。总之,从整体和局部看,其良好的运行与发展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应该对此多加关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效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盛方.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提高保值增值能力[J].经济视野,2014(19).
[2]张树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日本资产管理的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2).
[3]王会芳.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4(7).
作者简历:金文利(1968-),女,汉族,吉林辽源人,大学专科学历,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