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研究进展
作者:杨海莉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14期
摘 要:随着工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相应的,药用植物资源随着环境的破坏医用价值大不如从前。在本文,笔者针对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研究的方向以及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学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研究有3大方向和2大趋势。3大方向:中药材资源的现状以及道地性、濒危药用植物生态和保护生物学、药用植物人工栽培及连作问题等;2大趋势:学科融合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应用和环境污染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弊端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3200
随着各种农药以及复合肥的广泛应用,在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土地受到极大的污染,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威胁,甚至有很多药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随之药用植物的生长需要人工的介入,但是,由于土地成分相对比复杂,植物对环境的要求苛刻等众多因素,因而目前我国人工栽培实验成功的仅有500种;但据笔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各种药用植物11146种。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药用植物的利用价值被充分挖掘,其也是药用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之一。
1 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学及其研究范畴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实际生活的需要,各个学科的融合已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例如当今新兴的植物资源生态学就是由资源学学科和生态学学科发展而来。针对于药用植物生态学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该学科是以植物资源为基础,进一步研究药用植物各个方面的利用价值。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和非生物在环境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学是生态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
在上文笔者也提及药用植物生态学是以药用植物做为研究对象,而其研究方法也不是单独的某一个学科所进行的,而是多个学科相互交融。其研究内容相对来说更是多种多样:药用植物的医用价值和土壤成分的关系,道地药材形成和环境的关系等。 2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概况
针对于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经过总结归纳认为有中药道地性( Geoherbalism) 与生态因子、药用植物人工栽培及连作障碍的生态机理的研究、中药材质量形成的生态机理、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在本文笔者着重讲解中药道地性( Geoherbalism) 与生态因子。道地药材,通俗的讲是指地道药草,就是其药材的生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环境极为苛刻,只有在相应的地理环境中才能生长,相应的,其医学利用价值也是极高的,在中医药中被称为“药材之王”。我国著名中医药研究人员胡世林认为,对同种药用植物面对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制作过程,其医用价值都会有真伪优劣的区分。 3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生态进一步研究方向
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认为我国现阶段在对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例如,现阶段我国对于其的研究还停留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生态环境描述以及资源的保护进行笼统的说明,而对于其细节方面管理力度不够。例如在对药材进行人工培养时对植物所需营养成分研究的不够明确,对土壤的成分的研究不够细致。在本文,笔者就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生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做出细致分析:其方向包括药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质与生态因子相关性、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环境胁迫、药用植物资源及其质量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等4个方面,在本文笔者将重点介绍药用植物资源及其质量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这一因素。
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工业发展带来的CO2的排放量已大大超过了环境的转化量。空气中含有大量有毒的悬浮颗粒等,这些对于药用植物生长都是极为不利。在上文中笔者也提及土壤的成分随着复合肥以及农药的广泛应用使土壤的成分有所变化,进而使药用植物的成分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近几年来,对于中医学书籍的修订中,有大量内容有所变化,究其原因,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例如,2010年业内人士在对《药典》进行修改时,就将独一味药用部位进行修改,将以前的“全株”改成“地上部分”,究其原因,是由于土壤的变化,使其根的成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利用价值大大降低。 4 结束语
以上便是本文笔者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笔者在对药用植物生态学以及研究范畴、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概况进行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分析,以期对读者,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惠源,赵润怀,袁昌齐,等.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7) : 387-3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