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59讲_利润敏感性分析、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第59讲_利润敏感性分析、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级财务管理(2019)考试辅导

第八章+成本管理

考点五 利润敏感性分析 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1.敏感系数(单价)=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价变动百分比=基期销售收入/基期息税前利润 【手写板】敏感系数(单价)简化公式推导:

基期EBIT=(P-VC)×Q-F,当单价变为P`时,则变化后的EBIT`=(P`-VC)×Q-F 那么变动额EBIT=EBIT`-EBIT=(P`-P)×Q=P×Q

敏感系数(单价)= (∆EBIT/EBIT)/(∆P/P)=(∆PQ/EBIT)×(P/∆P)=PQ/EBIT

2.敏感系数(销量)=利润变动百分比/销量变动百分比=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3.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百分比=-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手写板】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简化公式推导:

基期EBIT=(P-VC)×Q-F,当单位变动成本变为VC`时,则变化后的EBIE`=(P-VC`)×Q-F 那么变动额EBIT=-VC×Q

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EBIT/EBIT)/(-∆VC/VC)=-(∆VCQ/EBIT)×(VC/∆VC)=(-VCQ)/EBIT 4.敏感系数(固定成本)=利润变动百分比/固定成本变动百分比=-基期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手写板】敏感系数(固定成本)简化公式推导:

基期EBIT=(P-VC)×Q-F,当固定成本变为F`时,则变化后的EBIE`=(P-VC)×Q-F` 那么变动额EBIT=-F`-(-F)=-F

敏感系数(固定成本)=(∆EBIT/EBIT)/(-∆F/F)=-(∆F/EBIT)×(F/∆F)=(-F)/EBIT

【教材·例8-8】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计划年度内有关数据预测如下:销售量100000件,单价30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固定成本为200000元。假设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分别增长了10%,要求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预计的目标利润=(30-20)×100000-200000=800000(元) (1)销售量的敏感程度

销售量=100000×(1+10%)=110000(件)

利润=(30-20)×110000-200000=900000(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900000-800000)/800000=12.5%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2.5%/10%=1.25 (2)销售单价的敏感程度

单价=30×(1+10%)=33(元)

利润=(33-20)×100000-200000=1100000(元)

利润变化的百分比=(1100000-800000)/800000=37.5% 单价的敏感系数=37.5%/10%=3.75 (3)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程度

单位变动成本=20×(1+10%)=22(元)

利润=(30-22)×100000-200000=600000(元) 利润变化百分比=(600000-800000)/800000=-25%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2.5 (4)固定成本的敏感程度

固定成本=200000×(1+10%)=220000(元) 利润=(30-20)×100000-220000=780000(元)

利润变化的百分比=(780000-800000)/800000=-2.5%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0.25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第1页

中级财务管理(2019)考试辅导 第八章+成本管理

【例题·判断题】在企业盈利状态下进行利润敏感性分析时,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大于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2018年试卷1)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敏感系数(固定成本)=利润变动百分比/固定成本变动百分比=-基期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敏感系数(销量)=利润变动百分比/销量变动百分比=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敏感系数的正负号表示的是变动方向,敏感程度要看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在企业盈利状态下,基期边际贡献大于基期固定成本,所以销量的敏感程度大于固定成本的敏感程度,本题说法错误。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单价为5元,单价敏感系数为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甲公司保本时的产品单价是( )元。 A.3 B.3.5 C.4 D.4.5 【答案】C 【解析】根据,单价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价变动百分比=[(0-EBIT)/EBIT]/[(单价-5)/5]=-1/[(单价-5)/5]=5,则甲公司保本时的产品单价=4元。 【例题·单选题】某公司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单位边际贡献为2元,2014年销售量为40万件,利润为50万元。假设成本性态保持不变,则销售量的利润敏感系数是( )。 A.0.60 B.0.80 C.1.25 D.1.60 【答案】D 【解析】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量-利润=40×2-50=30(万元)。 假设销量上升10%,变化后的销量=40×(1+10%)=44(万元),变化后的利润=44×2-30=58(万元),利润变化的百分比=(58-50)/50=16%,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6%/10%=1.6。 考点六 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企业管理者的各种经营决策也应围绕着这个目标,在分析时应考虑哪个方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边际贡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发生的固定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教材·例8-9】某公司在原有生产线使用年限到期之后,面临着更换生产线的选择。可以选择购买与原来一样的生产线,也可以购买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原有生产线的价格为150000元,而新的生产线的价格为300000元,两种生产线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无残值。两种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型号、质量相同,市场售价为50元/件。有关数据如表8-5所示,分析过程如表8-6所示。 表8-5 数据资料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假设只包括折旧) 年销售费用 固定部分 变动部分 原生产线 15 12 10 30000 10000 5 10000 新生产线 15 10 10 60000 年管理费用(假设全部为固定费用) 表8-6 计算分析过程 项目 单位产品售价 原生产线 50 新生产线 50 第2页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中级财务管理(2019)考试辅导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年固定成本 保本点 15+12+10+5=42 8 30000+10000+10000=50000 6250 第八章+成本管理

15+10+10+5=40 10 60000+10000+1000=80000 8000 假设年产销量为X,则两种生产方式下的年利润分别为: 原来生产线利润=8X-50000 新生产线利润=10X-80000 由8X-50000=10X-80000,得到X=15000(件)。 这说明当年产销量为15000件时,使用两种生产线时的年利润相等;当年产销量低于15000件时,采用原来的生产线所获得利润较多;当年产销量高于15000件时,采用新的生产线所获得的利润较多。 【手写板】(新生产线-旧生产线)利润差额=(10X-80000)-(8X-50000)=2X-30000 令2X-30000>0 X>15000 令2X-30000<0 X<15000 (二)新产品投产的选择 【教材·例8-10】沿用教材【例8-9】的资料,假设该公司通过对产销量的估计决定采用新的生产线。并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了研发,开发出新产品A和新产品B。原有产品的产销量为20000件。企业面临投产决策,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投产新产品A,A产品将达到9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20%; 方案二:投产新产品B,B产品将达到4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15%; 方案三:A、B两种新产品一起投产,由于相互之间的影响,产销量将分别为10000件和2000件,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50%。另外,投产新产品B还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生产设备,这将导致每年的固定成本增加10000元。其他相关资料如表8-7所示,分析过程如表8-8所示。 表8-7 企业成本计算表 金额单位:元 项目 年销售量(件) 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年固定成本 表8-8 计算分析过程 金额单位:元 项目 年销售量(件) 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总额 原有产品减产损失 增加的固定成本 投产新产品增加的息税前利润 投产新产品A 投产新产品B 9000 15 135000 40000 0 95000 4000 25 100000 30000 10000 60000 投产新产品A和B (视为联合单位,A和B的比为5:1) 2000 100(15×5+25) 200000 100000 10000 90000 原有产品 20000 50 40 10 80000 新产品A 9000 60 45 15 - 新产品B 4000 75 50 25 10000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第3页

中级财务管理(2019)考试辅导 第八章+成本管理

因为新产品的投产将减少原有产品的产销量,所以原有产品因此而减少的边际贡献为投产新产品的机会成本,在决策时应予以考虑。 方案一:若投产A产品原有产品减产损失=20000×10×20%=40000(元) 方案二:若投产B产品原有产品减产损失=20000×10×15%=30000(元) 方案三:若两种产品一起投产原有产品减产损失=20000×10×50%=100000(元) 由表8-8可知,只投产新产品A带来的利润较多,因此,该公司应选择投产A产品。 【例题·计算分析题】丙公司只生产L产品,计划投产一种新产品,现有M、N两个品种可供选择,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L产品单位售价为6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50元,预计年产销量为2万件。 资料二:M产品的预计单价1000元,边际贡献率为30%,年产销量为2.2万件,开发M产品需增加一台设备将导致固定成本增加100万元。 资料三:N产品的年边际贡献总额为630万元,生产N产品需要占用原有L产品的生产设备,将导致L产品的年产销量减少10%。 丙公司采用量本利分析法进行生产产品的决策,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1)根据资料二,计算M产品边际贡献总额;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和资料二,计算开发M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 (3)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三,计算开发N产品导致原有L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 (4)根据(3)的计算结果和资料三,计算开发N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 (5)投产M产品或N产品之间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2018年试卷1) 【答案及解析】(1)M产品边际贡献总额=1000×2.2×30%=660(万元) (2)开发M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660-100=560(万元) (3)开发N产品导致原有L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600-450)×2×10%=30(万元) (4)开发N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630-30=600(万元) (5)因为,开发N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600万元大于生产M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560万元,所以,应该投产N产品。 【例题·综合题】戊公司只生产销售甲产品,该产品全年产销量一致。2013年固定成本总额为4800万元,该产品生产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2013年甲产品生产和销售资料 项目 甲产品 经过公司管理层讨论,公司2014年目标利润总额为600万元(不考虑所得税)。假设甲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不变。为了实现利润目标,根据销售预测,对甲产品2014年四个季度的销售量做出如下预计,见表2。 表2 2014年度分季度销售量预测数 单位:万台 季度 预计销售量 若每季末预计的产成品存货占下个季度销量的10%,2014年末预计的产成品存货数为0.2万台。各季预计的期初存货为上季末期末存货。2013年第四季度的期末存货为0.2万台。根据以上资料,戊公司生产预算如表3所示: 表3 2014年生产预算表 单位:万台 季度 预计销售量 加: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 合计 减: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 预计生产量 一 * (A) * 0.2 * 二 4 0.5 4.5 * (B) 三 5 * * (C) * 四 6 0.2 6.2 * * 全年 * 0.2 * * * 一 3 二 4 三 5 四 6 全年 18 产销量(万台) 17 单价(元) 500 单位变动成本(元) 200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第4页

中级财务管理(2019)考试辅导 第八章+成本管理

要求:(1)计算甲产品2013年的边际贡献总额和边际贡献率; (2)计算甲产品2013年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

(3)计算甲产品2013年的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率,并根据投资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般标准,判断公司经营安全与否;

(4)计算2014年实现目标利润总额600万元的销售量。

(5)确定表3中英文字母代表的数值(不需要列示计算过程)。 【答案及解析】

(1)甲产品2013年边际贡献总额=17×(500-200)=5100(万元) 2013年边际贡献率=(500-200)/500×100%=60%

(2)甲产品2013年保本销售量=4800/(500-200)=16(万台) 2013年保本销售额=4800/60%=8000(万元)

(3)甲产品2013年安全边际量=17-16=1(万台) 2013年安全边际率=1/17×100%=5.88%

安全边际率小于10%,经营安全程度为危险。

(4)销售量=(600+4800)/(500-200)=18(万台) (5)A=4×10%=0.4(万台) B=4+0.5-0.4=4.1(万台) C=0.5(万台)。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第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