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2008年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1.9万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2009年上半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21316.06亿美元:;2010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24470.84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担心和争论也纷至沓来。人们或怀疑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或诟病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或指责外汇储备的积累输入了通货膨胀,或认为人民币汇率因此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中国必须积极加强对当前高外汇储备的管理,以降低风险而充分发挥其现实积极作用。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外汇储备总量过高,储备结构单一、在金价上涨、美元缩水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了外汇储备损失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一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外国货币,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
回顾我国外汇储备的 发展变化:199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四年,储备上升相对平稳。自2000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 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截至2010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24470.84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位。表1.1是一个关于我国近年外汇储备增长的表格。 表1.1国家外汇储备规模(2000年~2009年) 单位:亿美元 年2000 度 金1655.74 2121.65 2864.07 4932.51 6099.32 8188.72 10663.44 15282.49 19460.30 23991.52 额
二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问题
(一)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提高机会成本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额外汇储备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外汇储备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的,如果不是用于储蓄而用于对外投资的话,可以用于进口或投资,那么收益率则要远远高于储蓄收益,这样就构成了外汇储蓄的机会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汇储备,就有更多的机会成本。
(二)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当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时,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 (三)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1994年初,我国实行了单一汇率制度,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少数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头寸等都是有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外汇市场最大的买入者。近年来,我国连续贸易顺差,中国人民银行只能购买超额的外汇,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形成过分宽裕的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四)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
从国际金融体系角度观察,我国外汇储备快速上升,但结构仍以美元为主。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已有成果和未来命运承受着巨大的汇率风险,特别是美元汇率风险。 (五)结构相对单一,增大了储备风险
目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也将十分激烈,因此汇率风险增大。另外,一国大量地持有另一国的货币资产,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假使中美关系恶化,我国很可能面临持有的美元资产被冻结的风险,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重大损失。 (六)巨额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来维持币值的稳定
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在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操作下,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这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下。事实上,尽管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必须承认,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存在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关键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币的升值势必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七)央行所承受的风险日益加剧
央行长期以来一直是外汇市场的出清者,因此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的外汇储备不断扩张,资产越来越“外币化”;同时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发行也在飙升,负债越来越“本币化”,央行面临日益严重的货币错配风险,以至使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汇率风险加速向央行集中。
三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建议 (一)外汇储备的规模应当适度
首先需要定义何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关于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至今也没有各国应该保持多少合适的同一指标。就我国而言,外汇主要用于满足以下需要: 1 进口用汇的需要
外汇储备满足六个月的进口需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
为了平抑短期内的汇率波动,国家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入市操作,其数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与市场交易吞吐量和汇率波动幅度。参考国际经验,同时按照国内一些学者的观点,将其比例确定为该国外汇市场交易额的15%。 3 国际政治军事的需要
国际储备规模应该与一国发生国际政治军事风险的概率和程度成正相关。发生的概率越大、冲击的程度越深,则需要持有国际储备的规模就越大。
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应当在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一个适当的数量,防止在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成本过高,风险过大的问题。 (二)加强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增加外汇储备收益。
在结构方面,部分减持美元资产,增加欧元资产比重。出于保持外汇资产稳定性的目的和调整的敏感性,币种多元化主要体现在新增的外汇储备中,同时可以考虑增加石油、黄金等战略资源储备。
(三)外汇管理制度
面对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局面,应当提出的任务是促进外汇储备多渠道使用。综合别国经验和我国的实践,这既包括外汇资产持有机构的多元化,也包括外汇资产投资领域的多样化。我们更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适合我国经济现状的外汇储备结构。在“一篮子”的货币中加大欧元和日元的比重。同时,注重利用:第一、运用部分外汇储备进口国内建设急需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以支持国内建设,即把一部分过度储备投资于国内,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我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性很大,而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血液”。随着经济发展,能源短缺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动用部分外汇储备批量定购这些能源,形成一定规模的实物储备,既能保值,又能缓解国内市场能源供应紧缺的矛盾。第三、制定更加积极的对外投资发展战略,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
(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缓解由于经济失衡而出现的贸易顺差。中国需要完成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到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
经过连续几年的外贸高速增长,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超2万亿美元,贸易依存度超过67%,远远超过日本和美国,如此高的贸易依存度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在对外贸易高增长的背后,中国国内消费率却连年下降。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系统的内部不平衡需要相应的外部不平衡来弥补。中国目前内部不平衡的情况是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内需不足,相应的外部不平衡主要是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我们认为解决外部不平衡的根本举措还在于解决内部不平衡,就中国而言,关键就是要扩大消费需求。
(五)扩大外汇储备的运用范围,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率 1 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实物储备。
进口国内紧缺的能源物资,建立战略物资储备。如石油、矿产。 2 将部分外汇储备应用到国内建设。
我国应把一部分外汇应用于提高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增加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医疗保障、发展教育等社会安全保障体系,让人民真正意义上获得好处。
也可以向商业银行注入外汇资本金,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使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能够安全度过,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四 结论
中国的外汇储备高增长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因国内经济不平衡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表现。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探讨高外汇储备的综合管理政策,另一方面,还需从多角度入手,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扩大消费需求,以保持内部平衡的方式化解外部不平衡。鉴于当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高外汇储备的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