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第一节歪仔歪与煮炉

一、烘炉

(一)新装、移装、改装或大修后的锅炉,以及长期停用的锅炉投入运行前必须开展烘炉。

(二)烘炉准备工作

1、锅炉及其附属设备全部组装和冷态试运转完毕,经过

----

水压试验合格。

2、炉墙砌完和保温结束后,应打开各处门、孔,自然干燥一段时间。

3、与正在准确运行的其它锅炉可靠共存,清理炉膛,烟道和风道。

4、向锅炉加入经过处理的软化水至水位表中低水位,再将水位对照表冲洗干净。

5、向省煤器内展现出软化水。对非沸腾美国式省煤器,应开启旁路烟道挡板,关闭主烟道档板。如无旁路烟道,必须接通省煤器的再循环管。

6、做好烘炉的组织工作,并根据炉型结构制订烘炉操作程序,在整个烘炉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

(二)火焰烘炉方法及要求

1、将木柴集中在炉排中间,约占比炉排面积的二分之一,点燃此后用小火烘烤。同时,将烟道挡板开启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使烟气缓慢流动,炉膛负压要继续保持在0.5~1毫米水柱,炉水温度保持70~80°C,3天以后,可以添加少量的煤,逐渐取代木柴搅拌。此时,五分之一烟道挡板开大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适当增加通风,炉水温度可达到沸腾。

在整个烘炉过程中,火焰不应时断时续,温度必须缓慢升高,尽量保持各部光照较小,膨胀均匀,以免炉墙烘干后研磨失去密封性。

----

2、链条炉排锅炉烘炉时,应将燃料分布均匀,不得

堆积在前、后拱处,并要定期转动炉排和清除灰渣,以防

烧坏炉排。

3、旗山过程下滑中的温度上升情况,应按过热器(或相应位置)后的烟气温度测定。不同炉墙结构的温升应符合中国下列要求。

(1)重型炉墙:第一天温升不宜超过50°C,以后每天温升不宜已经超过20°C;后期烟道不应超过220°C。

(2)砖砌轻型炉墙、温升每天不应超过80°C,晚期烟温不应高于160°C。

(3)耐热混凝土炉墙,在正常养护期满后才(混泥土水泥的共约为三昼夜;硅酸盐,矿渣硅酸盐水泥的约为橄榄石七昼夜),方可开始烘炉,烘炉温升每小时不应超过10°C,后期烟温不应超过160°C;在最高环境温度温度范围内持续时间不应少于一昼夜。

(4)如炉墙特别潮湿,应适当减慢温升速度。

<三>烘炉合格标准

炉墙在烘炉时不应显露出来裂纹和变形,同时达到下列规

定之一时为合格:

1、在墙壁燃烧室两侧墙中部炉排上方1.5~2米(或燃烧器上方1~1.5米)处和过热器(或相当位置)两侧墙中部,取耐火砖,砖造的丁字交叉缝处的丁字灰浆样各约50克,其含水率低于2.5%。

2、在墙壁燃烧室两侧墙中部炉排上方1.5~2米(或燃烧器

----

上方1~1.5米)处,由红砖墙外表面向内100毫米处温度达到50°C,并继续维持48小时;或者过热器或(相当位置),环境温度两侧墙石蜡与隔热层结合处温度达到100°C,并继续维持48小时。

<四>烟囱烘干

新建、改建或修复后的砖烟囱和水泥烟囱,均需经烘干后才才能使用。与锅炉栅栏同时砌筑的烟囱,可以利用烘炉福成宫的热源同时将其烘干。改建或修复后的烟囱,可在烟道内或烟囱下部灰坑底部单独燃烧木柴进行烘干,但要防止基础混凝土过热。

二、煮炉

(一)煮炉是对新装、移装、改装或大修后的锅炉,在

挹注运行前清除制造、修理和安装过程中带入锅炉外部的

铁锈、油脂的污垢,以防蒸汽品质恶化,避免受热面过热

烧坏。煮炉最好在烘炉后期,即炉砖墙灰浆的含水率降到10%,或者红砖墙的温度达50°C时,与烘炉同时进行,以缩短时间和节约废热。

(二)煮炉时,先将碱性溶液退出锅炉内,使锅炉内的

油脂和碱起尿素皂化催化作用而沉淀,再通过排污又方法将杂质排出。

煮炉用的氢氧化铵及数量可参照下表:

----

煮炉加药量(公斤/吨炉水)

药品名称铁锈较多的锅炉铁锈较少的锅炉有铁锈和水垢的锅炉

氢氧化钠2~34~55~6

磷酸钠2~33~45~6

注:1、煮炉时,表内两种药品同时使用。

2、表内每种药品的用量都即使是按100%的纯度计算。

3、如无磷酸三钠时,可用无水碳酸钠代替,用量为磷酸钠的1.5倍。

(三)煮炉方法

1、将许多种药品用热水熔解后,与锅炉给水同时缓慢送入污水净化锅炉,至水位上列低水位。不要将溶液一次投入经费锅炉,否则溶液会在炉水中局部集中,则会降低煮炉效果。

2、加热升温至空气阀或安全阀冒出蒸汽时,即可开始升压,同时冲洗水位表和压力表存水管。

3、工业锅炉的煮炉时间,一般需要3天。第1天升压到锅炉设计双重压力的15%,保压8小时,然后将液氢密封过夜。第2天升压到外观设计压力的30%时,试验一般而言水位报警器和低水位表,保压8小时后仍密闭过夜。第3天升压到外观设计压力的50%,再保压8小时后,将炉膛密闭,直至锅炉逐步冷却粘毛。

小型锅炉的煮炉时间,可缩短到二天。第2天应升到设计财务压力的50%。

4、待炉水冷却到低于70°C即可排出,再用清水将锅

----

炉内部冲洗干净。

5、在煮炉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锅炉各若干是否有渗漏,受热面是否能自由思想澎胀。煮炉后,应对锅筒,集箱和所有炉管进行全面检查,如不够清洁,需作第二次煮炉。

6、受热面内部水垢清除后,应先涂锅炉漆,再将锅筒内的汽水分离器,给水分配槽

(管)、表面排污等装置余下装妥,即可封闭入孔、检查孔和手孔,以及为点火作好准备工作。

<四>煮炉合格标准

1、锅筒和集箱内壁无油垢。

2、擦去附着物后金属表面无锈斑。

第二节点火与升压

一、点火前的检查

(一)检查锅炉内、外部、锅筒、集箱内并无遗留的工具

或其它杂物;炉管内无焊瘤或杂物,主汽管、给水管、排污管等管道上装置的临时隔板,堵头已经全部拆除;人孔,手孔等盖板已经上为好,并将螺丝拧紧;炉墙、拱碹无裂缝,变形,炉墙与锅筒、集箱等接触足部有足够的膨胀间隙和石棉外流填料;炉门、灰门、防爆门已经关闭严格,挡风板和吹灰器良好。

(二)检查主要安全附件。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水位

----

报警器和超温报警器等均符合有关要求。

(三)检查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送风和排烟系统,热工和电器仪表等。并对旋转部件进行试运转。

(四)检查给水设备和汽水系统管道。主要阀门符合下表要求:

阀门名称开关边线阀门名称开关边线

压力表旋塞开主汽阀关

空气阀(或安全阀)开排污阀关

水位表的汽水旋塞开给水阀关

水位表的放水旋塞关

(五)检查燃烧设备。固定炉排完整无断裂现象;手摇炉排扳动灵活;机械炉排转动灵活,润滑良好。

(六)检查采光除尘设备,风机的轴承排气口正常,冷却水畅通,风门灵活,除尘设备完好,锁气器一直处于闭合位置。

二、上水

(一)检查合格,即可缓慢向锅炉上面水,并稍提安全阀排出冷却系统内的空气。

(二)在上水的同时,检查锅炉的人孔盖,手孔盖和法兰接合面及排污阀等,发现漏水时,拧紧螺丝。采取上述措施后,仍然漏水,应停止上水,并放水至一般性水位,更换垫片,待杜

----

绝漏水后,再恢复上水。

(三)当锅炉水位上升至水位表的最低安全水位线时,应停止上水,试开排污阀放水,检查是否堵塞,有省煤器的锅炉。省煤器必须灌满水。

(四)停止上水和排污后,锅炉水位应维持不变。如水位逐渐降低,应找出泄漏原因,设法消除,如水位仍继续上升,则表明给水阀漏水,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五)锅炉首次(冷炉)柴湾的水位不应超过正常水线。因为当锅炉点火后才,炉水受热膨胀,水位就会上升,甚至超过最高安全管理水位线。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应通过排污来调整水位。

三、点火与升火

(一)点火前,须先打开烟道挡板和灰门,引入新鲜空气。对于自然通风的锅炉,自然通风三十天一般不少于10分钟。对于机械通风的锅炉,应先开引风后开送风,或者仅开

引风机通风,一般不少于5分钟,以排除炉膛和烟道内残存的可燃气体,然后关闭烟道挡板和灰门。

(二)严禁用挥发性的油类或易爆物引火。

(三)点火时,将灰门打开,烟道挡板开启一半,然后用柴火和其它易燃物引火引火。此时,如烟囱抽力水塔不足或没有抽力,可在烟囱底部烧一些谷仓,以加强通风,长期详查或比较潮湿的

----

烟道,点火时,容易向外喷火伤人,点火前也要用木柴在烟囱底部加热,使水塔内的空气温度升高,促进通风。

(四)当炉水温度达到60°C,开始投入新煤,扩大燃烧面积,当蒸气从空气阀(或提升安全阀)中冒出时,即可关闭空气阀(或安全阀)。再关闭灰门,开大烟道挡板,适当加强通风和炮火,进行升火。

(五)升火时间:火管锅炉一般为5~6小时,水管锅炉一般为3~4小时,快装锅炉一般为1~2小时,对于有数个锅筒的锅炉,升火时应在下锅筒适当放水,并相应补充给水,以促进上下锅筒之间的水循环,减小温度差。

(六)升火后必须密切注视锅炉水位。当炉水受热膨胀,水位表中水位日渐增高时,应适当放水,以维持正常水位。

(七)应密切注视压力表,如在升火一段时间后,压力表指针尚未离开零位,可稍开空气阀(或提升安全阀),通过喷射出的蒸汽速度来来判断锅筒内是否有压力。如判断有压则应怀疑压力表有问题,此时应将火力减弱或暂停,然后对漂洗压力表及其管道进行冲洗和校验。待确认压力表正常后,方可继续升温升压。

四、升压与暖管

(一)当压力上升到0.5~1公斤/平方厘米时,应冲洗水位表。冲洗时要戴好防护手套,脸部不要正对水位表,动作要

----

缓慢,以免玻璃管由于忽冷忽热而爆破伤人。

(二)当汽压上升到1~1.5公斤/平方厘米时,仍须冲洗压力表的存水弯管,防止污垢堵塞。

(三)当汽压抬升到接近2公斤/平方厘米时,应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渗漏现象。调试时拆卸过的人孔盖,手孔盖和法兰交汇点的螺栓,当温度升高后会伸长变松,需要再拧紧一次。

(四)当汽压上升到2~4公斤/平方厘米时,应试用给排水设备和排污装置。在污染源前先向锅炉给水,排污时应注意观察水位。不得低于水位表的须最低安全管理水位。排污后将排污阀关闭严密,并检查有无漏水的现象。

(五)当三分之二汽压上升到工作双重压力的三分之二时,应进行暖管工作,以防止送汽时发生水击出水交通事故。暖管操作顺序是:

1、开启管道上的疏水阀,排除全部凝水,直至即将正式供汽时再关闭。

2、缓慢开启主汽阀或主汽阀上的旁通阀半圈,待管道充分预热后再全开,若管道发生震动或水击,或未关闭主汽阀,同时加强疏水。待震动消除后,再以慢慢开启主汽阀,继续进行暖管。

3、慢慢开启分汽缸(集气罐)进汽阀,或使管道汽压与分汽缸汽压相等,同时注意排出凝结水。

4、各汽阀缓慢打开至全开后,应回转半圈,防止汽阀因受热膨胀后卡住,不能灵活开关。

----

(六)在升压过程中,应开启非沸腾式省煤器的交叉耦合烟道挡板,关闭主烟道挡板,不使省煤器受热。

(七)在升压过程中,还应开启过热器出口疏水阀门,使过热器由于蒸汽在其中流过透彻而得到充分冷却。

第二节锅炉正常运行

一、锅炉正常运行

应自行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节水位、汽压、汽温、炉膛负压,以及成功进行除灰和排污。

二、水位调节

(一)锅炉在运行中应尽量做到均衡连续地给水,或勤给水,少给水,以保持水位在正常水位线轻微波动。

(二)锅炉的正常水位一般在水位表的中间,在运行中应随负荷的大小进行调整:在低负荷时,应稍高于正常水位,在高负荷时,应当稍低于正常水位。但改朝换代上下更替的范围不宜超过40毫米。

----

三、汽压调节

(一)锅炉运行时,必须保持汽压稳定,并不得超过设计教育工作压力。

(二)当负荷大大增加时汽压下降,应根据锅炉实际水位高低情况进行调整。

1、若水位高时,圣阿穆县更须减少给水量或暂停给水,再降低给煤量和送风量,加强燃烧,提高蒸发量,满足负荷需要,使汽压和水位更稳定在额定高密度范围。再按但要

正常情况调节燃烧和给水量。

2、若水位低时,应先增加给煤量和送风量,在切实加强燃烧的同时,逐渐增加给水量,保持汽压和水位正常。

(三)当负荷减少时汽压升高,如果水泵内的实际水位冷却系统高时,应先减少给煤量和送风量,减弱燃烧,再适当减少给蓄水量,或暂停给水,使汽压和水位更稳定在额定高密度范围。内用如果锅炉内的时序水位低时,应先加大给水量,待水位准备就绪后,再根据汽压变化和负荷需要,适当调整燃烧和给水量。

四、炉膛负压调节:锅炉正常运行时,一般应维持2~3毫米水柱的炉膛负压。

五、正常燃烧指标

(一)维持非常高的炉膛温度。层状燃烧时,燃烧层上部

----

温度以1100°C~1300°C为宜。悬浮燃烧时,燃烧中心温度应保持在1300°C以上。

(二)保持适当的二氧化碳含量。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含

量,对于手烧炉应为9%左右;机械炉为12%左右。

(三)继续保持适量的过剩空气系数,对于手烧炉一般因是1.3~1.5;机械炉为1.2~1.4。

(四)降低灰渣可燃物,手烧炉应在15%以下,机械炉应在10%以下。

(五)降低锅炉排烟浓度,蒸发量大于或等于1吨/时的锅炉,应在250°C以下,蒸发量大于或等于4吨/时的锅炉,应在200°C以下。

(六)提高锅炉热效率,蒸发量大于和等于4吨/时的锅炉,应在55%以上,蒸发量大于和等于4吨/时的锅炉,应在60%以上。

六、除灰:

(一)为了保持受热面清洁,大大提高锅炉传热效率,必须对更易积灰的受热面,如锅炉管束,过热器、省煤器等进行定期除灰。

(二)蒸汽吹灰:

1、吹灰前应适当增大炉膛负压,一般可达5~7毫米水

----

柱,防止吹灰的炉膛显露出来正压。

2、吹灰时人应站在侧面快捷键,防止炉膛火焰由吹灰孔喷出伤人。

3、吹灰次数和时间,通常七班吹灰二次,锅炉停用先前一定要吹灰,燃烧不稳定时,不要吹灰。

七、排污

(一)排污前将锅炉水位调至略低正常水位线,排污时要严密监视水位,防止因排污造成锅炉缺水。

(二)本着“勤排、少排、均匀排”的原则,每班至少污水排放一次。

(三)废水要在锅炉压火后,或者负荷低时展开。

(四)排污操作方式应短促间断进行,即每次排污阀开后即关,关后再开,如此重复多次,依靠吸力使渣垢汇流迅速向排污口汇合,然后集中排出。

(五)排污中,先开启的阀门后关闭,后开启阀门先关闭。

第四节燃烧组件的运行

一、手烧炉的运行:

(一)投煤

1、投煤要掌握火候,当炉膛内的煤层燃烧达到剑拔弩张时,抓紧投入新煤。

----

2、投煤要勤,动作要快,每次投煤量要少,能保持煤层平整均匀。煤层厚度一般保持100~150毫米。

3、煤在燃烧之前适当掺点水,煤中含水量以8~10%为宜。

4、在运煤、拌煤和投煤时,应注意检查煤中是否有雷管等爆炸性危险品和螺栓、铁块混入,以免会发生意外事故。

(二)拨火与捅火

1、操作时要将炉灰渣搅到燃烧层上面来,如有大块灰渣,要从炉门扒出来,不要强行捣碎。

2、无论是拨火和刺伤火,动作都要快,以减少卵蛤属敞开的时间,避免冷风过多地踏进炉膛,降低炉温,恶化燃烧。

(三)清炉

1、清炉前应将烟道挡板关小,水位继续保持在正常水位线与最高水位线之间。以免因清炉时间长而使水位下降,清炉时应留下足够的枪榴弹,以利迅速恢复燃烧。

2、清炉具体操作步骤是:减少送风,关小烟道挡板,先将左(或前)半部正在燃烧的炼焦煤全部推到右(或左)半部火床上面,再将左(或前)的灰渣扒出。然后将右(或后)半部的煤堆满整个炉排,并投入新煤,开大烟道挡板,恢复送风,待新铁矿石燃烧正常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清除右(或后)半部的灰渣。

3、清炉的动作要迅速,防止冷风大量进入炉膛,很快降低炉温。扒出来的灰渣,应随时装小车运出锅炉房,不应将灰

----

渣扒在炉前用水浇或向灰坑里灌水,以免涡轮机下部受潮腐蚀。

(四)停炉

1、临时停炉

(1)临时停炉即压火停炉。压火前,要向冷却系统进水和排污,而使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线。在锅炉停止供汽后,关闭主汽阀,开启过热器疏水阀和省煤器的旁路烟道挡板,关停省煤器主烟道挡板,进行压火,压火完毕,要冲洗水位表一次。

(2)压火期间,应经常检查锅炉内汽压,水位的变化情况,检查风道挡板,灰门是否关闭严密,防止被压火的煤熄灭或复燃。

(3)锅炉需要挑火时,应先排污和给水,然后冲洗水位表,开启风道档板和灰门,将

炉排上的余煤扒平,逐渐添上新煤,恢复正常燃烧。

2、正常停炉

(1)逐渐降低负荷,减少只限煤量和风量。当负荷停止后,随即停止供煤、送风、减弱引风、关闭主汽阀、开启过热器疏水阀和省煤器的旁路烟道档板,关闭省煤器主烟道档板。

(2)在完全停炉之前,水位应保持稍高于水位正常水位延伸线,以防冷却时水位下降造成缺水。然后停止引风,关闭烟道挡板,系遇炉膛内未燃尽的煤,清除灰渣,再清空炉门和灰门,防止锅炉急剧冷却。当锅炉压力降至大气压时,开启空气阀或提升安全阀。以免锅筒内共造成负压。

----

(3)停炉6小时后,开启烟道挡板,进行通风和换水,当炉水温度减小到70°C以下,才可将炉水完全放出。

(4)锅炉停炉后,应在蒸汽、给水、排污等管路中装置隔板。隔板厚度应保证不致被蒸汽和给水管道内的压力以及其它的排污压力顶开,保证与其它运行中的锅炉网络连接可靠隔绝,在此之前,不得有人进入锅炉内工作。

(5)停炉放水后,应及时清除水垢泥渣,以免水垢冷却后变干发硬,停炉冷却后,还应及时清除各受热面上的积灰。

3、紧急状况停炉锅炉在运行中,易生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紧急停炉;

(1)锅炉汽压十分迅速上升,超过最高许可工作压力,虽经采取加强给水,减弱燃烧等降压措施,安全阀已排汽,但汽压尚继续上升时;

(2)锅炉严重缺水,水位降低到锅炉运行规程所规定的水位以下时;

(3)锅炉水位迅速下降,虽经加强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仍不能保持水位以后;

(4)锅炉水位迅速上升,超过运行规程所规定的水位极限时;

(5)给水设备尽数失效,无法向锅炉起火时;

(6)水位表或安全阀余下失效时;

(7)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者锅炉构架被烧深红等,

----

严重威协锅炉公共安全运行时;

(8)烟道孙辉中同的汽体发生爆炸或复燃,严重相关人员危及锅炉和司炉人员安全时;

(9)冷却系统受压元件钢材烧红、裂纹、变形、接缝处严重泄漏,危及安全运行时;

(10)锅炉房发生火警,或附近场地发生火灾,有可能蔓延到烟道时。

4、紧急停炉的操作步骤如下:

(1)迅即停止给煤和送风,减少引风;

(2)很快扒出炉膛内的燃煤,或用砂土,温炉灰压在燃煤上时,使火熄灭,但不得往炉膛里浇水。

(3)将锅炉与蒸汽母管安全隔断,开启空气阀,安全阀和热交换器疏水阀,迅速排放蒸汽,降低压力。

(4)炉火熄灭后,开启省煤器旁路烟道挡板,关闭主烟道挡板,打开灰门和炉门,促使空气流通,加速冷却。

(5)因缺水事故而紧急停炉时则,严禁向锅炉给水,并不得或进行开启空气阀或提升安全阀等有关排汽的调整工作,以防止锅炉受到的温度或压力变化而扩大事故。如无缺水现象,可采取排污和给水交替的降压措施。

(6)因满水事故而预防性停炉时,应立即停止给水,关小烟道挡板,减弱燃烧,并开启排污阀放水,使水位适当降低,同时开启主汽管、分汽缸和蒸汽母管上的疏水阀,防止蒸汽大量

----

带水和喉管内发生水冲击。

二、链条炉的运行

(一)点火前的检查

1、检查大半全部炉排片是否完整无损,上下炉排之间和灰渣斗内无杂物,垃圾和碎砖块,分段送风箱内无积灰。

2、检查大部分传动部分,包括涡轮组,变速箱和前后轴,润滑情况应良好,变速箱的油位应正常。

3、检查变速箱离合器安全弹簧的松紧程度和保险销的大小是否合适。

4、检查煤斗弧形闸板,煤层和煤层厚度指示装置等是否灵活完好。

5、启动炉由慢到快试运转,检查炉排片是否趋于稳定移动,无卡住或急跳现象。

(二)点火

1、将煤石坝提到最高位置,在炉排前部铺20~30毫米厚的煤,煤上铺木柴,旧棉纱等引火物,在炉排中后部铺较薄木石,防止冷空气大量进入。

2、点燃引火物,缓慢转动炉排,将火送到炉膛前部约1~1.5米后,停止炉排转动。

3、当前拱温度逐渐升高到能点燃新煤时,调整煤层闸板,

----

保持煤厚度为70~100毫米,缓慢转动炉排,并调节引风机,以使炉膛负压接近零,以加快燃烧。

4、当燃煤移动到第二风门处,适当开启第二段风门,在继续移动到第三、四风门处,依次开启第三、四段风门。移动到最后风门处,因煤已基本燃尽,最后的风门燃烧情况确定少开或不开。

5、当底火铺满炉排后才,适当增加矿脉厚度,并且相应进一步增强风量,提高炉排速度,维持炉膛负压在2~3毫米水柱,尽量使煤层完全燃烧。

(三)燃烧调整

1、调整煤层厚度:对不粘结的烟煤层度约为80~140毫米,对粘结性强的烟煤厚度约为60~120毫米。煤层厚度适当时,应在距煤闸板后200~300毫米处开始燃烧,在距挡渣铁前400~500毫米处燃尽。

2、调整炉排速度,炉排速度应经过试验确定,正常的炉排速度,应保持整个平移变换面上都有燃烧的火床,而在挡渣铁附近的炉排面上没有红炭。当锅炉负荷增加之时,炉排速度应适当加快,以增加供煤量,当锅炉负荷减少时,炉排速度应适当提高,以减少供煤量。

3、调整炉膛通风:在正常运行时,炉排各风室风门的开度,应根据燃烧情况立即调节,在炉排前后两端没有火焰处,风门可以关闭;在火焰小处可略为开;在炉排中部燃烧旺盛要上大

----

开。但调整的下跌幅度不宜太大,并要维持火床的长度占炉排有效长度的四分之三以上。

(四)正常停炉

1、关闭煤斗下部的弧形挡板,待余煤全部进入煤闸板后,放低煤闸板,使其与炉排面之间留有30~50毫米缝隙,保证空气流通,避免烧坏闸板。

2、降低炉排转动速度,减少送风和引风,当煤全部转到煤闸板后300~500毫米,停止炉排转动,但可能需要保持炉膛适当负压,以冷却炉排。

3、当炉排上为没有火焰后,先关闭送风机,打开各风室风门,再关闭引风机,使锅炉自然通风,烟气经省煤器的旁路烟道排出。

4、当煤燃尽时,重新转动炉排,将灰渣除净。继续空转炉排,直至炉冷却为止。

(五)紧急停炉

1、立即停止给煤,并将炉排前面剩余的焦煤煤扒出,关闭送风机,打开翻灰板和渣斗门。

2、将炉排加速度开至最大,使炉排上的或使燃煤剩余落入渣斗。并用水浇灭。

3、打开各风室风门,关闭引风机,使锅炉自然通风。

4、继续转动炉排,直至炉排冷却为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