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2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2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2012•广东)设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A. 6 +5i

B. 6﹣5i

=( )

D. ﹣6﹣5i

C. ﹣6+5i

2.(5分)(2012•广东)设集合U={1,2,3,4,5,6},M={1,2,4},则∁UM=( ) A. U

B. {1,3,5}

C. {3,5,6} ,向量C. (6,10)

D. {2,4,6} ,则

=( )

3.(5分)(2012•广东)若向量 A. ( ﹣2,﹣4)

B. (3,4)

D. (﹣6,﹣10)

4.(5分)(2012•广东)下列函数,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y =ln(x+2)

B.

C.

D.

5.(5分)(2012•广东)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大值为( )

A. 1 2 B. 11 C. 3 D. ﹣1

6.(5分)(2012•广东)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 ) A. 1 2π

45π B.

57π C.

81π D.

7.(5分)(2012•广东)从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的两位数中任取一个,其个位数为0的概率是( )

A. B. C. D.

8.(5分)(2012•广东)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和,定义○=,若平

面向量、满足||≥||>0,与的夹角

中,则○=( )

A.

B. 1

C.

,且○和○都在集合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一)必做题(9~13题)(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9.(5分)(2012•广东)不等式|x+2|﹣|x|≤1的解集为 _________ . 10.(5分)(2012•广东)_________ .(用数字作答)

11.(5分)(2012•广东)已知递增的等差数列{an}满足a1=1,a3=a22﹣4,则an= _________ .

12.(5分)(2012•广东)曲线y=x3﹣x+3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为 _________ .

13.(5分)(2012•广东)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的值为8,则输出的s的值为 _________ .

14.(5分)(2012•广东)(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与C2的参数方程分别为

(t为参数)和

(θ为参数),则曲线C1与

中x3的系数为

C2的交点坐标为 _________ .

15.(2012•广东)(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圆O中的半径为1,A、B、C是圆周上的三点,满足∠ABC=30°,过点A作圆O的切线与 O C 的延长线交于点P,则图PA= _________ .

2 / 1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12分)(2012•广东)已知函数小正周期为10π. (1)求ω的值; (2)设的值.

17.(13分)(2012•广东)某班50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的频率直方分布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 (1)求图中x的值;

(2)从成绩不低于80分的学生中随机选取2人,该2人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人数记为ξ,求ξ的数学期望.

,求cos(α+β)

(其中ω>0,x∈R)的最

3 / 18

18.(13分)(2012•广东)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点E在线段PC上,PC⊥平面BDE. (1)证明:BD⊥平面PAC;

(2)若PA=1,AD=2,求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

19.(14分)(2012•广东)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且a1,a2+5,a3成等差数列. (1)求a1的值;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4 / 18

20.(14分)(2012•广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

的离心率,且椭圆C上的点到点Q(0,2)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

(1)求椭圆C的方程;

(2)在椭圆C上,是否存在点M(m,n),使得直线l:mx+ny=1与圆O:x2+y2=1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OAB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及对应的△OAB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14分)(2012•广东)设a<1,集合A={x∈R|x>0},B={x∈R|2x2﹣3(1+a)x+6a>0},D=A∩B.

(1)求集合D(用区间表示);

(2)求函数f(x)=2x3﹣3(1+a)x2+6ax在D内的极值点.

5 / 18

2012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2012•广东)设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A. 6+5i 分析:

B. 6﹣5i

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i,得到

=( )

D. ﹣6﹣5i

,利用虚数单位的性质,得

C. ﹣6+5i

,由此能求出结果.

解答:

解:

===﹣6﹣5i.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 2.(5分)(2012•广东)设集合U={1,2,3,4,5,6},M={1,2,4},则∁UM=( ) A. U

B. {1,3,5}

C. {3,5,6}

D. {2,4,6}

分析: 接利用补集的定义求出CUM. 直

解答: :∵集合U={1,2,3,4,5,6},M={1,2,4},则∁UM={3,5,6}, 解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求集合的补集,属于基础题. 3.(5分)(2012•广东)若向量 A. (﹣2,﹣4) 分析: 由向量

B. (3,4)

,向量

,向量C. (6,10)

,知,再由

解答: 解:∵向量

,向量

, ,∴

,能求出结果. ,则

=( )

D. (﹣6,﹣10)

=(﹣4,﹣7)﹣(﹣2,﹣3)=(﹣2,﹣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解答,仔细运算.

6 / 18

4.(5分)(2012•广东)下列函数,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y=ln(x+2)

B.

C.

D.

分析: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判断A正确;利用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判断B错误;

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判断C正确;利用“对勾”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判断D的单调性

解答:解:A,y=ln(x+2)在(﹣2,+∞)上为增函数,故在(0,+∞)上为增函数,A正

确;B,

在[﹣1,+∞)上为减函数;排除B;C,

在R上为减

函数;排除C;D,D;故选 A

在(0,1)上为减函数,在(1,+∞)上为增函数,排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特别是它们的单调性的判断,简单复合函数

的单调性,属基础题

5.(5分)(2012•广东)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大值为( )

A. 12 B. 11 C. 3 D. ﹣1

分析:先画出线性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在将目标函数赋予几何意义,数形结合即可得目

标函数的最值

解答:

解:画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由

得C(3,2)

目标函数z=3x+y可看做斜率为﹣3的动直线,其纵截距越大,z越大, 由图数形结合可得当动直线过点C时,z最大=3×3+2=11;故选 B

7 / 1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性规划的思想、方法、技巧,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知

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属基础题

6.(5分)(2012•广东)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 )

12π A.

45π B.

57π C.

81π D.

分析:由题设知,组合体上部是一个母线长为5,底面圆半径是3的圆锥,下部是一个高为

5,底面半径是3的圆柱,分别根据两几何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再相加即可得到正确选项

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此组合体上部是一个母线长为5,底面圆半径是3的圆锥,下部

是一个高为5,底面半径是3的圆柱 故它的体积是5×π×32+

π×32×

=57π;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及求组合体的体积,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相关公式及由

三视图得出几何体的长宽高等数据,且能根据几何体的几何特征选择恰当的公式进行求体积的运算,

7.(5分)(2012•广东)从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的两位数中任取一个,其个位数为0的概率是( ) A.

B.

C.

D.

分析:先求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的两位数的个数n,然后再求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

奇数的两位数的个数,由古典概率的求解公式可求

解答:解: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的两位数中,其个位数与十位数有一个为奇数,一个

为偶数,共有

=45

记:“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的两位数中,其个位数为0”为事件A,则A包含的

8 / 18

结果:10,30,50,70,90共5个 由古典概率的求解公式可得,P(A)=

;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典概率的求解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利用简单的排列、组

合的知识求解基本事件的个数

8.(5分)(2012•广东)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

,定义

=

,若平

面向量、满足||≥||>0,与的夹角

中,则○=( )

A.

B. 1

C. =,同理可得 •=

,且○和○都在集合

D.

=,故有 n≥m 且

分析:

由题意可得 •=

m、n∈z.再由 cos2θ=cos2θ∈(,1),即的值.

解答:

解:由题意可得 •=

,与的夹角θ∈(0,),可得

=

∈(,1),由此求得 n=3,m=1,从而得到 •=

===.

同理可得 •====.

由于||≥||>0,∴n≥m 且 m、n∈z. ∴cos2θ=

.再由与的夹角θ∈(0,

),可得 cos2θ∈(,1),即

∈(,1).

故有 n=3,m=1,∴•==, 故选C.

∈(,1),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得到 n≥m 且 m、n∈z,且

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一)必做题(9~13题)(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9 / 18

9.(5分)(2012•广东)不等式|x+2|﹣|x|≤1的解集为 .

分析:由题意,可先将不等式左边变形为分段函数的形式,然后再分三段解不等式,将每一

段的不等式的解集并起来即可得到所求不等式的解集 解答:

解:∵|x+2|﹣|x|=

∴x≥0时,不等式|x+2|﹣|x|≤1无解;

当﹣2<x<0时,由2x+2≤1解得x≤当x≤﹣2,不等式|x+2|﹣|x|≤1恒成立, 综上知不等式|x+2|﹣|x|≤1的解集为

,即有﹣2<x≤;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其常用解题策略即将其变为分段函数,分段求解不等

式.

10.(5分)(2012•广东)

中x3的系数为 20 .(用数字作答)

分析: 由题意,可先给出二项式的通项,再由通项确定出x3是展开式中的第几项,从而得

出其系数 解答: 解:由题意,

Tr+1=所以

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

=

中x3的系数为

x12

﹣3r

令12﹣3r=3得r=3

=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属于二项式考查中的常考题型,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

二项式的通项公式

11.(5分)(2012•广东)已知递增的等差数列{an}满足a1=1,a3=a22﹣4,则an= 2n﹣1 . 分析: 由题意,设公差为d,代入

求出通项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由于等差数列{an}满足a1=1,解

,令公差为d

,直接解出公式d,再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所以1+2d=(1+d)2﹣4,解得d=±2,又递增的等差数列{an},可得d=2 所以an=1+2(n﹣1)=2n﹣1,故答案为2n﹣1

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参数,需要熟练

记忆公式.

10 / 18

12.(5分)(2012•广东)曲线y=x3﹣x+3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为 2x﹣y+1=0 . 分析:先求出导函数,然后将x=1代入求出切线的斜率,利用点斜式求出直线的方程,最后

化成一般式即可.

解答: :y′=3x2﹣1,令x=1得切线斜率2 解

所以切线方程为y﹣3=2(x﹣1),即2x﹣y+1=0,故答案为:2x﹣y+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 在切点处的导数值为切线的斜率、考查直线的点斜式,

属于基础题.

13.(5分)(2012•广东)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的值为8,则输出的s的值为 8 .

分析:由已知中的程序框图及已知中输入8,可得:进入循环的条件为i<8,即i=2,4,6

模拟程序的运行结果,即可得到输出的s值.

解答: 解:当i=2,k=1时,s=2,;当i=4,k=2时,s=(2×4)=4;

当i=6,k=3时,s=(4×6)=8;

当i=8,k=4时,不满足条件“i<8”,退出循环,则输出的s=8,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程序框图,在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时,我们常使用模拟循环的

变法,同时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4.(5分)(2012•广东)(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与C2的参数方程分别为

(t为参数)和

(θ为参数),则曲线C1与

C2的交点坐标为 (1,1) .

11 / 18

分析: 曲线C1与C2的参数方程分别化为普通方程,解出对应的方程组的解,即得曲线把

C1与C2的交点坐标.

解答: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与C2的普通方程分别为 y2=x,x2+y2=2. 解

解方程组

故答案为 (1,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方法, 求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属于中档题. 15.(2012•广东)(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圆O中的半径为1,A、B、C是圆周上的三点,满足∠ABC=30°,过点A作圆O的切线与 O C 的延长线交于点P,则图PA=

可得

,故曲线C1与C2的交点坐标为(1,1),

分析:连接OA,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到∠AOC=60°.因为直线PA

与圆O相切于点A,且OA是半径,得到△PAO是直角三角形,最后利用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定义,结合题中数据可得PA=OAtan60°=

解答:解: 连接OA,∵圆O的圆周角∠ABC对弧AC,且∠ABC=30°,∴圆心角∠AOC=60°.

又∵直线PA与圆O相切于点A,且OA是半径,∴OA⊥PA, ∴Rt△PAO中,OA=1,∠AOC=60°,∴PA=OAtan60°=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给出圆周角的度数和圆的半径,求圆的切线长,着重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圆的切

线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12分)(2012•广东)已知函数小正周期为10π. (1)求ω的值;

(其中ω>0,x∈R)的最

12 / 18

(2)设的值.

,,,求cos(α+β)

分析: (1)由题意,由于已经知道函数的周期,可直接利用公式ω=

值;

(2)由题设条件,可先对

,与

=解出参数ω的

进行化简,

求出α与β两角的函数值,再由作弦的和角公式求出cos(α+β)的值. 解答: 解:(1)由题意,函数

期为10π 所以ω=(2)因为分别代入得∵∴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及两

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属于三角函数中有一定综合性的题,属于成熟题型,计算题.

=,即

,所以

(其中ω>0,x∈R)的最小正周

17.(13分)(2012•广东)某班50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的频率直方分布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 (1)求图中x的值;

13 / 18

(2)从成绩不低于80分的学生中随机选取2人,该2人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人数记为ξ,求ξ的数学期望.

分析:(1)根据所以概率的和为1,即所求矩形的面积和为1,建立等式关系,可求出所求;

(2)不低于8(0分)的学生有12人,9(0分)以上的学生有3人,则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有0,1,2,然后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出相应的概率,从而可求出数学期望.

解答:解: (1)由30×0.006+10×0.01+10×0.054+10x=1,得x=0.018

(2)由题意知道:不低于8(0分)的学生有12人,9(0分)以上的学生有3人 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有0,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 以及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

期望,同时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18.(13分)(2012•广东)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点E在线段PC上,PC⊥平面BDE. (1)证明:BD⊥平面PAC;

(2)若PA=1,AD=2,求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

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1)由题设条件及图知,可先由线面垂直的性质证出PA⊥BD与PC⊥BD,再由线

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即可;

(2)由图可令AC与BD的交点为O,连接OE,证明出∠BEO为二面角B﹣PC﹣A的平面角,然后在其所在的三角形中解三角形即可求出二面角的正切值. 解答:解: (1)∵PA⊥平面ABCD;∴PA⊥BD

14 / 18

∵PC⊥平面BDE;∴PC⊥BD,又PA∩PC=P;∴BD⊥平面PAC (2)设AC与BD交点为O,连OE

∵PC⊥平面BDE;∴PC⊥平面BOE;∴PC⊥BE ∴∠BEO为二面角B﹣PC﹣A的平面角

∵BD⊥平面PAC;∴BD⊥AC;∴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又PA=1,AD=2, 可得BD=AC=2

,PC=3;∴OC=

在△PAC∽△OEC中,∴

∴二面角B﹣PC﹣A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求法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属于立体几何中

的基本题型,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求法过程,作,证,求三步是求二面角的通用步骤,要熟练掌握

19.(14分)(2012•广东)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且a1,a2+5,a3成等差数列.

(1)求a1的值;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分析: 1)在2Sn=an+1﹣2n+1+1中,令分别令n=1,2,可求得a2=2a1+3,a3=6a1+13,又a1,(

a2+5,a3成等差数列,从而可求得a1; (2)由2Sn=an+1﹣2n+1+1,

得an+2=3an+1+2n+1①,

an+1=3an+2n②,由①②可知{an+2n}为首项是3,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从而可求an; (3)(法一),由an=3n﹣2n=(3﹣2)(3n1+3n2×2+3n3×22+…+2n1)≥3n

﹣1

可得

≤,累加后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证得结论;

15 / 18

(法二)由an+1=3n+1﹣2n+1>2×3n﹣2n+1=2an可得,<•

<•

,…,

<•

<•,于是当n≥2时,

,累乘得:

•,从而可证得+++…+<.

解答: :解(1)在2Sn=an+1﹣2n+1+1中,令n=1得:2S1=a2﹣22+1,令n=2得:2S2=a3﹣23+1,

解得:a2=2a1+3,a3=6a1+13;又2(a2+5)=a1+a3;解得a1=1 (2)由2Sn=an+1﹣2n+1+1,

得an+2=3an+1+2n+1,

又a1=1,a2=5也满足a2=3a1+21,所以an+1=3an+2n对n∈N*成立 ∴an+1+2n+1=3(an+2n),又a1=1,a1+21=3,∴an+2n=3n,∴an=3n﹣2n; (3)(法一)

∵an=3n﹣2n=(3﹣2)(3n1+3n2×2+3n3×22+…+2n1)≥3n1 ∴

≤,

∴+++…+≤1+++…+=<;

(法二)∵an+1=3n+1﹣2n+1>2×3n﹣2n+1=2an, ∴当n≥2时,

<•

<•

<•,,

…<•, 累乘得:<•,

∴+++…+≤1++×+…+×<<.

点评:本题考查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考查数列递推式,着重考查等比数列的求和,着重考

查放缩法的应用,综合性强,运算量大,属于难题. 20.(14分)(2012•广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

的离心率,且椭圆C上的点到点Q(0,2)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

(1)求椭圆C的方程;

16 / 18

(2)在椭圆C上,是否存在点M(m,n),使得直线l:mx+ny=1与圆O:x2+y2=1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OAB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及对应的△OAB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

(1)由

得a2=3b2,椭圆方程为x2+3y2=3b2,求出椭圆上的点到点Q的距离,利用配方

析:

法,确定函数的最大值,即可求得椭圆方程;

(2)假设M(m,n)存在,则有m2+n2>1,求出|AB|,点O到直线l距离,表示出面积,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确定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从而可求点M的坐标. 解

解:(1)由

得a2=3b2,椭圆方程为x2+3y2=3b2

答:

椭圆上的点到点Q的距离

=

①当﹣b≤﹣1时,即b≥1,②当﹣b>﹣1时,即b<1,∴椭圆方程为

得b=1

得b=1(舍) ∴b=1

(2)假设M(m,n)存在,则有m2+n2>1 ∵|AB|=

,点O到直线l距离

∵m2+n2>1 ∴0<当且仅当又∵

解得:

<1,∴

=

,即m2+n2=2>1时,S△AOB取最大值,

所以点M的坐标为

,△AOB的面积为.

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三角形面积的求解,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正确表示三角

评: 形的面积是关键.

17 / 18

21.(14分)(2012•广东)设a<1,集合A={x∈R|x>0},B={x∈R|2x2﹣3(1+a)x+6a>0},D=A∩B.

(1)求集合D(用区间表示);

(2)求函数f(x)=2x3﹣3(1+a)x2+6ax在D内的极值点.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交集及其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1)根据方程2x2﹣3(1+a)x+6a=0的判别式讨论a的范围,求出相应D即可; (

(2)由f'(x)=6x2﹣6(1+a)x+6a=0得x=1,a,然后根据(1)中讨论的a的取值范围分别求出函数极值即可.

解答: :解(1)记h(x)=2x2﹣3(1+a)x+6a(a<1)

△=9(1+a)2﹣48a=(3a﹣1)(3a﹣9) 当△<0,即

,D=(0,+∞) 当

当a≤0,

(2)由f'(x)=6x2﹣6(1+a)x+6a=0得x=1,a ①当②当

,f(x)在D内有一个极大值点a,有一个极小值点 ,∵h(1)=2﹣3(1+a)+6a=3a﹣1≤0

h(a)=2a2﹣3(1+a)a+6a=3a﹣a2>0 ∴1∉D,a∈D

∴f(x)在D内有一个极大值点a ③当a≤0,则a∉D

又∵h(1)=2﹣3(1+a)+6a=3a﹣1<0 ∴f(x)在D内有无极值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同时考查了

计算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18 /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