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初步教案
园林设计初步教案
2010年8月
第1章 绪论及绘图基础
第1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园林设计初步的概念、现状与发展趋势; 了解制图种类
介绍绘图工具使用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绘图工具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绪论;
◆ 绘图工具种类与使用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丁字尺与三角板的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绘图铅笔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解;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3
(一)教学主要内容:(65分钟) ◆ 绪论(多媒体讲授)
➢ 园林设计初步的涵义、作用及主要内容; ➢ 园林设计初步发展现状与趋势; ◆ 设计初步制图种(多媒体讲授) ➢ 徒手图 ➢ 工具制图 ➢ 计算机辅助制图
◆ 制图工具种类(传统教学手段讲授)➢ 图板
➢ 图板使用注意事项 ➢ 图板使用示例 ➢ 丁字尺
➢ 丁字尺使用注意事项 ➢ 丁字尺绘图示例 ➢ 绘图铅笔
➢ 绘图铅笔使用注意事项 ➢ 绘图铅使用示例 ➢ 马克笔 ➢ 草图笔 ➢ 曲线板 ➢ 笔刷 ➢ 橡皮擦
4
➢ 擦图片 ➢ 磨石
(二)、学生分组工具练习与讨论(20分钟) 图板的固定;
丁字尺与水平线练习; 丁字尺、三角板与垂线练习;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水平线组、垂线组的绘制注意事项;(2分钟)
八、教学后记:
5
第1章 绘图基础
第2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介绍绘图工具使用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绘图工具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绘图仪 ◆ 针管笔 ◆ 比例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绘图仪与针管笔的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针管笔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65分钟) ◆ 针管笔
6
◆ 针管笔使用注意事项 ◆ 针管笔使用示例 ◆ 绘图仪
◆ 绘图仪使用注意事项 ◆ 绘图仪使用示例 ◆ 圆规种类
◆ 圆规使用注意事项 ◆ 直线笔种类
◆ 直线笔使用注意事项 ◆ 直线笔使用示例 ◆ 比例尺
◆ 比例尺使用注意事项 ◆ 绘图纸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 绘图墨水
◆ 刀片种类与使用注意事项 ◆ 透明胶带 ◆ 三眼钉 ◆ 建筑模板
(二)、学生分组工具练习与讨论( 同心圆组绘制练习; 不同宽度线型绘制练习;
7
2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保证作图精度的措施有哪些;(2分钟)
八、教学后记:
8
第1章 绘图基础
设计课1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绘制给定图形,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达到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工具绘图技能的目的;
三、设计内容提要:工具图练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绘图中工具联合应用的技能; ◆ 设计练习难点:保证作图精度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0分钟) ◆ 图纸固定演示; ◆ 绘制的一般程序演示;
9
(二)、学生工具练习与讨论(75分钟) 设计练习:绘制给定图形;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平行线、垂线组绘制技巧主要有哪些?(
八、教学后记: 2分钟) 10
第1章 绘图基础
第3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设计相关法规;
掌握景观设计制图的图幅、图框、字体、标注等规范;
掌握景观设计制图的标高、高程、文字标注、引出线、线型交接等规范;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图幅及图框规范 ◆ 标高规范 ◆ 线型及相交规范 ◆ 文字标注规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图幅、图框、标高、线型规范; ◆ 教学难点:图框及引出线标注规范;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11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55分钟) ◆ 园林设计相关法规及规范
◆ 图幅种类、尺度与裁切、加长规范 ◆ 图幅的固定方式
◆ 图框规范、图框的组成与尺度 ◆ 会签栏构成 ◆ 标题栏构成
◆ 图框线型及装帧规范 ◆ A3图幅规范 ◆ A3图框绘制示例 ◆ 标高概念、种类 ◆ 标高绘制规范 ◆ 标高绘制具体要求
◆ 以竖向设计图为例,做标高绘制示例和分析 ◆ 文字、字母、数字标号、种类及相关规范 ◆ 以植物配置图为例,做文字及标注示例和分析 ◆ 引出线种类及相关规范
◆ 以建筑施工图为例,做引出线绘制示例和分析 ◆ 常见线型种类 ◆ 线型交接与线宽规范
◆ 以建筑施工图为例,做线型交接示例和分析
12
◆ 索引规范
(二)、学生分组工具练习与讨论(30分钟) 图幅裁切练习; A3图框绘制练习;
常见线型交叉错误判读练习;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各种图幅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小型景观施工图标注的判读与绘制(2分钟);
八、教学后记:
13
第1章 绘图基础
设计课2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线条图工具绘制,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绘图工具相关知识,达到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工具绘图技能的目的;
培养各种正确绘图的良好习惯,避免错误绘图习惯的发生;
三、设计内容提要:线条图练习(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平行线组、垂线组、同心圆组绘制;图框、图幅规范练习;
◆ 设计练习难点:保证作图精度的技巧;正确绘图习惯的培养;同心圆组绘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14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 图幅裁切演示; ◆ 图框绘制演示演示; ◆ 绘制的一般程序演示; ◆ 平行线组绘制演示; ◆ 垂线组绘制演示; ◆ 同心圆组绘制演示;
(二)、学生工具练习与讨论(70分钟)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绘制给定线条图(上);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2分钟)
如何保证平行线组、垂线组和同心圆组的作图精度?
快速、准确绘制景观设计中常见的A3图框?
八、教学后记:
15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第1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发展和作用; 掌握形式美法则; 掌握常见平面构成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平面构成概论; ◆ 形式美法则; ◆ 平面构成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方法; ◆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16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平面构成设计概论 ➢ 定义 ➢ 发展及作用
◆ 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 调和与对比 ➢ 统一 ➢ 对称 ➢ 平衡 ➢ 比例 ➢ 重心 ➢ 节奏与韵律 ◆ 平面设计门类 ◆ 平面设计元素 ◆ 平面构成与形象设计 ◆ 平面设计的形态要素 ➢ 点 ➢ 线 ➢ 面 ◆ 平面构成方法 ➢ 重复 ➢ 近似 ➢ 渐变
17
➢ 发射 ➢ 特异 ➢ 对比
(二)、学生分组讨论:统一与调和的异同点以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举例(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分别用重复、近似和渐变构成方法,设计3个景观设计平面图案(
八、教学后记:
18
2分钟)
第1章 绘图基础
设计课3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继上次线条图练习之后,通过线条图后半部分的绘制,继续巩固学生所学绘图工具相关知识,达到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工具绘图技能的目的;继续培养各种正确绘图的良好习惯,不断纠正各种错误绘图习惯;
三、设计内容提要:线条图练习(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弧线组、切线组、交叉线组绘制; ◆ 设计练习难点:保证作图精度的技巧;正确绘图习惯的培养;切线组绘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19
◆ 弧线组绘制演示; ◆ 切线组绘制演示; ◆ 交叉线组绘制;
(二)、学生工具练习与讨论(70分钟)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绘制给定线条图(下);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如何保证切线组、弧线组的作图精度?(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0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第2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发展和作用; 掌握常见平面构成方法;
掌握单线材、限形切折等常见构成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平面构成方法; ◆ 线材构成 ◆ 面材构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方法; ◆ 教学难点:翻转构成;韵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21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平面构成方法 ➢ 密集 ➢ 肌理 ➢ 空间 ➢ 打散 ➢ 韵律 ➢ 分割
◆ 立体构成的概念、发展与作用 ◆ 线材构成 ➢ 单线材构成 ➢ 线材垒叠构成 ➢ 线材桁架构成 ➢ 线织面构成 ➢ 结绳构成 ◆ 面材构成 ➢ 浮雕构成 ➢ 翻转构成 ➢ 可还原切折构成 ➢ 限形切折构成 ➢ 自由切折构成 ➢ 球形构成
22
➢ 柱体构成 ➢ 其他构成
(二)、学生分组讨论:三种切折构成的异同点(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分别用密集、空间和韵律构成方法,设计3个景观设计图案(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3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第3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常识; 掌握色彩的表情与对比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块材构成; ◆ 色彩常识; ◆ 色彩的表情; ◆ 色彩的对比;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色彩的对比; ◆ 教学难点:色彩的表情;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24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块材构成 ➢ 块材分割 ➢ 块材积聚
➢ 块材的分割与积聚 ◆ 色彩常识 ➢ 光与色 ➢ 色彩的三元素
➢ 暖色、冷色、中间色、中性色◆ 明度基调 ◆ 色彩的表情 ➢ 红色 ➢ 橙色 ➢ 黄色 ➢ 绿色 ➢ 蓝色 ➢ 紫色 ➢ 黑色 ➢ 白色 ➢ 灰色 ◆ 色彩的调和 ◆ 色彩的对比
➢ 色彩三元素的对比
25
➢ 色彩的关系对比 ➢ 色彩的面积对比 ➢ 色彩位置的对比 ➢ 色彩空间的对比 ➢ 色彩的强弱对比 ➢ 色彩的轻重对比 ➢ 色彩华丽与朴实的对比 ➢ 色彩的错觉
(二)、学生分组讨论:以八一深圳广场花卉抽象模纹图案颜色设计为例,讨论生气色彩构成特点(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对西藏农牧学院行政楼前的花坛重新配置花卉方案,要求设计时着重考虑花期和花色的搭配(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6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设计课1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平面构成设计练习,巩固、加深前面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为今后景观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技能构筑良好的基础。要求掌握渐变、发射构成的设计特点及设计要点;
三、设计内容提要: 渐变构成设计; 发射构成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渐变构成设计; ◆ 设计练习难点:发射构成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27
◆ 讲授渐变、发射构成设计要点; ◆ 渐变、发射构成设计演示及绘制要点;
(二)、学生设计与讨论(70分钟)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做渐变、发射构成设计各一个;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结合八一镇绿地为例,分析渐变、发射构成在景观构图中的应用。(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8
第3章 园林设计图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园林设计图的种类; 了解园林设计图的绘制步骤
掌握园林总平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管线图的绘制要点;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园林设计图种类及绘制步骤; ◆ 园林设计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园林总平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的绘制要点;
◆ 教学难点:竖向设计图、管线图的绘制要点;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29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园林设计图的种类 ➢ 总体规划设计图 ➢ 竖向设计图 ➢ 种植设计图 ➢ 立面图 ➢ 剖面图 ➢ 透视图 ◆ 绘制步骤
◆ 园林设计图绘制要点 ➢ 规划总平面图
➢ 规划总平面图绘制实例 ➢ 竖向设计图
➢ 竖向设计图绘制实例 ➢ 种植设计图
➢ 种植设计图绘制实例 ➢ 立面图 ➢ 剖面图 ➢ 透视图
(二)、学生分组讨论:园林规划总平面图的要点,与园林种植设计图的异同点(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农牧学院校内绿地为
30
背景,自选一地进行设计,绘制规划平面图以及植物配置图(2分钟) 八、教学后记:
31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设计课2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继续通过平面构成设计练习,巩固、加深前面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为今后景观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技能构筑良好的基础。要求掌握重复、分割构成的设计特点及设计要点;
三、设计内容提要: 重复构成设计; 分割构成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重复构成设计; ◆ 设计练习难点:分割构成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32
◆ 讲授重复、分割构成设计要点; ◆ 重复、分割构成设计演示及绘制要点;
(二)、学生设计与讨论(70分钟)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做平面对比、韵律构成设计各一个,要求上色;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结合八一镇绿地为例,分析重复构成与分割构成在景观构图中的应用。(2分钟)
八、教学后记:
33
第4章 常见园林要素画法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掌握树木、水体、石块等常见园林要素的绘制方法; 掌握常见园林要素绘制的相关规范;
三、教学内容提要: ◆ 树木发画法; ◆ 水体画法; ◆ 石块画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树木画法; ◆ 教学难点:石块画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园林常见要素绘制相关规范
34
◆ 树木平面画法 ➢ 轮廓型 ➢ 分枝型 ➢ 枝叶型 ➢ 质感型
◆ 树冠的避让 ◆ 树木平面落影 ◆ 树木立面画法 ◆ 树木平立面的统一 ◆ 灌木与地被植物画法 ◆ 草坪画法 ◆ 水面画法 ➢ 线条法 ➢ 等深线法 ➢ 平涂法 ➢ 添景物法
◆ 石块画法
◆ 景观设计平面图园林各综合要素画法绘制示例及分析
(二)、学生分组练习与讨论:树木平面四大画法的
35
特点(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绘制石块平面和立面图(2分钟)
八、教学后记:
36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设计课3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平面及色彩构成设计练习,巩固、加深前面所学的平面、色彩构成知识,为今后景观设计中的平面、色彩构成技能构筑良好的基础。要求掌握平面与色彩的对比构成设计、韵律构成设计的设计特点及设计要点;
三、设计内容提要:
平面与色彩的对比构成设计; 韵律构成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平面与色彩的对比构成设计; ◆ 设计练习难点:韵律构成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37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 讲授平面与色彩的对比、韵律构成设计要点; ◆ 对比、韵律构成设计演示及绘制要点;
(二)、学生设计与讨论(70分钟)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做平面对比、韵律构成设计各一个,要求上色;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结合八一镇绿地为例,分析平面与色彩的对比、韵律构成在景观构图中的应用。(2分钟)
八、教学后记:
38
第5章 园林空间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空间构成要素、空间的开闭; 掌握常见园林空间造景手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园林空间构成要素; ◆ 空间的形式; ◆ 空间开闭与处理; ◆ 常见空间造景手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常见空间造景手法;◆ 教学难点:空间开闭与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39
◆ 园林空间构成要素 ◆ 空间的形式 ◆ 空间的封闭性 ◆ 空间开闭与处理 ◆ 常见空间造景手法 ➢ 主景 ➢ 配景 ➢ 前景 ➢ 中景 ➢ 背景 ➢ 借景 ➢ 分景 ➢ 对景 ➢ 框景 ➢ 漏景 ➢ 夹景 ➢ 添景 ➢ 题景
(二)、学生分组讨论:框景、漏景、夹景的异同(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农牧学院校内绿化为实例,分析其造景手法的应用(2分钟)
40
八、教学后记:
41
第4章 常见园林要素画法
设计课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徒手绘制练习,巩固、加深常见园林要素画法理论知识,锻炼、培养徒手园林要素画法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树木平面、立面,水体、石块的画法特点及画法要点。
三、设计内容提要:
树木、水体、石块画法设计要点; 树木、水体、石块画法演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树木平立面画法; ◆ 教学难点:石块画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0分钟)
42
◆ 讲授树木、水体、石块画法设计要点; ◆ 树木、水体、石块画法演示;
(二)、学生徒手设计与讨论(75分钟)
利用徒手作图,绘制10种不同类型的树木平面、立面图;
常见水体、石块徒手绘制;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八一镇常见的高山栎、高山松、林芝云杉为例,分析其平立面画法的特点(2分钟)
八、教学后记:
43
第6章 园林造景
第1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地形的功能作用; 掌握地形与视线控制手法; 掌握地形造景以及地形布局;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地形的功能作用; ◆ 地形与视线; ◆ 地形造景; ◆ 地形布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地形视线控制手法;◆ 教学难点:地形布局;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44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地形的功能作用 ➢ 地形改造
➢ 地形、排水和坡度 ➢ 地形与竖向设计 ◆ 地形与视线 ➢ 平坦地形 ➢ 凹地形 ➢ 凸地形 ➢ 控制视线
➢ 利用地形分隔空间 ➢ 地形的背景作用
➢ 地形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 ◆ 地形造景 ◆ 地形布局 ➢ 山形起伏变化 ➢ 山体陡缓相间 ➢ 山路处理 ➢ 山石结体手法 ◆ 地形造景实例及分析
(二)、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在景观设计中对视线的
45
影响(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福建公园为例,分析其地形设计特点(2分钟)
八、教学后记:
46
第6章 园林造景
校内实习课1
一、设计时数:2
二、实习目的及实习要求:
通过校内实习,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校内常见园林植物,初步了解常见园林植物的园林习性和特点;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的常见配置方式;
掌握实地条件与园林植物选择、配置之间的内在规律;
三、实习内容提要:选择校内具有代表性的点,讲授以及让学生讨论、分析其规划手法、植物配置特点;
四、实习重点与难点:
◆ 实习重点:植物配置手法;常见植物习性与观赏特性;
◆ 实习难点:植物习性与配置手法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野外实地讲授
47
七、实习过程:
(一)实习主要内容:(45分钟) ◆ 常见园林植物习性及观赏特性; ◆ 常见园林植物配置手法; ◆ 常见配置错误实例分析; ◆ 实地条件与园林植物配置;
(二)、学生分组讨论(40分钟)
以月季、云杉、高山松、龙柏、侧柏、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女贞、裂叶蒙桑、萱草等常见园林植物为例,详细分析其植物习性、观赏特性、常见配置手法;
以农牧学院花坛为例,详细分析其配置手法及其优缺点;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云杉、高山松为主,设计1-2种新颖的、具有创新性的配置方式(2分钟)
八、实习后记:
48
第6章 园林造景
第2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水体的形成;
了解水体的功能与心理效应; 掌握水体常见造景手法和格局;
三、教学内容提要: ◆ 水的形成; ◆ 水体功能;
◆ 常见水体造景手法; ◆ 水体格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水体造景手法; ◆ 教学难点:亲水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49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水的形成 ➢ 自然式水体 ➢ 规则式水体 ◆ 水体功能
➢ 水要素与大众心理 ➢ 水体的生态效应 ◆ 水的常见造景手法 ➢ 基底作用 ➢ 系带作用 ➢ 焦点作用 ➢ 整体水环境设计 ◆ 水体布局
➢ 水体的区域变化 ➢ 水体的大小与聚散 ➢ 水岸的多样性 ➢ 驳岸设计 ➢ 水体造型 ➢ 水体的倒影效果 ◆ 亲水设计
◆ 水体设计实例与分析
50
(二)、学生分组讨论:景观设计中,水要素对大众心理的影响(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福建公园为例,分析其水体设计的特点(2分钟)
八、教学后记:
51
第6章 园林造景
校内实习课2
一、设计时数:2
二、实习目的及实习要求:
通过校内实习,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园林造景手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加深巩固前面所学理论知识;
掌握地形、水体造景的常见手法;
三、实习内容提要:选择校内具有代表性的点,讲授以及让学生讨论、分析其规划环境与地形、水体等现实环境内在联系、规律、原因及对策,印证常见造景理论;
四、实习重点与难点:
◆ 实习重点:地形、水体常见设计理论与手法; ◆ 实习难点:因地制宜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野外实地讲授
52
七、实习过程:
(一)实习主要内容:(45分钟) ◆ 常见地形设计手法; ◆ 常见水体设计手法; ◆ 因地制宜与人性化设计;
(二)、学生分组讨论(40分钟)
以第三教学楼实地环境为例,如何根据现实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的人性化设计?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西藏农牧学院校内水体环境,因地制宜的营造校园水景(2分钟)
八、实习后记:
53
第6章 园林造景
第3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的作用;
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 掌握植物布局;
三、教学内容提要: ◆ 植物的作用;
◆ 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 ◆ 植物布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 ◆ 教学难点:植物布局;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54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植物的作用 ➢ 改善环境 ➢ 构成空间
➢ 主景、背景和季相景色 ➢ 障景、漏景和框景作用 ➢ 其他作用 ◆ 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 ➢ 设计过程 ➢ 适地适树的原则 ➢ 植物配置的原则 ➢ 种植间距 ◆ 植物布局
➢ 植物的种类与种植地段 ➢ 植物的层次与配置 ➢ 植物作为景观造型 ➢ 植物作为造园的特殊功能 ➢ 植物的色彩与四季变化
(二)、学生分组讨论:以西藏农牧学院校园绿化为例,分析其季相变化(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论述适地适树与植物造景之间的关系(2分钟)
55
八、教学后记:
56
第6章 园林造景
设计课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小型绿地规划设计,使学生综合应用、巩固、加深所学理论知识,检验理论灵活应用能力以及作图技能等;
三、设计内容提要:学生宿舍绿地环境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实地环境与植物配置、植物习性、观赏特性之间的联系;
◆ 设计练习难点:因地制宜与人性化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分析给定地形的实地条件,强调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设计重点、难点(10分钟)
57
(二)、学生规划设计与讨论(75分钟)
设计练习:根据给定地形图和实地条件,进行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着重因地制宜的利用实地环境以及植物配置设计;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在本次规划设计中,你通过什么方式对实地环境进行详细的控制和加以利用的?(2分钟)
八、教学后记:
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