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析
张 丽
摘 要: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ꎬ是旅游业快速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ꎮ本文先从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现状出发ꎬ找出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ꎬ从而进行分析和探讨ꎬ找出适合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方法与策略ꎮ
关键词:旅游专业ꎻ中高职衔接ꎻ人才培养体系ꎻ构建一、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ꎬ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ꎬ产业规模不断扩大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ꎮ这就迫切需要一大批服务意识强、综合素质高、既会服务又懂管理和经营的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ꎮ而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长期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ꎬ必须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来配合完成ꎬ通过具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来实现ꎬ这就要求必须构建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ꎬ使一部分有意愿、有潜质的中职生能够继续升学深造ꎬ打造职教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才ꎬ满足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要ꎮ
二、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我国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ꎬ国家政府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指导中高职教育人才培(1)“毕业生为对象五年一贯制养的衔接”ꎮ模式目前:即国家选择部分高职中高职衔接主要采取ꎬ三种模式:“3学习+3”ꎬ经过考试或推荐模式:即中职与高职联合办学模式ꎬ五年完成学业ꎬ取得专科学历ꎮ(2)以招收初中“3+2”或ꎬ后2年或3年在高职院校学习ꎬ前3年在中职学校ꎬ分两个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学考试ꎮ(3)对口升学模式:中职学校毕业生通过单独的对口升分专业对口报考高职院校ꎮ这三种衔接模式五年一贯制最好ꎬ一个学校统筹五年的课程内容比较容易在课程衔接的理想程度上ꎬ基本不存在衔接问题ꎬ但灵活性不足ꎻ对口升学和“3+2”或“3+3”模式涉及两级学校ꎬ课程衔接容易出现问题需要有统一的课程标准ꎬ中高职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ꎬ整合重组课程才能衔接顺畅ꎮ但是ꎬ目前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ꎬ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更多地具有地方性特点ꎮ
三(、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2000)1号文件明确规定ꎬ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2011〕9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ꎬ教育部教职成技能型人才号文件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表述是”ꎮ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解释清楚ꎬ所以高职院校“高端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办学ꎬ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不同的ꎬ有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高水平的技术应用人才ꎮ当问及我们培养的旅游专业高职生与中职生相比ꎬ素质高在何处?老师们往往给出不令人满意的答案ꎮ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定位为“中等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ꎮ培养目标定位比较混乱ꎬ导致后续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上针对性不强ꎬ培养的人才得不到社会满意(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的能力结构二ꎮ
)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不够规范
ꎬ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必须经过企业调研ꎮ课程从岗位(群)工作任务出发ꎬ结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反推出课程ꎮ中职生与普高生的综合素质存在明显差异ꎮ普高生文化基础扎实ꎬ学习能力强ꎬ实践能力弱ꎮ而中职生比较活跃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ꎬ但文化基础较差ꎮ他们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ꎬ尤其是缺乏学习的动力ꎮ如果普高生和中职生学习完全相同的课程而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来设置课程ꎬ这不仅使学生的基本专业优势得不到发挥ꎬ而且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ꎬ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率ꎮ因此ꎬ构建更加规范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有效衔接中高职课程(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活动或过程三)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评价方法单一
ꎮ
ꎬ是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判断ꎬ以提高学生学习价值的活动或过程ꎮ由于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的不同ꎬ有多种评价方法ꎮ有相当多的中、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课程评价听老师学校领导或上司的单一评价方法ꎬ在课堂上ꎬ教学设计是否充分对接企业需求等ꎬ往往会有更大的权力因素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和反映用人单位的情况ꎬ这样的评价单一ꎬ不够科学ꎮ所以课程评价必须改革单一评价的现状ꎬ建立一个开放、多元和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ꎬ合理设计旅游专业特色评价指标ꎬ多实施过程评价ꎬ这才真正起到课程评价的修正指引作用ꎬ从而有利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ꎮ
四(、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一)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策略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更多的理论技术和思维技能ꎬ一般需要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来培养ꎻ技能型人才以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为主ꎬ一般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是要确立好定位ꎮ职业院校应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找到自己的培养目标ꎬ中职培养技术工人ꎬ高职培养技术员ꎬ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成长为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ꎮ旅游专业的学生ꎬ中职主要培养岗位较为单一的服务人才ꎬ如专门培训导游或酒店基层服务人员ꎬ而高职则应在培养导游、基层服务人员的基础上ꎬ侧重初、中级管理人才的培养ꎬ课程设置体现较宽的知识面和管理知识ꎮ确定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ꎬ然后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安排和组织ꎬ实现中职是高职的基础(ꎬ中高职课程衔接必须打破学科型的课程开发模式二高职是中等的扩展或延伸)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应构建模块式课程
ꎮ
ꎬ树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ꎬ以工作任务分析为线索ꎬ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ꎬ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的课程开发理念ꎮ中高职专业教师应聚在一起ꎬ把握未来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 ꎬ 研究典型工作任务 ꎬ参考职业标准ꎬ并结合教育规律和学(下转第—9199—
页)
信息技术◎
选择拨号服务器类型为PPP协议ꎬ如图4ꎮ
应答就不正常ꎬ接着重发ꎬ重发次数在“失败重发次数”的文本框中输入ꎮ
图4 编辑电话簿服务器类型
图5 参数设置窗口
创建完电话簿后ꎬ点击主界面下的“设置”按钮ꎬ弹出图5参数设置窗口ꎬ在此窗口中点击“拨号使用”右边的下拉列表选择已经创建的电话簿ꎬ点击这一行右边的“修改电话簿”按钮ꎬ可以对选中的电话簿修改其设置ꎬ点击“删除电话簿”按钮删除选中的电话簿ꎮ
在此窗口中需输入两个IP地址和端口号ꎬ以便程序在这两个中选择一个来建立一条永久链路ꎮ
在“等待应答时间”文本框中输入一个以秒为单位的时间ꎬ此时间表示本机发完一帧报文后在这个时间内收到飞控中心的应答就是正常的ꎬ在这个时间内没有收到飞控中心的(上接第91页)
五、总结
本项目充分利用电话线资源ꎬ将两个独立的局域网通过电话线建立网络连接ꎬ工程施工简单ꎬ成本较低ꎮ选用适合拨号电话线接入网络的PPP协议来建立和维护通信链路ꎬ该方案设计简单ꎬ面向字符传输ꎬ具备用户认证和错误监测能力ꎬ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协议ꎮ作者简介:
徐建成ꎬ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ꎮ
程设置是否合理内容是否重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问题ꎮ与此同时ꎬ课程评价不应只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ꎬ还应评价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的衔接程度ꎬ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程度ꎬ以及与终身学习的衔接程度ꎮ建立中高职统一、贯通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ꎮ参考文献:
[1]蔡亭亭.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ꎬ2016(3).中国市场ꎬ2015(7).
[2]黄国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3]姜士伟.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ꎬ2014(9).作者简介:
张丽ꎬ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ꎮ
生特点开发课程模块ꎬ细化学习内容标准ꎬ并体现层次性ꎬ考虑就业与升学的不同学习要求ꎬ优化组合组合课程模块ꎬ实现专业知识、技能、证书、态度的全面衔接ꎮ为此ꎬ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层级化ꎬ以及尽量实施完全学分制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保障ꎮ层次分明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可以实现真实感与现实性的融合与整合ꎬ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ꎬ更贴近实际工作的实际ꎬ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ꎮ
(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应构建贯通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在旅游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中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ꎮ针对单一评价方法在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ꎬ重点应放在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上ꎬ以促进课程的持续发展ꎮ多渠道构建开放的评价机制ꎬ让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ꎬ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指委)的作用ꎬ让旅游企业参与进来ꎬ与各旅游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及教学督导采取各种方式评价课程根据评价结果ꎬ剖析各自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准确、课
—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