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8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8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法院行使司法权”、“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等,可见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 )

A.建立共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 B.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C.防止满清复辟,废除君主专制 D.结束动乱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这一法令的颁布就是为了限制大总统的权利,防止袁世凯一人独大,进而独裁专权,进而捍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第2题: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 ( )

A.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终结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D.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孙中山是革命战士,虽屡战屡败,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后来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继续推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正确选项是C。 第3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

A.《资政新篇》 B.《明定国是》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资政新篇》是洪仁歼在太平天国后期制定的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但它不是宪法;《明定国是》是清朝皇帝颁布的维新谕旨;《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制定的,旨在篡权独裁。所以,正确答案是C。 第4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许多阶级阶层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问

1

题,也开始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步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

A.李鸿章 B.林则徐 C.魏源 D.孙中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记忆型题目。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故正确选项为B。 第5题: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期间,各派之间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论战。其中,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的是(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妥协派的论战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开明与守旧的不同政见之争。资产阶级改良派(即维新派)是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因此,选项B正确。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争论的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选项C不选。 第6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提出的“兴民权”,其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 ( )

A.国家的阶级实质 B.国家的政治体制 C.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选项A排除。因为不管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其体现的都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实质。选项B观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家的政治体制上希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选项C观点错误。不管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都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主张。选项D观点错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排除选项D。第一,虽然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生主义涉及到土地问题,但是并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者,所以,根本谈不上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土地问题是在民生主义中涉及到的,不是民权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第7题: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最主要的矛

2

盾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很小。虽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但在这些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B选项正确。 第8题:

当中日甲午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恩格斯就预言,甲午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其后,中国历史的发展符合恩格斯预言的是

A.发生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官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兴起 D.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由此,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一批实业家。从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本题涉及的是经济领域的问题,因此,“革命化”和政治上推翻清朝统治无关,所以,A项被排除;新文化运动与此无关,D也被排除;官办企业兴起是洋务运动期间,而洋务运动兴起于甲午战争之前,C选项被排除。故B选项正确。 第9题:

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是

A.工人 B.农民

C.民族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此时的工人还未成为独立的阶级存在,民族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都不是主要的压迫对象。B选项正确。

3

第10题: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B.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C.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促进变法维新,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识记性与理解性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选项是洋务派反对的;D选项不是其主要目的;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选项正确。 第11题: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

A.中国国民党 B.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同盟会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05年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几个重要革命团体,于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1912年8月,同盟会又联合数个政党于北京组成国民党;1914年7月,国民党于日本东京改组为中华革命党;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C选项正确。 第12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A.戊戌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意义,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戊戌维新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二次革命”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不能称为第一次;新文化运动跨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也不能称为第一次。B选项正确。 第13题:

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李大钊 参考答案:D

4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相当完整的介绍,而且作出了基本正确的阐释。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其他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要晚。D选项正确。 第14题:

大革命失败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

A.要警惕革命内部的野心家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 D.要坚持共产党人的纲领和主张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中共始终坚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并坚持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因此选项BD不正确。选项AC相比,选项C更准确,大革命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两个血的教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自己的武装。选项C正确。 第15题:

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选项D正确。 第16题: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采取的是

A.积极防御 B.持久战 C.运动战

D.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问题,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国民党没有实行过积极防御;持久战是毛泽东提出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没采用运动战,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D选项正确。

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

5

题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17题:

毛泽东曾强调,研究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讲起,“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对于共产党的成立和以后的历史,也就不能说得清楚”。之所以强调研究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讲起是因为 ( )

A.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B.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C.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理论基础 D.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是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的社会条件。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理论基础;辛亥革命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由此可见,选项B、C、D符合题意,选项A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第18题:

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 )

A.组建了比较完备的政党 B.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纲领 C.同农民结成了联盟 D.建立了中华民国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解析:选项A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组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选项B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确定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选项D正确。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选项C是干扰项,易排除。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够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第19题: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有 ( )

A.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B.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C.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帝国主义与大地主大买办势力勾结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解析: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区别。简单地讲,主观原因是自身的原因,而客观原因是外在的原因。所以,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需要从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去寻找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

6

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本题的选项A、B、C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的弱点和错误的表现,而选项D是相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来说外在的原因,属于客观原因。因此,选项D是干扰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第20题:

辛亥革命的失败暴露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 )

A.妥协性 B.剥削性 C.宗派性 D.软弱性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和错误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也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选项B、C不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D。 第21题: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A.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B.已经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C.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D.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理解性的试题,难度适中。帝国主义从未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因此B选项错误。ACD选项正确。 第22题:

以下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有

A.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B.具有不切实际空想的性质

C.表现了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D.并未付诸实施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是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但由于具有不切实际空想的性质,因此并未付诸实施。ABCD选项正确。 第23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区别在于

A.革命派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维新派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推动清政府自上而下改良

7

B.是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革命派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主张在保持皇权的基础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D.革命派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惧怕人民群众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区别,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B项是两者的相同点,不是区别。两者都不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也是两者的相同点,D项说法不正确。AC选项正确。 第24题:

1920年春,在中国最早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是

A.周恩来 B.李大钊 C.陈独秀 D.毛泽东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陈独秀、李大钊最早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选项AD是筹建中国共产党时间比较晚的。BC选项正确。 第25题: 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其蕴含的实质是

A.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C.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D.没有农民阶级参加,中国革命就不能取胜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革命的同盟军问题,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免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农民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革命要求上都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选项ACD正确。B选项的错误在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第26题:

1931年初,土地革命中的土地分配方法是

A.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

B.保护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C.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D.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参考答案:CD 答案解析:

8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土地改革问题,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选项AB是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选项CD正确。 第27题:

下列选项属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提出的观点有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确定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B.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C.抗日战争会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D.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内容,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BCD选项正确。A选项是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故不选。 第28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观原因在于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欧洲战场上德、意法西斯阵营的战败以及盟军的不断胜利

C.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D.国际上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二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三是国际上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但此题考查的是主观原因,D选项是客观原因,故不选。而德、意法西斯阵营的战败与中国的抗日战争关系不大,故B选项也不选。AC选项正确。 第29题: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提出

A.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 B.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C.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D.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四个选项都是《对时局的意见》的主要内容。ABCD选项正确。 第30题:

关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B.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9

C.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D.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属于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大。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既有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表述是错误的。BCD选项正确。 第31题:

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

A.手工业互助组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D.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没有出现过手工业互助组这种组织形式。BCD选项正确。 第32题:

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与1942年的延安整风的相同之处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参考答案:AB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57年的整风运动,属于一道理解性兼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两次整风运动的相同点是: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党的错误,都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选项AB正确。 第33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有

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四个选项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ABCD选项正确。

分析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

10

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刃。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 创刊周年庆祝 大会的演说》 材料2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第二方面,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治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之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第34题:

根据材料1,概括三民主义的主要内涵。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

11

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 详细解答: 第35题:

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表现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详细解答: 第36题:

比较材料2和材料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详细解答: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