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是中药行业分析类拔尖人才的重要来源,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是当代研究生培养核心,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战线共同的重要任务[1]。我校药物分析专业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第一个开展了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之一,数十年来我校药物分析教研组全体老师一直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国家政策为契机全新全意的致力于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本文结合我校药物分析硕士的培养经验,深入探讨了创新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
1 优化课程设置,转变教育思维
创新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目的是帮助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问题提出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就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实现以创新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依据中药学一级学科及其项下二级学科的特点,坚持“基础知识为根基,专业知识为主体,外延知识为扩展”的原则,将课堂知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构建中医药院校药物分析硕士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知识课程设置主要针对药物分析硕士专业涉及的基本常识,如中药化学、中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现代高等仪器分析等课程。这些知识对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在于能够很好的锻炼研究生收集信息和对信息的总结分类能力。
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主要针对提高药物分析研究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体内药物分析、现代药物分析导论、药物分析的科研思路与方法等课程的开设。这些课程的重点在于引领研究生开启科研思路,正确引导研究生对已知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创新型研究生课堂教育的主体。
第二,转变教育思维,实现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创新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方式上,学科始终坚持“研究生为主体,任课老师参与指导”原则,研究生为主体就是指在规定的课时任务内,由研究生分组讨论做课时计划,并收集资料,相互
讲解,讨论,任教老师对内容范围、深度、广度进行规定、监督、指导,根据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的教学体系。这样的教学体系极大的提升了研究生参与的主动性,责任感,巩固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研究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求学态度。
2 搭建创新研究平台,引入竞争机制
创新型研究生实践教学目的主要是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通过科研课题参与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研究生实践教学安排了两年时间,相较培养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充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第一,竞争平台的搭建。竞争平台是指在整个研究生中以团体或以课题为单位建立起来实时考核评估竞争机制,以研究生内部交流和阶段总结为主要形式,以课题阶段性进展为主要展示内容,以研究生主体质疑问答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起来的能够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积极性的大平台。该平台建立能最大限度的调动研究生实践培养中的积极性,还能锻炼研究生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给研究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极大的拓宽了研究生知识领域。
第二,创新研究平台的搭建。创新研究平台的搭建是研究生后两年实践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保障。以本学科为例,自2008年来先后成功建立了中药质量分析、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中药质量标准与药效物质基础三个校级创新研究平台,2009年又成功申报了河南省高校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学科发展和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学校方面则以科研处和研究生处为主导,设立“苗圃工程项目”和“研究生创新基金”等专项创新科研基金,鼓励研究生团队创新、自主创新及导师、学生合作创新,构建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科研创新平台,极大的促进了校内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青年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启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智慧[2]。
同时,学院设立有分析测试中心、药理开放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等开放实验平台,放宽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的条件,提供较好的仪器设备及实验条件,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
第三,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浓厚的学术氛围[3]。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平等的学术氛围,可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拓展其创新思维,激发其创新研究热情,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4]。通过组织研究生代表或团体
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学术交流或知识学术竞赛,邀请国内国际知名专家到我院讲学,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药学类研究生暑期学术交流培训班等形式,使研究生充分了解有关药物分析的国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扩展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路、掌握和了解国外最新成果,从而极大的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
3 充分发挥导师职责,加强导师创新能力培养
导师的学术水平、人格魅力、学术道德和创新精神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解决重大研究课题的法宝[5]。要培养的创新能力的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作为导师首先就要具有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学科前沿有深入研究,对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创新的环境,将学生带到创新领域,才能收获创新的见解和创造性成果。鼓励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吸取各个导师之长,使各个不同知识结构的导师共同带出新一代的,有完整知识结构的研究生,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结构[6]。
4 结论
研究生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军群体,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对未来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7]。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工程,要从研究生本身出发,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合理安排研究生课堂教学课程,搭建适合创新型研究生实践教育创新平台,重视研究生个体发展,才能充分的发挥研究生的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我们要在创新培养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措施、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薛静,李玉龙.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38-40.
[2] 刘泽双,闫付强.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2):71-76.
[3] 高立.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82-284.
[4] 孙克辉,傅红,李长庚,等.构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6):37-39.
[5] 霍晶,葛岩.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4):40-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