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题作文”的审题与写作技巧
【摘要】随着中考作文主流的转变倾向于“话题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的理解,应对。下面是我对话题作文的一些理解和一点小看法。
【关键词】话题作文 审题 思维 文体 立意
近几年,随着“命题作文”逐渐地淡出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历史舞台,出现了“半命题作文”“供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一起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倍受青睐。应该说,作为一种新型的作文命题方式,“话题作文”是顺应语文课程改革的潮流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要求而产生的。“话题作文”重在发散学生思维,以求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里,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其具体特点主要表现为“五性”: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灵活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的创新性。但是就近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考生的作文偏题现象还是很普遍的。所以,“话题作文”应该注意审题。那么,应该如何审题呢?
一、要明确话题的类型
话题作文常以三种语言形式出现:一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如:“获取”“鼓励”“书”等;一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如:“人与自然”“百姓故事”一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如:“相信自己”“从我做起”这三种类型的话题,对写作对象的限定程度是不一样的。句子型的话题本身一般都蕴涵着一个观点,写起来难度较小,观点容易把握。词语型的话题最为灵活,往往需要在话题之下确立某个观点,然后去写作。短语型的话题既有限定,又有自由度,写作时需要考虑限定因素,例如:“百姓故事”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故事”“人与自然”也不能看成“人与社会”或“动物与自然”。
二、要关注话题里的提示语
综观几年的中考话题作文的提示语,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列举写作内容的范围。2.拓展作文题目的外延,3.搭建学生想像的平台。
所以,考生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培养读题的习惯,要认真研读提示语,以明确命题旨意,把握文题限制和开放的方面,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
三、审题时要注意发散思维
话题作文虽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是也还要注意审题时构思出新意。我们在中考作文的写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文体要新鲜。作文时都要选择拿手的文体,做到记叙以情感人,议论以理服人,说明以知传人,这些是众所周知的。但更重要的是大胆创新,张扬个性,
话题作文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因此写作的文体除了记叙、说明、议论外,还可以写寓言、童话、日记,也可以写戏剧小品、通讯报道、对话访谈、电子公告等。如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责任》,某考生写了一个三幕剧,其中有道具、场景的交代、人物语言的刻画(包括人物的独白和旁白),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多角度地反映了交通警察是如何对待事业和家庭的,塑造了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民警察形象,是一篇很成功的考场作文。
2.拟题要新巧。“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靓丽夺目的题目,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也能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动心。因此可以让学生多拟一些借鉴引用式、辞格口语式、悬念奇语式的题目,让题目有充足的“韵味”。例如以“美丽”为话题的作文,有的考生拟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一种美丽叫希望”,的确让人们耳目一新,为之一动。
3.立意要新颖。“意犹帅也”,决不可忽视,构思时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要从侧面、多向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思维的个性特征。同时要注意告诉学生,尽管话题作文的话题均有“立意自定”的提示,但这类文章在立意上都设有立意底线,写什么内容可以不尽相同,但立意只能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决不能是对假恶丑的选择,切不可盲目进入反面立意的误区。
4.切口要小巧。话题作文最忌大而空,所以写作时一定要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一般说来,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然后构思立意,定题写作。比如以“自然”(黑龙江)为话题写作,我们马上会联想到自然环境的恶化,想到环保的重要。由“自然”想到了“环保”,写作对象就已经缩小。那么怎样体现环保的重要性呢?一个考生写了一篇《小鸟的诉说》,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小鸟对破坏自然的人类进行了诉说,表达出新一代青少年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紧扣话题,表现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当然,写好话题作文的技巧很多,只有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注意有意识的对照训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在考试时写出优秀的一类作文来。
参考文献:
[1]周文忠. 给中考作文加些亮点[J].作文教学研究.2007.
[2]陈法.供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方法指导[J].作文教学研究.2007(05).
[3]江云翔.话题作文立意创新指导[J].作文教学研究.2007(05).
[4]张娉婷.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作文教学研究.2007(05).
[5]冯现德.谈话题作文的开头[J].作文教学研究.2007(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