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擞 离亓硼壤书订 的《重修峰 寺礁 》 2012.1 周元理撰书立石的《重修隆兴寺碑记》 刘友恒 粱晓丽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正定050800) 【关键词】清代碑刻;正定隆兴寺;敕命重修;周元理 【摘要】正定隆兴寺内存有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隆兴寺碑记》,由原直隶总督周元理撰书立石,他因粱绿 野案而被夺官降职,令修正定隆兴寺自赎。碑文记述了殿宇佛像的残损状况及此次修缮的过程和内容,是研究 历史名人与古刹沿革的重要历史资料。 正定隆兴寺自北宋初年在唐龙兴寺基础 姓名、官职及捐款数额。龟趺座长215.6厘 上敕建落成后,元、明、清各代均有不同程度 米,宽111.4厘米,高81厘米。此碑原立于隆 的修葺,因此在寺院内现存的碑石中,重修纪 兴寺东院,1996年移置摩尼殿东北角,面西 事碑占很大比例,尤其是清朝康、乾盛世曾两 而立(图二)。 次奉敕阖寺大修,至今尚存十余通碑刻记录 周元理(1706—1782年),《清史稿》有传。 了这段历史。其中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隆 字秉中,浙江仁和人。乾隆三年(1738年)举 兴寺碑记》,系总领乾隆帝敕命重修隆兴寺工 人。十一年(1746年)以知县拣发直隶,补蠡 程的原直隶总督、时已擢升为工部尚书的周 县,调清苑。以总督方观承荐,擢广东万州知 元理撰书立石,其内容翔实且可信度高,是一 州,改霸州,以修城未竣,留清苑。后补广平, 通研究隆兴寺历史沿革的重要碑刻。 调天津,又调保定。擢清河道,迁按察使,再迁 该碑为汉白玉质,首身一体,高349.6厘 布政使。三十六年(1771年)授山东巡抚,未 米。碑首四龙相交,笏形额内阴刻篆书“重修 半载,擢直隶总督。三十七年,因雄县民诉知 隆兴寺碑记”2行7字(图一)。碑身磨角,宽 县胡锡瑛私鬻仓谷事,夺官,命留任。三十八 l11.3厘米,厚32.4厘米。碑阳阴刻楷字29 年,兴修水利有成,加太子少保。三十九年 行,满行67字,共1040字,系乾隆四十六年 八月,山东寿张民王伦为乱,前往平定。四十 四月周元理立石并书,刘葆光镌。碑阴勒于 年,元理年七十,召至京,御书榜赐之。四十 乾隆四卜五年十月,刻周元理等2l位官员的 一年,与学政罗源汉请热河增建学校。四十三 I {鼹爨 一 l 67 { 周元理撰书立石的《重修隆兴寺碑记》 论,反被周尚亲痛骂一顿,轰出门外。后金良 庄乡绅赴金柱村恳请县内名人梁绿野出面, 为受害乡民伸张正义。梁绿野为人耿直,不 畏权势,目睹周尚亲榨取民脂民膏的罪恶事 千一百余两外,请加银一万八千余两。”由于 距康熙年间的阖寺大修不过7O年,所以此次 修缮主要是檐顶修护、殿内佛像金装和部分 佛像重塑。 实,决心告状扳倒这一贪官,替陉邑父老出这 口恶气。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十三日(1779 年),梁绿野联合金良庄名士数人,到正定府 上奏诏可后,方立档案,设库房、料房、算 房,由内府大臣与本省官员共同管理;所需砖 瓦、石灰、金属、油漆、麻绳、布帛等,具赴都会 控告周尚亲,但知府方立经极力袒护周,反诬 梁绿野等“挟嫌滋事,敛钱抗官”,上报直隶总 督。直隶总督周元理将知府方立经的报告上 奏朝廷。梁绿野等又偕众找正在正定府主持 重修隆兴寺的钦差大臣、工部侍郎刘浩告状, 也被拒之门外,无奈,梁绿野赴京告御状。起 初乾隆皇帝偏信周元理的奏报,下令抓捕查 办告状人等,梁绿野被捕下狱,倍受酷刑,但 仍冒死控告周尚亲、方立经及周元理等人的 罪行。此后乾隆先后八次下谕,两次派遣内阁 大臣前往查处。案情查清后,乾隆下旨,将侵 吞钱银、激起民变的井陉知县周尚亲处以绞 刑;将不认真理案,“袒护劣员”的直隶总督周 元理革职,从宽赏三品衔,在隆兴寺庙工效力 赎罪;“对国事漠不关心,藉词推诿”的工部侍 郎刘浩革职,由一品衔降为三品,罚在隆兴寺 管理庙工,效力赎罪;将失职、袒护劣员,“不 能究出实情”的按察使文禄、清河道台沈鸣 皋、正定知府方立经革职为民,分别发往新疆 及军台效力赎罪。而仗义执言的梁绿野等义 士也因触犯民告官之大忌,被乾隆皇帝下令 处死。 被革职后,周元理即遵旨到正定隆兴寺 掌修缮之事。他首先根据殿宇佛像的残损状 况拟定修缮内容和制定预算:“余观寺殿,以 佛香阁为主而统计四百余间,均须揭瓦、粘 修、抽换材料。佛像以大铜身为主,而总核像 之大小几以千数,金容俱须重装,大觉六师殿 则法身更宜重塑,至一切丹媵与垣墙阶级鲜 可仍旧者,工实繁且大。因于原估十二万七 以市价购买,运脚计里给价;所需砖瓦、彩塑、 油漆、铁活儿匠师,除内府拨出工人外,多当 地能工巧匠;并分派专门人员勾稽查察。而作 为工程总管的周元理“则日行各殿巡视工程, 其有材质未坚固,饰垩未鲜明者,随时指令更 易,而于各员之勤敏,各匠之精能者,不时加 以奖赏”。 自乾隆四十四年四月至四十五年五月, 历时一年余,大修工程驳驳告竣。然绘图呈上 御览后,乾隆认为旧制正殿与寺门中路面向 不对,殿皆子午向(南北向),而前殿则癸丁向 (东北一西南向),寺前房屋交错,路窄不整, 悉令更正。遵旨又历时四个月,“将前殿及殿 门外牌楼、石桥、影壁悉行挪正,殿中四天王 像一并重塑装金”,寺前民房、街道一同进行 整治。此记对现存天王殿、石桥、照壁的重建 年代提供了文字依据。1933年梁思成在《正 定调查纪略》中记:“山门是寺南门,门外有石 桥,牌楼只剩下夹杆,隔街尚有大影壁,皆清 代所建。”梁先生尤其关注了天王殿檐下斗 拱,“最令人注目的是檐下斗拱,纤弱的清式 平身科夹在雄大的宋式柱头铺作之间,滑稽 得令人发噱”;“山门宋式斗拱之间,还夹有 清式平身科(补间铺作),想为清代匠人重修 时蛇足的增加”。据此碑文可知,天王殿、石 桥、影壁的确切年代为乾隆四十五年,现存天 王殿斗拱宋、清两种风格的混杂之状也系此 次重建所致。 其后的碑文中含有关于寺院碑刻的一些 历史信息:“寺故多碑记。余于前明碑之不必 2012.1 周元理撰书立石的《重修隆兴寺碑记》 冀-.一一 存者撤之,无关紧要者移之。”而“不必存者、 此次隆兴寺重修耗银145 100两,悉出内 无关紧要者”之审视标准,只能是周元理站在 帑。而乾隆帝自捐银1000两,相关僚属亦乐 维护本朝的立场之上而定,因此造成《隆兴寺 助施舍。碑阴记有前任直隶总督周元理、刘峨 志》有记载的明英宗三次赐的金碑、明代高僧 及直隶府、州、县官员21人共捐银3400两, 大德碑等至今不见踪影,宋大观年间“敕赐阁 用以“买膏腴田五顷有四亩有奇,俾县令主其 记”碑近年掘土而出的现象。此举无疑使隆兴 田,而寺僧办粮收租。为接众资建配廊十四间 寺许多重要的史料遭到毁失。在撤移其它碑 于弥陀殿;前十问于摩尼殿侧,为寺僧净室及 刻的同时,“我圣祖仁皇帝我皇上御笔则敬葺 歇衣单之所。又于寺外两旁添建牌楼两座,并 碑亭供奉大殿之前”。清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 添盖铺面房八问,俾僧收租息供朔望香火费。 八年奉敕大修后,五十二年三月康熙帝御书 而各殿之经藏、悬幡、挂带、瓶花供养亦次第 《御制隆兴寺碑》,同年十月泐石告竣,拓本进 备之”。文中所云为接众资而建于弥陀殿两侧 呈,命将原本装璜就寺张挂,甲午元旦使臣捧 的配廊尚存,但现在分别被视为净业堂、药师 悬御书楼上。雍正十二年果亲王允礼奉命赴 殿,所以对乾隆十三年《隆兴寺志》附图中的 四川公干,便道正定隆兴寺礼大佛,其《题正 净业堂、药师殿分列弥陀殿后也提出质疑。据 定隆兴寺作》中有“仁祖御制勒贞珉,鼹 穹 上述碑文所记,此观点应予纠正。另,同时建 趺伸力劲”诗句,可见当时康熙御碑已勒石竖 于摩尼殿前的配房,东西各五间相对而立,现 立,但未建碑亭。直至68年后,与乾隆所书 仅存台基,从碑文记载可知,其用途为“寺僧 《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碑一起各葺建碑亭 净室及歇衣单之所”。 覆护之(图三)。两碑亭形制相同,平面为正方 隆兴寺此次维修的前期与后续工程全部 形,面阔、进深皆为三问,重檐歇山 顶满布黄琉璃瓦。亭身四面辟门,通 面阔、通进深均为6.88米,自地平 至大吻高l2.97米。四周环宽1.17 米的台明,四面正中设垂带踏跺。东 侧碑亭内立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 《御制隆兴寺碑》,西侧碑亭内立乾 隆四十五年乾隆帝《重修正定隆兴 大佛寺记》。二御碑的形制、尺寸相 同,碑首四龙相交,高181厘米,宽 190厘米,额内刻篆书“御制碑文”4 字2行。碑身抹角,高357厘米,宽 188厘米,厚67.7厘米,周边浮雕双 龙戏珠纹饰。碑仄高浮雕海水江崖、 升龙戏珠纹饰。碑下鳌座长407厘 米,宽186厘米,高120厘米。土衬 石由双石拼砌,心内置鳌坐板,四周 浮雕宝山、水地纹。 图三 乾隆四十五年御碑亭 ■■-^ 离亓硼辫# 的 岙修隆 寺砬 20121 结束后,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乾隆帝携章嘉国 师若必多吉前来行庆赞开光法事,并赋诗《正 定隆兴寺三叠旧作韵》。 尽管周元理在碑文中对此次奉敕大修做 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但对于重修中摘除隆兴 寺的主要供像——大悲阁内的铜铸千手观音 丽侧四十臂的情况却避而不谈。大悲阁内的 为工部尚书,且已年逾70高龄,对于自己多 年来在官场上的起起伏伏,他感触良多:“惟 自念仕直几四十年,洧陟崇班,前任直督者九 载。兹在工所复叠邀高厚,一岁三迁进秩,冬 卿扪心夙夜,真无可以报称。倘在工旷日縻 费,臣心更何以安?幸今未两载而蒇事。窃愿 自今以往,莅官兹土与主持此寺者,于殿宇时 千手观音两侧手臂原为铜臂木手,但历经千 加修葺,接众之田更为计其久长。庶余稍有以 余年,有的铜臂欲坠,故以钩索悬系,乾隆早 仰副皇上大加修造之深仁也。”周元理一生为 年见之,心殊不惬,此次借全寺重修之机,乃 官40余年,大都在直隶,当了9年的直隶总 命摘除,致使原本四十二臂的观音像仅存合 督,他在任上注重修水利并颇有成效,乾隆三 十双手。此后,乾隆在四十六年、五十一年、 十八年(1773年)皇帝曾御赐他诗文,后镌刻 五十七年的碑文中屡屡对此进行阐释,想必 立碑,现仍存于保定莲池内。 已意识到此做法唐突欠妥。周元理虽为工程 此碑由周元理在乾隆帝亲自处理梁绿野 总管,对此做法即使有自己的看法,但面对皇 惊天大案后被贬自赎的背景下,总领乾隆四 帝的金EI玉言,也只好作罢。这可能是碑文 十四年至四十五年隆兴寺的奉敕大修,且又 中对此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的原因。 由其本人撰书立石,内容丰富详明,是研究历 自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周元理由直隶总督 史名人与古刹沿革的重要历史资料。 贬至总领重修隆兴寺,至四十五年行将竣工 摄影:梁晓丽 时授左副都御史,后迁兵部左侍郎,再擢工部 [责任编辑:许潞梅] 尚书。乾隆四十六年周元理立此碑时,已擢升 (上接40页)板。造成我们工作疏漏的原因有 绘图:郝红星 两个方面:一是在墓壁上部,只注意找脚窝而 摄影:蔡强 没有注意积满淤土的洞穴;二是埋完人后,大 执笔:郝红星王丽 型墓内的填土在雨水、重力作用下,缓慢下 沉,由填土中析出的细泥挂在墓室四壁的中 [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水北调新郑铁岭墓地 下部,形成光洁漂亮的涂层,厚度0.3-0.7厘 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oo8年5期。 米,遮掩了脚窝与洞穴。上部洞穴即已漏掉, [2]宋豫秦:《中柱盂功用的民族志类比》,《中原文物》 下部更没有刮去涂层有意识地去寻找洞穴。 1991年4期。 [责任编辑:张金栋] 领队:郝红星 发掘:刘秀秀、任丽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