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浅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浅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大多数的学生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听课时都听得懂,看书、看笔记也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做题时却经常出错,而且找不到原因。

2.经常犯相同的错误,同一个类型的题目,第一次做错了,也做了订正,可再做这种类型的题目,还会再错。这不是个案,很多同学对此困惑不已。

二、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

1.对基础知识点仅限于知道或了解层面,对它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太清楚,对它的应用也知之不多,因此各知识点之间不能融会贯通。那么,解题出错也就成了必然。

2.对错题分析不到位,没弄清到底错在哪,订正时只是写出了正确的答案,没有详细的解析过程。过一段时间后,再做此题又不知从何下手了。

三、解决方法

(一)做好知识点提纲

在每一节学完后为学生做好知识点提纲,提纲是以节为单位,把各知识点细化,并提

出具体要求。而且把各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和有关应用都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个知识点提纲,没有各知识点的解析,各知识点的解析由学生自己来做,且不能写在知识点提纲上,写在提纲的背面或另外的本子上。复习时,看提纲想内容,想不起时再看解析。

(二)做好错题分析

提纲是解决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是否到位,同时用于学生自我检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知道自己哪里会、哪里不会。错题分析则是解决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解题能力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下面用几个事例进行说明。

事例一:物质的量

1.知识点提纲内容

规定标准(两个数据,0.12 kg、6.02×1023)

(1)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公式及变形(n表示什么、M表示什么、m表示什么)

与指定粒子的数目关系——公式及变形(N表示什么、NA表示什么)

定义(标签:单位物质的量、质量)

(2)摩尔质量:单位(能否由此可以得出M与n的关系式?)

数值(标签:相对原子质量;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单位)

定义(标签:单位物质的量、体积)公式(V、Vm的含意?)

(3)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能否由此得出V与n的关系式?)

标准状况下(温度和压强)的数值(标签:约为、22.4)

……

2.以上知识的应用

物质的量、已知量

①题给出某气体物质的质量,求: 组成该物质的粒子数

标况下的体积

所用公式、物质的量

②题给出物质的粒子数,求物质内某元素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气体物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③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方面的应用:

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比例式中上下一致、左右对应的含义。

……

事例二:钠及其化合物

1.知识点提纲内容

(1)钠单质

物理性质:色、态、熔点、硬度、密度(从外观、操作和反应现象中提取);

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常温下:现象,化学方程式。

A.钠与氧气的反应

加热:现象(火焰、产物颜色),化学方程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钠着火的扑救方法是?

B.钠与氯气反应

现象、化学方程式?

②钠与水反应:现象(浮、游、熔、响、红)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③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推测反应现象。

④钠与盐溶液(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铁溶液)的反应:现象、离子方程式?

用途:冶金、光源……

2.对以上知识的要求

熟记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离子方程式)及其反应的现象,并对以上化学反应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以及反应物中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

四、知识点提纲的应用

1.把提纲内不熟的、模糊不清的、不会的做上标记(如×、○、△等)。

2.把做标记的内容解析,写在提纲的背面或记录在本子上,千万不要在提纲上直接注释,否则就失去提纲的作用了。

3.过几天后,再检查做标记的内容,是否还是模糊不清或不会,如果是则需再做标记。这样往复三次如果没有不清楚的了,就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注意:不是一次清楚,是三次都清

楚才行。)

4.做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加以巩固。

五、错题分析

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解题能力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知识应用不够熟练,还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一些错题,如何对待这些错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这是对知识融会贯通不好所致,解决办法是进行错题分析:

1.建立错题本,将错题收集到其中。

2.分析错题,找到错点,分析错因,并找出自己这什么为在此出错,在细节上做足功课,记录分析过程和结果。

3.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复查,以确保不犯相同的错误。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点提纲和错题分析,检查学生的具体实施情况。对不合格的要求其整改。因为,此法既可以解决学生看书会,不知道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可以解决知识的融会贯通,少做错题,所以很有效,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会自觉地去应用。希望此文对学者和教者有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