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有哪些景点
1.米公祠
米芾知无为军期间,书房因藏有晋人墨宝而取名“宝晋斋”。斋前有“墨池”,旁有石丈。后人在此基础上修建米公祠。原祠藏品多毁失,民国年间在旧址上建县图书馆。又建立县文物管理所,内藏历代名家碑刻百余方,有宋徽宗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米芾篆书《御制文宣王赞》等。1981年9月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无为县城西北20公里的红庙乡海云行政村。保留有石砖、土木结构茅草加小瓦平房七师司令部机要室,七师政委曾希同志住过的五间房,七师领导同志用过的桌、椅及当年曾希圣亲手嫁接的三棵梨树等,该址8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为县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座落在红庙乡三水涧村,纪念馆占地面积26400平方米,设有“皖江抗日起怒潮”“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第七师”“第七师健儿驰骋皖江”“永远的丰碑”等8个展厅,并筑围墙保护,定期对外开放,成为无为县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3.西九华寺
西九华景区位于无为县六店乡境内山清水秀的都督山上(距县城27km,行车约33分钟),这里远离都市,风景秀美,空气清新。 都督山原名猪头山,因山顶有一巨石,悬于半空,石身高丈余,形式猪头,仰观有猪伸脖子觅食之形状,故而得名,三国时代大都督
周瑜曾路过此山,因而又改名叫都督山。 山上有座西九华寺,原为江北名寺,因南有九华山,故称西九华,始建于宋景德二年。该寺为巢湖市重点寺庙,原名岩石寺,历经战火与文革毁建多次。占地十顷,有松柏环绕古寺,整个寺院在著名都督山顶,依悬崖峭壁九丈石而建,在蓝天白云之下,有青山裹古寺,古寺饶巨岩,气势非凡。寺院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百余间房屋,错落有致。
4.泊山洞
泊山洞风景区位于无为西南蜀山镇境内的下泊山,距县城38公里,地处无为、庐江、巢湖交界处,军二公路横亘山下。泊山洞是形成于2亿4千万年前的古老的石灰溶洞,奇景秀色,鬼斧神工,被人们誉为“江淮独秀”。全洞面积约4000平方米,游程长500余米,共有三层,分18大景区,86个景点。洞道高低起伏,幽邃曲折,洞中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晶莹剔透,且洞中有洞、有山、有水,有泊山洞大佛、龙王宫、灵霄宝殿、黄姑出嫁、鳄鱼汲水、众仙祝寿、泊山龙潭等名胜,洞下层有无底潭,深不可测,其水清甜可口,经专家检验,此水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优质天然矿泉水。洞外的下泊山,苍松如海,翠竹掩映。山上慈姑庙相传是为纪念黄巢侄女黄姑而建,1996年又投资修建“泊山寺”对游人开放。
5. 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为AAAA级,天井山位于无为县城西南40公里,西接庐江,北临巢湖,总面积约1.8万亩,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林海茫茫,山谷纵横,奇山、怪石、泉水、古刹、天然洞穴甚多,山谷清泉潺潺,空气清新湿润。天井山因山顶有一口天井,终年不枯不溢,而得名。山中植物资源达千余种,特别是双泉寺旁有棵逾1200年的青檀树,树粗8人合围,高数丈,冠幅1亩有余,那盘
根错节的根基,将一块寺碑搂入怀抱,融入肌体,仿佛叙述着人世间的千年沧桑,令游人叹为观止。它与舍利塔上下成犄角之势,守护在大雄宝殿旁。古树虬枝苍劲,或屈曲盘旋,或旁逸斜出,邀云锁雾,听钟罄之声、受银泉润泽,日月精华,经磨历劫,遐岭千载,修成不老之身,颇具“春华半山荫”之势。青檀树现已列为省重点保护的珍物。1996年新建“双泉山庄”(即天井山宾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会议室、客房、餐厅、舞厅于一体,游客至此既可领略清新舒爽的自然风光,更可享受方便、周到的系列服务。
双泉寺外有双泉胜景,一泉由青檀树下根窍涌出,上以石板覆盖。向南流入一方池,再向东流过滚龙桥,一路泉声淙淙,如鸣佩环,似奏琴弦。在竹林两百米处又一泉,从现观音洞下涓涓渗出,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漫过沙石溪床,阳光下闪闪生光,如锦如缎,别有一番情趣。东西二泉,珠联璧合,是为双泉。另外天井山中还有香岩、一壶泉、陡壁等景点,无不令游人流连忘返。
6. 万年台风景区
万年台风景区位于无为县鹤毛乡万年台行政村(距县城约51km,行车约1小时),北距无为县45公里。距泊山洞、天井山、竹丝湖和西九华景区均为10公里,距北沿江高速牛埠段(正在建设中)仅10公里。景区内具有奇山异石、苍松翠竹、蓝天绿水、鸟语花香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最有特色的每年清明左右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如火如荼。主要景点有:水帘洞、牛鼻洞、二郎神石、滴水岩、新月湖、鸳鸯谷、延寿寺等等。
水帘洞
位于万年台景区山涧中,洞深5米、宽数十米,洞口距山顶近百米,上有飞瀑从洞口飞流直下,洞瀑相映,故名水帘洞。
牛鼻洞
位于万年台景区,洞口4平方米,洞内面积30多平方米,因形如牛鼻而得名。
二郎神石
位于万年台风景区内两块巨石,每块高约20多米,直径约5米,呈不规则圆形,相传二郎神去西天,一伞肩挑二块巨石,路过此地,突遇狂凤,伞断石落,由此得二郎神石。
滴水岩
为万年台风景区山顶绝壁处一长形巨石,上面长年滴水不断,永不枯竭。传说古代有一端庄美貌女子,刚完婚不久,一天夫君上山打柴,不幸被一饿狼叼走,只遗下一只草鞋,从此,该女子每天坐在此地盼夫归来,伤心落泪,后化为“滴水岩”。
新月湖
湖面约80亩,坐落于两山之间,湖水清澈见底,湖面碧波荡漾,湖岸绿草茵茵,两岸松涛阵阵,春天竹影婆娑,秋天野鸭成群。游人身临此处,加入诗画入境。
鸳鸯谷
位于新月湖东侧。相传古时有一对青年男女自小在此放牛,青梅竹马,渐生爱慕之情,但男青年的父母百般阻止二人来往,说该女子有克夫相,二人被迫跳崖殉情,故称鸳鸯谷。谷内有一鸳鸯池,由二块巨石靠立而成。池水清澈可掬,湍流不息,是为该青年男女洗浴之地。鸳鸯谷内,泉水叮咚,悬崖上青藤缠绕,奇树苍翠,野果摇动。每年清明前后,峭
壁上的映山红,团团如火如荼。谷内“一线天”深邃幽静,“巨蝉扑食”石惟妙惟肖。
延寿寺
坐落于静屏山之峰,据寺经专家考证,该寺始建于公元1173年宋徽宗年间,当时宋徽宗巡游私访于庐州,途径静屏山小憩,即兴“此乃延寿佳境”而得名。后经战火、匪盗,几度废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重建,是善男信女信佛圣地。
7.竹丝湖
竹丝湖地处无为西南端的牛埠镇东南部,东临长江,西靠三公山,湖面1.6万余亩,水深平均约3米,是无为县境内唯一的天然淡水湖泊。竹丝湖原名横山湖,又叫黑沙湖。因湖周山多,每年汛期洪水暴发,将山上的竹丝冲入湖内,当地群众撒网打鱼时,网带上许多竹丝,故后改称为竹丝湖。
竹丝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有山势巍峨的三公山,有似一对情人卧躺在竹丝湖东岸的横山与益山,有神奇的裂山,有两山对峙如桥墩的黄龙桥山,有盛产梅花鱼的清水涧,还有留下许多美丽传说的石婆洼、龙门桥、擂鼓墩、万丈楼等。
8.黄金塔
黄金塔坐落于无为县无城镇凤河行政村东侧的西河之畔。黄金塔为历史上号称“十里三黄金,凤凰赶麒麟”的所在黄金塔地。北宋早期,无为境内佛教兴盛,僧侣众多,遂在汰水内辟地建寺,名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形成规模宏大的佛寺建筑群。但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毁坏,南汰寺与黄金塔也迭经动乱,从兴到衰,最后只剩下孤塔一座。据《无
为州志》记载,黄金塔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
该塔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边形,面阔3.4米,塔高35米,九层砖塔 ,一二层、二三层之间为双层腰檐,腰檐层层仿木斗拱均为鸳鸯交手,底层西半侧设佛龛室,二层内壁东、南、北侧各置一佛龛座,顶部有木质藻井。塔底部为饰有莲花砖雕须弥基座,结构牢固,塔体庞大,逐层内收。其造型挺拔,凝重稳固,巍然屹立。该塔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面修复,是安徽省存世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1981年被列为首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青苔洞
青苔洞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西北石涧镇的青苔山中,地处无为、巢湖交界处,距无为县城16公里,离巢湖仅20公里,并与银屏山风景区相邻,巢无公路横亘在青苔山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青苔洞总面积2万平方米,游程约4000米,洞体深长,景观奇特,气势宏大,全洞又分上、下两洞,上洞为山体断裂和岩层面发育而形成,专家称其为天池洞,全长约2400米,其中一长约1200米,高达百米的大峡谷为洞中奇观,峡谷蜿蜒曲折,谷底流水潺潺,两边是悬崖峭壁,其间一方巨石高达百米,突兀森郁,气势雄浑。洞壁上长有许多石花、石枝、石旗、石鹅管等珍奇钟乳石,晶莹剔透、琳琅满目。下洞为一条地下暗河,专家称之为清泉洞,洞道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清澈见底的泉水源源不断地从洞穴底部流淌,形成多处跌水、溶潭,构成一组组亮丽的奇特景观。
青苔洞集中了溶洞景观雄、奇、幽、野、险、绝六方面的特色,是十分难得的溶洞奇观,为国内罕见,世界少有,洞外四周环山,山上树木苍翠,郁郁葱葱,洞口前为一天然水库,青山倒映,碧水涟漪。洞的左边一华里处有一座庙宇叫“天池庵”,据《无为县地志》记载,天池庵建于明末清初,飞檐翘角,古朴宏伟,庙的四周古柏森森,清泉长流,此庙
香火很盛,前来拜佛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10. 三公山
位于无为县西南部昆山乡的三公山,其主峰海拔676米,为芜湖市最高峰。因地跨无(为)、枞(阳)、庐(江)三境,是鸡鸣三县之地,故名三公山。关于三公山的来历还有一番说道:传说九华老爷自新罗国渡海南来,见那三公山春来百花争艳,莺歌燕吟;秋至山果飘香,豕突狼奔;夏激清泉,冬覆冷雪。且有九龙护体,便生有住锡于此传经礼佛之意。当他登临此山时,因为山乃九小龙相护,龙体幼小,支撑不起九华老爷的万乘之躯,山体动摇,吓得九华老爷连忙起身离去。这样山西面就留下他起身时踩下的“大脚印”,巨大石体上的这个脚印可容一个小孩子在里面睡觉。山南有裂山,山顶裂开,长逾一华里,深不可测,那是因九华老爷起身时用力太猛而蹬裂。不得已,他跨江东去,登上了现在的九华山。三公山从此与九华老爷失之交臂。
在山半腰,有座寺庙藏王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在北峰,有座天然的龙王洞,供奉的是龙王菩萨。三公山中还有多处山神庙。
山上有一块高耸凸起的巨石,这就是著名的石婆洼景点。
洼东是“万丈楼”、“晒稻石”景点。所谓万丈楼,巨崖千仞,两侧万丈深渊,山顶是平坦的石梁,厉风劲吹,巨大的石梁上,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石穴,这是大自然长期风化的结果。穴中有积水,状如袖珍小潭,潭中细虾水虫漫游其中,远看就像大幅地图上一个个星罗棋布的湖泊。在北面地势稍洼处,有一大潭,潭径五丈见方,内有娃娃鱼等珍稀水生动物,只是现在难寻它的踪影。山顶的北面有一石梁相亘,这是一石寨遗址。据当地老人说,此地曾啸聚一支抗清勇士,与官府展开了数十年的抗争。石寨早已荡然无存,只
有残存的石墙,还在见证当年的金戈铁马。
洼西是黄龙桥景区。峡谷高起处,相对而出的两块巨型石岩状如桥墩,黄龙桥之名由此而来。那么为何有墩无桥呢?相传二郎神奉玉帝之命,要陷此地民众于汪洋大海之中,命二郎神在一夜之间在此造一天桥,桥成后,此地即汪洋一片。这消息被石婆洼中大小二石婆婆知道了,为救民众于水火,她们决心打破二郎神的造桥计划。于是二石婆商议,在当天半夜她俩一个学鸡叫,一个作犬吠,二郎神听到了鸡鸣狗吠,以为天亮,只得匆匆留下这两个桥墩,上天复命。一方百姓得以平安。可玉帝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大怒,着雷公来惩罚石婆,可怜大石婆的头被雷电劈断,飞落黄龙桥边。小石婆见状吓得赶紧把头缩进肚中闷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