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7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 ) A.交替期 B.发展期 C.成熟期 D.衰减期
2.组织的横向结构为组织的( ) A.职能结构 B.层次结构 C.部门结构 D.职权结构
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 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 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4.我国农业推广网络的中枢和骨干是( ) A.部、省级推广机构 B.省、市级推广机构 C.市、县级推广机构 D.县、乡级推广机构 5.推广组织机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 ) A.推广服务系统 B.目标团体系统 C.推广人员 D.农民
6.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 A.转化率 B.推广度 C.推广率 D.推广指数 7.“S”型曲线表示( )
A.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B.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C.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D.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8.组织的内部要素不包括( ) A.战略 B.技术 C.人员 D.环境
9.一般推广项目计划最佳期限为(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0.关于农业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组成的合理结构为( )A.顺塔形 B.倒塔形 C.蜂腰形 D.柱形
11.土壤区划属于( ) A.物化产品 B.技术性产品
C.技能和技巧 D.服务性的知识产品
12.农业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中,最高一级是( ) A.农艺师 B.助理农艺师
C.推广研究员 D.高级农艺师
1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4.对于一般推广方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技术和信息主要来源于高层 B.其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C.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 D.推广项目一般由地方制定 15.“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属于( ) A.政策目标 B.中间目标 C.实施目标 D.教育目标
16.按指导方式分类,以下属于集体指导的是( ) A.培训 B.报纸
C.鉴定会 D.田间示范
17.以下属(武汉自考)于个别指导法的是( ) A.小组讨论 B.农户访问 C.成果示范 D.录音录像
18.在人员构成合理的省级推广机构中,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大体为( A.1∶2∶3 B.1∶3∶5 C.1∶4∶6 D.1∶5∶9
19.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 ) A.个别方式 B.群体方式 C.大众方式 D.书面方式
20.提高成果分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 ) A.提高技术上限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D.提高经济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一般说来,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有( ) A.技术先进适用 B.智力开发 C.综合效益显著 D.适宜范围广 E.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问题
22.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包括( ) A.专业结构 B.能级结构 C.年龄结构 D.知识结构 E.能力结构
23.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 A.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宜的原则 B.动态中稳定的组织结构与形式的原则
C.合理发挥部门功能,从整体系统上求得最佳结构的原则 D.技术领先原则
E.组织设计利于组织自身功能发挥的原则 24.“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表现在( ) A.假定目标人口的一致性
B.创新的报酬对后来的采用者与较早的采用者是不同的 C.信息失真
D.在技术发展中倾向进步农民的偏见
E.进步农民在控制环境方面有较成功的经验 25.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方法有( ) A.调查研究法 B.比较分析法 C.预测技术法 D.整体综合法 E.优选决策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创新扩散 27.农业推广计划 28.组织结构
29.现代的农业推广 30.方法示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31.简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32.简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步骤。 33.简述大众传播法的特点。 34.简述农业推广的原则。 35.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作用。
36.简述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7.试述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成果分布的对策。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农业推广技能试题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大 中 小】 [ 2010年8月11日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养殖业试验中,大多数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哪种途径来避免?( ) A.试验实施 B.试验设计
C.设计对照 D.试验规则
2.有利于农民到现场看到、听到、问到、做到的是( ) A.方法示范 B.中间试验示范 C.成果示范
D.“百千万”农业技术示范
3.农业推广部门常以以下哪个部门作为专门的农业技术咨询服务机构?( ) A.专业课题组 B.农业技术协会 C.农业技术推广咨询站 D.专家顾问团
4.集锦式农业科技简报所选文章的字数一般为( ) A.150~200字 B.200~300字 C.300~500字 D.没有明确限制
5.以实施“菜篮子工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又有利于城郊自身经济的发展,这种农业开发类型是( ) A.庭院经济开发型 B.城郊农业开发型 C.生态农业开发型 D.绿色企业开发型
6.“星火计划”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年份是( ) A.1980年 B.1985年 C.1988年 D.1990年
7.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均具有的特点是( ) A.针对性强 B.指导范围大 C.双向交流 D.直接解决问题
8.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走样失真的现象叫( ) A.噪声干扰 B.差错
C.畸变 D.缺项
9.在编制方面,目前我国农业推广单位确定的高、中、初三级推广人员适宜的比例为( ) A.1∶2∶3 B.1∶2∶4 C.1∶3∶5 D.2∶2∶4
10.在试验地准备时,为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耕作情况最为相似,耕地的方向应与( ) A.小区长边的方向垂直 B.区组长边的方向垂直 C.小区长边的方向平行 D.区组短边的方向平行
11.在裂区设计中,一般试验误差要小一些的是( ) A.主区因素 B.副区因素 C.两者一样大 D.试验处理
12.衡量农业推广文章价值及水平高低的首要标准是( ) A.结构 B.语言 C.观点 D.主题
13.“绿色证书”是针对以下哪类人员而签发的从业的技术资格凭证?( ) A.农业局长 B.农技站长 C.农民
D.农业推广人员
14.大多数人面对他人讲话时,都有一种羞怯心理,为使怯场心理降到最低水平,农业推广人员必须掌握的本领是( ) A.听众心理调节 B.自我心理调节 C.声调运用 D.表情神态控制
15.农业推广论文的三段式结构和多项式结构均要具有( ) A.摘要 B.关键词
C.附录 D.结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多因素试验可以研究( ) A.叠加效应 B.互作效应 C.主效应 D.负效应 E.简单效应
17.在农业技术市场经营活动中,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有( ) A.沟通买卖双方 B.研制和提供技术产品
C.集中和扩散技术商品和提供科技信息 D.组织和协调技术市场活动 E.技术市场的预测和监督
18.国家推广计划的选项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对行业技术进步具导向作用 B.技术先进、适用
C.技术不论鉴定与否,只要示范过 D.技术覆盖面不宜太大 E.投资回报率高
19.农业推广语言运用的原则有( ) A.深入浅出 B.启发创新 C.朴实平等 D.科学规范 E.事实教育
20.农业推广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原则是引用( ) A.相关基础上尽可能多的文献 B.精选出为数不多的文献 C.最新近的文献 D.最重要的文献 E.亲自阅读的文献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中间试验 22.技术咨询 23.随机区组设计 24.农业推广档案 25.文章主题创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26.简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原则。 27.简述推广资金的管理原则。 28.简述农业科技简报写作的主要内容。 29.信息有哪些主要特征?
30.简述成果示范中的科技示范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3分,共25分) 31.试说明企业牵动型的技物结合型两种推广形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32.试述控制土壤肥力差异的小区技术。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方法不包括( ) A.单位自评 B.群众评价 C.行家评价 D.专家评价 2.《农业改良助长法》出自( ) A.美国 B.印度 C.日本 D.爱尔兰
3.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类型不包括( ) A.技术普及推广型 B.技术经济服务型 C.技术经济实体型 D.技术综合开发型 4.选择推广项目要遵循的原则是( ) A.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综合效益原则 B.以提高生态效益为中心的综合效益原则 C.以提高社会效益为中心的综合效益原则 D.以提高技术效益为中心的综合效益原则 5.集体指导法不包括( ) A.培训班 B.成果示范 C.农户访问 D.小组讨论
6.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 A.国家的需要 B.农民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农业的需要
7.大众传播在信息沟通上的特点是( ) A.主要是双向沟通 B.基本上是单向沟通 C.直接面对农民 D.需要投入的成本高,效益低 8.为了评价推广对象的教育效果,需要考察( )
A.推广人员培训农民数量的多少 B.农民对推广工作的认识程度 C.产量与产值增加情况 D.农民的经济效益提高情况
9.当推广的目的是使农民有成功信心时,不宜采用的推广方法是( ) A.教材 B.讨论会 C.方法示范 D.农户访问
10.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 ) A.成长期 B.发展期 C.成熟期 D.试验示范期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创新一定总是新的东西 B.创新可以是新技术或新技能 C.创新还包括无形的观念 D.创新可以是新的产品和设备 12.下列方法中属于大众传播方式的是( ) A.小组讨论 B.讲习班 C.定点咨询 D.小册子
13.农业推广人员个体和群体的知识的合理组合称为( ) A.专业结构 B.年龄结构 C.知识结构 D.能力结构
14.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组织有关技术经济专家,到项目承担单位,对照合同逐项审核、评议,并做出验收结论,属于( ) A.现场验收 B.专家通讯验收 C.农民验收 D.社会验收
15.对有经验但没有受过训练的推广人员,适宜的培训形式为( ) A.系统培训 B.专题培训 C.以会代训 D.座谈讨论
16.不计成本而取得的每亩最高产量称为( ) A.技术上限 B.成果分布 C.经济上限 D.空白潜力
17.创新扩散理论对于推广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换言之这个创新扩散过程已成为一种农业策略,可称为( )
A.进步农业策略 B.进步农村策略 C.进步农民策略 D.进步策略 18.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成( ) A.组织结构 B.职能结构 C.部门结构 D.职权结构
19.某类成果以非物化的信息形态存在,被传播和使用,如抗旱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等,此类成果属于
( )
A.物化产品 B.技术性产品 C.技巧与技能 D.服务性知识产品
20.在中国远古时代,最早被封为“后稷”的人是( ) A.姬 B.舜 C.弃 D.禹
21.我国按项目推广技术的农业推广方式中,项目确定需要( ) A.先进行试验、示范 B.先进行技术人员培训 C.先进行实施评价 D.先选择,经过论证并报上级批准 22.如果个别农户有个别问题需要解决,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将其定为示范户 B.不拘形式接触 C.走访农户 D.让他参加培训班
23.1985年,由国家科委主持,各高等院校、研究和设计单位、产业部门参加拟定,应用科学技术振兴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称为( ) A.星火计划 B.丰收计划
C.燎原计划 D.国家科技成果重点项目推广计划 24.国外使用“农业推广”一词最早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5.科技示范户一般应选择( ) A.保守农民 B.推广人员 C.乡(镇)干部 D.进步农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1993年,为保障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有法可依,特制定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B.《环境保护法》 C.《水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E.《土地法》
27.农业推广程序中的三个基本步骤是( ) A.招标 B.试验 C.示范 D.宣传 E.推广
28.农业推广项目的准备工作程序包括( ) A.项目申请 B.可行性分析 C.评估 D.立项 E.扩初设计
29.提高技术上限的途径有( )
A.通过农业科学研究获得最高产量的技术措施 B.提高成果分布
C.通过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作物生长条件 D.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
E.有效的经营管理与服务
30.当推广的目的是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关心时,可供选择的推广方法主要有( ) A.讨论会 B.方法示范 C.农户访问 D.新闻报道 E.展览会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狭义的农业推广 32.农业信息系统 33.指导性推广计划 34.推广指数
35.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6.简述农业推广工作的特点。 37.简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38.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
39.简述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40.推广工作效益率可用哪些指标评价?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
41.试述农业推广教育中个别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及应用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准备工作的程序中,首先要作的工作是( ) A.可行性分析 B.项目申请 C.立项 D.扩初设计
2.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 ) A.物化产品 B.技巧与技能 C.服务性知识产品 D.技术性产品
3.农业推广通过以下哪种措施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 ) A.有组织的干预沟通 B.行政措施 C.经济法规 D.技术服务
4.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良种、良禽、苗木、农药、肥料、农具等,这些是属于( ) A.非物质形态技术 B.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 C.新的栽培技术 D.经营管理技能
5.下述有关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效益的大小 B.评定农业推广人员的成绩,便于评选先进 C.评定大众传播方法的效果,以便决定是否采用 D.评定农民的需要,以便确定推广项目
6.以下属于群众性农业推广组织的是( ) A.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B.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C.国营农场农业技术推广站 D.县农机化站
7.接触的推广对象数除以总推广对象数再乘以100%,其值表示( ) A.创新的扩散 B.接触比例 C.推广经济效益 D.推广成效
8.农业推广组织在形式上是一种( ) A.沟通渠道 B.推广目标决策系统 C.服务机构 D.推广工作实施系统
9.在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中,农民听说某种观念和实践,但没有任何详细的信息,此阶段为( A.评价阶段 B.认识阶段 C.试验阶段 D.兴趣阶段
10.属于推广范畴的阶段是( ) A.项目选择阶段 B.试验阶段
C.示范阶段 D.确定目标和计划拟定阶段
11.用以指引推广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满足农民日常需要,最具体可行的目标是( ) A.基本目标 B.一般目标 C.工作目标 D.中间目标
12.一般推广方式在管理上实行的是( ) A.平行管理 B.自由式管理 C.双向管理 D.垂直管理
13.在我国农业推广史上,首创培训与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推广范例的农学家是( )A.贾思勰 B.赵过 C.黄道婆 D.徐光启
14.要求高、中、初级农业推广人员保持合理的比例是指农业推广人员的( ) A.能级结构 B.知识结构 C.年龄结构 D.专业结构
15.“看花容易,绣花难”指的是农业推广教育的( ) A.实用性 B.时效性 C.实践性 D.普及性
16.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成立于( ) A.1949年 B.1990年 C.1993年 D.1995年
17.适合教育性农业推广工作要求的推广计划拟定方式是(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联合拟定 D.专家拟定
18.计算推广成效率是以实际推广面积除以( ) A.总面积 B.推广面积
C.适宜推广面积 D.常年播种面积
19.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 ) A.新技术的传授 B.信息传播 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资源的利用
20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B.能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C.密切了推广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 D.农民知识更新快
) 21.在一个社区中,最早采用农业创新的人称为( ) A.早期采用者 B.创新者 C.早期多数 D.后期多数
2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创新广泛应用的时期称为( ) A.试验示范期 B.发展期 C.成熟期 D.衰减期
23.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24.杂志与报纸相比,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知识系统的特点,但杂志的( ) A.时间周期短,传播速度慢 B.时间周期长,传播速度快 C.时间周期长,传播速度慢 D.时间周期短,传播速度快 25.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是( ) A.提高空白潜力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 D.提高推广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要收集信息,其项目信息主要来源于( ) A.引进技术 B.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 C.农民群众的生产经验 D.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改进 E.人际交往中所获得的信息
27.以下属于大众教学法的有( ) A.幻灯 B.电影 C.录像 D.田间插旗
28.大众传播法的特点是( ) A.信息传播速度快 B.信息传播成本高
C.传播的技术、信息具有权威性 D.难以进行双向沟通 E.效益高
2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包括( ) A.成果产出系统 B.成果扩散系统 C.成果采纳系统 D.成果沟通系统 E.成果转让系统
30.推广信息的内容,主要取决于( ) A.目标 B.推广对象 C.推广策略 D.组织 E.推广工作者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随机询问调查 32.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33.广义的农业推广 34.效果示范法 35.创新扩散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6.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是什么? 37.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缺陷有哪些? 38.简述集体指导法的特点。 39.农业推广计划的验收方式有哪些? 40.简述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41.试述农业推广组织机构在推广工作中的职能。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准备工作的程序中,首先要作的工作是( ) A.可行性分析 B.项目申请 C.立项 D.扩初设计
2.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 ) A.物化产品 B.技巧与技能 C.服务性知识产品 D.技术性产品
3.农业推广通过以下哪种措施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 ) A.有组织的干预沟通 B.行政措施 C.经济法规 D.技术服务
4.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良种、良禽、苗木、农药、肥料、农具等,这些是属于( ) A.非物质形态技术 B.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 C.新的栽培技术 D.经营管理技能
5.下述有关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效益的大小 B.评定农业推广人员的成绩,便于评选先进 C.评定大众传播方法的效果,以便决定是否采用 D.评定农民的需要,以便确定推广项目 6.以下属于群众性农业推广组织的是( ) A.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B.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C.国营农场农业技术推广站 D.县农机化站
7.接触的推广对象数除以总推广对象数再乘以100%,其值表示( ) A.创新的扩散 B.接触比例 C.推广经济效益 D.推广成效
8.农业推广组织在形式上是一种( ) A.沟通渠道 B.推广目标决策系统 C.服务机构 D.推广工作实施系统
9.在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中,农民听说某种观念和实践,但没有任何详细的信息,此阶段为( ) A.评价阶段 B.认识阶段 C.试验阶段 D.兴趣阶段
10.属于推广范畴的阶段是( ) A.项目选择阶段 B.试验阶段
C.示范阶段 D.确定目标和计划拟定阶段
11.用以指引推广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满足农民日常需要,最具体可行的目标是( ) A.基本目标 B.一般目标 C.工作目标 D.中间目标
12.一般推广方式在管理上实行的是( ) A.平行管理 B.自由式管理 C.双向管理 D.垂直管理
13.在我国农业推广史上,首创培训与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推广范例的农学家是( ) A.贾思勰 B.赵过 C.黄道婆 D.徐光启
14.要求高、中、初级农业推广人员保持合理的比例是指农业推广人员的( ) A.能级结构 B.知识结构 C.年龄结构 D.专业结构
15.“看花容易,绣花难”指的是农业推广教育的( ) A.实用性 B.时效性 C.实践性 D.普及性
16.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成立于( ) A.1949年 B.1990年 C.1993年 D.1995年
17.适合教育性农业推广工作要求的推广计划拟定方式是(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联合拟定 D.专家拟定
18.计算推广成效率是以实际推广面积除以( ) A.总面积 B.推广面积
C.适宜推广面积 D.常年播种面积
19.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 ) A.新技术的传授 B.信息传播 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资源的利用
20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B.能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C.密切了推广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 D.农民知识更新快 21.在一个社区中,最早采用农业创新的人称为( ) A.早期采用者 B.创新者 C.早期多数 D.后期多数
2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创新广泛应用的时期称为( A.试验示范期 B.发展期 C.成熟期 D.衰减期
23.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24.杂志与报纸相比,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知识系统的特点,但杂志的( ) A.时间周期短,传播速度慢 B.时间周期长,传播速度快 C.时间周期长,传播速度慢 D.时间周期短,传播速度快 25.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是( )
) A.提高空白潜力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 D.提高推广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要收集信息,其项目信息主要来源于( ) A.引进技术 B.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 C.农民群众的生产经验 D.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改进 E.人际交往中所获得的信息
27.以下属于大众教学法的有( ) A.幻灯 B.电影 C.录像 D.田间插旗 E.报纸
28.大众传播法的特点是( ) A.信息传播速度快 B.信息传播成本高
C.传播的技术、信息具有权威性 D.难以进行双向沟通 E.效益高
2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包括( ) A.成果产出系统 B.成果扩散系统 C.成果采纳系统 D.成果沟通系统 E.成果转让系统
30.推广信息的内容,主要取决于( ) A.目标 B.推广对象 C.推广策略 D.组织 E.推广工作者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随机询问调查 32.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33.广义的农业推广 34.效果示范法 35.创新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