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研究进展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娱表演在主题公园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型演艺项目如长恨歌,印象•刘三姐等的不断出现,相关的学术论文也渐渐增多,研究方向由对主题公园的关注转向针对演艺产品自身的运作、营销模式与发展策略的多角度探讨.而国内对于旅游空间组织,空间理论的探讨为城市区域旅游空间,或从实证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其区划特点、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发展等问题[7].总体上,国内外更多的关注于节事活动、非物质遗产保护,景区市场营销策略[10],文化产业与旅游演艺的融合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而对于旅游演艺的空间组织方面探讨较少.本文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遵循旅游景区资源分布特点,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构建景区多种旅游功能格局的基础上[11],对演艺项目与核心景区、康体休闲区和服务区等进行合理布局,探讨各组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此对演艺项目的空间组织与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旅游规划理论的补充与景区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2旅游演艺项目的分类
借鉴相关研究,旅游演艺可按照项目持续时间、移动性、演出地点、参与人员、表演内容和演出形式等标准进行划分,但现阶段由于我国景区演艺项目发展的多样性,按照单一标准划分不能很好将其归类,演艺背后的文化内涵所折射出的不同景观不能充分体现.因此,本文按照景观类型与演艺场所尺度的相互关联性对旅游演艺进行划分(图1).
3景区演艺项目空间组织分析
3.1演艺项目空间布局
3.2演艺项目空间组织相互作用研究 4景区旅游演艺空间组织优化路径
近年来,随着印象刘三姐等实景类大型演艺的发展,室外实景演出占据了旅游演艺产业的中心位置.但景区不可片面盲目地采取室外场景设置,室内演艺与室外演艺各有千秋,室外演出有较好的山水背景可增加视觉效果,但易受天气影响,对景区自然环境要求高.室内演出不受天气、自然环境等影响,演出灵活.两种场所设置各有所长,景区应根据自身环境,合理布局.从行为地理学视角出发,景区演艺项目在选址时应考虑游客感知距离理论,其规律为:在旅游初始阶段,感知距离与旅游花费对满意度有正向积极的影响;旅游结束后,感知距离随着满意度水平的增加而减小[14].如将演艺项目布局在实际距离较短的景区前部,观赏演艺项目的花费并不会降低游客满意度.如将演艺项目布局在实际距离远的景区后部,只有高质量的演出将使游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游客感知时会缩短估计距离.运用规律,科学布局,同时也需做好景区内交通设施服务,便于游客形成良好感知,提高满意度.以大区域发展为基点,将地方景区纳入区域热门游览线路,以核心层或中心地带向外,呈蔓延式发展;以景区发展为基点,将演艺项目纳入景区主要游线,以景区不同的核心景点、不同的优势资源地为中心,形成小型环圈,辐射式发展.景区演艺项目布局时可参考旅游线路空间形态,将演艺项目具体落实到线路节点上,将点、线、面相结合,构建区域、次区域、景区、景区核心景点、景区景点旅游圈.景区在对演艺项目布局时可采用数学模型帮助定位,如布局最优模型,多因素作用模型等,该类模型能定量的测算最优吸引游客的场所距离,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虑景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定性分析,将功能区、
景区交通线路、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素纳入参考体系,科学组织各类要素,已期达到景区效益最优.立足于城市发展,综合考虑影响因素,除考虑直接影响演艺项目的因素外,还应注意对演艺项目造成阻碍的因素,如演艺节目的质量、创新性、服务性等要素,该类要素是演艺项目不同板块的组合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因子,只有全面综合考虑该类因子,演艺项目的空间组织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与优化.
5结论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演艺项目在景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旅游规划的角度对演艺项目的空间组织研究进一步发现,多数景区存在演艺项目的空间布局混乱,地方文化的主题模糊,功能区组织不能很好地承载演艺项目等问题.这就要求景区人员对演艺项目的空间布局与组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景区演艺项目空间组织优化时应注意:根据自然环境合理布局、注重游客感知距离、结合旅游线路布局、定性与定量结合,科学组织要素、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对于旅游景区形成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旅游规划理论的补充也具有一定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