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案例分析题)模拟试卷2 (题后含答案
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程某有一祖传的花鸟画,程某与刘某签订买卖该花鸟画的合同,约定价金为30万元。由于刘某未带钱,程某怕刘某携画逃跑就未将该画交给刘某,约定5日后一手交钱一手交画。但是不久之后此画被小偷甲偷走了,而甲谎称此画是自己的,交付给债务人乙来抵偿债务,乙将此画又转卖给丙。5日后刘某带钱来到程某处取画,此时程某拿不出画,于是刘某认为程某违约,把程某告到法院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
1. 小偷对于此画的占有属于( )。 A.善意占有 B.间接占有 C.自主占有 D.他主占有
正确答案:C 解析: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自己无占有的权利而为的占有。间接占有是指占有人虽然不对物予以直接占有,但对于直接占有该物的人具有返还请求权,从而间接地对该物具有管理、支配、处分的状态。例如出质人、出租人、寄托人等对质物、出租物、寄存物是间接占有人。他主占有,即占有人以非所有之意思而对他人财产进行的占有。自主占有是指以物属于自己所有(据为己有的意思)的占有,小偷对于画的占有就是自主占有。因此,本题选C项。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 关于程某和刘某之间的合同以及花鸟画所有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程某与刘某之间的买卖合同已生效,刘某取得该画的所有权 B.程某与刘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未生效,刘某取得该画的所有权 C.程某与刘某之间的买卖合同已生效,刘某未取得该画的所有权 D.程某与刘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未生效,刘某未取得该画的所有权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中,程某与刘某之间的买卖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该花鸟画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起转移。在合同签订之时因刘某因为没有带钱,程某未将该画交付给刘某,并约定5日后一手交钱一手交画,说明起初约定的交付时间是合同签订后的第5日。所以,程某与刘某之间买卖合同生效的时候,画的所有权并没有直接转移给刘某。因此,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3. 假定7月1日程某将花鸟画借给马某欣赏,马某在7月2日不小心将该画毁损,于是在7月3日马某对程某表示会付40万将该画买下,程某表示同意。于是7月4日马某依约向程某交付了价款。该画所有权何时转移?( )
A.7月1日 B.7月2日 C.7月3日 D.7月4日
正确答案:C 解析:简易交付是指动产物权的受让人已经直接占有该动产,在让与人与受让人就移转动产所有权或设立动产质权达成合意时,即视为已经完成现实交付。《物权法》第25条规定:“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依《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标的物在出卖前就已经被买受人占有的,合同生效的时间即为交付的时间。买卖合同的标的物,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交付时起发生所有权转移。因此,本题选C项。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4. 关于该画的返还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已取得了该画的所有权,原所有权人无权请求返还 B.该画的真正所有权人请求乙返还该画不受时间限制
C.该画的真正所有权人可以在乙与丙的转让行为生效之日起两年内请求乙返还该画
D.该画的真正所有权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画的受让人丙之日起两年内请求丙返还该画
正确答案:D 解析:《物权法》第107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因此,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5. 如果题中情况是程某欠刘某的钱到期没有还,刘某带人闯入甲的家中,强行将程某的花鸟画给抢走来抵债,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程某可对刘某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
B.若程某不能举证证明自己是花鸟画的所有权人,程某要承担败诉的结果 C.程某可对刘某行使占有回复请求权
D.程某占有人返还画的请求权的时间是2年
正确答案:D 解析:《物权法》第34条规定:“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因此,A项正确。但是如果程某不能举证证明自己是花鸟画的
所有权人。程某要承担败诉的结果,因此,B项也正确。《物权法》第245条规定:“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因此,C项正确,D项不正确。因此,本题选D项。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013年1月1日,赵与钱口头约定,赵承租钱的一套别墅,租期为五年,租金一次付清,交付租金后即可入住。洽谈时,钱告诉赵屋顶有漏水现象。为了尽快与女友孙结婚共同生活,赵对此未置可否,付清租金后与孙入住并办理了结婚登记。 入住后不久别墅屋顶果然漏水,赵要求钱进行维修,钱认为在订立合同时已对漏水问题提前作了告知,赵当时并无异议,仍同意承租,故现在钱不应承担维修义务。于是,赵自购了一批瓦片,找到朋友李开的装修公司免费维修。李的公司派工人更换了漏水的旧瓦片,同时按照赵的意思对别墅进行了较大装修。更换瓦片大约花了10天时间,装修则用了一个月,钱不知情。更换瓦片时,一名工人不慎摔伤,花去医药费三千元。 2013年6月,由于新换瓦片质量问题,别墅屋顶出现大面积漏水,造成赵一万余元财产损失。2014年4月,赵遇车祸去世,孙回娘家居住。半年后孙返回别墅,发现周已占用别墅。原来,2012年12月赵曾向周借款10万元,并亲笔写了借条,借条中承诺在不能还款时该别墅由周使用。在周向钱出示了赵的亲笔承诺后,钱同意周使用该别墅,将房屋的备用钥匙交付于周。
6. 赵、钱之间租赁合同的租期为( )。 A.3年 B.5年 C.10年 D.不定期
正确答案:D 解析:《合同法》第215条规定,租赁期限6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本案中,赵与钱口头约定租期,又租赁期限为5年,故此租赁行为为不定期租赁。故选D。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7. 关于别墅维修及费用负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订立合同时钱已对漏水问题提前作了告知,赵应自行承担支出的必要费用
B.合同期间是赵在该别墅居住,应由赵承担支出的必要费用 C.赵对别墅的维修属于无因管理,应由钱承担支出的必要费用 D.赵对别墅的维修属于他因管理,应由赵承担支出的必要费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既包括
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仅为他人),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无因管理之债发生后,管理人享有请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本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合同法》第221条规定,承租人在租赁物需要维修时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内维修。出租人未履行维修义务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出租人负担。因维修租赁物影响承租人使用的,应当相应减少租金或者延长租期。赵对漏水问题的知晓不影响钱的维修义务。故选C。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8. 更换瓦片时,摔伤工人的医药费用、损失应由 ( )承担。 A.赵 B.钱 C.孙 D.李
正确答案:D 解析:李为该工人的雇主,应对雇员在从事雇用活动中遭受的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故本题选D。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9. 关于孙对该租赁房屋的使用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该房屋租赁合同由赵与钱约定,赵死亡,合同失效,所以孙失去该房屋的使用权
B.因为赵与孙为合法夫妻,且赵已一次性付清房租,所以孙有权对钱主张自己基于原租赁合同对该别墅的承租使用权
C.因为赵与周的借款合同发生在房屋租赁合同之前,所以周优先享有该房屋的使用权
D.因为赵对该房屋进行了较大装修,所以在约定的租期内,孙仍享有该房屋的使用权
正确答案:B 解析:《合同法》第234条规定,承租人在房屋租赁期间死亡的,与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赁合同租赁该房屋。故选B。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10. 对于赵未经钱同意对该租赁房屋进行较大装修的行为,钱可以要求赵( )。
A.恢复原状 B.折价赔偿 C.返还财产 D.消除危险
正确答案:A 解析:《合同法》第223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故选A。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
题
1986年10月8日出生的王某,在2000年10月1日前共盗窃、抢夺各类财物总计价值约8000元人民币。2000年10月8日,王某在饭店过完生日后,于2000年10月9日零时30分返家。途中见到一行人拎包从身边经过,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拎包人刺伤后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机一部,现金2000元人民币。2000年10月25日,王某在一小区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当日下午,王某以4万元的价格将车卖出。2000年12月20日,王某被抓获。
11.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 A.年满14周岁 B.年满16周岁 C.年满18周岁 D.年满20周岁
正确答案:B 解析:《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答案为B。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12. 王某2000年10月1日前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抢夺罪
D.构成盗窃罪和抢夺罪
正确答案:A
解析:在2000年10月1日前,王某未满14周岁,因而其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A。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13. 王某2000年10月9日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抢夺罪 D.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D 解析:《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王某在2000年10月9日零时30分时已满14周岁,且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故选D。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14. 王某2000年10月9日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 )。
A.财产权 B.人身权
C.社会管理秩序 D.财产权和人身权
正确答案:D
解析: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其行为侵害的是复杂客体,既包括人身权又包括财产权。故选D。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15. 王某2000年10月25日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销赃罪
D.构成盗窃机动车辆罪
正确答案:A
解析:在《刑法》规定的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八种犯罪中并不包括盗窃罪,因而王某2000年10月25日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A。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某日晚,白某看见胡某在取款机上提取现金10万元,便尾随其后意图实施抢夺。至一偏僻处后,白某趁其不备从背后夺过背包。胡某发现后奋力反抗,意图追回背包,白某为抗拒抓捕用刀将胡某刺成重伤。公安机关发现这一犯罪事实后,便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白某意图毁灭证据,便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将白某逮捕。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申请进行审查后,依法作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白某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了公诉。法院依法进行了审理。
16.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白某应该构成何罪?( ) A.抢夺罪 B.抢劫罪
C.故意杀人罪 D.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B 解析:《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B项正确。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17. 检察机关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后,公安机关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下列
做法错误的是( )。
A.向白某出示逮捕证
B.在逮捕后的48小时内通知白某的家属 C.在逮捕后的24小时内讯问白某 D.立即将白某送看守所羁押
正确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91条规定,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A、C两项正确,B项错误。该法第92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D项正确。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18. 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这起案件,如果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需要补充侦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检察院必须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B.该检察院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C.该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D.该案件应当在2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
正确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7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A、C、D三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19. 关于法院在审理该案件时所适用的审判组织,下列组成方式正确的是( )。
A.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至5人组成合议庭 B.由审判员1人独任审判
C.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 D.由审判员3人至7人组成合议庭
正确答案:C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1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至7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至7人组成合议庭进行。本案可能由基层或者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故C项正确。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0. 辩护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根据事实和法律,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它是被告人的一种诉讼权利。具体到本案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审判期间白某没有辩护人,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B.侦查期间,白某可以委托其亲友作为辩护人
C.侦查期间辩护人会见在押的白某,无需经公安机关许可 D.审判过程中,白某可以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
正确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白某抢劫致人重伤,可能会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A项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在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B项错误。该法第37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抢劫罪不属于上述犯罪类型,故C项正确,该法第43条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D项正确。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王某、赵某及孙某临时起意共谋深夜到附近的华丰公司盗窃,在盗窃前三人商量好从华丰公司的后墙进入到其仓库进行盗窃,由孙某负责盗窃所需要的工具及提前查探线路,王某潜入仓库窃取财物,赵某在华丰公司后墙处望风。当晚王某成功进入到华丰公司的仓库,赵某在望风的时候,恰巧碰到华丰公司巡视的保安,在扭打的过程中赵某掏出刀子,连捅保安十几刀,保安当场死亡。随后赵某和对此不知情的王某、孙某一起拿着窃取的财物逃跑。之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并经法院审判赵某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孙某被判处管制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21. 本案中王某、赵某及孙某的共同犯罪属于( )。 A.必要共犯 B.事前共犯 C.特殊共犯 D.简单共犯
正确答案:B
解析:任意其犯,指一人可以实行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的情况。必要共犯,是指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必须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持械劫狱罪等。本案中属于任意共犯,因此,A项说法错误。事前共犯指事前有同谋的共犯,是指共犯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形成。事中共犯指事前无同谋的共犯,共同犯罪人的共犯故意,是在实行着手之际或犯罪过程中形成的。本案中犯罪属于事前共犯,因此,B项说法正确。一般
共犯是指没有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共犯人是为实施某种犯罪而临时结合,一旦犯罪完成,这种结合便不复存在。特殊共犯亦称有组织的共同犯罪、集团性共犯,通称犯罪集团。因此,C项说法错误。简单共犯亦称共同正犯、共同实行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实行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共犯人都是实行犯,不存在组织犯、帮助犯、教唆犯问题。而复杂共犯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工的共同犯罪,不仅存在直接着手实施共犯行为的实行犯,还有组织犯或教唆犯或帮助犯的分工。本案中的犯罪属于复杂共犯,本案中三人是临时起意的,属于一般共犯,因此,D项说法错误。所以,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2. 王某、赵某及孙某分别构成何罪?( ) A.王某、赵某及孙某共同构成盗窃罪
B.王某、孙某构成盗窃罪,赵某属于盗窃罪的结果加重犯 C.王某、孙某构成盗窃罪,赵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D.王某、孙某构成盗窃罪,赵某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D
解析:实行过限,指在共同犯罪中,原共同犯罪中某一或数个共同犯罪人,实施了超过原共同谋定的故意范围以外的犯罪行为。实行过限的犯罪行为由过限行为实施者自己承担,对过限行为没有共同故意的原共同犯罪人,不对过限行为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王某、孙某构成盗窃罪,赵某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因此,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3. 赵某执行死刑的场所是( )。 A.法院 B.监狱
C.刑场或指定的羁押场所 D.刑场
正确答案:C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52条第3款规定:“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因此,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4. 本案中,对孙某管制刑罚执行的机关是( )。 A.监狱 B.公安机关 C.法院
D.社区矫正机构
正确答案: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58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因此,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5. 下列关于本案的证据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安机关在现场收集到的从赵某身上掉落的一张纸条,属于书证 B.附近的摄像头记录下王某及赵某犯罪的过程,属于物证 C.王某在被讯问的过程中的录音和录像,属于视听资料
D.公安机关从赵某藏匿的地方找到的杀害保安的那把刀,属于物证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A中的字条并没有交代用什么特征采证明案件事实。因此不能判断是书证还是物证,因此,A项不选。附近的摄像头记录下王某及赵某犯罪的过程,该录像属于视听资料,因此,B项不选。在询问证人、被害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过程中进行的录音、录像,应当分别属于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勘验、检查中进行的录像,应当是勘验、检查笔录的组成部分。当这些资料用于证明讯问、讯问或勘验、检查程序是否合法等争议问题时,属于视听资料,因此,C项不选。物证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在本案中赵某作案的刀子属于物证,因此。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王某与张某都在某市做药材生意,王某经常受到张某生意上打压,2011年10月,一价值30万元的客户订单被张某抢走,王某愤恨不已。一日,王某约赵某(1997年10月生)、刘某(1995年6月生)一起喝酒,王某对赵某、刘某说:“大哥受张某欺负,你们能否帮大哥出这口气,教训教训张某?”赵某、刘某二人说:“大哥的事就是我们的事。”王某说:“好!事成后,我给你们每人一万元。”于是王某带二人指认了张某。2011年11月3日晚,赵、刘二人尾随张某到家门口,用随身携带的棍棒、匕首向张某刺打,张某反抗,抬腿踢向赵某,使得赵某的匕首刺向张某的大腿动脉血管,导致张某流血过多死亡。赵某回家后,十分害怕,在家人的规劝下,就到当地的检察院自首。王某在被抓后,还主动交代了他在2010年5月曾盗窃某单位财务室的5万元现金。
26. 赵某和刘某应如何定罪?( ) A.均构成故意伤害罪
B.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赵某不负刑事责任 C.刘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赵某不构成犯罪 D.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 解析:《刑法》第17条第1、2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赵某和刘某构成共同犯罪,且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均应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7. 王某构成何罪?( )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伤害罪 C.职务侵占罪
D.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正确答案:D
解析:按照《刑法》第29条的规定,王某构成教唆犯罪,应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另外,因王某还有盗窃某单位财务室5万元现金的犯罪事实,应以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选项D正确。选项B错误。王某不具有杀人的故意,不构成故意杀人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选项C错误。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8. 赵某到检察机关自首,检察院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予以立案 B.不予受理
C.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D.提起公诉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蔡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捡察院立案侦查。同时,该法第108条第3、4款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3款规定。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29. 王某具有的法定量刑情节为( )。 A.可以从重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C.应当加重处罚 D.可以加重处罚
正确答案:B 解析:《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30. 对于赵某和刘某的刑罚,法院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对二人减轻处罚
B.均不予适用死刑
C.对刘某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D.对二人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C 解析:《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选项A、D正确。该法第49条第1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此处的不适用死刑是指既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不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选项C做法错误,故选C。
知识模块:案例分析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