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
——建设方案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目 录
-
第一章 概述 ....................................................................................................................... 5
-
1.1系统建设一般性原则 ............................................................................................................. 5
- - - - - - - -
1.1.1 互通性 ............................................................................................................................................. 5 1.1.2 实用性 ............................................................................................................................................. 5 1.1.3 扩展性 ............................................................................................................................................. 5 1.1.4 规范性 ............................................................................................................................................. 5 1.1.5 易操作性 ......................................................................................................................................... 6 1.1.6 安全性 ............................................................................................................................................. 6 1.1.7 可靠性 ............................................................................................................................................. 6 1.1.8 可维护性 ......................................................................................................................................... 6
- - - -
1.2 系统建设通用技术标准 ........................................................................................................ 6 1.3 系统总体架构 ........................................................................................................................ 7 1.4 系统分级模型 ........................................................................................................................ 7 1.5 系统互连互通抽象模型 ......................................................................................................... 8
- 第二章 系统特色 ............................................................................................................. 10
- - - - - - - -
2.1 实现巡查系统的无缝集成................................................................................................... 10 2.2全面支持各类TCP/IP网络.................................................................................................. 10 2.3 模块化组件结构 ................................................................................................................... 10 2.4专用视频转发服务器 ........................................................................................................... 10 2.5分布式、多服务器架构 ........................................................................................................ 11 2.6 虚拟管理中心技术 ............................................................................................................... 11 2.7 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监控巡查领域 ........................................................................ 11 2.8 数据高可靠性加密 .............................................................................................................. 12
- 第三章 系统主要功能 ..................................................................................................... 12
- - - - -
3.1 信息采集功能 ...................................................................................................................... 12 3.2 信息传输功能 ...................................................................................................................... 12 3.3 实时图象点播 ...................................................................................................................... 13 3.4 远程控制 .............................................................................................................................. 13 3.5 存储和备份 .......................................................................................................................... 13
- - - - - - - -
3.6 历史图象的检索和回放 ...................................................................................................... 13 3.7 报警联动 .............................................................................................................................. 13 3.8 用户与权限管理 .................................................................................................................. 14 3.9 网络与设备管理 .................................................................................................................. 14 3.10 系统的人机交互 ................................................................................................................ 14 3.11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 14 3.12 统一命名规则 .................................................................................................................... 14 3.13 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接口 .................................................................................................... 15
- 第四章 主要设备功能特点 ............................................................................................. 16
- - - - - - - -
4.1 媒体转发服务器 .................................................................................................................. 16 4.2 SIP网关 ............................................................................................................................... 17 4.3 巡查系统管理中心 .............................................................................................................. 17 4.4 网上巡查流媒体服务器 ...................................................................................................... 18 4.5 网络数字视频矩阵 .............................................................................................................. 19 4.6 网络巡查主机 ...................................................................................................................... 19 4.7 远程巡查客户端 .................................................................................................................. 19 4.8 网络存储服务器 .................................................................................................................. 20
- 第五章 巡查系统组成 ..................................................................................................... 21
- - -
5.1 网络要求 .............................................................................................................................. 21 5.2巡查系统中心功能: ........................................................................................................... 22 5.3巡查中心系统组成 ............................................................................................................... 23
- 第六章 系统平台软件方案 ............................................................................................. 25
- - - - - - -
6.1软件系统结构 ....................................................................................................................... 25 6.1.1音视频编码协议 ............................................................................................................... 25 6.1.1.1系统软件平台的信令与传输协议 ................................................................................ 26 6.1.1.2系统平台软件结构 ....................................................................................................... 28 6.1.1.3利用SIP信令控制音视频传输的过程 ........................................................................ 30 6.2系统平台软件的主要功能.................................................................................................... 33 6.2.1系统平台软件的特点 ....................................................................................................... 33
- - -
6.2.2巡考监控部分 ................................................................................................................... 33 6.2.3录像与点播回放部分 ....................................................................................................... 38 6.2.4系统管理部分 ................................................................................................................... 39
- 第七章 系统主要设备 ..................................................................................................... 42
- - -
7.1 SIP、路由、转发三合一服务器 ......................................................................................... 42 7.2 天地伟业流媒体服务器 ...................................................................................................... 46 7.3 天地伟业一体球型摄像机................................................................................................... 50
-
第八章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 51
- 第一章 概述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视频压缩、流媒体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社会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的管理效能,给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运行以充分的技术保证,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 ,覆盖全国各级考试机构和考点的视频巡查网络,实现考试过程和保密室的巡查指挥。
市级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指以维护教育考试安全为目的,运用视频监控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教育考试管理技术建设成的一套综合性业务应用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控的、基于音视频的考场和保密室巡查系统,该系统需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并在此规范的指导下完成同省级巡查中心对接。
- 1.1系统建设一般性原则
- 1.1.1 互通性
网上巡查系统内各级巡查中心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
- 1.1.2 实用性
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切合实际,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教育监考
业务工作需求。
- 1.1.3 扩展性
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系统配套软件具有升级能力。
- 1.1.4 规范性
控制协议、视频编解码、接口协议、视频文件格式、传输协议等应符合国
际、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 1.1.5 易操作性
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
便于管理和维护。
- 1.1.6 安全性
对系统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非法接入、非法访问、病毒感染和
黑客攻击,防雷击、过载、断电和人为破坏等。
- 1.1.7 可靠性
采用成熟、稳定、通用的技术和设备,关键部分应有备份、冗余措施,能够
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有较强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
- 1.1.8 可维护性
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得到及时
有效、快速的修复。
- 1.2 系统建设通用技术标准
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标准和规范:
MOE/Z ××××—2007 《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 GB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16796-1997 GB17859-1999 GB50057-1994 GB50198-1994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367-2001 GA/T368-2001 GA/T379-200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
GA/T388-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GA/T388-2002B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 GA/T390-2002 YD/T 1171-2001 RFC 3261 RFC 2327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SIP:会话初始协议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会话描述协议
ISO/IEC-13818-1 (2000 edition) MPEG音视频封装标准 ISO/IEC-14496-2 MPEG4视频编码标准 ISO/IEC-11172-3 MPEG 音频编码标准
- 1.3 系统总体架构
教育部考试网上巡查系统是包括了监控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音视频技术和教育考试管理技术的一套综合性业务应用系统。从系统构成的主题类型上可分为监控资源、传输网络、监控中心和用户终端四个部分组成。监控资源是系统监控信息的来源;传输网络是连接监控资源、监控中心和用户终端的媒介;监控中心是系统的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用户终端是系统的信息服务对象。网上巡查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1 网上巡查系统总体架构
- 1.4 系统分级模型
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的分级模型如下:
图2 网上巡查系统的分级模型
教育考试网上巡查中心泛指国家各级考试主管部门为了实现远程巡考而建立的起来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际系统,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巡查中心包括下列模块或设备:SIP网关、SIP注册服务、SIP重定向服务、媒体转发服务、用户认证、路由控制、权限控制、管理模块、网络存储、报警、解码、网络矩阵、远程控制、网上巡考流媒体服务器。
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结构根据行政管辖及网络状况做如下划分: 国家级巡查中心(一级中心)-->省级巡查中心(二级中心)-->市级巡查中心(三级中心)-->区、校县级巡查中心(四级中心)- - 〉学校级巡查中心(五级中心)
按照国家行政级别划分,考试监控指挥网络会是一个四级网络。但在某些直辖市或省份,省市两级中心可合并为一级,成为一个四级网络,另外某些省份,省市区三级中心合并为一级,成为一个三级网络,最多五级,最少三级。无论怎样划分,总中心、分中心、节点的总体网络架构不会改变,按照行政级别划分逐级管理的基本结构不会改变。
- 1.5 系统互连互通抽象模型
互连互通是指上级教育考试巡查中心的远程客户端(可能是媒体转发服务器、远程巡查客户瑞、网络视频矩阵或网络存储设备)在双方SIP网关的协调下
从下级巡查中心的远程服务端(可能是媒体转发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或网络存储设备)获取视频流并实现相关的控制。跨级调用视频数据时(如国家级远程客户端调用市级巡查中心数据)处于中间级的考试巡查中心也能够在SIP路由器的协调下从下级巡查中心获取视频流并转发到考试巡查中心。
互连互通抽象模型描述了各级巡查中心间的接口关系,利用该抽象模型可很好地实现各级巡查中心的互连互通,抽象模型见图3:
上级巡查中心 SIP 网关SIP 会话发起 协议 转发服务器 RTP/ RTCP SIP 网关 转发服务器 SIP 会话发起 协议 中间级巡查中心 RTP/R TCP SIP 网关转发服务器 下级巡查中心 图3互连互通示抽象模型
图所示的上下级巡查中心互连互通示抽象模型,通过SIP协议交换控制信令,下级监控中心通过RTP/RTCP协议向上级监控中心发送音/视频数据。中间级巡查中心结构最为复杂,是巡查系统互连互通的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省级巡查中心、市级巡查中心、区(县)级巡查中心可看作中间级巡查中心,而学校级巡查中心位于整个巡查系统的最下层,是巡查系统的基础单元,要实现互连互通需从基础单元建设抓起。
- 第二章 系统特色
- 2.1 实现巡查系统的无缝集成
在国家标准的指导下,采用SIP网关、流媒体、RTP/RTCP等先进技术,实现各个巡查系统间的无缝集成,对监控与巡查系统的前端和后端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能将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有机地连成一体,构建成统一的网络多媒体综合巡考信息服务平台。
- 2.2全面支持各类TCP/IP网络
系统的运行基于全球通用的TCP/IP协议, 超越传统,沟通无限, 无论您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您能够以足够的网络带宽接入互联网,您就可以流畅地观察现场情况。系统支持各类运行在TCP/IP协议上的网络系统:
1.局域网和广域网;
2.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网; 3.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及无线网;
4.PSTN、ISDN、X.25、XDSL、DDN、ATM、帧中继、光纤、微波、无线扩频、GSM及VAST等多种网络。
- 2.3 模块化组件结构
模块化组件也称之为软件构件化(Software Component),这种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软件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提高软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成功率。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量身定做、灵活配置、便于扩展的最佳选择。采用模块化组件的结构搭建的巡考系统的特点是:系统构建方便、系统配置灵活、系统可靠性高。
- 2.4专用视频转发服务器
视频转发服务器除了支持视频点对点传输、组播、广播等基本功能外,还提供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服务等级(DOS,Degree of Service)、视频多链路(Video Multi-Homing)等功能,可为监控巡查不同优先级的用户提供不同等级的视频服务。
- 2.5分布式、多服务器架构
监控巡查系统中监控系统管理服务器采用了分布式、多服务器构架。按业务类型可将系统中的服务器分为:B/S服务器、C/S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服务器既可分布在同一区域也可以分布在不同区域,它们之间通过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系统具有故障切换、冗余备份、全网统一关键数据等功能,从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极大提高。系统采用多级化、目录化、帐户化的管理体系,提供建立大型的和超大型巡查系统的平台和技术手段。
系统服务器构架示意图:
数据库服务器群Internet 或 专网C/S服务器群B/S服务器群
- 2.6 虚拟管理中心技术
系统支持虚拟管理中心的构建,对于较低级别的监控报警中心,使用普通的PC机进入网络,连接上级的管理服务器即可实现监控控制功能,降低了基层管理中心构建系统的费用;具备管理权限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可在网络覆盖的任何地方进行设置、管理、监控、指挥,方便了领导和相关人员操作与使用。
- 2.7 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监控巡查领域
作为扩展选项,系统可采用MapXtreme for java的解决方案将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监控巡查领域。解决方案符合J2EE规范,能满足跨平台、高品
质、高性能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开发需求,并能通过中间件兼容ARCINFO、DXF等矢量电子地图。前端视频监控与电子地图紧密结合,满足监控巡查大范围、高清晰度地理信息的需求。提供精准、直观、快速的地图和地标显示及定位。
- 2.8 数据高可靠性加密
作为扩展选项,可采用DES和RSA算法对所有通过网络传输的音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加密,配合其他多种安全措施有效地保证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和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 第三章 系统主要功能
网上巡查系统应能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音视频及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转换、显示/存储、控制;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应能与报警系统联动,宜提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
- 3.1 信息采集功能
巡查系统前端信号包括视频、音频、报警等多种输入,从前端设备上来说可能是报警器、摄像头、视频编码器、IP摄像机、流媒体服务器,信息采集就是完成这些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标准化,其中视频数据采集是本系统中最复杂工作,视频数据又是巡查系统最重数据。
- 3.2 信息传输功能
控制信息、巡查信息、报警信息和视频信息等,按照工作流程在网络系统各级传输;
通过有线或无线等传输媒介,经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光/电或数/模转换等方式,将前端设备的图像及报警信号传输至控制设备。
可单独或组合选择有线(光纤、同轴电缆、电信宽带等)或无线(微波、扩频\\跳频、公共无线宽带等)传输方式。
具有动态适应网络传输状况和网络带宽的能力,具有全系统带宽管理和流量控制能力。支持大用户量的并发接入,保证在大量图像访问情况下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 3.3 实时图象点播
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的实时点播,支持点播图像的无级播放、图像抓帧。
- 3.4 远程控制
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对前端设备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能够设定控制优先级,对级别高的用户请求应有相应措施保证优先响应。
依据授权将网络用户发出的控制命令传送到前端监控设备,实现巡查中心及授权用户对前端任意一路监控图像的调用和控制。
- 3.5 存储和备份
前端监控设备及各级巡查中心,均可对巡检、报警、视音频、系统日志等信息予以存储。存储和备份的报警、巡检等历史数据信息,可在网络系统中依据授权进行访问。
系统应能存储下列信息并保持一定时间,可配置专用存储设备备份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
报警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的音视频信息。
巡查中心操作员人工指定或通过编程定时指定的现场音视频信息。 用户操作、设备巡检等系统日志信息。
各级系统对接收到的巡检信息、报警信息和视音频信息等按照信息的含义和归属进行分类,重要事件的图像可作永久存储,并且提供异地备份。
存储的历史视频数据要求进行防篡改处理,例如增加数字水印或者数字签名,使之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 3.6 历史图象的检索和回放
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文件并回放;回放应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帧进退、画面暂停、图像抓帧等;支持回放图像的无级播放。
- 3.7 报警联动
当监控点存在报警设备时系统应具有与报警设备联动的接口,报警发生时能切换
出相应部位的视音频及报警信息,并进行记录;对某些特定监控点,可实现视频移动侦测功能;系统宜支持与其它业务系统进行报警联动接口。
- 3.8 用户与权限管理
巡查中心应具有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的功能。用户及权限管理可由各级巡查中心独立执行,也可集中执行。用户及权限管理模块应定义用户对设备的操作权限、访问数据的权限和使用程序的权限。
巡查中心的用户应有权限获取所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监视图像,当需要获取非管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图像时,需要获得有效授权。
用户可提供对前端设备进行独占性控制的锁定及解锁功能,锁定和解锁方式可设定。
- 3.9 网络与设备管理
需要对网上巡查系统范围内的系统设备、网络进行管理,收集、监测系统范围内的监控设备、相关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对有权限调用访问本级巡查中心系统的用户进行监控。
- 3.10 系统的人机交互
系统应具有直观、友好、简洁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视频画面分割显示、字幕叠加等处理,能反映自身的运行情况,对下列状态给出指示:正常状态、报警状态、故障状态。
- 3.11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网上巡查系统应具备保证信息安全的各项措施,包括身份认证、设备认证、前端设备和社会巡查中心的接入安全、移动监控系统的接入和传输安全、图像信息的防篡改等。
- 3.12 统一命名规则
对系统中的设备、用户进行统一代码;以数字字典的方式将学校(考点)、区县、市、省等考试管理机构进行统一命名编码并保存在数据库中,省、市、区县校等编码由国家教育考试中心来定义并发放给各级考试管理机构及学校。学校编码由上级考试管理机构来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来定义,并逐级上传直至到达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名规则采用DNS的方式,所有的资源采用分级命名,
联合定位的方式。
- 3.13 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接口
系统提供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互联接口。作为系统扩展考虑,网上巡查系统宜能与应急指挥系统(包括视频会议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相互集成。
- 第四章 主要设备功能特点
如前所述,一个完整的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巡查系统管理中心、巡查系统注册中心、故障恢复控制台、SIP网关、媒体转发服务器、网络存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数字视频矩阵、大屏电视墙、远程巡查客户端。
可以这样认为:SIP网关、媒体转发服务器是连接不同巡查中心的桥梁,是互连互通的关键设备;而部署在各个学校和保密室的网上巡查流媒体服务器是系统最基本的音/视频数据采集单元,是互连互通的基础设备;巡查系统注册中心完成SIP注册、SIP重定向等功能,是互连互通的调度核心;巡查系统管理中心完成组、用户、设备、权限等管理工作,是一个大型系统不可或缺的管理核心。 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设备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 4.1 媒体转发服务器
媒体转发服务器在多个用户并发访问同一个图像资源的情况下,为了减轻视频编码设备的压力和节约网络带宽,通过视频转发模块与视频编码设备建立单路连接,然后采用组播、分发或广播的方式将图像转发给用户,提供了多级转发、带宽自动适应等功能。支持多级转发的集中转发服务器的实现和部署,使得构建跨区域乃至全球性的大型考试巡查系统为了可能。其主要特点包括:
● ● ● ● ● ● ● ●
MPEG-4视频编码、Program Stream 系统流的封装 支持IP、UDP、RTP、RTCP、SIP等网络协议 支持点播、组播及广播 支持视频多路复用 网络拥塞控制 视频路由控制
视频传输优先级控制
进行音/视频数据压缩及封装
下级巡查中心向上级巡查中心发送的视频流必须满足下列要求:MPEG-4视频编码标准,图像分辨率应支持4CIF(704×576)或CIF(352×288),MPEG Layer II 音频编码标准,Program Stream 系统流封装。当下级巡查中心或下级设备传输过来的音/视频数据不符合上述规范时,媒体转发服务器扩展模块如:软件码
转换模块、硬件二次编码模块能将这些非标准的视频流转换成标准视频流。
- 4.2 SIP网关
SIP网关可以看作SIP的服务器代理,系统内的所有终端都通过它接受SIP的后台服务,SIP网关也是上下级巡查中心间实现控制信令交互的关键,上下级巡查中心都是SIP网关实现控制信令的通信,SIP网关的主要功能特点包括:
支持标准SIP2.0
支持国标《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 SIP URI统一命名规则、分级命名、联合定位 SIP URI组、用户、树形列表管理 SIP URI地址解析 设备/用户认证功能 路由控制功能
视频访问呼叫过程控制 视频远程访问权限控制 远程云台/镜头控制 建立SIP网关间的信任关系 流媒体的NAT穿越控制 统一管理接入的SIP终端
- 4.3 巡查系统管理中心
巡查系统管理中心主要完成系统域、子域、用户、设备的管理,这里的域、子域主要是指寻查中心及其下属寻查中心,用户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和远程客户端,设备主要是指SIP网关、转发服务器以及流媒体服务器,主要要求如下:
采用基于B/S结构的管理模式 支持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两种模式 直观显示巡查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基本参数设置,如是否跨级管理,中心IP地址、端口设置 基本信息维护,如用户的密码、单位、联系方式等 查看系统内设备的在线信息
远程用户对考场图象的访问、控制、历史数据播放精确到每一个教室
添加、删除、修改组、用户、设备 可设置各级SIP网关的相关信息 可设置各级转发服务器的相关信息 可设置各流媒体服务器的相关信息 能实现系统核心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生成和打印系统用户、设备清单报表 可最多支持8级域、子域管理
SIP URI统一命名规则、分级命名、联合定位 SIP URI组、用户、树形列表管理 用户、设备在线信息统计
- 4.4 网上巡查流媒体服务器
网上巡查流媒体服务器是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网上巡查流媒体服务器是把模拟视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本地存储,并能放上网络传送的设备。它的编码和控制要符合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技术规范标准”中的规定,其主要特点包括:
支持《规范》规定的音/视频压缩和视频传输规定 需通过国家公安部安全防范产品质量检测 集成SIP UA
操作模式:面板、鼠标、遥控器
区域动态检测:每画面可设置192个动态检测区域,多级灵敏度设置 图像质量:图像质量6档可调
区域屏幕:可屏蔽画面中任意大小的一块区域
TV调节:可设置TV输出的区域、亮度、对比度等等参数 音/视频接口: BNC
报警输入输出:接地输入/继电器输出 回放模式:快进、快退、慢进、慢退等
支持监视器输出外同时支持标准的计算机显示器输出
具有图像水印技术,可叠加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及其他信息,防止图像篡改 优化的文件储存结构,防止硬盘碎片,加快检索速度
硬盘工作管理采用非工作盘休眠处理,减少散热和功耗,延长硬盘寿命 完善的文件备份功能,拥有USB2.0本地备份接口,支持通过网络下载文件 支持多种解码协议 支持多级用户权限设置
- 4.5 网络数字视频矩阵
网络数字矩阵是可以把下属巡考系统中任何一个考场的MPEG4 视音频数据流转变为模拟视音频信号的设备。在巡查系统中,网络数字矩阵从网络上获取视音频数据流,将数字信号转换还原为模拟信号,输出到电视、多媒体大屏幕、功放等模拟视音频设备。数字矩阵是网络解码器的进一步的扩展,将原有的功能单一的点对点视频解码功能进行了极大的丰富,支持了无限路数输入和多种传统矩阵一致的切换功能。
无限路数输入、输出可堆叠 安装方便、无需大规模的布线
4/8/12/16路视频实时解码,模拟信号视频输出 10M/100M网络接入
可接收前端报警信号并自动切换到相关通道
支持定时切换、分组切换、报警切换、自动切换等方式 可以访问前端录像并回放
- 4.6 网络巡查主机
网络巡查主机可以通过网络对前端设备的监控画面进行实时浏览,云台的左右上下移动,镜头拉近拉远,变焦等控制,所辖范围内任意一个通道的历史录像数据查询,回放以及下载等功能。可以对所辖区内的所有监控画面进行分组轮巡。最多可同时显示16路画面。具有强大的网络控制功能和友好的操作界面。安装有专用的网络下载备份软件,可以将前端设备的历史数据录像快速的下载到网络巡查主机上进行备份。
- 4.7 远程巡查客户端
远程监控客户端是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具有远程浏览,控制等功能,远程巡查客户端大大强化了权限管理、网络服务、优先级控制功能等功能,操作界
面中有登陆对话框、云台镜头控制面板等,在设置菜单中有“切换方案”等选项,操作界面友好方便。
- 4.8 网络存储服务器
存储服务器主要完成前端采集的视频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备份。
- 第五章 巡查系统组成
- 5.1 网络要求
整个市级巡查系统平台所起的作用是一个承上启下,上联省级巡查系统中心,下联各区县级巡查中心,因此他的网络条件要求要非常的好,才能使传输的图像更清晰。在市级巡查系统平台需要的网络条件如下:
1、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公网IP地址:比如公网IP是:213.22.34.234
2、分别为SIP服务器、转发服务器、管理平台服务器及流媒体服务器(用于保密室,如果不用则不配)分配一个独立的固定的内网IP地址(即内网的IP地址不能用自动分配而要用指定IP地址,同时SIP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的IP地址不能和其它的机器的IP地址有冲突);比如:SIP服务器的内网IP地址为:192.168.0.22;转发服务器的内网IP地址为:192.168.0.23;管理平台服务器的内网IP地址为:192.168.0.24;流媒体服务器的内网IP地址为;192.168.0.25
3、网络交换机必须能做端口映射:如上面所假设的IP地址我们需要做如下的端口映射:
服务器
外网IP
映射到内网IP
SIP服务器UDP和TCP端口
映射
213.22.34.234 213.22.34.234 213.22.34.234
192.168.0.22 192.168.0.24 192.168.0.25
管理平台服务器端口映射
流媒体服务器TCP端口映射
- 5.2巡查系统中心功能:
1) 国家标准连网:配置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SIP及视频流接口。可实现上至省级甚至国家级巡查中心,下至市级、区县级或学校巡查中心的连网。 2) 实时监控:可通过电视、监视器、PC客户端等显示所管辖考点内所有考场的画面,实现画面分割、分组切换显示、自动循环切换显示等功能。 3) 网络存储: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存储策略在中心自动或手动存储考场图像。
4) 检索查询:在中心可实现按学校、设备、考场、日期、时间等参数查询学校端的录像。 5) 远程下载:通过网络下载学校端流媒体服务器存储的考场图像。 6) 远程回放:在中心PC上直接播放学校端流媒体服务器存储的考场图像。 7) 远程控制:在中心对学校端的云台镜头及流媒体服务器录像的起停进行控制。 8) 并发服务:多级远程终端同时访问一个考场时,可以提供多路实时流转发。
9) 灵活的管理模式:巡查系统管理中心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模式是集中管理,集中管理由中心管理员统一完成远程用户、SIP网关、转发服务器、流媒体体服务器的添加、删除、修改、维护等工作。另一种模式是分布式管理,各下属巡查中心系统管理员使用远程虚拟控制台,利用上级巡查中心的系统管理功能和服务进行分布式管理,实现
各自的管理功能。
10)远程用户管理:可按要求添加、删除、修改远程用户。远程用户按树状结构部署以及用户权限设置,各自有自己的远程访问范围,每个远程用户都需要有自己的登录名和密码。 11) 安全认证管理:合法设备和远程用户进行注册;并对接入巡查系统的设备、用户等的合法性进行验证。 12) 软件狗验证机制:根据我们在巡查系统建设中的经验,在中心增加考试模式的选项。这个选项只在重要考试期间启用。启用后所有远程用户要登录和访问本系统都必须使用软件狗。每个软件狗都有唯一序号,中心数据库会记录这些用户的远程操作。非考试期间远程用户可以不需要软件狗,只需正确输入自己的合法帐号和访问密码即可。 13)权限管理:远程用户权限包括实时图像查看、历史图像查看、云台镜头控制、录像的启停等,对一级的用户这些权限设置可精确到每个考场。 14)优先级控制:可为远程用户设置访问优先级,当两个远程用户同时控制一个前端设备时级别高的用户可抢占控制权,当网络带宽有限时级别高的用户将优先使用带宽。 15)SIP域管理:每个下属巡查中心可看作一个SIP子域,如市巡查中心可看作省级巡查中心的子域,学校则可看作市级巡查中心的子域,各个SIP域的管理员可完成自己的相关设置工作。 16)跨域访问:在省级巡查中心的授权下,各市远程用户可实现平级跨域访问,如A市巡查中心可远程监考B市的考场,B市巡查中心可远程监考A市的考场,起到交叉监考试的作用。
- 5.3巡查中心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市级教育考试网上巡查中心组成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系统主要由下列设备组成:管理平台服务器、SIP网关服务器、媒体转发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无保密室时不配置)、交换机、网络矩阵主机、操作控制台、大屏电视墙、远程巡查客户端、网络存储服务器等。
在监控中心用8台42寸液晶组成电视墙,考虑到在大屏电视墙上还要显示视频会议的输出视频,TANDBERG 550 MXP视频终端的视频输出端接一台视频分配器,将视频会议的输出信号一分为二,一端边到南大分会场,一端联接到一台16进8出的模拟矩阵。8路数字矩阵主机输出的8路模拟信号再接到一台16进8出的模拟矩阵上。数字矩阵输出的每一路模拟信号可以是单路画面,也可以是组合画面。即每一个液晶电视可以显示一路画面也可以显示组合画面。组合画面只占一路带宽。全市所有监控点都可以在大屏电视墙上轮巡显示出来。
再根据用户要求在控制中心要做通风和隔音处理,考虑到控制中心的机器没有什么大的散热设备和噪音设备,在这里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了。通风设备主要加两台空调,隔音设备主要对四周墙用穿孔吸音板做一道吸音层即可。
- 第六章 系统平台软件方案
- 6.1软件系统结构 - 6.1.1音视频编码协议
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MPEG-4协议进行音视频编码。合MPEG-4视频编码标准(Advanced Simple Profile 不带B帧,不带GMC),图像分辨率应支持4CIF(704×576)和CIF(352×288)并可调,在4CIF的分辨率下,图像清晰度不低于400线。应能根据需要扩展支持MPEG Layer II音频编码标准,并支持Program Stream系统流的封装。MPEG-4视频编码的标准应遵照 ISO/IEC-14496-2的具体规定;MPEG Layer II音频的编码标准应遵照ISO/IEC-11172-3的具体规定;Program Stream系统流的封装标准应遵照 ISO/IEC-13818-1 (2000 版本)的具体规定。 系统码流
一般要求:符合ISO/IEC 13818-1(2000)标准的规定。 具体要求:复合流方式采用PS流的格式。 系统输出码流率应满足以下要求(25帧/秒):
当分辨率为704×576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4Mbps; 当分辨率为480×576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3Mbps; 当分辨率为352×576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2Mbps; 当分辨率为352×288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1024Kbps; 当分辨率为176×144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384Kbps。 当传输网络带宽不足时,系统输出码流应采用CBR模式 视频
一般要求:符合ISO/IEC-14496-2 MPEG-4 ASP@L5标准的规定 具体要求:视频流不包括B帧,不包括GMC帧。 系统输出码流率应满足以下要求(25帧/秒):
当分辨率为704×576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3.5Mbps; 当分辨率为480×576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3Mbps; 当分辨率为352×576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2.0Mbps;
当分辨率为352×288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768Kbps; 当分辨率为176×144时,系统码流小于等于256Kbps。
- 6.1.1.1系统软件平台的信令与传输协议
系统平台软件在进行音视频传输和控制时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信令/控制通道和音视频通道。信令/控制通道用于监控管理设备、在使用设备和信号源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控制命令。本系统平台在这些过程中使用了SIP协议作为会话控制和控制命令传输的承载协议。RTP/RTCP作为传输音视频的流媒体协议。协议关系如下
信令和控制通道视频流通道MPEG-4(必选)/AVS(可选)SIPPS、RTP/RTCPMPEG Layer II(必选)/G.729(可选)TCPIPUDP
一 、会话控制和控制命令传输协议SIP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由 IETF (国际互联网标准制定组织)制定的面向 IP电视会议和电话的信令协议。它是一个基于ASCII的端到端的协议,实际上是在IP网络上提供“约会”服务。它在诸如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用来建立,改变和终止基于IP网络的用户间的呼叫。
为了提供多媒体业务它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标准和协议:特别是需要确保传输(RTP),与当前电话网络的信令互连,能够确保语音质量(RSVP),能够提供目录(LDAP),能够鉴权用户(RADIUS)等等。 SIP提供以下功能:
名字翻译和用户定位:无论被呼叫方在哪里都确保呼叫达到被叫方。执行任何描
述信息到定位信息的映射。确保呼叫(会话)的本质细节被支持。
特征协商:它允许与呼叫有关的组(这可以是多方呼叫)在支持的特征上达成一
致(注意:不是所有方都能够支持相同级别的特征)。例如视频可以或不可以被支
持。总之,存在很多需要协商的范围。
呼叫参与者管理:呼叫中参与者能够引入其它用户加入呼叫或取消到其它用户的
连接。此外,用户可以被转移或置为呼叫保持。
呼叫特征改变:用户应该能够改变呼叫过程中的呼叫特征。例如,一呼叫可以被
设置为“voice-only”,但是在呼叫过程中,用户可以需要开启视频功能。也就是说一个加入呼叫的第三方为了加入该呼叫可以开启不同的特征。
SIP有很多突出的优点。首先,它是基于文本的协议,因此消息的词法和语法分析就比较简单。其次,SIP会话请求过程和媒体协商过程等是一起进行的,因此呼叫建立时间短。再次,SIP只要充分利用已定义的头域,必要时对头域进行简单扩展就能很方便地支持补充业务或智能业务。然后, SIP类似于其他的Internet协议,设计上就为分布式的呼叫模型服务的,易于实现大系统。最后,SIP协议可与其他很多IETF协议集成来提供各种业务(如SDP,RSVP,RTSP,MIME,HTTP等),使SIP协议在业务的实现方面具有很大灵活性。并且SIP协议所定义的终端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二 、RTP/RTCP作为传输音视频的流媒体协议
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的流媒体协议包括: 数据流部分的实时传输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用于控制部分的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和实时流媒体服务协议栈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P协议主要是用来传送实时的流媒体信息,数据报主要包括多媒体数据,以及所携带负载的时间戳,顺序号等。RTCP协议的数据报主要包括了接收者收到某个多媒体流的服务质量信息,用于对服务器端的反馈。
当服务器收到RTSP请求,它首先产生RTSP请求对象。服务器通过RTSP协议的应答信息将请求的内容以流会话(streaming session)的形式描述,内容包括数据流包含多少个流、媒体类型、和编解码格式。一个流会话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组成,如视频流和音频流等。实际的数据流通过RTP协议传递到客户端。
RTP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情况下工作,其目的是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RTP本身并不能为顺序传送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它依靠RTC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在RTP会话期间,各连接者监视下层网络的性能,并将相关信息放入RTCP
包,周期性地传送RTCP包来通知发送方。发送方也可以用RTCP包提供每次的会话信息,包中含有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丢失的数据包的数量等统计资料。因此,服务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速率,甚至改变有效载荷类型。RTP和RTCP配合使用,因有效的反馈和最小的开销使传输效率最佳化。
- 6.1.1.2系统平台软件结构
系统软件参考模型包括系统层和监控管理平台,监控管理平台建立在系统层的服务之上。监控管理平台结构上从高到低分成业务层、应用层和服务层。系统软件参考模型如下图所示。
监控管理平台业务层应用层图像管理系统管理服务层系统层
系统软件参考模型 监控管理平台: 1. 业务层
监控管理平台的业务层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实现,一般来说,业务层可包括报警、网上巡查、现场指挥(包括视频会议)、视频资料的快速查找、报警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业务。 2. 应用层
监控管理平台的应用层是监控中心完成各种系统功能和音视频流调度管理的核心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音视频流管理子层和系统管理子层。
音视频流管理子层可完成实时音视频流点播、实时音视频流的双向解码、历史音视频流检索和回放、设备控制、存储和备份、报警联动等功能,具体参见本规范1.6.1的要求。
系统管理子层负责对网上巡查系统的用户和设备进行管理。功能如下:
a) 用户和权限管理:设定管辖范围内用户、组、角色的权限。用户管理可包括用户
注册、用户查询、用户增加和删除、用户访问权限管理、用户锁定和解锁、用户分组管理、用户访问记录查看等功能;对系统的管理、视频浏览、前端设备控制、历史音视频流资料的删除、复制、浏览等操作行为可设定权限,权限可被收回。 b) 设备管理: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及查询;系统性能的实时监视;系统设备的故障告
警监视、故障诊断、及定位分析,告警日志的创建及维护等。
c) 安全认证:验证用户的访问权限和优先级,监测和记录用户进行的访问和操作等;
验证接入设备的合法性,并注册合法设备。
3. 服务层
监控管理平台的服务层是由不同功能的软件模块组成,为应用层和业务层提供服务。服务层可分为数据库服务、存储服务、视频转发服务、Web服务等。
a) 数据库服务:应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存储设备和音视频流的索引信息、报警信息、
用户资料和权限、系统运行日志,为数据和音视频流检索、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提供存储和检索服务。
b) 存储服务:主要完成音视频流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备份。
c) 视频转发服务:多个用户并发访问同一个音视频流资源的情况下,为了减轻视频
编码设备的压力和节约网络带宽,通过视频转发模块与视频编码设备建立单路连接,然后采用组播、分发或广播的方式将音视频流转发给用户。
d) Web服务:非专职管理用户可以以B/S方式登录系统、访问音视频流资源、控制
前端设备等操作。
e) 群集服务: 对于关键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份或者群集技术避免因为
某种故障导致关键服务停机而造成的系统服务瘫痪。这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是非常关键的。在第七章系统安全性中有详细的阐述。 f) 系统层
系统协议层包括数据定义、通信协议和视音频编解码协议等。
- 6.1.1.3利用SIP信令控制音视频传输的过程
ID(或序列号)编码规则
为了可读性,ID用十进制描述,并且中间用“-”隔开。具体应用中用十六进制,中间无“-”。
点:前端某一个摄像头是一个点,后端的用户也叫做一个点,每个点对应一个SIP URI。可以接收或发起呼叫。摄像头点跟用户点可以根据点ID进行区分。
组:一个组可以包含n个点(或组),每个组对可以应一个SIP URI。对拥有SIP URI的组可以通过SIP中的MESSAGE方法查询此组所包含的点(或组)树形列表。
一个含有n通道设备可以看作一个含有n个点的组,简称设备组。对应一个SIP URI。 一个含有n个设备(或转发)的转发可以看作一个含有n个组的组,简称转发组。对应一个SIP URI。
一个含有n个设备(或转发、或中心)的中心可以看作含有n组的组,简称中心组,对应一个SIP URI。
虚拟组:用于分类。
每个点拥有一个全局唯一的ID。 每个组同样拥有全局唯一的ID。
组分设备组、转发组、虚拟组可以根据组ID予以区别。
设备认证
在设备只接收来自Proxy的消息,Proxy只接受信任Proxy的消息,Proxy只转发经过认证的用户的消息的前提下,设备接收到的消息肯定是来自经过认证的用户。这样使用SIP服务器的认证就可以满足要求。
实时监控图像的传输
实时监控图像的传输采用SIP协议作会话控制,RTP/RTCP协议传输视音频流。实时监控图像的传输流程如图所示。
建立会话连接(SIP)建立会话连接服务器(SIP)传输视频流RTP流量控制RTCP拆除会话连接(SIP)应答(SIP)应答客户端(用户)应答客户端(监控资源)
实时监控图像的传输
UA客户端发送INVITE(消息体中带offer SDP描述会话属性)请求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在转发请求的同时发送临时应答给UA客户端,请求最终达到UA监控资源端(或编码设备端),UA监控资源端(或编码设备端)回应临时应到跟200 OK应答(消息体中带answer SDP描述会话属性)给UA客户端,UA客户端收到200 OK应答后发送ACK给UA监控资源端(或编码设备端)。至此UA客户端跟UA监控资源端(或编码设备端)的会话建立,两者根据SDP所描述发送和接收媒体流。在其中一方发送BYE请求,另一方返回200 OK应答后会话结束双方停止媒体流的发送。
实时流请求分直接请求和通过转发请求。直接请求用户节点直接呼叫摄像头节点,建立媒体会话。通过转发请求。用户节点呼叫转发建立媒体会话,转发呼叫摄像头节点建立媒体会话。转发从摄像头节点接收数据流并把数据流转发给用户节点。直接请求呼叫过程跟标准SIP呼叫过程一样不再赘述。
历史音视频流的传输
历史音视频流的传输采用SIP协议作控制,RTP/RTCP协议传输视音频流。历史音视频流的传输流程如图所示。
建立会话连接(SIP)服务器(SIP)建立会话连接(SIP)应答应答客户端(用户)传输视频流(RTP)流量控制(RTCP)客户端(监控资源)拆除会话连接(SIP)应答 历史音视频流的传输
控制命令的传输
系统控制信息的传输采用SIP协议作会话控制,控制命令的定义参见本规范相关部分的规定。控制命令的传输流程如图所示。
建立会话连接(SIP)建立会话连接服务器(SIP)控制信息传输(SIP)应答应答客户端(用户)客户端(监控资源)(SIP)应答拆除会话连接(SIP)应答 控制命令的传输
其他操作
报警信号、录像控制、远程操作等均通过SIP协议的MESSAGE方法或者INFO方法实现,具体内容不再赘述。
- 6.2系统平台软件的主要功能 - 6.2.1系统平台软件的特点
1. 完全基于宽带网络传输。
2. 完全满足教育部行业规范——《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 3. WINDOWS操作平台。 4. 中大型数据库存储管理平台。
5. 根据安全性的级别,可选择软/硬件加密。
6. 图像采集压缩采用MPEG-4方式;声音采用MPEG-4 ACC方式。 7. 采用TCP、UDP、MULTICAST网络协议传输信号。 8. 采用SIP协议作为传输的信令控制协议。
9. 图像清晰度 PAL 352*288 704*576 NTSC 320*240 640*480 10. 图像传输速率 PAL 25F/S NTSC 30F/S 11. 适用与多种网络环境 如LAN、WAN
12. 系统控制和管理功能由软件实现,易于扩展和升级换代。 13. 允许多个副控台/网络客户端并发操作。
14. 所有设备进入系统后,均自动向中心管理服务器注册。
15. 中心管理服务器完成对视频服务器、中心存储服务器、中心控制台、副控台的初始化
设定。
- 6.2.2巡考监控部分
数字化网络化电子监考
通过校园网,主控室可通过多画面显示系统或监控回放电视墙实现多路分组切换、同
时监控,可实时监看校园内任一教室的考试情况,实现集中电子监考;
系统软件在同一软件界面可监看16个不同类型服务器的实时图像,并支持1/4/9/16画
面显示。单机最大支持图像管理没有路数限制,另外通过切换序列,实现不同视频点的编程切换、定时切换。
提供多层次地图模式,可任意添加背景,建筑、设备图标,方便定位操控,同时支持
报警联动视频弹出、报警录像等操作。
提供树形目录管理,利用监控点分组管理,实现树形结构显示,方便快速定位监控点
并确认从属地位关系,并支持窗口拖拽显示、锁定显示。 系统支持在线升级,方便系统升级服务。
系统可提供控制教室的云台转动和镜头缩放等功能,对所查看内容近看、远观或巡视
亦可,支持用户自定义协议。
根据当地教委的特殊规定,可定时实现部分功能的屏蔽。
可随意设置时间表(包括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设置)及录像模板,轻松实现无人管理,
还可以将模板设置导出备份并与其他主机共享。
提供自动寻找可用硬盘,录满时停止录像和覆盖旧文件等录像策略,有效防止监考录
像资料存储空间耗尽。
在建立了服务器以后,无论管理员在哪里,都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管理员可以
远程登录服务器,对服务器所有参数进行设置。
系统软件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全中文界面,安装操作简便。
全数字化的网络监控系统,使得用户只要可以接入网络,在授权后都可以访问监控网
络,实现远程监控。对于在学校内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教育网访问监控设备,对于在教育网外的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代理转发服务器,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并支持多客户端和支持多点并发。代理转发服务器向外提供唯一接口,并对用户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进行验证。保证用户可以安全的在远程访问监控网络。 报警联动
支持多种报警方式:视频移动检测、视频丢失检测、报警输入检测、报警开关量定义和联动方式
对前端设备和图像的控制
可对图像进行实时播放、历史播放、播放控制、图像报警处理。
具有完善的图像切换功能。操作人员在权限范围内任意调用显示方式或手工设定,将
指定实时摄像机图像显示在指定的显示器上。
具有完善的云台镜头控制功能。能控制相应的云台转动以及镜头的变倍、光圈、和聚
焦。
可进行图像显示方式顺序切换和分组切换、报警自动显示设置。 可进行图像参数传输帧率、图像分辨率的设置。
可以为每路图像配置文字注释和编号设置,叠加字符可在观看图像时任意调整位置、
取消或叠加。
历史图像查询方式。可以根据日期、时间、摄像机编号、名称、报警信息、图像变化
报警查询相关历史记录。历史图像回访功能。系统可按摄像机编号、日期、时间、报警信息等多种方式检索回放录像,可逐帧,高速率快慢回放,图像和声音同步回放。 可对图像进行放大、缩小操作并可调整图像对比度和亮度。 可定格抓拍画面并实现彩色打印。
可根据授权进行重要数据文件的对外备份,将选定的声像资料转存到录像带或光盘。
远程可根据授权操作图像。 电子地图
系统可以应用在各学校的监控中心、区考试中心、市考试中心。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直观的查看各市、区、考点的实际考场分布情况,并同步显示某个考场的监控情况和该考场的考试以及考生信息。该系统对计算机配置要求很低,方便领导用笔记本电脑在多个地方使用。如下图。
对前端考点实时监控并同步显示考务信息:
校级监控平台从所在市/区巡考管理中心服务器上下载考生信息至本地数据库,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子系统监控各教室的情形,而且能够同步显示各教室考试
信息以及该教室所有考生的信息,即用户在选择某个教室之后,可以自动列出在该教室参加
考试的考生列表和考生个人信息,还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考生的照片等图像考生信息。如下图。
3 录像系统对前端所有监控点进行实时录像和回放:
超大容量的单机录像功能满足绝大多数学校的录像要求。而且为了方便用户设置,所有通道的参数设置全部从本地数据库下载,省去用户逐一设置录像通道的麻烦。所有录像文件全部保存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方便用户保存。在系统容量较大的情况下配合使用磁盘阵列。同时录像服务器能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音视频流文件并回放;回放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帧进退、画面暂停、视频帧提取等;支持回放音视频流的无级播放。功能特点如下:
a) 符合MPEG4视频编码格式、MPEG Layer II音频编码标准及用Program Stream系统流
封装的视、音频复合流进行文件存储。
b) 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存储的图像数据应保证具有CIF格式的图像分辨率,宜具有4CIF
(704×576)或D1(720×576)的图像分辨率。监控图像存储时间至少为一年,对于报警对应的视音频信息应作永久存储。
c) 在重要应用场合,在录像文件中加入防篡改的特征信息。
d) 支持按图像的来源、记录时间、报警事件类别等多种方式对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检索,
以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相同数据。 e) 支持图像记录、网络回放的双工模式。
f) 具有以太网接口,支持TCP/IP协议,宜扩展支持SIP、RTP、RTCP等网络协议。 g) 提供二次开发的软件接口。
- 6.2.3录像与点播回放部分
录像功能
录像部分的设计采用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管理的方式。各个学校都有一台用于录像的
专用服务器。录像服务器可以提供手动录像、定时录像、报警录像等多种录象模式。其中模板设置和时间表设置可以使得系统在指定时间对指定的教室进行录像。参数一经设定,就可以反复使用,避免日后复杂的参数设置。系统还提供多种录像策略解决方案,当录像空间已满时,系统可以选择自动停止录像、自动循环覆盖旧文件,自动报警等功能。
前端监控设备为录像提供多种参数设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录像码率、录像帧率、
录像质量。这些参数可以本地或远程设定,适合于无人职守环境。
录像文件编辑功能。管理员可以对指定的录像文件进行分割、截取、合成。 录像文件回放功能。系统除了提供基于时间、名称、录像文件类型等传统查询方式之
外,还依靠数据库技术,为用户提供基于考试类型、考试时间、准考证号、考场信息、监考信息等的查询功能。
用户可以在回放录像文件期间,抓拍照片,以多种格式保存,并可以对抓拍后的照片
进行打印。
远程视频点播功能与回放
电子巡考系统提供的远程视频点播功能与回放,可以实现录像文件的远程查询回放与
下载、本地查询回放功能。由于录像文件信息与录像文件都存贮在考点的监控服务器上,在进行远程点播时,提供方便的查询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考生号、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查询该考生某一时间段的录像文件,也可以根据科类名称、课程名称、考点名称、考区名称、考场名称等信息查询某一考场或几个考场的某一时间的录像文件。 远程查询时,只需要访问各级录像服务器上即可。当访问学校管理中心服务器时,只
能得到该学校所属考点的录像文件。点播时,用户必须拥有对WEBSERVER的访问权限(通过口令验证实现)。实现规则如下:当用户访问市管理中心服务器上的WEBSERVER时,用户输入口令正确进行入“XXX市电子巡考视频点播系统”后,会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得到某一考场信息,系统将根据该考场信息(所在考区、考点服务器)与考点服务器上的WEB SERVER建立连接,并向该WEBSERVER申请需要查询的考场录像文件信息,得到该信息后返回,并以超链接的方式显示在用户界面
上。此时,用户即可点击某一文件的超链接进行下载或在线点播。在线点播时,用户可以快进、快退等操作、并将该考场所有的考生信息、考场信息、考点信息同步显示到用户界面中。 多级代理转发
二级代理转发功能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网络类型的访问问题,包括教育网、城域网、互
联网等。代理转发服务基于设备通讯地层技术构建,可以转发音频、视频、数据、控制等信息。这样管理原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设备管理、用户管理、权限分配、考务信息管理,使得任何一个合法用户可以在权限范围内访问任意一间教室的监控情况,并获得考试信息服务。
- 6.2.4系统管理部分
IE查询系统
系统可以应用在省、市、区、考点的任何地方,无需安装软件。用户只需要在IE浏览
器中输入所在位置的服务器ip地址就可以通过考生考号、考试科目、考区、考点等信息方便快捷地定位某个考场并获得该点的视频图像和相关信息。
系统考务数据的传输: 数据上传、下载
数据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考试数据和日常教学数据。考试数据是为考试监控服务,而
日常教学数据,主要是为日常教学评估提供方便,这也是为了提高用户能够有效利用设备
的程度。
对于数据的导入,采取“谁导入谁负责”的原则,既导入的数据在各级用户中只有导
入人(即导入级责任人)有维护(添加、修改、删除)权限,各级操作人员只对其有权限的数据有维护权限。例如:
市管理中心在组织一次考试时,首先需要从现有的教务(或考试)系统中,将已经安
排好的考试信息(包括学生信息、考场信息、监考人员信息等)导出为某一数据格式(EXCEL或PDF),并将该数据导入到市管理中心考务信息服务器上。
此后,提供两种方式的数据下发方式:
1)市管理中心在服务器上,采用电子巡考系统中的“服务器管理软件”,添加各级用户,
并分配权限,开放某一网络端口,并通知下属区高考中心(或招办)下发用户信息,下属单位接到用户信息后,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下载其所需数据。其中用户管理,可以一次添加,每次有效。如在XXX市管理中心添加XXX区管理中心的用户后,XXX区管理中心的用户可以在每次考试的指定时间内上传和下载数据。
2)手动分发式,即市管理中心将下属各单位的考试数据制作成独立的光盘分别下发给
各单位。各单位根据该数据进行单独的导入,并再次下发。由于光盘数据的可拷贝性,为防止意外,光盘将留做备档。由于考试中心和招办只负责统筹安排,具体的考场与教室的对应关系由各考点安排实施,因此,在考试监控数据中,要将考场的逻辑关系与实际中的教室进行一一对应,并且每次考试这种关系都会发生变化,电子巡考系统中为考点制定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考场与教室的对应功能软件,学校管理中心的管理人员只需要拖曳鼠标即可实现对应关系,在确定无误后,将对应关系上传至区管理中心,并由区传送至市管理中心。
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上传数据时要求遵循以下规则:
1)上级单位关于数据的变更方面的网络端口只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放,下级单位必须在
指定的时间内上传数据。
2)上传数据时,下级单位只能上传指定的、有权限修改的数据,上级单位在接收数据
时,根据用户信息,只接收其有权限的数据,上级用户在开放网络端口期间,软件会严密监视数据库的变更情况,发现违规变更会即时通知上级用户,软件根据上级用户的决策做出相应的操作。
3)上级单位在数据发生变更后,可以浏览其所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抽样调查。
4)使用数据库内建的机制,对数据的操作进行有效的日志记录,并结合电子巡考系统,
将数据变更和用户访问等操作信息存为日志文件,以备查询。
5)为防止意外,程序在第一次更新数据前,会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在更新数据后,将
备份数据与当前数据进行比较,并产生比较报告,用户可以打印该报告并进行存档。 全面的安全保障机制: 客户端程序安全机制:
客户端软件运行需要USB加密狗,没有该硬件加密设备,系统程序将无法启用。同时登录本地客户端系统也需要用户名、密码验证。
网络视频设备访问安全机制:
C/S、B/S架构下,管理/监控服务器要访问前端设备,如网络视频服务器、网络一体球、DVR,均需通过前端设备自身的安全验证,包括用户名、密码。
服务访问安全机制:
本地、远程用户通过代理访问前端信息时,需要进行用户名、密码的安全认证。不同用户具有不同访问权限,系统可提供9种用户权限进行分级访问。
IP地址过滤:
对网络访问请求,可进行IP地址的过滤,对非定义的可访问IP地址过滤,不进行服务响应。 访问数量保障:
在一定的带宽环境下,为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可设置同时访问的数量,并且可按用户权限进行管理,高级别用户将优先访问。 录像资料安全保障:
监控视频可支持加密保存,加密后的图像资料必须使用专用回放器进行回放,另外,录像文件支持水印功能,防止篡改。 详细的安全日志:
系统提供2类安全日志,全面详细记录用户行为事件和系统运行事件,以备日后的检索、查询。 视频丢失报警:
监考过程中如出现视频丢失,将启动图像、声音等进行提示报警。
紧急预案的应急功能:
主要是指针对于不同异常情况的处置预案。在异常发生时,可以使值班人员迅速的根据预案进行必要和及时的处置,为进一步的处理赢得时间。当发生事故时,可以通过本系统在地图上快速的定位,并显示相关信息。在紧急情况下,各区县考试中心的系统控制权可由市考试中心接管,以处理紧急事件。
- 第七章 系统主要设备
- 7.1 SIP、路由、转发三合一服务器
SIP网关可以看做SIP的服务器代理,系统内的所有终端都都通过它接受SIP的后台服务,SIP网关也是上下级巡查中心间实现控制信令交互的关键,上下级巡查中心都是SIP网关实现控制信令的通信,SIP网关的主要要求如下:
支持标准SIP2.0
支持国标《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 SIP URI统一命名规则、分级命名、联合定位 SIP URI组、用户、树形列表管理 SIP URI地址解析 支持多级SIP网关级连 设备/用户认证功能 路由控制功能
视频访问呼叫过程控制 视频远程访问权限控制 远程云台/镜头控制 建立SIP网关间的信任关系 流媒体的NAT穿越控制 统一管理接入的SIP终端
媒体转发服务器在多个用户并发访问同一个图像资源的情况下,为了减轻视频编码设备的压力和节约网络带宽,通过视频转发模块与视频编码设备建立单路连接,然后采用组播、分发或广播的方式将图像转发给用户,提供多级转发、带宽自动适应等功能。支持多
级转发的集中转发服务器的实现和部署,使得构建跨区域乃至全球性的大型考试巡查系统为了可能。主要要求如下:
MPEG-4视频编码、MPEG Layer II 音频编,PS系统流封装 支持IP、UDP、RTP、RTCP、SIP等网络协议 支持点播、组播及广播 支持视频多路复用 网络拥塞控制 视频路由控制 视频传输优先级控制 支持多级转发服务级连
巡查指挥管理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核心,可完成巡查系统系统域、子域、用户、设备的管理,这里的域、子域主要是指寻查中心及其下属寻查中心,用户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和远程客户端,设备主要是指SIP路由器、分发服务器以及流媒体服务器。系统内各种设备在运行时都会登陆到注册中心上,根据注册信息更新中心数据库中的相关字段,调度模块协调系统内相关设备间的通信流程。其主要要求如下:
支持《规范》中定义的SIP接口 支持标准SIP2.0
域、子域管理,可最多支持8级域、子域管理 远程用户、设备、视频点SIP URI映射 SIP地址解息、信令分发
SIP URI统一命名规则、分级命名、联合定位 SIP URI组、用户、树形列表管理 用户的接入认证
SIP终端访问呼叫过程控制 SIP终端远程访问权限控制 SIP路由器间的信任关系 支持跨域呼叫
用户、设备在线信息统计
支持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两种模式 直观显示巡查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基本参数设置,如是否跨级管理,中心IP地址、端口设置 基本信息维护,如用户的密码、单位、联系方式等 查看系统内设备的在线信息
远程用户对考场图象的访问、控制、历史数据播放精确到每一个教室,添加、删
可设置SIP路由器的相关信息 可设置分发服务器的相关信息 可设置视频指挥服务器的相关信息 可设置媒体服务器的相关信息 可选配统一指令功能模块
能实现系统核心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生成和打印系统用户、设备清单报表
除、修改组、用户、设备 主处理器 操作系统 运系统资源 行网卡 环系统安全防护 境 输入设备 输入法 控制和使用范围 设备参数 Intel双核 CPU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内存容量大于2G,硬盘容量标配320G 双网卡100/1000M网卡 软件狗 鼠标、键盘 数字、英文、中文 省级、学校范围 支持国标《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 支持标准SIP2.0 支持反向通道技术 SIP URI统一命名规则、分级命名、联合定位 SIP URI组、用户、树形列表管理 SIP功能 SIP URI地址解析 SIP连接、认证状态实时跟踪 设备/用户认证功能 建立SIP网关间的信任关系 流媒体的NAT穿越控制 统一管理接入的SIP终端 路由控制功能 视频访问呼叫过程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 视频远程访问权限控制功能 远程云台/镜头控制功能 MPEG-4视频编码、Program Stream 系统流封装 系支持IP、UDP、RTP、RTCP、SIP等网络协议 统支持点播、组播及广播 功支持视频多路复用 能 音视频功能 网络拥塞控制 视频路由控制 视频传输优先级控制 音/视频数据压缩及封装 路由控制功能 视频访问呼叫过程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 视频远程访问权限控制功能 远程云台/镜头控制功能 主要完成系统域、子域、用户、设备的管理;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及查询;系统设备管理功能 性能的实时监视;系统设备的故障告警监视、故障诊断、及定位分析,告警日志的创建及维护等 系统管理员及远程客户端用户的权限设置,管制等,用户锁定和解锁、用户分权限控制功能 组管理、用户访问记录查看等功能;对系统的管理、视频浏览、前端设备控制、历史图像资料的删除、复制、浏览等操作行为可设定权限,权限可被收回。 基于B/S的系合法用户都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TC-SIP完成各自的相关设置。系统内的用统架构 户包括:系统超级用户、各级巡查中心管理员、远程客户端、流媒体服务器
系统超级用户主要功能包括: 监控节点管理员的主要功能包括: 接USB接口 口 网络接口 程序升级 硬电源 件使用温度 常使用湿度 规参大气压 数 修改维护自己的相关资料,如密码,基本资料等 系统基本参数设置,如是否允许跨级管理,IP地址、端口设置等 为集团用户分配一级监控节点系统管理员账户 如果允许跨级管理,可设置下级监控节点的管理员账户、远程监控账户、视频服务器账户。 5. 直观显示每个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6. 查看系统内设备的在线信息 1. 修改维护自己的相关资料,如密码,基本资料等 2. 分配下级监控节点系统管理员账户 3. 对所属的各级管理员账号,远程监控账号,监控终端账号,查询、编辑以及在线状态统计 4. 直观显示下级每个监视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接USB设备 RJ45 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可扩展到 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口) 工具升级、可扩展U盘升级 220V+25%,50+2% Hz / 110V 60Hz,500W 0℃-+55℃ 10%-90% 86kpa-106kpa 1. 2. 3. 4.
- 7.2 天地伟业流媒体服务器
网上巡查流媒体服务器是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的关键设备,网上巡查流媒体服务器把模拟视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压缩,完成本地存储、预览、网络传输的设备。它的编码和控制要符合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规定,主要要求如下:
● 支持《规范》规定的音/视频压缩和视频传输规定 ● 已通过国家公安部安全防范产品质量检测 ● RTOS嵌入式操作系统 ● 集成SIP UA
● 能提供1/4/8/12/16路音/视频输入的产品 ● 最多支持8个硬盘实现本机存储 ● 操作模式:面板、鼠标、遥控器
● 区域动态检测:每画面可设置200个动态检测区域,多级灵敏度设置 ● 图象质量:图象质量6档可调
● 区域屏幕:可屏蔽画面中任意大小的一块区域
● TV调节:可设置TV输出的区域、亮度、对比度等等参数 ● 音/视频接口: BNC
● 报警输入输出:接地输入/继电器输出 ● 回放模式:快进、快退、慢进、慢退等 ● 支持监视器输出和VGA显示器输出
● 具有图像水印技术,可叠加时间及其他信息,防止图像篡改 ● 优化的文件储存结构,防止硬盘碎片,加快检索速度 ● 硬盘管理采用非工作盘休眠处理,减少散热和功耗
● 完善的文件备份功能,拥有USB2.0备份接口,支持网络下载 ● 支持多种解码协议 ● 支持多级用户权限设置 设备参4/8/12/16路 数 主处理器 操作系统 系统资源 高性能工业级嵌入式微控制器 嵌入式LINUX 多工操作,可同时多路录像、同时录像回放、同时网络操作 人性图形化菜单会话界面,支持前面板按键操作、鼠标操作、遥控器操作等多种操作方式 前面板、鼠标、遥控器、网络键盘 数字、英文、可扩展中文输入 菜单中对于相同设置可进行快捷复制粘贴操作;右键菜单列出了画面分割等常用的功能;鼠标双击直接切换画面 MPEG-4 系 统 操作界面 输入设备 输入法 快捷功能 压缩标准 图像压缩 音频压缩 视频输入 MPEG Layer II 1/2/4/8/12/12路复合视频(NTSC/PAL) BNC(1.0VP- P , 75Ω) 2路PAL/NTSC,BNC(1.0VP- P,75Ω)复合视频信号输出 1路VGA输出 支持视频输出在TV和VGA之间切换 PAL(625线,50场/秒),NTSC(525线,60场/秒) 视 频 视频输出 视频标准 视频记实时模式:PAL每路1帧/秒-25帧/秒可调和NTSC每路1帧/秒-30帧/秒可调; 录速度 画面分割 1,4,9,16画面 监视轮巡 图像分辨率 PAL/NTSC 支持 实时监视 704×576/704×480 录像回放 352×288/ 352×240 区域设置:每画面可设置192(16×12)个检测区域; 检测灵敏度设置:区域可设置多级灵敏度 图像画质6档可调 全屏内可设置任意大小的一块区域遮挡保护 通道信息、时间信息、遮盖区域 可调节每一路的TV输出的区域,以适应画面损失严重的TV监视器; 可设置TV输出的亮度和对比度等属性 保密通道监视画面,当蓝屏显示覆盖某一路的监视图像时,实际编码的图像仍为正常; 通道处于锁定,限制没有权限访问的用户查看当前通道,增强保密性 可以通道画面的左下角显示通道名称、录像状态、通道锁定状态、视频丢失状态、动态检测状态等 设置每个通道的视频输入信号的色调、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增益 1/2/4路音频输入200-1000mv 10KΩ(BNC) 1路音频输出 200-3000mv 5KΩ(BNC) 8/12/12路音频输入 200-1000mv 10KΩ RCA接头加1路对讲音频输入 1路 RCA接头音频输出200-3000mv 5KΩ(RCA) 图像移动侦测 图像画质 区域覆盖 画面信息 TV调节 通道锁定 通道状态显示 颜色设置 音频输入 音频 音频输出 占用硬盘空间 硬盘管理 录像模式 内置8个SATA接口,可挂接1-8个SATA硬盘 音频:PCM 28.8M字节/小时ADPCM 14.4M字节/小时; 视频: 56~500M字节/小时 非工作盘休眠,利于散热和降低功耗,延长硬盘寿命 手动录像、动态检测录像、普通录像、报警录像 支持录像的优先级:手动录像>报警录像>动态检测>普通录像 录像文件记录时间1~120分钟可设置(默认为60分钟) 支持硬盘循环覆盖录像 根据时间、类型、通道号查询录像 多种慢放速率,多种快放速率,手动单帧播放、倒放等模式 可切换到正在播放的上一个文件或下一个文件或文件列表任意的文件; 可切换到当前播放通道同一时刻的其他任意通道的文件(如存在文件); 支持文件的连续播放,一个文件放完后,继续播放同一个通道的下一个文件 支持1个2个或2个以上通道录像同时回放 多路回放时的小画面/适应窗口/全屏 单画面全屏回放时可选择画面任一区域进行局部放大播放该区域的图像 支持普通硬盘保存、冗余盘双备份 录 像 及 回 放 记录时间 录像循环方式 录像查询 回放模式 文件多种切换方式 多路回放 画面缩放 局部放大 存备份方式 储功能 网 络 功 能 网络控制 支持外接USB存储设备(如普通U盘、移动硬盘、USB型刻录光驱) 支持内置型IDE刻录光驱 支持网络下载保存 远程访问前端通道监控画面 通过网络客户端软件或浏览器访问、设置系统参数 通过客户端或浏览器网络升级程序,实现远程维护 可以通过网络查看视频丢失等报警信息 支持网络云台控制 支持远程下载存储及录像回放 与相关软件(中心管理软件)配套可实现多台设备联网共享信息 双工透明串口 网络方式报警输入、输出 语音对讲 多画面预览 动态检测 区域设置:每画面可设置192(16×12)个检测区域;检测灵敏度设置:区域可设置多级灵敏度;可联动录像或外部报警或弹出屏幕提示 可联动外部报警输出或弹出屏幕提示 可联动录像,或在设置的时间段内联动外部报警或弹出屏幕提示 可以使用或禁止某个报警输入通道 可以模拟产生报警信号输出到某个报警输出通道 4路接地报警输入(接地表示产生报警) 12路接地报警输入(接地表示产生报警) 动态检测及报警 视频丢失 外部报警 手动报警控制 报警输入 报警输出 报警 继电器 USB接口 3路继电器输出,其中包括一6路继电器输出,其中包括一个可个可控+12V输出 控+12V输出 30VDC 2A,125VAC 1A(联动输出) 接USB设备 RJ45 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 云台控制接口,支持多种协议 用于普通串口(调试)、键盘接口及透明串口(网络将转发串口的输入输出) IDE接口的状态,每个硬盘的信息,当前工作盘指示。 每个通道的码流统计,波形显示。 显示系统日志,可达1024条,并支持按时间和类型查找日志信息 显示录像通道数,报警输入输出通道数,系统版本号,发布日期等 接口 网络接口 RS485 RS232 系统信息 硬盘信息 码流统计 日志查找 系统版本 远程用户 用 户 管 理 程序升级 密码安全性保护 用户管理 实时显示网络上在线的用户 多级用户管理 多种管理模式,本地、串口、网络的用户统一管理,特殊用户权限可设置 支持用户和组的添加和权限修改,用户和组的数量不限制 支持密码修改,有用户管理权限的用户还可设置其它用户的密码 帐号锁定策略:每30分钟内仅可试密码5次,否则锁定 通过WEB、升级工具、RS232口升级 可扩展U盘升级 密码方式登录,确保安全性 登录注销与关机 关闭系统菜单时人性化菜单对话:提供注销菜单用户,关闭机器,重启机器等选择 可设置关机权限,确保拥有权限的用户关闭机器 电源 功耗(+3W) 不含硬盘 常规参数 尺 寸 重量(不含硬盘) 安装方式 使用湿度 大气压 使用温度 220V+25% 50+2% Hz / 110V 60Hz 15W 0℃-+55℃ 10%-90% 86kpa-106kpa 2U标准工业机箱,440 (宽)x460 (深)x89mm (高) 6.5KG 机架安装/台式安装 7.0 KG 7.5 KG 20W 25W 30W 35W 40W
- 7.3 天地伟业一体球型摄像机
功能项目 TC-NC6106系列一体球型摄像机 图像压缩 音频压缩 内置摄像机 图像分辨率 机械结构 MPEG-4 视频编码 MPEG LAYER II 音频编码 480线、0.02Lux 2.8MM广角镜头 4CIF 704×576 /QCIF 704X288 /CIF 352×288 像素 6寸室内型,9寸室内/室外型,全金属机芯 球体材料 图像调整 图像帧率 传输带宽 网络连接 网络协议 预置位解码器 录像模式 报警输入 报警输出 安全机制 时钟 保存参数 系统升级 工作环境 保存环境 电源 上罩采用增强型FRP复合材料; 下罩采用进口亚加力光学标准(聚丙烯)材料 对比度、亮度、色度独立调整 Max 25帧/秒 64K~4M bps 10/100BaseT/TX以太网接口 TCP/IP、UDP、HTTP、TFTP、DHCP、PPPOE,扩展支持SIP,RTP,RTCP等 支持128个预置点调用 报警触发、手动、定时、移动侦测 2路外接传感器输入 1路开关量输出 管理员和用户凭密码分级别访问、可任意添、删用户 支持时间同步功能、支持NTP协议。 系统的缺省设置参数可修改并保存 通过网络升级 温度:-20℃~50℃ 湿度:20~95% RHG 温度:-20℃~60℃ 湿度:20~95% RHG AC 24V / 50W外接电源
- 第八章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简
介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在天津华苑新技术产业园区注册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于1994年,目前员工总数800余人,具有稳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队伍。天地伟业公司向社会各行业提供全线高科技、高品质的数字音视频传输控制产品。 天地伟业公司以做“技术领先型”企业为自己的定位,坚持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行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一站式服务的品牌形象向业界提供从前端到后台,从硬件到软件的全线自主研发的音视频传输控制产品,包括矩阵产品、数字硬录产品、网络视频产品、光通讯产品、智能球产品、通用产品、门禁产品、智能交通产品、数字化审讯产品、数字化监管
产品等十大系列产品及多项行业解决方案,在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应用,如金融、交通、监狱、水利、电力、教学、公检法、医疗、智能楼宇等行业。目前天地伟业公司已在全国所有省市区建立了强大的销售服务网络,并已将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天地伟业公司不断加强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完善,充分发挥多产品线的优势,提供跨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不断推出具有独立性、针对性、领先性的软硬件产品,如平安城市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电子监考系统、公检法系统、数字化监管系统、无人值守系统等。公司以一流的管理水准、精品化的产品及稳定的营销网络,正成为系统配套最完善、产品系列最齐全的产品制造商,赢得了市场与客户的普遍认同。
天地伟业公司一贯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企业精神,始终保持“真诚、平实、创新、热情”的企业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用户。面对未来,天地伟业公司将不断以高品质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以“你我天地,共创伟业”的企业宗旨为用户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
天地伟业公司资质与荣誉
•3111平安城市工程建设专家组委员单位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100) 委员单位,起草多项安防产品的国家标准
•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 H.264 算法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产品入选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公司已经通过 ISO9001 — 2000 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认证 •矩阵 / 硬盘录像 / 光端机产品通过CE、FCC 、3C认证 •2004年公司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评选为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 •2006-2009年公司荣获《A&S》杂志评选的中国安防十大品牌
•2004-2008年公司荣获《慧聪国际》评选的中国安防行业十大民族品牌 •2004-2008年公司荣获《中国公共安全》评选的中国安防知名品牌 •天津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天津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单位 •天津市著名商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