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单位:负责人:审核人:制订日期:
汽车工程学院王邦军徐荣政2018年1月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建设基础(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的授课方法。总共64课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10学时。2017年授课人数约为433人。
本课程坚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按照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工实际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正确检测和诊断汽车底盘各电控系统故障,并能熟练使用电路维修专用工具和设备进行维修,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
课程名称
检修
课程所属
汽车工程学院
教学单位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教研室学时数
6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授课对象
三年制高职
课程类型
理论课程(
)实践课程(
)
理论+实践课程(√)
课程所属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设置时间
2005
课程代码0030228
课程教学团队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研究方向
工作单位
1
河南工业职业技
王邦军
助教
研究生/硕士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术学院
河南工业职业技
2曹乐南讲师研究生/硕士汽车电子技术
术学院
河南工业职业技
3
马建军
副教授
学士/本科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术学院
河南工业职业技
田松文
助教
研究生/硕士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术学院
河南工业职业技
牛媛媛
助教
研究生/硕士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术学院
4
5
6单庆六技师中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南阳市汽修厂
(二)发展现状
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课采取“课堂教学+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实践课采取“虚拟仿真+实物(车)”结合的方式实施项目化教学。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负责课程内容的确定、实验项目的开发、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等。目前已具备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实验工单、网络学习空间等课程资源,实验实训场地及设备等实践条件正处于逐步完善中。目前已使用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课堂考勤、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等,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课程实施技能实操考核的办法,既注重知识的掌握,也不偏废素养的养成,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三)水平分析
1.选取标杆
本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定位为校级优质,选择2017年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验收优秀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实务》作为标杆,具体目标对照《课程资源配置基本标准》、标杆课程建设数据,并结合课程拟重点建设方向设定。
2.寻找差距
课程/指标名称
本课程标杆课程1(校内)标杆课程2(省内)标杆课程3(国内)差距描述课程团队教师人数(个)课程团队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比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比例(%)校企开发教材数量(部)自编实训指导书数量(部)选用省级以上规划教材比例(%)选用近三年出版教材比例(%)课程资源教案数量(个)教学课件数量(个)习题道数教学录像数量(个)动画数量(个)微课数量(个)实践教学项目开出实训项目的数量(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级别(国家级、省级、校级、其它)规划教材立项(含立体化教材)立项级别(国家级、省级、校级、其它)本课程教课程建设成果学改革项目及获奖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师获奖与本课程相关的学生获奖国家级数量(项)省级数量(项)校级数量(项)国家级数量(项)省级数数量(项)校级数数量(项)国家级数量(项)省级数数量(项)校级数数量(项)714.342.9000100%100%3232400151055其他63350011003216120025401716校级1-18.7%-7.1%0-1-1100%100%016-800-10-30-12-1100100000000012001025000-200-10-2-5(四)机遇与挑战
在教育多样性、学习多样性全面发展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越来越重视,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环境下,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接受校校内外各类学习人员的检验,由此将课程设计的更加完美,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也从重复性教学是解放出来,一部分教师
从此由教书匠转变为课程规划师,但同时这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团队如何合作开展大规模网络教学,如何从结构化良好的课堂教学逐步发展到半开放的混合式课程、完全开放的社会化课程教学,教学时空、互动方式、师生关系进一步多元化。
(五)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高水平、现代化的汽车底盘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与高质量实训项目有待加强;
(2)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3)专业专任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二、课程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建设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知识、能力、素养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探索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经过三年的建设,把《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建设成为校级优质课程,并努力申报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基于“成果导向、模块化、项目化、情景化、学生积极参与、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理念;根据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适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依据企业职业标准,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动
态调整。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现状(2016-2017
年)
否否00080%三年量化目标
是是23290%五年量化目
标
(2016-2020
年)
是是23290%课程开发理念成果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修订的次数(次)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修订企业专家参与人数(人)制定差异化课程标准的数量(个)课程内容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程度(%)2.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专业性和职业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利用各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课程特点,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线下(课堂)与线上(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现状
(2016-2017年)三年量化目标
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五年量化目标(2016-2020)
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等。10%80%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教学方法的种类(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仿真摸拟、角色扮演等)学。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平台资源年更新比例(%)网络平台资源使用率(%)0010%80%3.课程教学团队
目前本课程教学团队共6人,其中专任教师4人,兼职教师2人。学历学位结构:其中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到83.3%。职称结构:副高级以上职称比例达到16.7%,中级职称比例达到28.6%,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1.4%。三年建设期内,新增专任教师1人。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现状
(2016-2017年)三年量化目标
五年量化目
标
(2016-202
0)
校内专任教师人数(人)教师类型校内兼课教师人数(人)校外兼职教师人数(人)兼职教师校内授课课时比例(%)校外兼课教师人数(人)教授(%)职称结构副高级(%)中级(%)初级(%)其他(%)学历师资结构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双师素质专任青年教师(45岁以下)骨干教师队伍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及以下(%)硕士(%)学士(%)35岁及以下(%)36-45岁(%)46-60岁(%)男(%)女(%)411151016.75016.616.783.3016.783.316.757.128.614.383.316.735055511151014.328.642.814.385.7014.385.714.337.55012.585.714.3571.466511151014.328.642.814.385.7014.385.714.337.55012.585.714.3571.466双师素质人数(人)双师素质比例(%)人数(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人)具有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教师与专任青年教师比例(%)双师素质教师人数(人)青年骨干教师人数(人)1003210042100424.课程资源
课程目前主要选用国家规划、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或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未来将从课程建设及教学实际出发,校企深度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及实训指导书。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实验实训工单、教学音视频、案例库等多样化课程资源开发,并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实现线上运行和使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现状(2016-2017
年)
00100%100%32323015三年量化目
标
11100%100%00120150五年量化目
标
(2016-2020
)
11100%100%3232150165编写教材校企开发教材数量(部)自编实训指导书数量(部)选用省级以上规划教材比例(%)选用近三年出版教材比例(%)教案数(个)教学课件数(个)习题道数(个)图片素材(实物照片、实训环境、资源图片、成果展示等)数量(个)音频和视频素材(项目详细操作过程、关键步骤的操作过程、关键工艺、技术讲座选用教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51015课程资源等)的数量(个)动画素材(关键步骤的演示动画等)的数量(个)教学录像(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录像、关信息化资源键教学过程分步教学录像等)的数量(个)演示录像(所有教学任务的演示录像,关键操作步骤等)的数量(个)案例库(包括每个学习子领域的易、中、难不同层次的案例库)的数量(个)技术支持库(包括学生的设计报告、行业标准、技术手册、行业最新技术文章等)的数量(个)23555105510551055105.课程实践教学条件
目前,课程已开发了一定数量的实训项目,但支撑课程建设的校内实验实训场地有限,实训设备台套数量和实操工位数不足。建设期内,增加实验实训经费投入,加快建设实验实训场地,完成一定数量的设备和工位配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实训项目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校外实习条三级指标开发实训项目的数量支撑本课程教学在实训室数量支撑本课程教学的设备台套数支撑本课程教学的实操工位数支撑本课程教学的企业数现状(2016-2017
年)
52536三年量化目标
32336五年量化目标(2016-2020)
848612件支撑本课程教学的工位数66126.课堂教学监测与考核评价
通过不断加强课堂考勤、增加课堂有效教学活动次数、重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监测。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知识掌握与素养养成并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不同层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各有所得,满意度高,同行、督导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较高。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平均到课率学习数据三级指标现状(2016-2017
年)
三年量化目标
85%275%85%85%10%80%8075五年量化目标(2016-2020)
85%275%85%85%10%80%8075平均每次课教学活动次数学生活动活跃率作业平均完成率学生学习平均及格率(60分以上)学生学习平均优秀率(90分以上)学生平均满意度同行评价平均分督导评价平均分课堂教学监测与考核评价课程考核与评价7.课程建设成果
建设期内,争取立项并建成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开发校级规划教材,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立项并完成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教师与学生在与本课程相关的各类竞赛中获奖。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立项级别(国家级、省级、校级、无)立项级别(国家级、省级、校级、无)校级数量(个)011无校级校级无校级校级现状(2016-2017
年)
三年量化目标
五年量化目标(2016-2020)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建设成果规划教材立项(含立体化教材)本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及获奖与本课程相关的竞赛获奖教师获奖学生获奖校级数量(项)省级数量(项)校级数量(项)000101101三、建设任务(一)课程开发
邀请企业专家,研讨“成果导向、模块化、项目化、情景化、学生积极参与、知识能力素养并重”课程开发理念的具体实现方式,着重从课程内容覆盖、资源开发、教学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等进行课程建设;由3名企业专家参与研讨,对课程表标准修订2次,制定2份差异化课程标准。经过建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程度达90%以上。
建设标准序号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质量、数量、效益)形成较为完善合理建设负责人完成时间研讨、确定课程内容及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法,课程资源持续更新。1课程开发理念研讨、确定模块化、项目化、情景化教学实施办法,探索“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考核评价办法。的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组织实施方案,为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作支撑。形成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技能实操考核方案,使课程考核评价更为客观合理。邀请3名企业专家,王邦军2019.12王邦军2019.32课程标准制修订不断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共同修订课程标准2次,制定差异化课程标准2份。王邦军2019.8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确定课程理论3课程内容知识覆盖、实验实训项目设置、职业技能水平养成等。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程度达90%以上,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明显提升。王邦军2020.8(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课程团队每位教师都能掌握至少3种以上教学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不断建设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线上课程资源年更新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资源使用率达到85%以上,充分满足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需要。
建设标准序号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质量、数量、效益)建设负责人完成时间熟练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1采用教学方法的种类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组织实施课程课堂教学。搜集整理、自制课程资源(如教学课件、视频、微课、动画、2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图片、试题库等),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以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课下自主学习讨论等。充分发挥课程教研活动的作用,组织教学团队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交流和讨论,每位教师至少掌握3种以上教学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年更新率保持10%以上,课程资源的使用率达到85%以上,充分满足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需要。牛媛媛2020.9王邦军2019.3(三)课程教学团队
通过培养和职称提升,课程教学团队中校内专任教师数达到5名。聘请校外兼职教师2名,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实训项目开发、课程资源规划和实施实训教学。派遣校外兼课教师1名,赴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建设期满,总成员数达到7名,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
建设标准序号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质量、数量、建设负责人完成时间效益)提升专任教师职称,充实课程团队教师1教师类型数量,聘请校外兼职和兼课教师,完善专兼职师资队伍比例。新增培养校内专任教师1名,派遣校外兼课教师1名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课程团队成员数达到7名。认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2名,双师素质教师比重提高到71.4%,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名。邵海泉2020.12邵海泉2020.7提高双师素质教师2双师、骨干教师在课程团队中的比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四)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初期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后期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编写校本教材1本,实训指导书1本。开发课程配套的传统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习题库等),搜集或自主制作一定数量的信息化资源,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运行和使用。
建设标准序号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质量、数量、效益)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建设负责人完成时间根据课程教学的实1编写教材际需要,编写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编写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校本教材1本,与校外兼职教师和兼课教师共同开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指导书1本。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王邦军2020.82选用教材选用高质量教材。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形成教案32个、教王邦军2020.73开发传统教学资源开发教案、课件、习题库等教学资源。学课件32个、习题库1个(新增习题120道以上)。牛媛媛2020.12开发各类信息化资4开发信息化资源源(如图片、动画、视频、微课、案例库及技术支持库等)。搜集制作图片150个、音视频10个、动画5个、录像10个、案例库5个、技术支持库3个。牛媛媛2020.12(五)课程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期内,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的交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继续开发融入职业标准的实验实训项目,数量达到8个。加快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场地,建成课程相关的实训室2个,配套设备3套,工位数3个。继续认定校外实习基地6个,深化合作,企业提供的实习工位数6个,解决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
建设标准序号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质量、数量、效益)建设负责人完成时间开发一定数量的课1实训项目开发程实训项目。完成融入职业标准的课程配套实验实训项目3个。田松文2019.8规划建设实验实训2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场地,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工位配备。继续认定校外实习3拓宽校外实习条件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拓展课程实践教学的空间范围。建成满足课程教学的实训室2个,配套设备3套,工位数3个,满足学生的实验实训要求。认定校外实习基地6个,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数6个。郭仓库2019.12郭仓库2020.9(六)课堂教学监测与考核评价
不断加强课堂考勤、增加课堂有效教学活动次数、重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监测和反馈。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实施“技术技能+素养”的双元考核办法,知识掌握与素养养成并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客观,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各有所得,满意度高,同行、督导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较高。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标准建设负责人完成时间(质量、数量、效益)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促进学生良好学习1学习数据习惯的养成,课堂反馈效果好。习习惯,到课率达85%以上,课堂教学活动每次课平均2次,作业完成率85%以上。实施“技术技能+素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客观合理地评2课程考核与评价邀请同行、督导对课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养”的双元考核办法,学生学习及格率意度达85%以上,同行、督导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分别达80分、75分以上。王邦军2020.12王邦军2020.12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达85%以上,学生满(七)课程建设成果
坚持“成果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积极申报立项本课程的校级规划教材1本、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完成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教师、学生参加课程相关的校级及以上竞赛,并努力获奖。
建设标准序号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质量、数量、效益)建设负责人完成时间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努力获得校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立项。积极申报立项,不断完善课程资源,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率。王邦军2020.12规划教材立项2(含立体化教材)努力获得校级规划教材立项。积极申报立项,编写适合于教学实际的课程内容。王邦军2019.12申报融入职业标准3本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及获奖的课程内容设置、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的教改项目。教师、学生参加本专业相关的省级、校级竞赛,争取获奖。实施技能实操考核方案,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教师参加校级及以上竞赛1项,并获奖;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竞赛1项,并获奖。王邦军2020.12王邦军2019.124与本课程相关的竞赛获奖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研室统一指导下,成立《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规划建设小组,组长为王邦军,成员为马建军、曹乐南、田松文、牛媛媛、单庆六。组长全面负责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规划、指导和协调管理工作。团队成员负责课改调研、开发资源、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申报教改项目和整理课程建设资料等工作。
(二)制度保障
依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和《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制订《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建设年度计划》。
(三)经费保障
按照学校项目建设经费标准,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与实施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以完成课程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与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和教改项目申报等。
五、分年度建设计划分年度建设计划2018年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质量、数量、效益)责任人研讨、确定模块化、项目化、情景化教学实施办法,探索技能实操考核评价办法。2019年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质量、数量、效益)形成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技能实操考核方案,使课程考核评价更为客观合理。邀请3名企业专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重新修订课程标准,制定差异化课程标准1份。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和融入职业标准的技能实操要求。在课程教研活动中,组织课程团队对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和学习,确保每位任课教师能够熟练2020年责任人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标准(质量、数量、效益)责任人1.课程开发理念研讨、确定课程内容及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法。形成较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及初步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案。王邦军1.课程开发理念王邦军1.课程开发理念持续开发、更新课程资源。为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作支撑。王邦军课程开发2.课程标准修订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修订课程标准。由校内专任教师和3名企业专家共同修订课程标准,制定差异化课程标准1份。王邦军2.课程标准修订邀请企业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再次修订。邀请企业专家修订完善课程理论知识覆盖、实验实训项目设置,增加职业技能水平养成等内容。增加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王邦军2.课程标准修订不断监测课程标准的运行。形成最终的课程标准。王邦军3.课程内容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课程理论知识覆盖、实验实训项目设置等。教师熟练使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探索使用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形成初步的课程知识体系和技能实操能力标准。王邦军3.课程内容王邦军3.课程内容不断细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程度达90%以上,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明显提升。王邦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教学方法的种类充分发挥课程教研活动的作用,组织教学团队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交流和讨论,每位教师至少掌握2种以上教学方王邦军1.采用教学方法的种类王邦军1.采用教学方法的种类每位任课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任课教师能够恰当合理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王邦军建设项目2018年法,并能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搭建成初步的初步搜集整网络教学平台,理课程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上传网络教活动和课下自学平台。主学习讨论等。充实课程团队教师数量,1.师资结构完善专兼职师资队伍比例。2.双师、骨干教师专任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不少于1个月。邵海泉王邦军王邦军3.开发传统教学资源搜集制作图片50个、音视频5个、技术支持库1个。牛媛媛2.选用教材1.编写教材招聘专业教师1名。邵海泉1.师资结构牛媛媛2019年运用于课堂。继续搜集整理、自制课程资源,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充实课程团队教师数量,完善专兼职师资队伍比例。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在课程团队中的比重。课程资源在原有基础上更新10%以上,课程资源使用率达到82%以上。培养校内专任教师1名,派遣校外兼课教师1名赴企业顶岗实践,课程团队成员数达到7名。认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1名,双师素质教师比重提高到57.1%。与校外兼职教师和兼课教师共同开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指导书1本。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更新建设习题库1个(新增试题数不低于60道)。搜集制作图片50个、音视频5个、动画3个、录像5个、案例库3个、技术支2020年2.网络教学平台应用2.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牛媛媛2.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持续更新课程资源,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在原有基础上更新10%以上,课程资源使用率达到85%以上。牛媛媛邵海泉1.师资结构提升专任教师职称。培养讲师职称专任教师1名。邵海泉课程教学团队提升教师双师素质。2.双师、骨干教师邵海泉王邦军王邦军牛媛媛牛媛媛2.双师、骨干教师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认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1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名。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编写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校本教材1本。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或立项建设的校本教材。新增试题数不低于60道。继续开发各类信息化资源,搜集制作图片50个,完成动画2个、录像邵海泉王邦军王邦军牛媛媛牛媛媛1.编写教材筹划本课程实训指导书和校本教材的内容。初步确定实训指导书和校本教材的主要编写框架。编写适合于教学实际的实训指导书。1.编写教材编写适合于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2.选用教材课程资源选用高质量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选用高质量教材。2.选用教材选用高质量教材。更新建设习题库。3.开发传统教学资源不断完善习题库建设。继续开发各类信息化资源。4.开发信息化资源开发各类信息化资源。4.开发信息化资源开发各类信息化资源。4.开发信息化资源建设项目2018年2019年持库1个。完成融入职业标准的课程配套实验实训项目3个,努力立项建设成为校内实训指导书。2020年5个、案例库2个。田松文使用课程实训指导书。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明显提升。课程教学用配套设备达到3套,工位数3个以上,满足学生的实验实训要求。不断拓展课程实践教学的空间范围。田松文1.实训项目开发规划课程相关的实训项目。规划建设实验实训场地,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工位配备。邀请企业专家,研讨、规划、初步确定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建成满足课程教学的实训室2个,配套设备2套,工位数2个。田松文1.实训项目开发开发课程实验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指导书。规划建设实验实训场地,增加实训设备台套数和工位数。继续认定校外实习基地,增加校外实习岗位数。1.实训项目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条件2.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郭仓库郭仓库2.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新增教学用仿真机房1个。郭仓库郭仓库2.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郭仓库郭仓库3.拓宽校外实习条件1.学习数据课堂教学监测与考核评价认定校外实习认定校外实基地3个,企业习基地,深化提供的实习岗校企合作。位数不少于3个。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促进学生良惯,到课率达好学习习惯80%以上,课堂的养成,课堂教学活动每次反馈效果好。课平均1次,作业完成率80%以上。3.拓宽校外实习条件新增认定校外实习基地3个,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数不少于3个。3.拓宽校外实习条件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王邦军1.学习数据持续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反馈效果好。学生到课率达85%以上,作业完成率85%以上。王邦军1.学习数据持续监测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数据。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每次课平均2次,活跃度高。王邦军2.课程考核与评价探索课程考初步形成技能核评价方法。实操考核办法。王邦军2.课程考核与评价形成课程技能考核评价方案,并实施。1.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成果开放课程立项利用各类资源,搜集、整理、搭建课程网络制作各类课教学平台,并投程资源。入使用。王邦军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不断完善课程资源,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率。实施“技术技能+素养”的双元考核办法,学生学习及格率达85%以上,学生满意度达85%以上。网络教学平台能充分满足学生线上学习的需要(自主预习、复习和讨论等)。王邦军2.课程考核与评价邀请同行和督导对课程建设与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积极申报校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同行、督导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分别达80分、75分以上。王邦军王邦军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努力获得校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立项。王邦军2018年建设项目2.规划教材立项(含立体化教材)研讨规划教材主要内容框架。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研讨、指导规划教材内容。王邦军2019年2.规划教材搜集规划教立项(含立材编写的素体化教材)材。搜集融入职业标准的素材,作为规划教材的内容。王邦军2020年2.规划教材积极申报立项(含立校级规划体化教材)教材。申报融入职业标准的课程内容设置、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的教改项目。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指导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努力获得校级规划教材立项。王邦军3.本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及获奖探索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研讨课程技能实操考核与评价方法。王邦军3.本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及获奖形成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方案,并实施。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个性化,考核评价更为客观。王邦军3.本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及获奖努力申报校级教改项目1项。王邦军4.与本课程相关的竞赛获奖准备参加各类教师、学生竞赛。了解各类竞赛的特点,竞赛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等。王邦军4.与本课程相关的竞赛获奖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指导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教师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学比赛1项,努力获奖。王邦军4.与本课程相关的竞赛获奖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1项,努力获奖。王邦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