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三、学情分析 初中物理课、本单元课题一、二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检验方法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之一 四、教学方法 电子白板、课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内容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二)验证实验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通电 文字表达式:水 ——→ 氢气 + 氧气 通电 学生可根据生活经验,自学交流讨论,得出答案。 符号表达式:H2O ——→ H2 + O2 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 一、电解水实验 1. 现象 交流展 示 2.验证: 3.结论: 探究突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自主观察探究的好习 水分子 氧原子、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惯,使学二、回忆学过的物质,将其分类 习从被动变主动。 学生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的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进行独立 现象 总结 探1 究,2 让学... ... ... 生充 小结:水通电后被分解成 和 ,正极产生 气,分体验学负极产生 气,体积比为: 。说明水是由元 习的素 和 元素组成的一种。 1.阅读81页资料 2.巩固练习 (1)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快乐加强学习的积极性。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巩固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延伸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明明与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他们用如右下图所示电解水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气体体积是B试管气体体积的两倍。经检验A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B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你认为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事实有: (a) ;(b) ; (c) 。 小结收师:要求学生根据H2 、O2和H2 O的符号比较它们元素种类上的区别。 获 生:H2 、O2只含一种元素,H2 O含有二种元素。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单质”、“化合物”两个概念,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生:学生自习,理解概念,相互举例理解和深化。 师-生:判断、纠偏。 师-生:回忆学习过程,小结课题收获: ①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水、氢气的符号…… ②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答)学习了科学家探究实验的思路: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论证,知道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 师:最后请同学们整理出本节课我们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将这些内容写在教材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