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往往给人枯燥、抽象的感觉,这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我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的深入开展,结合四年教学的得与失,对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作一番思考。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要概述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逐步发现、研究和探索,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再以此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二、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必要性分析
1、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藏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2、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完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远离学生活生生的生活,学生只能被动的适应和服从,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必要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远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效果自然就无从谈起。
三、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实际运用
1.活用生活素材,引出话题,导入新课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巴班斯基也说过:“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情绪兴奋,积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在讲授《维护消费权》时,我采用实物导入法。通过展示两瓶真假黑人牙膏和相应对比图片,让学生辨别真假黑人牙膏。由于牙膏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又容易上当的东西,让学生辨别其真伪,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讲授《保护个人隐私权》时,我采用新闻导入法。通过展示《石狮二中女生遭三女子围殴 施暴视频网络上疯传》(2008-3-31 海峡都市报)的有关报道和律师的分析,明确告诉学生,上传暴打未成年人视频的行为是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并由此引出《保护个人隐私权》这一课题。
采用及时有效新鲜的生活素材导入新课题,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和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运用结合起来。
2.活用生活素材,演绎归纳,说理辨析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社会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选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思辨中感悟真諦,提升认识。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政治知识的本源,社会生活情景为学生感悟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生命健康权》这一知识点很多学生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怎样保护个人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时,就表现出重视自己、轻视他人的不平等、不正确的思想。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我侧重利用生活素材,通过活生生的真实的身边案例,引起学生辨析和思考。利用新闻媒体关于“南平3·23事件” 新闻报道,侧重强调学生要懂得自我保护,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积极配合好学校和家庭,作好有关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通过生活素材演绎推理说明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我还利用“王家岭矿难救援现场” 的视频信息,让学生感受的生命的伟大和可贵,让学生懂得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俗话说得好:“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田地就开阔了。”如果能将生活中的素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政治学科的知识,那么我们教育的目的也就可以实现。 3.活用生活素材,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书本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政治作业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生存和生活能力,要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的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
在讲《低碳生活》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对资源、环境的不友好,以及让学生懂得怎样更好地改进这些缺点和不足,于是我采用分组调查法。让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领域找出生活中的不低碳行为,并通过调查找出和个人在推进低碳生活的过程中怎样改进和完善。由于这项作业是进行生活方式调查,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检验和思考,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答案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教师也可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经常性地选取能够体现初中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实例,所遇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去感受生活学习,体验生活,指导生活,从而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初探》 郭仕昌 《教学交流。理论版》
2008年第八期
《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几点尝试》 张丛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