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言研究 论肯尼迪演说中修辞手法的探究 王妍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 摘要:约翰.菲茨杰.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第35任总统。他的就职演讲对美国民众的引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 中,最精彩的就是大量修辞的运用。肯尼迪演说中的三种主要的修辞手法,第一种是排比,排比的使用最重要的特点就 是能增强语言的气势。其实是对照,对照可以增加语言韵律。最后是隐喻,隐喻可以使文章隽永深刻。修辞格作为重要 的语言修饰手段,为演讲增加了色彩。 关键词:修辞手法;肯尼迪就职演讲;影响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在英文政治演讲中,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是一个重 要部分。总统在就职演说中的演讲表达着他或者他代表政 itself’这几个词形成了排比结构,代表了美国人的敌人。 此外,从十四段到十八段,肯尼迪用了五句含有排比 的句子,“Let both sides”,分别说明了不同情况的不同处 理办法。用分开的段落来说,可以逐渐增强气势。肯尼迪 党的观点,必须得到民众的信服。作为语言修饰的一个工 具,修辞在就职演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多数美国总 统都会在就职演讲中用到修辞,肯尼迪也不例外。这篇论 文将探究肯尼迪演讲中三种主要的修辞一一排比、对照和 隐喻。通过对其修辞的研究,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到在美 苏争霸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也能知道美国民众为何轻易 接受这位年轻的天主教总统。 否决了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建议,真诚地希望在世界各国 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排比被肯尼迪大量的用到,主要是平行结构使演讲庄 严、正式,且增强气势。演讲结束后,每个美国公民都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3.2对照的使用和效果 第二部分修辞学的研究 什么是修辞?不同的书籍给出的定义各不相同。 Harold.B.Allen称之为“更有效的说话与写作的艺术”。我 们来更详细的细述这个定义:修辞是一种艺术,它是表达 人的思想和感情最有效的语言应用。 对照,同样是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反对”。作为一 种修辞手法,对照在演讲中也是被大量使用。对照通常是 把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言单位放在平行或对称结构中。如 果能很好的使用对照,可以使语言简洁且节奏和谐。 肯尼迪的就职演说正是开篇就用了对照。”We observe today not a victory of pany but a celebration of freedom— symbolizing an end as well as a beginning・・・・signifying renewal 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构成了西方修辞。前者被认为是 消极的言论,后者则被认为是积极的言论。什么是交际修 辞?当我们说话或者写作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己, 包括我们的观点、情绪、目的。只有这样客观事物才能被 准确的引入,接受者才可以知道我们的意图。而表述的整 个过程叫做交际修辞。美学修辞则是所有修辞格的使用。 人们的逻辑思想可以用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来表达。 交际修辞强调词汇的准确性、结构的严谨性、上下文的适 当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美学修辞尤其 强调修辞格使用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协调性,以便语言更加 多彩,更加富有表现力,刻画在读者头脑中的图像也就更 生动形象。 as well as change”.他成功的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此外, 肯尼迪,这位天主教总统,将竞选的胜利说成是自由的狂 欢,大大拉近了他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对照也反应在句子段落上,如”Let US never negotiate out of fear,But let US never fer ato negotiate”。在这篇演讲 中,最著名的是”Asknotwhatyour country Can dofor you一 一Sk a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通过对比“ask not” 与“ask”;“your country”与“you”,肯尼迪想揭示的恰 恰相反,他的最终目的是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说话 者变换了从句中主谓的位置就是激起人们的忠诚、热情、 责任,由此抓住人们的心和关注。 3.3隐喻的使用和含义 第三部分演讲中的修辞 3.1平行结构的意义 “排比”一词源于希腊语“parallismos”,是并列的意 思。排比通常用来表达相关的涵义,几个句子或是段落中 有着相似的结构或是一致的语调。肯尼迪演说中的每个语 言层面上都有排比的出现。词语层面有:”The energy,the faith,the devotion which we bring to this endeavor will light our country and all who serve it…”演讲者用了“energy, fajth,devotion”三个词,一方面显示出美国人巨大的贡 献。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激发了人们的 热情。在第二十二段,”tyranny,pove ̄y,disease,and war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格,是将两个不同元素进 行比较,包括本体和喻体。词语的隐喻化就是想取得个艺 术和修辞效果。 为了增加演讲的活力,肯尼迪在演讲中使用了大量 的隐喻。第九段中,肯尼迪将“the Americas”比作“own house”这其实明显预示了他想成为大陆的主人。“shield” 本是一种保护工具,而在这里意味着对于新兴和弱小国家 的保护,也暗示着美国强有力的国防。 另外一处明显的隐喻就是十九段的第一句”And if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http://www.bfwx.0 ・141 0 才 a beachhead of cooperation may push back the jungles of suspicion”.”beachhead”意味着合作的开始,’'jungle”意味 着怀疑。这个比喻的句子简洁、含蓄而深刻。 第四部分总结 就职演说,是最高领袖的象征,也是聪明才智的汇 聚。肯尼迪向世界宣告他将统治美国。阅读过肯尼迪的演 讲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的外交政策是反共,并且继 续和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 本文研究了肯尼迪就职演说中三种主要修辞格。主体 Ediitons Universitatii,Oradea,2004:87-88. [2】冯翠华(1995)<<英语修辞大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北京 [3】胡曙中(2002)((英语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海 [4]黄任(2007)(<英语修辞与写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上海 [5】束定芳(2011)((隐喻与转喻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上海 部分详细介绍了平行,对照和隐喻。政治演讲中修辞作为 一[6]王玉龙(1996)<<英语修辞与写作》青岛出版社,青岛 [7]向雅莉(A)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辞修辞探析,1006— 6365(2003")03—0ll2-O2 个至关重要角色,会使得演讲富有艺术性、煽动性、可 增强语言的气势。 参考文献: 【1]L.Pop,I.Laza.Discurs politic si comunicare,vo1.I, 【8]谢祖钧(1988)(<英语修辞》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 上接(第14O页) ⑤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一一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⑥小敌去。一一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⑦归去来兮。一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上 ⑧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一一宋・梅尧臣 《绝句》 而例⑩,“我去”作为流行词汇广泛使用,表示一个人的 情绪,这里“去”实则是一种语气词,表示人的喜怒哀乐 的情感。 总之,随着时间的发展,“去”逐渐地语法化,表现 为:1.读音会逐渐弱化,甚至出现轻声音读,当“去”作 为动词时读第四声,当以助词,语气词的身份出现时,读 音则轻化了,要不然实际意义就会不符合表达语境;2.词 义上由原来具有的实在意义逐步虚化泛化,“去”作动词 时,具有离开,去掉,距离等实际意义,而作助词、语 气词时,只有隐含在句子结构里的虚化意义;3.句法成分 由谓语变成了补语,当虚化为语气词时,只有语法意义, 失去了充当句法成分的资格;4.句法位置由“NP+去”或 “‘NPI+去+NP2”到“V+去+NP”“V+LP+去”之后到 “去”位于句末;5.语用上表现在动词行为趋向义的弱化 和语气意味的加强。即“‘去’逐渐由具体的位移演变为 心理的倾向性” 到最终主观情绪上的表达。 综上所述,“去”的语法化是毋庸置疑,演变程度是 循序渐进的,其语法化的序列大致是呈现出动词、助词、 语气词的虚化趋势。 ⑨一鸣辄跃去。一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⑩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一一明・施耐庵 《水浒传》 到了中古时期,“去”的词性已经开始有所变化,前 七个例子里的“去”都用作动词,在句子中仍充当谓语的 句子成分,后三个例子的“去”已经开始发生了语法化的 演变,它们出现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的状 态,句法功能是作趋向补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最后一 例的“去”则表示处所或时间,“去”字已经开始用作了 介词,而介词又是虚词,这说明“去”的语法化程度一步 步地加深。 (三)近现代的“去 ①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 服。一鲁迅《狂人日记》 ②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 蘸血舐。一鲁迅《狂人日记》 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 我们向前去。一朱自清《春》 ④他明天去巴黎。 ⑤我们应该去看看。 ⑥明天我会亲自送你去机场的。 ⑦仔细听取似一只蛐蛐。 ⑧走,吃饭去! ⑨哪去? 参考文献: [1】石毓智.语法化理论——基于汉语发展历史【M】.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1. [3】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 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4). ⑩我勒个去!(我去) 从以上的“去”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去”除表 示趋向动词用作谓语和趋向补语(如例1至例6)外,已 [4】田建伟.“来、去“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J].广州: 暨南大学,2010. 经用作了助词,也为人们接受且频繁使用,如例⑦⑧⑨。 例⑦的“去”是动态助词,在句子结构中作动态补语,例 ⑧和例⑨的“去”是事态助词,句子结构中作事态补语。 ・142・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bfwxbjb@163.tom 作者简介:张燕芬(1992一),女,汉族,河南焦作 人,在读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研究方向:文字学;丰自风(1990-),女,河南濮阳人, 在读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 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