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精全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通过描绘缺月、疏桐、漏断等景物,渲染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寂寞清冷的环境,烘托了词人幽独凄清的心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2. “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下阙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用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等)。
3.请简析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氛围?
词的上阕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悲凉)的氛围。
4.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运用了象征(或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人生态度。
5.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疏桐 __、__孤鸿_等景物,渲染__凄清孤寂 _的氛围。
6.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7.苏轼以“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既惊恐孤独,又不愿随波逐流的感情。 8.作者借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和人生志趣?
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
9.简要概括上阙、下阙的主要内容。
上阙:描写深夜院中所见之景。下阙:人鸿合一(虚实结合),托物写怀,表现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10.自选角度给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一段赏析文字。
示例二: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寄寓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对理想的坚守,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1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卜算子 _,词中押韵的字分别是__静、影、省、冷 __。
12.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历来被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简要分析。
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又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选求宿处,表达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个性。(意对即可)
13.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简要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14.从内容上看,上片用__缺月疏桐、 漏断人静__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__不肯随意栖息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15.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16.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17.词中的“漏断”“幽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漏断”:深夜;“幽人”:幽居之人。
18.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___孤鸿 _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__孤高自许、蔑视流俗 __的心境。
19.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为全词营造了一个_幽冷 、 孤寂_的氛围。
20.这首词与《记承天寺夜游》创作时间基本相同,但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分析:_本词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失意苦闷,但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_。
2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2分)
幽独凄清的心境;(1分)作者自己。(1分)
22.结合诗句分析整首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1分)用孤鸿自比,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1分) 2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苏轼乐观豁达)
A.词的上阕写到的景物有缺月、疏桐,描写了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B.“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C.“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表达了作者无比悲伤忧愁不已的心情。
D.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24.这首词采用了借物寓怀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全词借幽人和孤鸿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25.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写自己)。
A.“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B.词的下阕尽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其实这只孤鸿就是词人自己。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承上启下,其中的“惊”写出了孤鸿的失魂落魄;“恨”写出了孤鸿内心充满缠绵悱恻的悲情,然而世态炎凉,只能自吞苦水。
D.这首词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26.词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句是:__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__。
27.请结合全词,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本词托物寓怀,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