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各民族经过交流、战争、融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56个民族,为了方便各民族交往交流,国家规定以北方语言为基础的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同时保护各民族的语言。
在现今社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开始使用普通话作为主要交流语言,而对本民族的语言反而不能熟练使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各民族一律平等,那么各民族语言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只是由于使用环境和频率的不同,功能上有所差别。
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的有独立的语言,如:苗族、侗族、仡佬族,有的有自己的文字,如维吾尔族、藏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每个民族都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自己独特而宝贵的民族文化,如:格萨尔王、亚鲁王等少数民族史诗,既是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记录,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交流交往的历史。
随着民族语言使用频率的下降,熟练使用民族语言的人不断较少,民族文化的保护进入困境。我国还有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区,这里生活着许多原生的土著民族,他们由于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等原因,成了我国各民族脱贫攻坚、共同小康梦想急需帮助的人,如何
1
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找准路子,发展经济成了难题。
在贵州,武陵山区、麻山地区、月亮湾山区都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贫困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长期生活在闭塞的村落里,缺乏和外界的交流沟通。许多人只会少数民族语言,既没有文化知识,又不会现代的生活技能。
党和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非常重视,今年大力开展的双语计划、双培计划,都是为了让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掌握汉语和普通话,学习生产生活的新技能,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自身造血能力,早日脱贫致富。
现在的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存在一些困境,一是专业人才少,能讲少数民族语言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而他们许多人文化程度不高。二是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环境越发减少,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网络等媒体使用的都是汉语,随着汉语和普通话的普及,挤占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学校教育也是使用的汉语、普通话。三是少数民族语言学科和发展薄弱。
每个民族都有优秀的历史文化,每个民族都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更需要从传统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需要各民族的高度认同,因此,保护和扶持民族语言必不可少。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大中专院校中加设民族语言类学科,培养相关人才,适当降低民族语言类考生
2
的录取标准,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和民族地区大力开展双语教学,既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给他们创造民族语言使用交流的环境。三是加大民族语言精品的打造。对于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利用视频、音频等现代化数字工具进行采集、加工、宣传、推广,一方面展示优秀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提高各民族文化自信。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