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在校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该对象的特征、原因等来分析在校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行为,运用相关的概念和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总结出在校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相关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娱乐性 文化消费
一、文化概念、文化消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相关概念
1. 文化概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通过结合专家界定文化的概念来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2. 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从而得到精神需求的满足。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包括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
1
馆、展览馆、影剧院等,既包括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消费,又包括用于学习和智力方面的投资。
3. 大学生文化消费和娱乐性文化消费
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费精神文化产品的活动。文化消费是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文化消费中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那些能让大学生缓解身心压力,丰富闲暇时光的文化消费,其主要的娱乐性文化消费有:电影电视、杂志、游戏、K歌、旅游等等。
二、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行为的原因
所谓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指研究个人、集团和组织究竟怎样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置商品、服务、创意或经验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愿望。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决定了行为,在各种行为背后,支配着人们的是他们的意识,或者说是思想观念。同理,在人们的消费行为背后,是个人的思想意识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分析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必须要从大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入手。
1.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是为了缓解自身各种压力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
2
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偏向娱乐性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第一点就是大学生脱离了严格管控的高中生活,可以说是首次彻底拥有自己的“人生自主权”,犹如脱缰的野马,刚脱离了学校和家长们的监管,当然要为自己来一场身心的解放。越是压抑得久,就越能引起人的反抗,爆发起来后劲就越足。可以说是,寒窗苦读了十年,现在终于可以歇一口气放松了,所以,大学生们选择用娱乐性的文化消费来满足过去没能满足的愿望,来缓解读书的压力,来放松自己,这也是无可厚非。
以上是刚入学的大学生的想法,入学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来自大学的各种压力了。社团工作的压力,期末作业、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还有之后的就业压力等等的压力让大学生无所适从,每当这样的时候,去影院欣赏一场精彩的电影又或者结伴来一场户外旅行,不是能很好地暂时逃离各种压力,放松身心吗?当大学生们进行各种娱乐性文化消费之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选择更好地出发,选择直面各种压力, 挑战自己,那么娱乐性文化消费也不妨是大学生们一个不错的选择。
2.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经济独立,并追求高质量的个性生活
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的第二点原因,是大学生拥有更大的自由,也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做各种兼职甚至是自己创业等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虽然还不能完全获得经济独立,但是也有着自己的“小金库”,有着可自行支配的资金,虽然也有很大部分的大学生用其进行买书、买衣服等实物消费,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不断地更新换代,消费行为也日新月异。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可遇不可求的心仪偶像的演唱会,才能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简单的影视节目的观看已经不再能满足大学生了,大学生们是充满挑战精神的一群人,他们想要亲身体验,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说走就走,才够真,才够精彩,这样才符合大学生勇敢尝试新事物的特点。
3
三、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行为的特征
1. 浅层化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倾向娱乐与消遣,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行为也越来越浅层化。当代大学生平时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方面等压力比较大, 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主要是考虑放松心情, 丰富课余生活,而不是和课程内容一样枯燥无味的文化消费。因此, 在选择文化消费的内容方面, 更多地选择到电影院看电影、旅游休闲等, 而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到剧院观看高雅艺术演出则兴趣不大,更不要说自行买各种高深的专业书籍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了。如此一来,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的浅层化越来越在大学生中蔓延,范围越来越大,也是时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2. 个性化
在这个崇尚自由的时代, 大学生( 尤其高年级的学生) 不再喜欢集体性活动了,而是追求个性独立、表现自我、以求与众不同。这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典型特征。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 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 他们追求独特、个性和自由。过去买专业书籍来啃的大学生也越来越稀有了,在这个人人追求个性的年代,大学生怎能自甘落后?一次疯狂的旅行,一场无悔的演唱会,一出精彩绝伦的电影,才能符合当代大学生娱乐性的文化消费特点,而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消费的文化产品,简单的杂志、电视等已经不再能满足新时代的大学生了,只有更富有个性化的娱乐性文化消费才会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追捧。
3. 从众化
4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 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技知识, 具有理性的思维, 但是, 有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等, 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最常见的比如说,现在风头正盛的韩流明星演唱会,演唱会门票一开售就售罄,甚至是最高价为1680的门票也经常一票难求。其中,不少高校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她们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大家一起节衣缩食,组团一睹偶像风采。如此昂贵的演唱会消费,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众的大学生们,看着别人追星,自己也追一把;看着别人去看演唱会,自己不去,可能会显得有点“掉价”,甚至说是跟不上潮流,怕自己和其他人没有共同话题去交流,所以,就算是演唱会之后的生活,过得很拮据,有些大学生也还是照样去看偶像演唱会。如此盲目从众的大学生的娱乐性文化消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如此随大流的娱乐性文化消费毫无个性可言,消费还如此高昂,大学生们不应该再这样沉沦下去,而是应该追求更高雅的文化消费来提升大学生们自身的文化修养。
四、对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行为的建议
首先总结一下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第一,文化产品低俗化,质量普遍不高,商业化太浓。第二,大学生存在攀比性,追求心理满足,没有达到文化消费的本质。第三,功利性重,把众多文化消费的目标对准工作与就业,忽略心灵修养。第四,忽视中华传统文化,过度崇拜西方文化。第五,文化消费偏娱乐休闲化。所以,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都应该提高对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的认识,并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精神环境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的宣传和指引,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的参照,教育大
5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指引大学生们追求高雅的文化消费,提升大学生们的文化素质。
家长要重视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家长应以身作则来培养孩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父母应从生活的各种细节上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榜样示范作用,而且要加强沟通,积极教育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大学生本人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产品辨识与选择能力,不应盲目从众,追求一些超出自身消费能力的娱乐性文化消费,也不应该为了彰显个性而追求低俗的娱乐性文化消费,应该寻求更为高品质的文化消费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五、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的原因,得出大学生们进行娱乐性文化消费主要是为了缓解其自身压力,而且他们逐渐自主的经济独立,让其能更好地追求更加高品质的娱乐性文化消费;其次是大学生的娱乐性文化消费具有浅层化、个性化、从众化的特征;最后提出对大学生娱乐性文化消费的相关建议。希望文章能为大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一些文化消费方面的参考意见,也为高校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教育提供一些可参考的资料。
参考文献:
[1]胡方卉.浅析韩国娱乐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2,01:24-25.
[2]刘洋,刘天奇,李晨曦,刘衡宇.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J].辽宁医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11,01:84-86.
6
[3]张文潮.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观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21:88-91.
[4]嵇晟华,季晓美,邱若茜,唐婉琳,张蕾.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文献综述[J].学理论,2013,19:180-181.
[5]蒋洲.关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初探[J].企业导报,2013,06:221.
[6]赵富才.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104-108.
[7]李四兰,陈涛.基于情感账户视角的当代大学生享乐性消费心理机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19-324.
[8]董清清.浅谈大学生消费热点和发展趋势[N].山西经济日报,2014-05-12(07).
[9]胡君峰,徐青.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结构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4:90.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