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首博之行见到了几件很吸引我的红釉藏品,清康熙的豇豆红洗,温婉柔和,清道光的祭红玉壶春瓶,厚重深邃,清乾隆的乾隆紫地珐琅彩花卉纹瓶,精致细腻。这几件红釉藏品都是难得一遇的佳作。 这几件藏品里,我着实喜欢那件小巧玲珑的豇豆红洗。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 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豇豆红釉质都很匀净细腻,含有粉质。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
展出的这件豇豆红洗,高3.7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7.4厘米。圆形,敛口,圈足。内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散有深浅不一的绿色苔点,色调淡雅。所施红釉均匀、柔和,入眼十分舒服、融洽。这样一件笔洗映入眼帘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多一分则过犹不及,少一分则美中不足,历经百年仍仿佛一颗新鲜红润、水分充足的红豆,不但不显陈旧和沧桑,反而凸显韵味和温婉。它的旁边陈放的是一件仿制的豇豆红洗,对比之下,其自身的纰漏暴露无遗。这件仿品面泛贼光,光泽远不比真品柔和、典雅。所施红釉沉重、僵直,苔点呆板呆滞,与红釉格格不入,给人以怪异矛盾之感。做工粗糙、顽劣,很明显是仿品。
祭红玉壶春瓶,口沿未施釉,束颈,溜肩,圆弧腹,圈足外撇,内施白釉,外身满施祭红釉,为典雅官窑器皿。道光本朝整器胎体稳重细腻,洁白坚实,内施白釉滋润,甜美肥厚。展出的这件玉壶春瓶,上釉微薄,但釉色却深沉厚重,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它的沉稳大气彰显皇族龙威,让我心生敬畏。
最后这件紫地珐琅彩花卉纹瓶,撇口、束颈、溜肩、腹鼓。虽说是“紫地”,但看起来更偏向红釉,上以珐琅彩施以纹饰,所画花卉布满瓶壁,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夺目。后面的两件都没有对比的仿品就不多加评述了。
这次观展长了见识,开了眼界,亲身感受了真假瓷器见的差异,领略了古人在瓷器烧制上的高深造诣,学到了瓷器方面的不少知识,收益颇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