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挥微博新媒体优势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以滁州学院为例

发挥微博新媒体优势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以滁州学院为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16卷第4期 2014年7月 滁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V01.16 No.4 Ju1.2014 发挥微博新媒体优势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以滁州学院为例 王诗根 摘要:新媒体时代,微博言论自由、裂变式传播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难题与新挑战。高校 宣传部门应敏锐洞悉微博发展趋势,把握微博特点,发挥微博优势,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本文以滁州学院为例,总结了在 这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在打造微校园、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增强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时代、微博、微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1 收稿日期:2014—0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4)04—0109—03 作者简介:王诗根,滁州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新闻传播学(安徽滁州239000)。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宣传部门的重要职责所 在。在新媒体时代,微博作为典型的网络社交工 具,发展迅速、势头强劲、应用广泛、备受青年人热 捧、特别是大学生青睐。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双刃 剑,微博的好处无需多说,但微博言论自由、裂变 式传播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新难题与新挑战。滁州学院敏锐地洞悉微 接,扩大对外影响。二是联络校友感情。许多校 友关注学校官方微博,及时了解母校发展动态,联 络了感情。2011年4月,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校友 私信说:“没想到母校很潮,很会利用微博;感谢母 校微博,让我一下子回到了琅琊山麓那美丽的校 园。”三是强化便民服务。微博上开辟的“蔚园公 告”、“蔚园招聘”、“蔚园寻物”、“蔚园招领”等微栏 目,在学生中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四是回应网民 博发展趋势,把握微博特点,发挥微博优势,打造 微校园,传播正能量。我们在全省高校中第一家 开通了实名认证的官方微博,成立了“微博协会”, 关切。微博平台上,人人都有话语权,学生对于学 校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见与建议,经常在微博上 吐槽。对此,学校官博运营团队一方面及时将学 不定期举办“微博文化沙龙”,开设“微博与社交” 公共选修课,在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他们适 应微博时代的同时,也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 文化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积极 的效果。 一一生的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能改进的立即改进;另 方面,将学生微博所反映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 编印《网络舆情》内部简报,供学校领导参考、批 办。“有事就@官博君”成为学生在微博上的共 识。另外,官博还在高考、专升本招生期间,积极 回答考生及家长的各种咨询,及时回应他们的 关切。 、主要做法 (一)开通“@滁州学院”官方微博,跻身“微主 流”发声平台 (二)打造共青团、辅导员微博矩阵,发挥网络 整体合力 本着“宣传学校动态,联络校友感情,强化便 民服务,回应网民关切”的宗旨,学校于2010年底 2011年开始,学校都利用每年暑期辅导员 注册了新浪微博账号,2011年3月13日通过了实 名认证(全省高校首家实名认证官方微博)。由校 党委宣传部牵头,微博协会团队负责运营。一是 宣传学校动态。将微博作为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及时发布分享学校新闻动态,导入校园网新闻链 班主任培训班、团干培训班,开展专题微博知识 培训。在各二级学院全部开设微博的基础上,重 点打造共青团、辅导员微博矩阵。共青团微博矩 阵由校团委负责,包括学校团委、学生会微博和 13个二级学院团总支微博、190个班级团支部微 110 滁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博、54个学生社团微博。校团委每学期对微博 管理员开展培训,建立内部沟通交流机制,定期 教师的卡拉ok比赛等活动也邀请微协开展微博 墙助阵。 发布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学生辅导员 微博矩阵由校学生处负责,除了加强指导、业务 (四)举办“微博文化沙龙”,增强校园微博达 人的凝聚力 培训外,还通过举办原创微博写作大赛、邀请参 与话题讨论等形式,提高辅导员微博的活跃度和 影响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夏斌 文老师微博以其生活化的话题、亲切的语言、频 繁的互动,深受学生热捧。张瑾老师利用其心理 学专业知识,在微博上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心理 大学生微博协会在我们宣传部的指导下举办 “微博文化沙龙”,作为校园微博达人的线下交流 平台。半年来,“微博文化沙龙”先后邀请校内外 专家就“微博正能传播”、“青年节・致青春”、“驴 友微博互助”等话题,与校园微博达人进行座谈交 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微博,传播网络正 咨询,被学生称为“蔚园知心姐”。2013年底,学 校修订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办法,将各单 位微博运营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计2分),引 导各二级单位运营好微博,发挥好新媒体在育人 中的作用。以此协力合作,积极打造网络虚拟德 育实践平台。 (三)成立“微博协会”,增强校园微博达人的 归属感 2012年11月底,校党委宣传部指导学生中的 微博达人成立了社团组织“滁州学院微博协会”。 协会本着“微言大义,博采众长,携手蔚园,放飞梦 想”为宗旨,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特点,组织学生 开展线上线下活动,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 生做一个文明微博的使用者、网络文明的传播者, 积极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合力打造积极向 上“微校园”。学校通过微博协会这个平台,及时 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增进 沟通,为学生排忧解难。特别是在有些敏感问题 的解释上,通过微博协会平台从学生自身角度进 行释疑解惑,学生更乐于接受,起到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 微博协会成立后,适逢新浪校园发放“校园专 属勋章”活动。微协第一时间与新浪校园渠道取 得联系定制了滁州学院校园专属勋章,然后利用 微博平台,引导在校生申领。每一位获得“校园专 属勋章”的同学,都会自动生成发布一条微博,内 容为“勋章领到手,母校顶呱呱!我将牢记修德求 是、博学笃行的校训,为母校繁荣添砖加瓦。”同学 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了爱校荣校教育,增强了 归属感。 微博协会承办的微博墙活动,深受广大学生 的喜爱。目前校园所有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现 场,都有微博大屏幕在滚动,都有微博协会的成员 在忙碌。微博协会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 生力军。现在不仅学生活动邀请微协团队参与, 能。上周四感恩节当天,我们举办以“感恩有你” 为主题的的微博文化沙龙,大家现场说感恩、微博 聊感恩、与网友互动话感恩,将我主持的#微博有 你#话题竟然炒到了2亿多次的参与,在新浪微 博话题榜上热度遥遥领先。同学们在参与沙龙讨 论的过程中一致表示,大学生微博应该用良知说 话,用责任表态,不传谣、不信谣,增强甄别能力, 加强是非判断,做一个文明微博使用者、网络文明 传播者,积极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真正打造 积极向上“微校园”。 (五)成立“新媒体工作室”,引导大学生以微 博运营为技能开展创业实践 微博协会团队为繁荣校园文化作出了积极贡 献。2013年10月,党委宣传部指导微博协会成立 了“蔚园新媒体工作室”,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人 驻了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了自己的办公场 所和启动经费。除了为校内各种文体活动、社团 活动开展微博上墙业务外,还开展校内外微博账 号的运营管理。目前打理的有学校官方微博、滁 州市旅游局等5个账号。现在的收费标准是校内 账号一年2000、校外一年3000,同时在协议上要 承诺保密安全、粉丝增量、活跃度和影响力提升 等。有的账号需要开展促销宣传活动,可另行适 当收费。 成立工作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培 养学生创业就业意识。特别是新媒体时代,政府 机关、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通政务微博、营销微 博,而他们缺乏微博运营管理人员。这部分缺口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的就业市场。新 媒体工作室的同学通过创业实践,大大提高了各 类微博的管理运营水平,增强市场开拓的创业 意识。 (六)首开“微博与社交”公选课,传授微博传 播技能 2013年初,学校在全国本科高校中首度开设 王诗根:发挥微博新媒体优势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以滁州学院为例 111 微博公共选修课“微博与社交”,受到了大学生的 普遍欢迎,16o个选课名额在几小时之内便选完 了,有学生说“感觉像春运抢火车票一样”。微博 课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微博、了解微博、使用微博、 玩转微博、政务微博和营销微博的运营技巧等,在 教学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如学生在 教室自拍照片@授课老师进行“微博签到”;老师 课堂上微博提问,学生评论、转发进行“微博答 题”;微博的原创数、转发数、评论数、粉丝数等都 被纳入平时成绩,作为考核参考;期末考试也将在 微博上进行。 “正能传播”是贯穿微博课堂教学的永恒主 题。教师始终把握热点话题,先后以“学雷锋,树 新风”、“中国梦・我的梦”、“祈福雅安”、“期盼改 革”等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原创微博创作活动, 让校园微博平台上始终回响着主旋律、充满着正 能量。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 华网、中国教育报、香港成报等数百家媒体对微博 课的开设给予了较高关注,央广“中国之声”、人民 网“人民微博”等媒体纷纷开设讨论版块,就这一 新生事物开展广泛讨论,数万人参与。中国青年 报在报道此事时,编辑在编者按语中写道:“传道 授业解惑者方为师。滁州学院这位王老师很称 职,因为他引导学生适应了微博时代。”教育部前 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微博上评 论微博课说:“滁州学院,一所不知名的地方高校, 竟有如此纳新的大气,此乃真大学也!” 二、工作思考 将微博引入网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虽然我 们尝试的时间还不长、方式还需不断创新、机制还 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在实践中一直努力深化对“为 什么开微博”、“开什么样的微博”、“怎么样开好微 博”等问题的认识,并形成了五点突出感受。 (一)坚持贴近师生 在内容上发布师生关注的信息,在语言上采 用师生接受的生活化、家常式风格,在方式上积极 以亲民、平等、务实的姿态与网友沟通。比如,在 语言风格上,不打官腔;在文字措辞上,适当使用 “童鞋”、“亲”等网络语言。从评论留言看,网友对 此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深化互动交流 通过微博平台,倾听师生对学校教学、管理、 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掌握舆情动向,并及时办理 和答复师生提出的问题咨询和投诉建议。共青团 微博矩阵、辅导员微博矩阵要与学校官方微博、部 门微博之间开展有效互动,形成交叉传播,打造舆 论合力。 (三)注重舆论引导 在微博运营、微博教学、微博沙龙中,始终加 强引导,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正确疏导负面舆论。 对于网友善意的批评,虚心接受、态度诚恳;对于 个别恶毒攻击性的言论,坚决予以清除。 (四)虚拟现实结合 一方面,建立完善网友在微博留言、评论、私 信的办理机制,通过分办、办理、督办和答复一整 套程序,借助网络虚拟平台努力为师生解决现实 问题。另一方面,办好“微博文化沙龙”,将线上交 流与线下交流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增进校 园微博达人的聚合力,以求网络舆论引导效果的 最大化。 (五)完善工作机制 微博作为重要的宣传文化载体,仅靠宣传部 一个部门来运营、建设、管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必须建立以宣传部为主、各单位齐抓共管的领导 体制,以及信息发布、舆情监测、建议办理、反馈督 办等一整套的运行机制,强化微博联动,增进交流 互动,切实提高运用新媒体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 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学校科学发展和育人 服务。 [参考文献] [1] 武汉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微变革・大传播——微博与突发 事件L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O14. [2][美]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任文科译.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0. [3]文远竹.转型中的微力量:微博公共事件中的公众参与[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责任编辑:刘海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