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产业研究报告
精品汇编资料
污泥处理产业研究报告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约占处理污水体积总量的0.3%~0.5%;如果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0.5~1.0倍。据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60余座,日处理能力1300余万立方米,年处理污水47亿立方米,处理率13.6%。目前我国每年排放湿污泥约400万吨(脱水后含水率按80%计),到2010年全国污水量400立方米/年左右,处理率达50%即200亿立方米/年的污水,产生的湿污泥(含水率80%)约1700万吨/年。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泥颗粒很细,富含有机质,含水量为20%左右时有明显的弹性,其黏结性很好。目前大量未经稳定处理的污泥没有正常出路,不但成为污水处理厂的沉重负担,而且污泥的任意排放和堆放对周围环境又造成新的污染,使污水处理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有污泥消化池,处理后的消化污泥,未经任何无害化处置,只经脱水后就直接用于农业,污染程度虽然比上一种情况较轻,但仍不符合农用污泥的标准而造成二次污染。
城市污泥会造成污染,但经妥善处理处置后进行综合利用能达到污泥资源化。污泥经消化处理可利用其有效的生物能源: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可以改良土壤避免板结;而污泥中丰富的氮、磷、钾等则是植物和农
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干燥的污泥可产生16.65~20.93兆焦/吨的热能,是一种低热值的燃料;污泥灰分可能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
因此,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与污泥资源化的相结合,必将成为城市污水污泥唯一的出路。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不当就不能充分发挥它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就明显地削弱了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功能;经过了处理处置的污泥不做回收就不能充分利用其具有的生物能源,也就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资源化、再利用已势在必行,并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
目录
第一节污泥处理行业定义
一、根据污水处理方式污泥分类: 二、根据污泥处理类型分类: 第二节污泥处理行业分类
第三节几种污泥处理的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一、污泥处理的方法
二、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第四节污泥资源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五节污泥处理步骤
第六节污泥处理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第七节污泥处理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
二、污泥处理行业产业链构成 第二章世界污泥处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世界污泥处理行业发展概况
一、全球污泥处理行业发展概述 二、发达国家污泥处理经验
三、国外污泥处理技术现状与趋势
第二节世界污泥处理行业主要国家发展分析
一、美国 二、欧洲 三、日本 第三章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
第一节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发展分析 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析 三、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 四、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五、中国进出口贸易分析
第二节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管理体制 二、污泥处理行业政策研究
第三节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 第四节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生态环境分析 第四章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概述
一、污泥处理行业回顾
二、污泥处理市场启动需政府助推
第二节2010年中国污泥处理市场动态分析
一、上海亚洲最大污泥处理工程主体完工 二、沈阳启动污泥处理工程 三、污泥处理有新招
四、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形成
第三节2010年中国城市污泥处理行业运行动态分析
一、城市污泥处理现状
二、城市污泥处理存在问题 三、污泥处理与利用
四、我国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对策 五、污泥堆肥前景分析
六、我国污泥处理项目继续推进 第五章中国污泥处理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桑德环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经营情况
三、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节杭州心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经典案例 三、服务对象
第三节江苏明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产品展示 三、典型案例
第四节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
三、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节山东宝莫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经营情况
三、未来发展方向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前景预测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污泥处理行业趋势与前景
一、污泥处理发展前景广阔 二、污泥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污泥处理设备行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污泥处理设备供给预测分析 二、污泥处理设备需求预测分析 第七章中国污泥处理行业投资机遇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污泥处理行业投资环境 第二节污泥处理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经济风险 三、市场风险 四、技术风险
第三节华经纵横观点和建议
第三章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 第一节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发展分析 图3-12001—2010年中国GDP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汇总整理 图3-22001—2010年中国人均GDP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汇总整理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2011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亿元,增长9.1%。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 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析 表3-12010—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情况 时间 2010年1月 2010年2月 2010年3月 2010年4月 2010年5月 2010年6月 2010年7月 2010年8月 2010年9月 2010年10月 2010年11月 2010年12月 2011年1月 2011年2月 2011年3月 2011年4月 CPI数据 101.5 102.7 102.4 102.8 103.1 102.9 103.3 103.5 103.6 104.4 103.5 104.6 104.9 104.9 105.4 105.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汇总整理 2011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 三、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 图3-32005—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汇总整理 2011年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64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8.5%,经营净收入增长32.6%,财产性收入增长23.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4%,财产性收入增长13.3%,转移性收入增长27.9%。 四、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图3-4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汇总整理 表3-22009—2010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2009年 2010年 自年初累比去年同期增自年初累比去年同期计 长(%) 计 增长(%) 一、投资完成额(亿194138.630.5 元)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 其中:住宅 1.按产业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36231.71 16.1 241414.924.5 3 102129.718.0 5 48267.07 33.2 2 86535.58 35.2 3373.30 49.9 3966.08 18.2 82276.52 26.8 101047.823.2 1 第三产业 108488.833.0 0 136401.025.6 4 2.按隶属关系分 中央项目 19650.80 18.4 21836.54 8.9 地方项目 174487.832.0 2 219578.326.3 9 3.按建设性质分 新建 90313.77 37.4 114151.426.8 6 扩建 改建 4.按构成分 建筑安装工程 30488.32 25.1 26504.00 38.5 33927.37 12.0 32663.36 20.2 119797.732.6 2 148754.524.2 1 51645.42 22.0 41015.00 29.0 设备工具器具购置 其他费用 二、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施工面积 42568.01 26.8 31772.88 28.1 574373.017.4 4 706056.322.3 9 376822.520.8 2 167375.31.7 其中:住宅 310867.515.2 0 竣工面积 157402.57.0 4 其中:住宅 三、新增固定资产(亿元) 78875.82 3.8 109125.329.1 8 7 83428.29 1.6 135344.418.8 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汇总整理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同比增长23.8%,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415亿元,同比增长24.5%;农村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966亿元,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101048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136401亿元,增长25.6%。东部地区投资1159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1%;中部地区投资62894亿元,增长26.2%;西部地区投资61875亿元,增长24.5%;东北地区投资30726亿元,增长29.5%。 2011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也较快。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465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3829亿元,增长1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6%。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1.6%,中部地区增长31.3%,西部地区增长26.5%。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73%。 五、中国进出口贸易分析表3-3 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指标 绝对数(亿美元) (%) 货物进出口总额 货物出口额 其中: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其中:机电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 其中:国有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货物进口额 其中: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29728 15779 7207 7403 9334 4924 2344 8623 4813 13948 7680 4174 34.7 31.3 36.0 26.2 30.9 30.7 22.7 28.3 42.2 38.7 43.7 29.5 其中:机电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 其中:国有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 6603 4127 3876 7380 2693 1831 34.4 33.2 34.3 35.3 56.6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汇总整理 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负增长20%。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 2010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 2011年一季度进出口增长较快,贸易出现季度逆差。一季度,进出口总额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7亿美元,增长32.6%。进出口相抵,逆差10亿美元。 第二节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管理体制 污泥处理属于环保行业,直接监管人是水务局,负责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等。政府职能部门按照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国家环保部、建设部承担行业宏观管理职能,主要负责研究拟定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行业技术标准。 二、污泥处理行业政策研究 目前,“重力浓缩—机械脱水—外运填埋”是我国污水处理厂最常用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但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污泥由于政策的不完善,其处理处置处于一种无序的摸索阶段,大量污泥随意堆放、填埋,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图3-4污泥处理行业政策演变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过去,我国污泥标准主要是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2002年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它们对污泥污染控制的作用仍然有限。 为有效规范污泥市场,近几年来建设部陆续制定和发布有关污泥行业的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CJ247-200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CJ/T239-200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248-200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200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CJ/T290-20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等。 2009年2月18日建设部、环保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第一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和管理水平,污水处理费应包括污泥处理处置运营成本;通过污水处理费、财政补贴等途径落实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稳定运营”,第二条规定“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按规定给予财政和税收优惠;建立多元化投资和运营机制,鼓励通过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这些征收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的保障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将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能够长期、稳定地正常运行,缓解我国污泥给社会造成的环境压力。 2011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通知规定: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污泥富集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有机物、病毒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经有效处理处置,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日益成为困扰我国城市环境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是确保污水处理效果、防止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改善城镇居民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出全面部署。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抓紧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花大力气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2.全面部署,扎实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1)统筹制定规划 各地要在对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本地区污泥泥质特征、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全面统筹,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目标、技术路线、重点任务、设施布局及保障措施等要求。 (2)合理选择技术 各地应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资源化、无害化、节能降耗和低碳环保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在筛选确定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具体技术方案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综合分析评价各方案的经济性、环境影响和碳减排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技术,确定合理可行的工程建设方案。 (3)加快设施建设 各地要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明确目标,提出融资策略和保障措施,确保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尽快完成土地征用、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环节审批;对于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抓紧施工,保证进度,尽早发挥效益。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市场管理,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工程竣工验收制等管理制度,对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 (4)规范运营管理 运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导则和操作指南,保证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污泥管理台账制度,建立完善的检测、记录、存档和报告制度,对处理处置后的污泥及其副产物的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应制定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证设施安全运行和运营质量。应配置必要的检验检测条件,加大监管投入,加强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相关单位应及时将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立项、建设、运营管理等相关信息报送全国污水处理信息系统。各地行业主管部门要对非正规污泥堆放点和不达标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进行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限期治理方案和计划。 (5)加强监督检查 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是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强排水许可管理,强化对污泥的源头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加强对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监督。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监管职能,做好对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管理,确保设施高效运行。定期开展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监督性检查,必要时加密监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主要监测数据和结果定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1)积极示范,引导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全面开展 为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在部门推荐和地方上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备选项目的基础上,选择一批技术工艺和治理效果等方面具有典型性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进行示范。在加强跟踪检查,组织专家对项目的环保效果、技术经济可行性、节能降耗、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示范效果好、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并在行业内具有较好推广前景的处理处置装置和工艺,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推广。 定期总结,及时上报污泥处理处置工作进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市政管委、水务厅、水务局、城建局、市政公用局、市政园林局)要定期对本辖区内污泥处理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将总结情况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环保部等六部委也下发了《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做好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巢湖和滇池8个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其主要思路就是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水平,并加强度污泥的处理处置。 第三节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 污泥稳定的目的是污泥通过处理成为稳定(即不易腐败)的产物,以便进一步对其进行处置及利用。污泥稳定过程还可以杀灭部分病原体,减少污泥中的臭味。国内常用的稳定工艺是厌氧消化和堆肥。 我国对污泥堆肥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确定了堆肥方式、添加剂种类以及堆肥的工艺参数,为污泥规模堆肥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常用的污泥堆肥方法有静态堆肥、动态堆肥和料仓堆肥三种。 干化技术一般可分为自然干化和人工干化两类,自然干化技术最常见的是干化床,人工干化最常见的是加热干化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加热干化的进料含固率为20%~25%,出料含固率可以达到40%~92%,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污泥体积和污泥重量。这种方法可使污泥体积显着减小至原来的1/4~l/5,使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并且可最终使污泥资源化,如作为肥料、土壤良剂、燃料等等。 此外,行业内最新研究新的污泥处理技术,如污泥的电离辐射处理技术、微波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超声波处理污泥技术、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脱除技术、污泥的微生物处理技术、新兴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由于技术门槛较高,行业内鲜有报道。 第四节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反映了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此次人口结构数据看,凸显出以下几个结构性特征: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仍在提升;城镇化进程加速;劳动力知识结构提升;流动人口规模扩大;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仍在上升。 人口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红利结束窗口期的迫近,积极应对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已是摆在当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图3-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发展态势(单位:‰)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数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整理 2010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有三个数据超预期: 一是人口增长率超预期下降。本次普查全国人口为13.39亿,2000年以来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7%,比1990—2000年低0.5个百分点,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 二是人口老龄化速度超预期。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人口在快速老龄化,未富先老成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是城市化速度超预期。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从过去的数据看,我国城市化率仅为47%左右,然而实际结果却是接近50%,城市化速度明显超预期。 图3-5我国城乡人口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数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整理 图3-6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数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整理 二、生态环境分析 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种类减少等日趋严重。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执法和大量地文盲人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人民为提高生活质量用水的增加,未经净化处理的工业、生活废水排放不断流进江河、湖泊流域,不仅使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而且加速破坏并减少本已贫乏的水资源。据统计,全国约9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被污染;流经城镇的河段8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约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我国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3060亿。 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混合体,包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渣,种类繁多,包括有机物与无机物,最易产生腐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塑料制品和包装品充斥生活物品中;许多一次性物品的大量出现,加上现代人类逐步抛弃了传统的勤俭持家理念,城市居民排放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最终,城市被其产生的垃圾所包围。 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程度已越来越显示出它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带来的危害已达到必须尽快采取整治措施。 图3-7近几个“五年”计划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随着我国供水量的稳步增加,全国污水排放量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1998年至2008年期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由200亿吨,增长到241.7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9%;生活污水排放量由195.0亿吨,增长到330.0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5.4%。相比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更是呈现出了更快的速度。 污泥处理已是不得不重点关注的产业了,它占我国固废处理的28%,这是节约资源,改变浪费的主要途径之一。 图3-8污泥处理占我国固废处理的重要地位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欢迎下载交流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