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

浅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浅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

摘要: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称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表现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实践观点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未来研究、发展、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

关键词:实践;本质;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实践性、人的学说等许多内容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特征,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理解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一、实践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新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新唯物主义”,这种“新”的唯物主义体现在马克思的实践观上。首先,从马克思的著作里面可以看出被人们称为“实践哲学”的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的提到了“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 (P.48)马克思将共产主义者称为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们所拥有的哲学观必然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提到了“费尔巴哈在理论方面体现了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而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则在实践方面体现了这种唯物主义。”[2] (P.160)将这种唯物主义所体现的特点指定在了实践方面,同时马克思的原著中几乎没有将他的哲学统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所以“新唯物主义”没有体现在他的辩证法或历史观上。其次,实践这一概念虽然不是马克思第一个提出的,但他赋予了实践新的内涵,并超越了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费尔巴哈是具有实践观的,在《未来哲学原理》一书中,他认为哲学在本质上具有一种实践倾向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实践是精神的实践,马克思通过不同角度和研究对象提出了自己实践观,“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觉,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 P.5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篇就说明了与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没有从实践的方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觉,只是从客观和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世界,而且割裂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同其他唯物主义者一样,没有否定物质的第一性,但他通过引入实践将对象、现实、感觉的理解纳入人的感性活动,通过实践的形式去理解。

许多教科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但这都不能完整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性质。真如前面所阐述的,从哲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以前就早已存在了,他们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就是简单的将二者相加,即将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机械的结合起来就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然后将对自然界的唯物观发展到社会历史中就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事实并没有这么容易,先于马克思的伟大的哲学家们都没有那么容易的将辩证法、唯物论推广到历史观,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必然要靠一种“中介”来贯穿,这种“中介”就是实践。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并将二者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才能得出既是辩证的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

二、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辩证法、认识论的客观物质基础和根本出发点,首先,传统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实践与这些理论并不矛盾,实践建构了这些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只有在这一实践观的基础上,才能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实践完成了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的变革。马克思把实践规定为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主客体之间融合的活动,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东西。实践是联结主客体的中介和基础,它体现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4](P.13)总之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所组成的矛盾的、物质的、运动的、客观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实践的物质性、辩证性被揭示出来。

第一,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马克思对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批判,旧唯物主义认为自然是客观的,由于不懂得实践,仅仅把自然看作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改造的对象,割裂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所以批判的是对客观事物、对象、自然界直观的反映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虽然自然在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都是客体,但一个还是从客体的角度看待自然,所以当费尔巴哈想通过自然来解释人、说明历史时,就发生了历史观对自然观的背离,使他成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一个是从人、主体角度理解自然。唯心主义是从主体的角度看自然,但夸大了人的能动性。而实践观的出现给人和自然的关系提出新视角。

第二,辩证法的基本内涵是实践。以现实世界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辩证法必然是现实世界自身的辩证法,必然是实践的辩证法。[5](P.33)马克思的辩证法与实践是统一的,这体现在要把握好唯物辩证法就要把实践作为出发点,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这来自于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马克思树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揭示了世界辩证发展的规律。

第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认识的本质属性。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实践主体人通过实践获得感性材料,從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在实践又获得新的认识,认识不断循环不断发展,所以认识发展规律的本质也是实践。总之,实践实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们要认识世界必然要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标准,世界的可知性和思维的“客观真理性”都必须由实践来证明。

第四,从纵向的历史时代看,人们的一切实践必然要受到当时历史的制约,每段历史的实践活动都会烙下时代的影子,超越历史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人类的出现或者说是人类的历史开始来源于劳动,即实践的出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从横向的看,社会生活的都可以用实践中去解释解决,可以说没有实践不了的,有的是尚未被实践检验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提出“: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 P.5)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出发点来解读人类的历史,并以此建立相切合的实践历史观。

三、实践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

“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最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家的思想里”。[6](P.123)只有发展的属于本时代的哲学才能体现哲学的意义,马克思主要哲学这种时代精神源于实践。

(一)实践体现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和功能

哲学家认为哲学的本质任务是“反思的哲学”,笔者看来哲学的任务不能脱离人,理论作为上层建筑必然要服务于社会生活。“反思”和“批判”应该是哲学的重要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体现在能够反思过去、批判过去,并作为对未来的趋势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体系必然要具有一定的哲学任务和它具有的哲学功能,实践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和功能,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 (P.61)从这句经典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是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马克思同时也强调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所以先要“解释世界”,但马克思更重要的任务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体现了哲学的这一任务。

(二)发展的实践思维方式方法论意义

时代在不断的变迁,生产力不断的提高,社会制度、文化生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的会发生变化,这些改变源于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正确的实践思维方式,它作为方法论指导人们的行为。

实践思维方式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其与各国、各民族、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其历史课题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实践思维方式的方法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和不同时代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具有相结合的解决。马克思指出了实践活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实践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自己可以改变自然的形式、创造自己的历史,但这不是随心所欲的。世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

持着,原生态的自然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肯定具有先在性,但正是由于实践的主体能动性效应,才使自然界变为现在的样子。目前.以往的历史已规定了我们未来实践创造的方向,我们今天实践活动的结果,将成为后人进行创造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就制约着我们的实践活动,忽视实践的受制约性,就是没有把握好实践思维方式的方法论作用。[7](P.72)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所面临的历史课题发生改变,我们要用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来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今天,实践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形态的改变,变革的思维方式、发展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方式。在以后的研究、应用中我们要把握好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体现,不断发展实践思维方式的当代形式,在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础上,实践好我国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辛敬良.走向實践的唯物主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赵斌.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韩静雅.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 卷200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