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PI与实体经济状况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及对CPI未来走势的预测

CPI与实体经济状况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及对CPI未来走势的预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CPI与实体经济状况\\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及对CPI未来走势的预测

作者:赵 影 周 岳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05期

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驱动因素问题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其中实体经济景气状况和货币供应量是决定CPI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CPI变化相对滞后于实体经济景气状况变化和货币供应变化,在考虑到滞后期影响后,根据回归分析预计CPI在上半年上升,二季度可能到达相对高位。而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是分析下半年CPI走势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CPI、M1、GDP、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引言

前几年由于全球经济一度出现的流动性过剩、能源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行为,造成全球性的通货膨胀高企,中国也在此之列。而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又使世界经济面临潜在的通缩风险。随着金融危机的缓解,政府救市的措施导致大量货币流入,通货膨胀又有上升趋势。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驱动因素问题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实体经济状况和货币供应量两个方面阐述导致我国CPI变化的决定因素,由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出三者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会滞后于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本文以1995-2009的年度数据为样本数据,建立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多变量系统,首先以一元回归模型分别验证实体经济状况和货币供应量对CPI变化的贡献大小,然后用二元回归模型对未来CPI走势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选择M1 作为货币供应量,用GDP 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来衡量实体经济发展情况。 一、数据分析

1.实体经济状况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

作为衡量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GDP与CPI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GDP影响相对滞后,其与CPI之间关系并不非常稳定。历史数据显示,滞后时间通常在一到四个季度间波动。 从波动幅度来看,CPI波动幅度比GDP更大,并且周期并不完全吻合,其他因素对CPI波动也有着较强影响力。CPI低点大约滞后于GDP低点两个季度左右出现,高点则滞后大约7个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去年2季度GDP增速重拾升势之后,CPI也在7月份止跌回升,未来上行高度部分取决于GDP增速变化情况。

滞后期半年左右下历史数据的拟合优度最高,接近0.6,说明了GDP是影响CPI非常重要的因素。

去年7月份CPI止跌只落后于GDP回升大约一个季度,较历史平均水平更短。而滞后于08年底M1低点大约7个月左右,因此本轮CPI止跌并快速走出通缩可能更多源于货币供应量的大幅上升。但目前M1、M2增速均已拐头向下,未来CPI趋势可能更多决定于GDP及货币的共同影响,因此GDP未来走向将是预测CPI时的重要因素。

目前经济复苏已经逐渐稳固,在此背景下,政策退出与调整结构逐渐成为国家政策的重心,预期未来在实体经济强劲需求和经济结构调整两方面作用下,GDP将维持在8到10之间,在中长期内将推动CPI温和上升。

除GDP之外,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也是观测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与CPI之间也存在这较明显的滞后相关关系。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与CPI之间在滞后期为3-5个月时相关关系最好,拟合优度超过0.6。 2.货币供应变动是影响CPI的重要原因

分析主要从M1与CPI的相互关系入手。具体分析着重于CPI与M1高点低点间滞后关系。由于国内的高储蓄率,流动性扩张到物价上涨之间存在一定滞后现象。CPI与M1的历史数据之间都表现出比较好的滞后相关性。

对M1与CPI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者显著相关,且CPI变化较M1存在滞后性。从99年之后的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出,CPI低点平均滞后于M1低点大约8个月,而高点大约滞后于M1高点10个月。

由上述分析知,使用滞后7、8个月的数据与CPI之间拟合优度最高,但仍低于0.4。可见货币因素与CPI虽然显著相关,是影响CPI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09年10月,M1增速超过了30%,这一过程目前已持续5个月,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M1达到38.96%的高点后,2月份M1增速已经开始回落。因此,根据历史数据预测M1对CPI的影响将于6、7月份达到峰值。

总的来看,货币因素对CPI有着较强解释作用,M1增速与CPI之间都有着滞后相关关系,是影响CPI变动的重要因素。根据以往经验作出预测,我们认为货币因素对于CPI的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将推动CPI继续走高,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于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时点。具体说来,去年宽裕的流动性对CPI的影响将延续到今年,这种影响将在二三季度达到最大值,货币因素可能使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CPI在上半年保持总体上升的趋势,在三季度之后随着准备金上调等货币政策的影响逐渐显现,有可能出现启稳并回落的情况。

二、综合宏观经济情况及货币供应量因素,对未来CPI进行预测

综合GDP与M1的情况,均使用半年的滞后期下,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可得到下述结果: CPI= -13.25837985 + 0.3028139641*M1(滞后半年) + 1.030446186*GDP(滞后半年) 由M1与GDP做出的预测拟合优度达到了0.8以上,说明由两项指标所代表的实体经济景气程度以及货币供应量是决定CPI季度走势的关键因素。

由此做出预测,一季度CPI为3.63%,二季度CPI为5.48%。考虑到M1在去年4季度开始下降趋势已经出现,由历史相关性做出的预测可能偏高,但总体来说,上半年CPI可能继续上行,并在二三季度到达相对高点。

综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滞后4个月)与M1(滞后8个月),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可得到下述结果:

CPI=-59.86961+0.585705*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滞后4月)+0.227038*M1(滞后8月) 由M1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做出的预测拟合优度达到了0.75以上,说明由两项指标所代表的实体经济景气程度以及货币供应量可以大部分决定CPI季度走势。

但由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所反映出的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幅度往往大于实际,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因此单纯由回归作出的CPI预测与实际CPI之间差额波动幅度较大。但是这种差额的变动有一定的趋势性,因此可以在单纯预测的基础上,使用上期CPI预测值与实际之差作为调整项进行调整后再回归,得到修正后的预测值。预测时则使用上期未调整预测值与调整后预测值的差作为调整项。

CPI=-59.21017+0.202979*M1(滞后8月)+0.582686*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滞后4月) -0.80362×调整项

调整后方程拟合优度达到了0.913,应能作为CPI月度数据初步估计。以此做出对3、4、5、6月的CPI预测值分别是3.57、4.82、5.73、6.64。

由于在快速复苏过程中,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可能高估了实际景气情况,因此,所得预测可能仍然偏高,但作为初步预测结果,其揭示的CPI未来变化趋势是值得参考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CPI预测值上升趋势,预计在现有货币政策紧缩力度下将很难实现全年CPI维持在3%的既定目标,因此未来可能会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不确定性在于政策推出的时间点和力度。预期将要到来的紧缩性政策将可能在下半年抑制通胀上升的趋势,CPI可能启稳或回落,具体走势主要受央行政策影响。 三、总结

本文对GDP、M1与CPI进行回归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CPI未来走势的预测,得出以下结论:

1、从经济景气情况来看,GDP的回升趋势已基本确定,而在国家调结构的基调下,GDP的回升应较为温和,在未来将会推动CPI温和上升。

2、从货币供应量来看,2009年及2010年国内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经过一段时间滞后,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有较强推动力。但M1、M2增速均已减缓,预期将推动CPI在二三季度达到高点。

但是未来CPI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方面主要来自于货币政策调整导致的流动性环境变化,国际方面则主要来自于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导。 参考文献:

[1] F.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丁军.中国货币供应量、GDP 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发展变化关系[J].经济理论研究,2006,(8) [3]( 美) 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著,计量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余芳东.当前全球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l)变动状况、原因及未来走势.统计研究,2008(1) [5] Bryan , M. F. , and Christopher J . Pike. Median Price Changes :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Measuring Current Monetary Inflation [JPOL ]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 , Economic Commentary , 1991 ,December 1.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金融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