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水墨画、浪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儿童诗的特点,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儿童诗的特点,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朗读诗歌,背诵《溪边》,感受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
你知道什么是水墨画吗? 出示图片。
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
2.有一位诗人用诗歌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幅水墨画,这个诗人就是张继楼。 认识作者:
张继楼,男,江苏宜兴人。
代表作:《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2.同学们,请你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墨 染 碎 浪 溅 爽 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给生字组词。
4.学生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朗读词语。 5.出示词语,做一做收集词语的游戏。 四、课文朗读
同学们,请你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幅画? 预设: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一)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写的?在朗读中想象画面。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2.说一说你的朗读体会,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来。 预设:
在朗读《溪边》的时候,第一句写的是美景,读时语气要舒缓,读出美感来;最后一句,读出喜悦、欢乐的语气。
(二)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节。
1.自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这个画面,说说在江上做了哪些活动?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2.说一说你的朗读体会,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来。 预设:
在朗读《江上》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象,体会下水、戏水、潜水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三)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写的?在朗读中想象画面。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2.说一说你的朗读体会,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来。 在朗读《林中》的时候,第一句写的是美景,读时语气要舒缓,用叠词体现美感;后一句,读出孩子们采蘑菇时的喜悦、欢乐的心情。
(四)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的欢乐情景。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学写生字
今天我们要学会11个生字,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墨、染、竿等11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标出自己认为最难写的生字,打开“优教学生字”,学习难写的生字。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偏旁的写法。 预设:“墨”:注意中间的四个点两边的点大,中间两点小;“腾”:注意右下边的“马”不要写成“⺋”;“浪”:注意找准字的中心点;“爽”:注意写好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背挺,足安。 六、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童年的水墨画》”,一起来闯关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