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录的概念
在借贷记账法下,为了连续、系统地记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的变化,清晰地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应该首先分析每项
经济业务性质的内容,确认应记入的账户、应记金额、应借应贷的
方向,然后再记入到有关分类账户中。这种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
借、应贷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称为会计分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的内容包括借、贷符号,应借、应贷账户,借、贷金额
三部分。
关于会计分录的编制格式,按惯例,有两点: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
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
一借一贷的分录;
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
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
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
录。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
步骤进行:
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
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增减金额是多少;
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
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最后,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编制实例
例:将现金 1500 元送存银行。
实例分析:
涉及账户:现金 银行存款
账户性质:资产类 资产类
增减变化:减少 增加
记账方向: 贷方 借方
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500
贷:现金 1500
如何辨别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
资产+成本 + 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等式左边的借增贷减。 等式右边的借减贷增。
借:表示资金占用的增加(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成本的增
加),资金来源减少
贷:表示资金来源的增加(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润
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资金占用减少
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科目,借为增加、贷为减少。
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科目,借为减少、贷为增加。
帐户结构包括下列几种
1、资产帐户结构 借方:反映资产增加 贷方:反映资产减少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 借方:反映减少 贷方:反映增加
3、成本类帐户 借方:成本的增加或发生数 贷方:成本的减少或
转销
4、损溢类(又包括两种)
①收入类帐户 借方:收入的减少或转销 贷方:收入增加
②费用类帐户 借方:费用的发生或增加数 贷方:费用的减少或
转销
记帐规则:有借方必有贷方,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
“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
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宇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
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
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
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
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
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
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
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
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
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
“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
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
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
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
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
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
要求。
运用借贷记账法加以处理如下: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
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
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
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
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
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
方\",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
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
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
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杂谈
会计分录的概念
在借贷记账法下,为了连续、系统地记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的变化,清晰地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应该首先分析每项
经济业务性质的内容,确认应记入的账户、应记金额、应借应贷的
方向,然后再记入到有关分类账户中。这种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
借、应贷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称为会计分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的内容包括借、贷符号,应借、应贷账户,借、贷金额三
部分。
关于会计分录的编制格式,按惯例,有两点: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
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
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
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
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会
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
骤进行: 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
发生变化; 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
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
减金额是多少; 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
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最后,根据会
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编制实例
例 : 将 现 金 1500 元 送 存 银 行 。 分 析 : 涉及账户:现金
银行存款 账户性质:资产类 资产类 增减变化:减少
增加 记账方向:贷方 借方 会计分录为: 借:银
行存款 1500 贷:现金 15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