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共道德失范是当前学校生活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部分大学生目无尊长、惟我独尊,注重自我而非公德,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淡薄,存在着不少违公德准则的思想和行为。突出表现在公共生活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公共秩序领域、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等领域的行为失范。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为了了解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公德素质,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我们于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五日至五月一日的半个月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
以下为大学生公共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1、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你会注意小声说话吗?
A.很注意 63.6% B.有时会忘记 33.3% C.经常忘记 0% D.从来不在乎3.03%
2、 碰到老师会不会主动问好?
A.总是 29.29% B.熟悉的老师会 66.67% C.偶尔会 9.09% D.不会 1.01%
3、上完课或下自习后自己的垃圾会不会带出教室?
A.一直是 83.96% B.有时会 12.26% C.有人提醒会 2.83% D.不会 0.94%
4、离开图书馆的座位时会主动将椅子和取下的书放回原处吗? A.总是会 70.19% B.记得时会28.84% C.有人提醒时会 0% D.没这个意识 0.96%
5、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你会不会主动帮助?
A.很主动 44.23% B.对亲近的人会 43.26% C.对方求助时会11.53% D.不会 0.96%
6、你在校园里会经常看到过分亲密的情侣吗?
A.经常看到 33.96% B.有时会看到 37.73% C.偶尔看到 27.36% D.没看见过0.94%
7、上课你会把手机关机或调静音吗?
A.一定会 83.96% B.重要的课会12.26% C.老师提醒时会 1.84% D.经常不会 1.%
8、在食堂中是否会自觉排队打饭?
A.当然会 91.74% B.人少时会 7.33% C.有时着急会插队 0.92% D.从不会0%
9、宿舍中有同学休息时会不会注意保持安静?
A.很注意 71.02% B.有人提醒时会14.01% C.兴奋时会忘记14.95% D.不会0%
10.看见水龙头及厕所中水流不止会主动让其停止吗?
A.会84.76% B.心情好的时候会 10.48% C.忙的时候会不管 4.76% D.不会0%
11.看到别人丢失的智能卡你会怎么做?
A.尽力找到失主并交还 26.92% B.交到失物招领处.42% C .放到原处不理他 7.96% D.占为己有 0.96%
12.在公车或者街道上看到弱势群体被欺负,你会为其伸张正义吗? A.一定会 11.76% B.跟同学一起时会 62.09% C.想但不敢 24.84% D.感到与自己没关系,所以从来不会 1.31%
二、你身边的文明现象及不文明现象统计排行 文明现象 下课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 人; 备的电池; 掌握动作的同学; 自觉保持教室内的安静 不文明现象 在图书馆或者自习教室中吃东西、玩电脑; 在超市中买东西不自觉排队; 有同学随意将脚印留在教学楼内的墙壁上; 在食堂吃完饭后不收拾餐具,也常有剩菜剩经常遇到打饭时插队的现象; 随意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外面 礼貌地感谢帮助过自己的有同学从教学楼的窗口爬进爬出; 主动帮助老师更换扩音设有同学穿拖鞋进入教室; 体育课热情帮助那些还没饭现象;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责任不强 2、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心的缺乏 3、在公共秩序领域漠视甚至无视规则的存在
4、对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毫不珍惜,缺乏应有的公德素养 二、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群体,却缺乏相应的高水准公德素养。这不仅有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现行教育和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
1、传统道德教育中“公德”教育的缺失
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下工夫不多。古代一直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这种道德思维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于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上,忽视了社会、环境、公共规则的责任。 2、现行教育制度中“公德”教育的隐性缺失
由于应试教育条件下,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在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时,均出现了严重背离“全面育人”方向而只片面追求“分数高低”,导致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公识责任内容和社会公德教育这一项基础性道德观教育内容的缺失。
3、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的变革对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整个社会务实风气的感染下,大学生的价值观转向讲求实际,追求实效。结果是公民道德教育成为社会秩序的“软肋”。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只追求世俗的、功利的物质目标,理想和人文精神失落,这自然使公德意识模糊淡化。 三、 加强大学生公德素养的对策思考
良好的公德素养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谐社会更需要在公德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1、优化公德环境,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公德建设的氛围
首先、优化社会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我们要把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与全体公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倡导社会公德,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优化社会公德环境,深入贯彻执行《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创造大学生公德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修养。 2、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人格的培养,注重知行矛盾的转化
一直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侧重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学生在教育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忽视受教育者内在的接受性即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吸收与转化。漠视了他们个性发展的具体反映和现实需求,也弱化了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质意义建构的内在热情和主动精神。道德教育应该注重道德主体道德行为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以规范教育为中心。当前,大学生在公德乃至其他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不知而是不能践行。道德主体的确立将有助于大学生在公德教育中由知到行的转化。 3、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道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和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首先,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评价机制必须与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例如,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其次,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学生本人、教师以及主管部门、社团组织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十分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空,自我完善、自我修正,提高自身的素质。
最后、注重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则使人们更加注重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力图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即使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缺陷和不足,从而能够不断完善自己。 4完善大学生思想品德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推进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动力,也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长效性的主要动力。
当前对学生奖惩的主要标准是依赖分数,造成了不少学生“只注重高分数、而不注重公德修养”的现象。有的奖惩机制着眼于眼前利益,凸现功利性,导致学生热衷于能够加分的社团活动、公益活动,而非提升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
完善大学生思想品德奖惩机制应该构建一个以道德行为为主要标准的素质评价体系。把学生道德素质纳入对学生的考评范围内,确定其在总体评价中相应的权重和分值,使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于对道德践行尤其在公德方面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在道德践行方面表现不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从而产生一定的警戒效应。其次、要建立大学生操行评定档案,将其道德践行情况作为今后职业道德评定和商业信用评定的依据,提高其不道德行为的社会信誉的成本。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所以,加强当前大学生的公德修养有着重大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